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铁人中学2016-2017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大庆铁人中学2016-2017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大庆铁人中学2015---2016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科目:政治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几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市民将金鱼养在圆形鱼缸里观赏。提案者解释说,把金鱼关在原形鱼缸里非常残忍,因为弯曲的表面会让金鱼眼中的“现实”世界变得扭曲。可问题在于,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感知到的“现实”是真实的?金鱼看见的世界与我们所谓的“现实”不同,但我们怎么能肯定它看到的就不如我们真实?这一事例告诉我们 ‎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 ‎②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③只有换位思考才能对事物的“真实”性作出判断 ‎ ‎④感知无法对“现实”作出是否“真实”的回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相信佛家的因果循环,曾与范缜辩论。萧子良质问范缜:“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缜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两人辩论的实质是 ‎ ‎①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  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 ‎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  ④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适应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这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 ‎③哲学源于实践,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④真正的哲学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正确的指导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辽宁调研外贸运行情况时强调,外贸工作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必须充分认识当前进出口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 ‎③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我们使用“百度”搜索古代人物,简介旁常附有一幅画像。其实古代并没有照相机,这些图像往往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加以揣摩,画出来的。因此同一人物常会见到好几种差别很大的画像,这表明 ‎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对于没有客观根据的领域,认识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④画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6.“灾难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财富”。针对地震、海啸、飓风、禽流感等给世界各国造成的巨大损失,各国纷纷建立预警机制,增强了人类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材料反映的唯物论道理有 ‎ ‎①思想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②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提高实践的自觉性 ④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2016年4月22日,175个国家在纽约签署了《巴黎协定》。它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目的是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世界各国之所以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从唯物论角度讲,是因为 ‎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生态环境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 ‎ ‎③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广泛的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加强合作的基础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 ‎8.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下列观点蕴含的哲理与之相符的是 ‎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③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④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是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提高履行宗旨意识的自觉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中包含着谬误成分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0.登革热、寨卡等病毒主要是通过蚊子进行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在实验中用特定的共生菌的雄蚊子与野外的雌蚊子交配,交配后产下的卵不会孵化,以此控制下一代蚊子的数量,进而控制这些病毒的传播。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 ‎①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 ‎②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联系建立新的人为联系 ‎③人们可以利用事物的联系为自身服务 ‎ ‎④人们可以控制和创造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北京市推出的“白塔寺再生计划”一方面要求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要引入有创意的现代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在重建过程中,要调整不适宜首都功能定位的业态,引入符合北京区域规划的新元素。“白塔寺再生计划”主要体现的哲学原理有 ‎ ‎①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③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16年3月16曰,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扶贫攻坚、共享发展、全面小康……《慈善法》草案与“十三五”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制定《慈善法》传递民意的同时,也释放了多重利好民生的信号。《慈善法》是鼓励人人行善的,“人人应具善心,善举人人可为;只有人人向善,便能够社会向善;只有人人参与,便能够社会参与”。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慈善的发展 ‎①必然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循环过程 ②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而具有不可抗拒性 ‎ ‎③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总是处在平衡和统一的变化过程中发展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在空前发展。《全球废弃物管理市场评估》报告显示:100年以后,垃圾年产量将超过4000亿吨。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这体现了 ‎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5G是超越4G的一个大的标准体系,其中一部分技术需要基于当前技术的演进,另一部分则是基于相对更加革命性的技术,这两部分技术相辅相成,从而实现一个无缝的升级。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5.从农业免税到个税调整,从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基本保障制度的全民覆盖,从最低工资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加快建设等,收入分配改革已经在路上。下列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②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发展是同步的 ‎ ‎④收入分配改革体现了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6.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周上六天班、上半天院士门诊、进行两次查房、指导数台手术,有时外出讲学、参加学术会议,多年从医,秉承一颗仁者之心,无怨无悔……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副院长、我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黎介寿现在的生活状态。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劳动和奉献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执着和信念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维护人民的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2016年5月5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将展出橄榄核雕、菩提、南红、琥珀蜜蜡、手串、手把件、紫砂壶艺、翡翠、白玉、砚台、唐卡、书画、青金、松石、红木、折扇、核桃、沉香、精品瓷器等丰富的文玩艺术,让人们感受到橄榄核雕的魅力。这表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巴金曾表示: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5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九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土司遗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能从根本上发掘土司遗址的经济价值 ④世界遗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1.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此观点认为 ‎ ‎①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③各民族文化应完全不同 ④各民族文化没有先进、落后之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15年12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这说明互联网的发展 ‎①促进文化传递方式的变革 ②使文化的作用发生了改变 ‎ ‎③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根本动力 ④使文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 ‎23.‎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会面握手,就两岸关系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马英九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中国古代名言,两次提到《尚书》名句“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并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结束语,引起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共鸣。这说明 ‎ ‎①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有重要影响 ‎②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的配方和精选药材的情况下,吸取了西药的一些优点,采用先进的工艺,制成了中成药:有的制成瓶装汤药,有的制成冲剂,有的制成药丸。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体现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D.文化在交流中自然发展 二、主观试题(本部分共3道大题,4小问,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袁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从文化影响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12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一种精神原动力。所谓“乡贤”, 是指那些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尊重的人。乡贤文化,就是围绕乡贤德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乡村治理理念,比如“耕读传家”“ 经名行修”“ 勤俭持家久”等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耕时代形成的守望相助、抱团取暖的生活习惯被打乱,精读传家的习俗难以传承下去,乡贤文化遭遇传承危机。一些有识之士呼吁要传承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的善言善行像古代乡贤一样垂范乡邻。但当今时代背景下涌现的“新乡贤” 又不同于以往的乡贤,应该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 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有识之士观点的合理性。(14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来临之际,中山装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作为中式礼服的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承载着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它是一种文化和象征,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体现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当年中国人脱下中山装是因为在强调个性的年代里,中山装无法给予人们个性的表现。而如今的中山装将大量流行元素与经典版型结合,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的元素,无论是从材质还是从做工上都有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山装不再是单一的制服,而是成为了文化的一种载体。“既不落后世界潮流,又保持了自身的文化特征”,这些变化使得中山装被视为众多品牌中难以取代的经典。‎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山装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14分)‎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国人对中山装态度的变化。(12分)‎ ‎ ‎ 大庆铁人中学2015---2016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 ‎ 政治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C C D B C B C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A B C A C A A B B B ‎25【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建设书香社会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4分)③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浓郁的书香社会,有利于健全人格、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精神力量。(4分)‎ ‎26【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古代乡贤和新乡贤的善言善行,对弘扬传统美德都有榜样示范作用;(4分)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有识之士倡导的“新乡贤” 具有传统乡贤的共性,对乡邻也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6分)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有识之士认为,新乡贤要具有更多的时代特征,把握了我国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4分)‎ ‎27【答案】(1)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中山装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文化的基础上,揉合中国传统意识,体现“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4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山装传承着礼义廉耻、祖国统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是中国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具有特别意义的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是一种中国人的特殊符号。(4分)③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新中山装在保持其实用功能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文化以及艺术元素,做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广泛吸收欧美服饰并揉合中国传统意识坚持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推动了中式服装文化的发展。(6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改革开放和国人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3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中山装在民间逐渐淡出,但其民族复兴精神却得以保存。(3分)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选择。不同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导致对中山装的态度不同。(3分)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不同时代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不同,也是人们对中山装态度变化的重要原因。(3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