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mg
B.考场内的温度约为20℃
C.课桌的高度约30cm
D.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约跳15次
2.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青铜钟有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关于听到的声音响亮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声音主要是由钟锤振动发出的
B.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该声音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D.当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3.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用手拿起量筒置于空中读数一定准确
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4.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且成实像的是( )
A.孝义皮影戏
B.拐弯处的反光镜
C.用放大镜看字
D.人眼看物体
5.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冰”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湿衣服上出现冰柱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春天冰雪消融
D.干冰自然变小
6.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7.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的特征与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特征相同(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摄像机 D.望远镜
8.小梦同学阅读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后,得出了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冰
铜
铁
铝
煤油
密度ρ/(g/cm﹣3)
1.0
0.9
8.9
7.9
2.7
0.8
A.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保持不变
B.质量和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铝块一定是空心的
C.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铁块相比,铁块的体积一定比铜块的小
D.一个瓶子盛满水后总质量为1kg,则盛满煤油后总质量一定小于1kg
9.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图,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使拍摄到的像大些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镜头前任意位置都能成缩小的像
10.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物质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甲的密度为0.75kg/m3
C.体积相等时,m甲:m乙=12:25
D.ρ甲>ρ乙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小梦和爸爸在胜溪湖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爸爸为参照物,小梦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地上出现了自行车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2.如图,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离物体的距离,这主要是利用了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传递 .
13.生活中总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当水滴如热油中时油会溅,是因为水的 比油的低;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在水箱里加防冻液不加水,是因为防冻液的 比水低.
14.如图是在我国的贵州省建成的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面属于 ;小明要制作简易潜望镜,他应该在纸筒中装入两块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15.苏东坡曾用“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泄钱塘药王船”的精美诗句赞美羊羔酒.酒的密度为0.9×103kg/m3.一款容量500mL的酒瓶,装满时酒的质量为 kg,将酒倒出一半后,剩余酒的密度为 g/cm3.
16.“雾”和“霾”有本质的区别,“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它的颗粒比较大,呈偏白的颜色,阳光照射便很快散去;而“霾”是指大量烟、尘灯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一般呈黄色或褐色.“雾”和“霾”一起称为“雾霾”.PM2.5中“2.5”表示“雾霾”微粒直径的数值,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粗细的1/20.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料,秸秆的燃烧、垃圾焚烧,此外还有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人体每天要呼吸大约10m3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PM2.5中的“2.5”是不是空气中颗粒物的直径等于或小于2.5 (填写单位).
(2)某城市区监测到“雾霾”天气PM2.5的“密度”为10g/m3.生活在该市区的人每天呼吸的PM2.5颗粒物的质量为 g.
(3)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一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 .
三、分析交流:第17题2分,第18题4分,共6分.
17.如图所示,分别有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对应的折射光线.
18.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请认真阅读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4分,21、22小题各9分、23题3分,共32分.
19.(7分)小梦照镜子时感觉:靠近镜子时自己的像变大了,像离自己近了.远离镜子时自己的像变小了,像离自己远了.为了验证感觉说法正确,小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请你带她完善实验.
操作1:将玻璃板 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 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这两个位置.为了使结论具有可靠性,接下来小梦应 ,重做实验.
分析:通过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操作2:拿一根未点燃的火柴放在蜡烛B上,火柴 (选填“会”或“不会”)被点燃.
分析:通过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像是 .
操作3:为了验证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小梦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 .
20.在学习了沸腾后,小梦同学提出问题,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他所在小组同学决定用甲图中的装置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当观察到丙图中 (相同“A”或“B”)所示的气泡变化情况时,水就沸腾了.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
(2)小组同学将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成了如图丁所示的t﹣I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
(3)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断:水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除了与水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 有关.
21.(9分)孝义是煤炭之乡,煤的成分不同,用途也不同.小梦拾来一煤块.他想知道煤块的密度,于是他找来天平、量筒进行了测量.
步骤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a、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
b、改正错误后,发现指针左右摆动过程中偏向分度值盘中央线右边多一些,他需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步骤二:调节平衡后,把煤块放到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 ,直到横梁平衡为止.天平再次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
步骤三:用量筒和水测出煤块的体积(煤块放入量筒前后情况如图丙所示).请依据以上步骤将实验表格填写完整.
煤块的质量m煤/g
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cm3
煤块放入后的总体积V总/cm3
煤块的密度
ρ(kg/m3)
60
思考:由于煤块放在水中会吸水,用此方法测得煤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2.(9分)如图所示,是从物理课本《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节选的实验内容.
(1)阅读以上内容可知该实验要探究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跟 的关系.
(2)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得本次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为了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器材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测出此时的像距为 cm.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4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向 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应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
(6)若用图乙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最清晰的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 (选填“近”或“远”)视眼.
23.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经蒸、酵、熏、淋、晒的过程酿造而成.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小梦很想知道山西老陈醋的密度,于是他利用家里的电子秤、水杯、水,巧妙地测出了山西老陈醋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请你将小梦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①用电子称测出空水杯的质量m;
②在水杯中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出水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水杯中的水倒干净, ;
④老陈醋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仔细分析小梦的实验过程有何不足之处 .
五、计算题:24、25题各4分,共8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4.今年元旦,小梦乘车从孝义取太原旅行,在车站她看到了自己所乘客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客车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小梦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便用手机上网差得该标志牌是通知驾驶员前方200米处有车距确认测试参照牌,可以让驾驶员大致估算自己与前车的车距以保证安全.
发车站
目的站
发车时间
距离
到达时间
孝义
太原
07:25
125km
09:25
(1)客车从孝义到太原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客车以速度表(甲图)上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匀速到达测试参照牌起点处需要几秒?
25.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是东海中的“定海神针”,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有13500斤(6759kg)”,金箍棒的体积约合0.86m3.
(1)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少kg/m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2)在电视拍摄时,若用一种树脂材料制作一根与书中所写大小相同的实心金箍棒道具,需这种材料多少千克?(树脂材料的密度为0.9×103kg/m3)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mg
B.考场内的温度约为20℃
C.课桌的高度约30cm
D.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约跳15次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故A错误;
B、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0℃,考场内的温度约为20℃左右,故B正确;
C、人的身高约180cm,课桌的高度应是身高的一半,约80cm,故C错误;
D、正常人的脉搏一分钟约跳70次,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对于生活中数据的估测,应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进行判断,也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判断,如自己的身高、自己的体重、自己正常时的体温及正常行走的速度等方面来与题目中的数据比较,只要相差不大,即该数据就是合理的.
2.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青铜钟有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用钟锤敲击编钟时,关于听到的声音响亮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声音主要是由钟锤振动发出的
B.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该声音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D.当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噪声及来源.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
(4)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解答】解:A、声音是由编钟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传播时必须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错误;
C、编钟发出的声音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C错误;
D、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的钟,振动的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3.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将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用手拿起量筒置于空中读数一定准确
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
【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2)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3)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将量筒放在桌面上,视线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4)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解答】解:A、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A正确.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B错误.
C、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将量筒放在桌面上,视线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读数才正确,故C错误.
D、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温度计、刻度尺、天平、量筒测量仪器的使用要求,熟悉每一种实验器材的使用特点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4.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且成实像的是( )
A.孝义皮影戏
B.拐弯处的反光镜
C.用放大镜看字
D.人眼看物体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皮影游戏这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反光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的是虚像;故B错误;
C、用放大镜看字时成的是正立的虚像,故C错误;
D、人的眼睛相当于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通过几个实际生活的例子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活场景反应的物理情境,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5.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图中与“冰”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湿衣服上出现冰柱
B.窗玻璃上的冰花
C.春天冰雪消融
D.干冰自然变小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冰是水遇冷凝固变成固态的,是凝固现象;
A、湿衣服上出现冰柱是水遇冷凝固变成固态的,是凝固现象,符合题意;
B、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C、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干冰自然变小,属于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6.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这是因为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 )
A.温度较低,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下方
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D.温度较高,密度较小,大量聚集在房间的上方
【考点】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分析】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变化,体积会变化,它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正确答案.
【解答】解:建筑物内起火后,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的上方.所以,为有效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被灼伤,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火场.
故选D.
【点评】本题联系学生实际,考查密度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7.如图所示,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将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的特征与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所成像的特征相同( )
A.放大镜 B.电影放映机 C.摄像机 D.望远镜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应用于照相机;
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
【解答】解: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像距大于物距,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距凸透镜即像距v>2f; 应用于电影放映机.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做到灵活应用.
8.小梦同学阅读了一些物质的密度表后,得出了下面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
冰
铜
铁
铝
煤油
密度ρ/(g/cm﹣3)
1.0
0.9
8.9
7.9
2.7
0.8
A.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密度保持不变
B.质量和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铝块一定是空心的
C.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铁块相比,铁块的体积一定比铜块的小
D.一个瓶子盛满水后总质量为1kg,则盛满煤油后总质量一定小于1kg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其它因素无关.
【解答】解:
A、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密度不相同,故A错误;
B、质量和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由于铜块的密度大,故铜块应是空心的,铝块不一定是空心的,故B错误;
C、根据ρ=,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所以铜块的体积比铁块小,故C错误;
D、一个瓶子盛满水后总质量为1kg,由V=V容==,在体积相同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则盛满煤油后总质量一定小于1kg,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给定信息题解决的关键是在于从所给信息中抽象出相应的物理问题.
9.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图,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使拍摄到的像大些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远离景物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景物在镜头前任意位置都能成缩小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分析】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A、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应将镜头靠近景物,故A错误.
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增大物距,则应将镜头远离景物,故B正确;
C、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C错误;
D、景物在镜头前的位置必须大于2倍焦距,才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10.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物质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B.甲的密度为0.75kg/m3
C.体积相等时,m甲:m乙=12:25
D.ρ甲>ρ乙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分析图象中m﹣V的关系,然后得出密度与体积的关系;
(2)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组数据,根据ρ=求出甲乙两物质的密度,然后比较两者密度的关系;
(3)根据m=ρV求出体积相等时两者的质量之比.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乙两物质m﹣V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说明两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两者的密度与体积无关,故A错误;
BD.由图象可知,当m甲=15g时,V甲=25cm3;当m乙=50g时,V乙=40cm3,
则甲乙的密度分别为:
ρ甲===0.6g/cm3,ρ乙===1.25g/cm3,
所以,ρ甲<ρ乙,故BD错误;
C.体积相等时,m甲:m乙=ρ甲V:ρ乙V=ρ甲:ρ乙=0.6g/cm3:1.25g/cm3=12:25,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灵活应用,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1.小梦和爸爸在胜溪湖湿地公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爸爸为参照物,小梦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地上出现了自行车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直线传播 形成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分析】(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由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较多,如日月食、影子、激光准直等;
【解答】解:(1)小梦和爸爸骑双人自行车郊游,在如图所示的行驶过程中如果以爸爸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爸爸的位置不变,所以说小明是静止的;
(2)地上出现了自行车的影子是自行车挡住了太阳光线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静止;直线传播.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的应用;要明确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2.如图,通过倒车雷达判断车离物体的距离,这主要是利用了 超声波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传递 信息 .
【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分析】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即利用声音获得信息;
【解答】解: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和传播条件,是一道基础题,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3.生活中总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当水滴如热油中时油会溅,是因为水的 沸点 比油的低;冬天为了防止汽车水箱冻裂,在水箱里加防冻液不加水,是因为防冻液的 凝固点 比水低.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点和凝固点.
【分析】解答此题需知道:①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②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杂质等因素有关;种类不同,凝固点不同.
【解答】解:因水的沸点比热油的温度低,当水滴入热油中会立即沸腾,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体被上面的油盖住,气泡炸开而引起“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
冬天,向汽车水箱中加入防冻液后,低温下也不会凝固,这说明防冻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故答案为:沸点;凝固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沸点和凝固点知识的应用,会从材料中得出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14.如图是在我国的贵州省建成的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面属于 凹面镜 ;小明要制作简易潜望镜,他应该在纸筒中装入两块 平面镜 (选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
【考点】凸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的应用.
【分析】
凹面球属于球面镜的一种,是采用球的内表面做反射面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影像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影象.
【解答】解: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面属于凹面镜,属于光的反射;潜水镜的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成的是虚像.
故答案为:凹面镜;平面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
15.苏东坡曾用“试开云梦羊羔酒,快泄钱塘药王船”的精美诗句赞美羊羔酒.酒的密度为0.9×103kg/m3.一款容量500mL的酒瓶,装满时酒的质量为 0.45 kg,将酒倒出一半后,剩余酒的密度为 0.9 g/cm3.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知道酒的密度和体积,根据m=ρV求出酒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酒的体积:
V=500mL=500cm3=5×10﹣4m3,
由ρ=可得,酒的质量:
m=ρV=0.9×103kg/m3×5×10﹣4m3=0.45kg;
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将酒倒出一半后,剩余酒的密度不变,仍为0.9×103kg/m3=0.9g/cm3.
故答案为:0.45;0.9.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目.
16.“雾”和“霾”有本质的区别,“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它的颗粒比较大,呈偏白的颜色,阳光照射便很快散去;而“霾”是指大量烟、尘灯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的空气浑浊现象,一般呈黄色或褐色.“雾”和“霾”一起称为“雾霾”.PM2.5中“2.5”表示“雾霾”微粒直径的数值,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粗细的1/20.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中,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料,秸秆的燃烧、垃圾焚烧,此外还有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人体每天要呼吸大约10m3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放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PM2.5中的“2.5”是不是空气中颗粒物的直径等于或小于2.5 μm (填写单位).
(2)某城市区监测到“雾霾”天气PM2.5的“密度”为10g/m3.生活在该市区的人每天呼吸的PM2.5颗粒物的质量为 100 g.
(3)请你结合生活经验,提出一条改善雾霾天气的措施: 减小汽车尾气排放 .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根据对PM2.5含义的理解确定正确的单位;
(2)知道空气监测的“密度”为10g/m3,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求出空气中PM2.5的颗粒物的质量;
(3)根据题干中雾霾天气的形成提出改善的措施.
【解答】解:(1)温度降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是放热过程;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固体颗粒;
(2)由题知,空气监测PM2.5为“密度”为10g/m3,则10m3的空气中PM2.5的颗粒物的质量:
由ρ=可得,
生活在该市区的人每天呼吸的PM2.5颗粒物的质量,m=ρV=10g/m3×10m3=100g;
(3)在日常生活中,减小汽车尾气排放,禁止焚烧秸秆,都可以改善雾霾天气.
故答案为:(1)不是;(2)100g;(3)减小汽车尾气排放.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和密度公式的应用、有关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要充分看清解答该题所用到的题中信息即可正确解答.
三、分析交流:第17题2分,第18题4分,共6分.
17.如图所示,分别有两条光线射向透镜.请在图中画出相对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对于凹透镜: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根据内容和图示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过光心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一条直线上,且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方向一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如图:
【点评】凹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8.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请认真阅读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时,要首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
答:开始时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是反方向运动的,所以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实验与探究题: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4分,21、22小题各9分、23题3分,共32分.
19.小梦照镜子时感觉:靠近镜子时自己的像变大了,像离自己近了.远离镜子时自己的像变小了,像离自己远了.为了验证感觉说法正确,小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请你带她完善实验.
操作1:将玻璃板 竖直 放置在水平白纸上,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 相同 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下这两个位置.为了使结论具有可靠性,接下来小梦应 改变蜡烛A的位置 ,重做实验.
分析:通过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相等 .
操作2:拿一根未点燃的火柴放在蜡烛B上,火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被点燃.
分析:通过实验可知,平面镜所成像是 虚像 .
操作3:为了验证像和物的位置关系,小梦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 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3)根据实验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对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外形相同的蜡烛,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这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然后改变点燃的蜡烛A的位置,再测量一组数据.由于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的汇聚点,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因此是虚像,所以拿一根未点燃的火柴放在蜡烛B上,火柴不会被点燃;
(3)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结论:二者距离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竖直;相同;改变蜡烛A的位置;相等;(2)不会;虚像;(3)测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点评】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常是中考出题的热点,要求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
20.在学习了沸腾后,小梦同学提出问题,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他所在小组同学决定用甲图中的装置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中当观察到丙图中 A (相同“A”或“B”)所示的气泡变化情况时,水就沸腾了.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96 ℃.
(2)小组同学将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成了如图丁所示的t﹣I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水的体积越大,沸腾所需的时间越长 .
(3)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断:水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除了与水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 水的初温度 有关.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分析】(1)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到达水面处破裂;
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
(2)根据图象得出结论;
(3)根据生活经验推断水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除了与水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水的初温度有关.
【解答】解:
(1)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情况;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情况;故选A;
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的温度为96℃;
(2)由图象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的体积越大,沸腾所需的时间越长;
(3)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断:水加热到沸腾所需时间除了与水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水的初温度有关.
故答案为:(1)A;96;(2)水的体积越大,沸腾所需的时间越长;(3)水的初温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包括温度计的使用、液体沸腾前后的特点、及利用图象分析问题等,都属于基本技能的应用,难度不大.
21.孝义是煤炭之乡,煤的成分不同,用途也不同.小梦拾来一煤块.他想知道煤块的密度,于是他找来天平、量筒进行了测量.
步骤一: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a、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未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就调节平衡螺母 ;
b、改正错误后,发现指针左右摆动过程中偏向分度值盘中央线右边多一些,他需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步骤二:调节平衡后,把煤块放到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应 向右移动游码 ,直到横梁平衡为止.天平再次平衡后,右盘中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
步骤三:用量筒和水测出煤块的体积(煤块放入量筒前后情况如图丙所示).请依据以上步骤将实验表格填写完整.
煤块的质量m煤/g
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cm3
煤块放入后的总体积V总/cm3
煤块的体积V煤/cm3
煤块的密度
ρ(kg/m3)
32.2
60
80
20
1.61×103
思考:由于煤块放在水中会吸水,用此方法测得煤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考点】固体密度的测量.
【分析】步骤一:
天平的正确使用: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左右偏转格数相同,天平的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步骤二:
测量物体质量时,当加减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时,可以通过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步骤三: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示数;
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最凹处相平;
煤块放入后的总体积减去量筒中水的体积即可得出煤块的体积,
已知煤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ρ=计算煤块的密度.
思考:因为测量煤块体积用的是排水法,而煤块放在水中时会吸水,会影响体积的测量值,据此分析.
【解答】解:步骤一:
a、调节托盘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位置或者观察到指针在其左右两边摆动格数相等,这时横梁平衡.
故此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未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就调节平衡螺母.
b、由图甲可以看出,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故他需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步骤二:
调节平衡后,把煤块放到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
故接下来应向右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为止.
步骤三:
由图乙可以看出.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示数为2.2g,
煤块的质量:m煤=20g+10g+2.2g=32.2g;
由图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V水=60cm3,
煤块放入后的总体积V总=80cm3,
则煤块的体积:
V煤=V总﹣V水=80cm3﹣60cm3=20cm3;
煤块的密度:
ρ==═1.61g/cm3=1.61×103kg/m3.
思考:
由于煤块放在水中会吸水,使得测量时煤块和水的总体积V总减小,而煤块块的体积V=V总﹣V水,
从而使得测量出的煤块体积偏小,根据ρ=可知,用此方法测得煤块的密度值与它的真实值相比偏大.
故答案为:
步骤一:a、未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就调节平衡螺母;
b、右;
步骤二:向右移动游码;
步骤三:
煤块的体积V煤/cm3
32.2
80
20
1.61×103
偏大.
【点评】此题为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对整个实验过程有所了解,对密度的公式要学会运用;对于天平的使用、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以及造成误差的分析,这是中考的重点,同学们务必牢固掌握.
22.如图所示,是从物理课本《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节选的实验内容.
(1)阅读以上内容可知该实验要探究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跟 物距
的关系.
(2)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得本次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3)为了使像始终成在光屏中心,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器材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缩小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测出此时的像距为 13 cm.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4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向 右 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应用此成像原理可制成 投影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蜡烛放在焦点内成虚像或蜡烛处于焦点处 .
(6)若用图乙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最清晰的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 近 (选填“近”或“远”)视眼.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1)根据阅读以上内容可知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
(2)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3)在实验中,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5)凸透镜成像时,当物体放在在焦点处或焦点内时,都不能在屏上成像.若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也不能在光屏上成像.
(6)正常的眼睛可以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近视眼会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之前,应该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1)阅读以上内容可知该实验要探究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情况跟物距的关系.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cm﹣50cm=10cm.
(3)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由图乙知,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此时的像距为13cm.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到34cm刻度线处,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将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时,同时要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此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5)由图可知,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在同一高度处,向右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可能是物体放在焦点内,成虚像或蜡烛处于焦点处.
(6)由“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症状.
故答案为:(1)物距;(2)10;(3)同一高度;缩小;13;(4)右;投影仪;(5)蜡烛放在焦点内成虚像或蜡烛处于焦点处;(6)近.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不仅要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善于总结规律.
23.山西老陈醋选用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等经蒸、酵、熏、淋、晒的过程酿造而成.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小梦很想知道山西老陈醋的密度,于是他利用家里的电子秤、水杯、水,巧妙地测出了山西老陈醋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请你将小梦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①用电子称测出空水杯的质量m;
②在水杯中装满水,用电子秤测出水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将水杯中的水倒干净, 装满老陈醋,用电子秤测出老陈醋和水杯的总质量m2 ;
④老陈醋密度的表达式为:ρ= ×ρ水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2)仔细分析小梦的实验过程有何不足之处 由于水杯敞口,液体容易溢出 .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1)水杯和装满水的总质量m1与空水杯的质量m之差为装杯满水时水的质量,根据V=求出水的体积即水杯的容积;再测出空水杯中装满老陈醋的总质量m2即可求出杯装满老陈醋时老陈醋的质量,因老陈醋的体积等于杯的容积,根据ρ=可求老陈醋的密度;
(2)从水杯是敞口的分析作答.
【解答】解:(1)③将水杯中的水倒干净后,装满老陈醋,用电子秤测出老陈醋和水杯的总质量m2;
④由操作①②知杯装满水时的水的质量为m1﹣m,根据ρ=,则水的体积即杯的容积V=;
杯装满老陈醋时老陈醋的质量m醋=m2﹣m,因老陈醋的体积等于杯的容积,所以老陈醋的密度
ρ===×ρ水.
(2)由于水杯敞口,液体容易溢出.
故答案为:(1)③装满老陈醋,用电子秤测出老陈醋和水杯的总质量m2;
④×ρ水.
(2)由于水杯敞口,液体容易溢出.
【点评】本题在只有天平的条件下通过测量质量“测出”杯的容积即待测液体的体积,考查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及对实验方案的评估能力,难度中等.
五、计算题:24、25题各4分,共8分.解题过程中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4.今年元旦,小梦乘车从孝义取太原旅行,在车站她看到了自己所乘客车的时刻表如表所示;客车在高速路上行驶的过程中,小梦看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标志牌,便用手机上网差得该标志牌是通知驾驶员前方200米处有车距确认测试参照牌,可以让驾驶员大致估算自己与前车的车距以保证安全.
发车站
目的站
发车时间
距离
到达时间
孝义
太原
07:25
125km
09:25
(1)客车从孝义到太原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客车以速度表(甲图)上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匀速到达测试参照牌起点处需要几秒?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知道汽车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根据公式v=求客车的平均速度;
(2)已知路程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可求时间.
【解答】解;(1)客车从孝义到太原的时间,
t=09:25﹣07:25=2h,
客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62.5km/h;
(2)由客车速度表上显示的速度可知,v′=80km/h,
从标志牌处匀速到达测试参照牌的路程,s′=200m=0.2km,
由v=可得,
t′===0.0025h=0.0025×3600s=9s.
答:(1)客车从孝义到太原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2.5km/h;
(2)客车以速度表(甲图)上显示的速度从标志牌处匀速到达测试参照牌起点处需要9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计算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25.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是东海中的“定海神针”,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有13500斤(6759kg)”,金箍棒的体积约合0.86m3.
(1)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少kg/m3?(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小数)
(2)在电视拍摄时,若用一种树脂材料制作一根与书中所写大小相同的实心金箍棒道具,需这种材料多少千克?(树脂材料的密度为0.9×103kg/m3)
【考点】密度的计算.
【分析】(1)已知如意金箍棒的体积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如意金箍棒的密度;
(2)知道树脂的密度,根据m=ρV求出需要树脂的质量.
【解答】解:(1)如意金箍棒的密度:
ρ==≈7.86×103kg/m3;
(2)需要树脂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