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半期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重庆一中2017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半期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6年重庆一中高2017级高三上期半期考试 历史 ‎24.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是为了 A.调解诸侯纷争 B.构建平等社会 C.规范社会秩序 D.恢复西周礼制 ‎25. 汉武帝时全国分设有13“州”监察区。《汉书》在分叙西汉疆域时并不按州而按郡国排列,亦不载州之治所;记述东汉历史的《续汉书》则将郡国改为按所隶州排列,并将各州治所一一注出。这表明两汉时期 A. 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B. 郡国并行从未改变 C. 地方制度发生更易 D. 史书记事有失严谨 ‎26. 北朝碑刻风气始于北魏孝文帝。魏碑书体,承汉碑法度、隶书遗意,多用方笔,笔画沉毅雄拔,其流风所及,直导隋唐。这说明魏碑 A. 在当时盛行于南北 B. 开启了刻石纪功的传统 C. 创立了楷书书体形式 D. 承隶启楷,书体别具一格 ‎27. 汉、唐在长安、洛阳等城设“市长”、“市令”负责市场管理,宋代不再设此官职,代之以名为“税务”的各级征税机构。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B.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C.宋代财政开支浩大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28. 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异业而同道”,所谓“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业者无不尽其心以“有益于生人之道”。这一看法 A.试图重塑社会治理秩序 B.阐发了“存理去欲”的重要性 C.旨在维护传统生产模式 D.论证了个体“良知”的相对性 ‎29. 16~18世纪中国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如下变化:16世纪30年代金银比约为1:6, 17世纪30年代后升至1:10—13左右,18世纪末达到1:15的水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走私现象日益猖獗 B.海禁政策造成外贸萎缩 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 ‎30. 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畬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这表明他们 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D.对西方强盛原因有全面的认识 ‎31.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本质性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 ‎3281‎ ‎77%‎ ‎969‎ ‎23%‎ ‎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1911‎ ‎4810‎ ‎16%‎ ‎20441‎ ‎69%‎ ‎4445‎ ‎15%‎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关税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32.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 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 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 ‎33.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的主要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这一方针 A. 适应了国民革命新形势 B. 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农村 ‎ C.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D. 是应对国民党右派的紧急举措 ‎34.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A.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 抗战是一场持久战 ‎ C.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 中国国力强于日本 ‎35. 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其历史背景是 A.抗日战争彻底胜利      B.中共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 ‎ ‎  C.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      D.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 中国古代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善的官僚制度,为中华帝国的数千年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组织基础。中国式官僚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皇权与官僚权力共存并用,当代学术界称之为“君主官僚制”。在君主官僚制中,官僚体制是依附于皇权统治基础之上的,皇权与官僚权力有着等次分明的主从关系。由于国家治理的规模,皇权的统辖权只能以官僚体制代为行使;官僚体制为皇权提供组织基础和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发展出一套等级有序、稳定运行的组织机制。这些官僚组织机制常常与皇权利益分离,正是在君主与官僚互为依赖又互为钳制的矛盾中,君主专制体制产生了活力。‎ ‎——摘编自周雪光《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 材料二 ‎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这是我国引进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重要尝试。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指按资历或劳绩授官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1935年《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规定,政府公职人员必须加入国民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管长官督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 ‎——摘编自姚琦《论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官僚体制与专制皇权的关系,并结合唐代政治有关史实予以分析说明。(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价。(11分)‎ ‎41.(原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西方中心主义所导致的“冲击——反应”模式,在思维上是简单的二元论逻辑。类似的简单的二元论概念还有“传统——现代”,“进步——落后”等等。从这些对立的概念出发,我们容易轻易地得出一些过于简单化的结论,堵塞了进行进一步实证研究和进行多元化思考的可能性。‎ 我不否认近代以来中国一次次被迫对外来的冲击作出反应。中国人在近代的“反应”无论从目标还是从手段,都是典型的中国本土的。中国社会内部的张力和中国人的自主选择最终决定中国的命运。换言之,西方(或外部)的冲击能影响中国的进程,但不能决定中国的前途。‎ ‎——摘编自李扬帆《晚清对外关系研究若干问题再思考》‎ 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评析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  “禁兵把持于内,藩镇偃蹇(骄横)于外,唐朝的政局,终已不可收拾,遂分裂而为五代十国。”北宋初,宋太祖大力整顿兵制,加强中央兵权。宋朝兵之种类有四:曰禁军,是为中央军;曰厢军,是为地方兵;曰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曰番兵,则系异族团结为兵。“太祖将厢军之强者,悉升为禁军,其留为厢军者,不甚教阅,仅堪给役而已”,所以军队的重心,实在禁军。与之前府兵制相反,宋朝兵民分业,士兵全部招募,平民出饷以养兵,募兵专务训练战争之事。宋初,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分立,合称“三衙”,三衙分掌禁军,兼领厢军,“天下兵柄尽在焉”。但是,三衙却只管统制训练,不及其他;武官选授和军队的调发则由枢密院掌管;军队出征时又往往不用三衙将帅,而临时任命其他官员为统帅,事定以后,兵归三衙,将还本职。‎ ‎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兵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不得直接照抄材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兵制改革的影响。(9分)‎ ‎45.(原创)[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一 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中国工人虽多,但是没有机器,不能和外国竞争。全国所用的货物,都是靠外国制造输运而来。所以利权总是外溢。我们要挽回这种利权,便要赶快用国家的力量来振兴工业,用机器来生产,令全国人工人都有工作。到全国的工人都有工做,都能够用机器生产,那便是一种很大的新财源。‎ ‎——摘自孙中山《民生主义》(‎1924年8月3日)‎ 材料二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英国)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  ——摘自甘地《印度自治》等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工业文明的基本态度及相应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孙中山和甘地的上述看法。(9分)‎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C ‎ C D B A D B C D A C D ‎40.(25分)‎ ‎(1)关系:官僚体制依附于皇权(以皇权为中心),为皇权提供组织基础和工具;(4分)官僚体制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组织机制,与皇权利益也有分离的一面;(2分)总之,皇权与官僚权力之间是等次分明的主从关系,互为依赖又互为钳制。(2分)仅答出“总之”一项,最多给4分。‎ 史实说明:至少结合一项史实加以分析,应围绕“主从关系,互为依赖又互为钳制”这一核心进行说明;可运用的史实包括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度、监察与谏议制度等。(6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特点:形成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以考试、考核为选拔任用主要方式;公务员任用与革命功勋、国民党有密切关系;引进西方文官制度, 借鉴了古代铨选制度。(6分)‎ 评价:是一次建立近代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尝试;公务员的选拔、任用、考核体系较为完备,有一定积极作用,为后世公务员制度提供了借鉴。但突出功勋、党性,易造成政治腐败,同时也服务于国民党一党专政。‎ ‎41.(12分)评分要求:‎ 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准确概括材料观点;明确表达对材料观点的看法,如赞成或反对等。(3分)‎ 论证说明: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全面性和多重论证。(6分)‎ 逻辑条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材料中心观点:‎ ‎①西方的冲击迫使近代中国人作出反应(西方的冲击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的冲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但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是中国社会的内部因素。‎ ‎②不能用简单的二元论逻辑认识研究中国近代史,应该有更多的实证研究和多元化思考。‎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内容:兵种多元化,以禁军为重;推行募兵制,军队职业化;领兵权、调兵权及战时统兵权分离。(6分)‎ ‎(2)影响:积极:兵权收归中央,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的安定。(5分)‎ 消极:军队统、管体制复杂,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弊端,军队战斗力低下;军队数量膨胀,形成冗兵、冗费局面;导致地方军力虚弱等。(4分)40.(25分)‎ ‎4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态度及主张:孙中山顺应近代工业文明潮流,主张振兴实业(工业)。(3分)甘地倡导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手工生产),具有抵制机器大工业倾向。(3分)‎ ‎(2)评价: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西方殖民侵略给中国和印度人民造成深重灾难。他们要求抵制西方经济侵略,维护民族权益,改善人民生活,这体现了他们浓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5分)‎ 西方工业文明既有进步性也存在弊病。孙中山主张把发展工业与节制资本、改善民生相结合,具有创造性;甘地抵制工业文明、保持乡村经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他们对于民族独立与发展道路的探索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4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