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
A.已经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B.形成了诸侯国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格局
C.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
D.统治具有松散性
2.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的发展 B.分封制的瓦解
C.礼乐制度崩溃 ).社会动荡不安
3.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唐末出现藩镇割据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文献记载的历史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②“始设军机房”
③“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④“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5.下列史实或观点中,哪些体现了雅典民主的弊端
①一位不识字的农夫请人代写陶片,没想到农夫说出的正是代写者的姓名。后者问为什么,农夫答:都说他优秀,所以他危险。
②“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③苏格拉底在法庭上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在第二轮投票中被判死刑。
④这种专政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A.①②③ B.②⑧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罗马人认为,生活于罗马法之下是罗马公民的一个重要特权,所以帝国对属民的公民权授予是很缓慢的,直到公元212年“卡拉卡诏令”公布时才告完成。该诏令的公布意味着罗马法发展成为
A.成文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完整的体系
7.伏尔泰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C.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8.有一天,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①限制民主 ②减少决策的失误 ③制约与平衡众议院④保障国会权利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A.皇帝是世袭的象征性的虚君,没有实权
B.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C.皇帝掌握了最高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D.议会是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10.顾炎武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下哪部法律文献确定的制度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A.《权利法案》 B.《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人权宣言》
11.下图是世界史发展进程中的法制发展阶梯示意图。该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①法治 ②共和 ⑧民族 ④民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故烦请
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
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这一护照的出现最早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3. 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关税 ②到外务部办理相关手续
⑧到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4.右图是1900年出现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
弱者”的宣传画。他们痛打的结果是“弱者”
A.迅速灭亡
B.当即被肢解瓜分
C.知耻而后勇,并迅速发展壮大
D.成为木偶,任人摆布
15.《重读中国近代史>中说:“(领导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描述最有可能是针对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16.“身在长沙乡下的王运……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映了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B.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 D.辛亥革命存在局限性
17.“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份誓词出现在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19.有学者指出:南昌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开始,还存在着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由于这些不足,南昌起义虽然成功了,但在国民党军的反扑之下,胜利果实并没有保存多久。这里的“不足”应指
A.“左”倾思想严重影响领导者决策 B.共产党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
C.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共产党没有创建革命军队
20.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注:东瓜和棠吉是缅甸城镇名称)。”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2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A.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工人阶级的不断觉醒
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22. 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这项措施的实施
A.标志着苏俄完成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B.改变了苏俄农村的生严关系
C.标志着苏俄工业化的完成 D.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23.毛泽东说过:“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共实行的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 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
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 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24.当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次会议
A.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二、综合题(三个小题,共52分)
25.(16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袆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乃赐死于家。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4分)
(2)材料二中刘袆之为何质疑王本立宣读的“敕书”?(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明初内阁大学士的哪些主要职责?与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阁臣
处于何种地位?(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2分)
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军社会革命的主要目标及其实现的手段。(4分)
(2)材料二中,蒋廷黻是如何评价“拳匪运动”的?(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分析指出其确定的依据。(4分)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导致上述救国运动的不同结局的因素。(4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一《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材料三 1983年1
月,中曾根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指出……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亚洲外交政策的相应变化。(8分)
(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美国与西欧的关系。(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所实施的策略及其条件。(4分)
(4)概括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趋势。(4分)
益阳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选择题(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C
D
D
C
A
B
C
B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B
A
D
C
A
B
B
B
C
二、 综合题(共52分)
25、(16分)
(1)举措:重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其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4分)
(2)诏敕须由中书省决策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4分)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4分,任意两点)
地位: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2分)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2分)
26、(16分)
(1)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手段: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4分)
(2)义和团运动是救国救民的爱国运动,但是开了历史的倒车,与近代化背道而弛。(4分)
(3)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依据: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4分)
(4)领导阶级的先进性或局限性,是否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有坚强有力的组织等。(4分,任意两点)
27、(20分)
(1)原因: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欧洲和日本的竞争;不结盟运动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等。(4分,任意两点)
变化: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从越南撤军。(4分)[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2)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4分)
(3)策略:加强对外经济援助。条件: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4分)
(4)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分)
(注意:凡非选择题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该要点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