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津秦高铁现已正式通车,修建高铁广泛使用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氧化铜
2.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3.下列做法中,利用乳化原理达到清洗目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油污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食醋清除水垢 D.用酒精清洗碘渍
4.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5.下列关于金属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铅锑合金制保险丝 B.用钨制灯丝
C.钛合金可制成人造骨 D.用铁桶长期盛放食醋
6.小刚同学用pH试纸测得家庭常用洗涤剂的pH如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洗发精
洗衣液
厨房清洁剂
pH
1
8
10
13
( )
A.厕所清洁剂 B.洗发精 C.洗衣液 D.厨房清洁剂
7.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可能是铝
B.Ag的金属活动性比M强
C.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一定排在氢前
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度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9.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主要利用其吸附性
C.PM2.5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10.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中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pH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11.某农资站待售的化肥有K2SO4、KNO3、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1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小苏打 NaHCO3 盐 制作糕点
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2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3中M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4.往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没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Cu2+
15.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酚酞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1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
CO还原一定质量的Fe2O3
C.
H2O2溶液在MnO2作用下分解
D.
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1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溶解测温度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稀硫酸中
A.A B.B C.C D.D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9分.
19.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它们制作成的.
(1)一般来说,化学性质越活泼的金属冶炼越困难,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在空气中 制品铝更耐腐蚀.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知识必须掌握的内容,某同学为了通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的方案来验证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他们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 不同,铁合金比纯铁的硬
度 (填“大”或“小”).
(5)在炼铁高炉中将赤铁矿还原为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
20.如图1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物质,P点表示的意义是 .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的质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 B(填“>”“=”或“<”).
(5)t1℃时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A物质溶液5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 克,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小强同学实际得到的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5%(填“>”“=”或“<”)
21.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
22. 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
(2)E的一种用途是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 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5)倾倒液体时,标签应 .
2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
(1)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铁锈.他们的结论: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 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甲同学提出了疑问: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生锈观察吗?请设计实验为甲同学释疑. ,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
【探究二】
乙同学说: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这种说法对吗?同学广泛查阅资料.
资料一: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资料二: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
(3)将上述A装置中的蒸馏水改为下列液体中的 ,可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
a.硫酸钠溶液 b.无水乙醇 c.蔗糖溶液
(4)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你认为 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a、镀锌铁 b、镀锡铁)
(5)一些建筑的铁制防护栏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 .
a、银粉 b、铜粉 c、铝粉
[交流与思考]
(6)除了上述资料中提到的防锈方法,请再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
(7)生活中常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8)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请你再写出一条保护和节约金属资源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
25.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 ,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就可以看到反应的发生.
【观察与讨论2】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乙同学在观察都气泡产生后,也将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写化学式,下同),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氯化氢、氯化钙、氯化钠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铁钉,有气体生成.
【结论与反思】猜想 (填“1”、“2”、“3”)正确.
【表达与交流】
(1)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使该废液变为中性的方法是 .
(2)写出乙同学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共10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有最后结果的不得分.
26.某化工厂用20吨含氢氧化钙74%的熟石灰处理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废液,测得pH=7后再进行排放.计算理论上可处理上述废液多少吨?
27.某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部分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16-2017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津秦高铁现已正式通车,修建高铁广泛使用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氧化铜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锰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
B、生铁是铁的合金;
C、硬铝是铝的合金;
D、氧化铜是金属化合物,不属于合金.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合金的特征,掌握合金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面粉 C.蔗糖 D.汽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解答】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B、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C、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正确.
D、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溶解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做法中,利用乳化原理达到清洗目的是( )
A.用汽油清洗油污 B.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C.用食醋清除水垢 D.用酒精清洗碘渍
【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悬浊液的形成原理、溶解原理、乳化作用的原理来判断即可.
【解答】解:A、汽油是良好的有机溶剂,油脂易溶解于汽油,用汽油清洗油污是利用溶解原理,所以错误.
B、洗涤剂中有乳化剂,具有乳化功能,用它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原理,所以正确.
C、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是醋与水垢反应,不是乳化原理,所以错误.
D、酒精是良好的有机溶剂,碘易溶解于酒精,用酒精清洗碘渍是利用溶解原理,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生活中或实验室中洗涤的原理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化学反应把不溶物变成可溶物而洗去,二是利用乳化作用原理,把油污变成细小的油滴,形成乳浊液而洗去,三是利用溶解原理,把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而洗去,在洗涤时,要根据被洗涤的物质成分选择合适的原理和方法.
4.下列哪种方法不可能用于分离饱和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
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结晶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A、根据不溶性杂质不会透过滤纸,溶液会通过滤纸进行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成比例进行分析,
C、根据蒸馏的原理进行分析,
D、根据结晶的原理判断,
【解答】解:A、过滤只能将没有溶解的固体物质和溶液进行分离,而饱和溶液中溶质是均匀的分布在溶剂中的,不能够分离,故A错误,
B、饱和的氯化钠溶液随着溶剂的蒸发,固体会逐渐的析出,故B正确,
C、蒸馏是将水提纯的一个过程,将水分离出来,氯化钠就随之析出了,故C正确,
D、结晶是将水分蒸发使晶体析出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体主要考查了在利用过滤、蒸发、蒸馏、结晶等提纯物质时的适用范围.
5.下列关于金属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铅锑合金制保险丝 B.用钨制灯丝
C.钛合金可制成人造骨 D.用铁桶长期盛放食醋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专题】元素与化合物;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根据铅锑合金的熔点低,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钨丝的熔点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铅锑合金的熔点低,可用铅锑合金制保险丝,故选项说法正确.
B、钨丝的熔点高,可用钨制灯丝,故选项说法正确.
C、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钛合金可制成人造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铁能与醋酸反应,不能用铁桶长期盛放食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的性质、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小刚同学用pH试纸测得家庭常用洗涤剂的pH如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物质
厕所清洁剂
洗发精
洗衣液
厨房清洁剂
pH
1
8
10
13
( )
A.厕所清洁剂 B.洗发精 C.洗衣液 D.厨房清洁剂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pH=7显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厕所清洁剂的pH为1,小于7,显酸性.
B、洗发液的pH为8,大于7,显碱性.
C、洗衣液的pH为10,大于7,显碱性.
D、厨房清洁剂的pH为13,大于7,显碱性.
厨房清洁剂的pH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7.金属M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M+2AgNO3=M(NO3)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可能是铝
B.Ag的金属活动性比M强
C.反应前后M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M一定排在氢前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析推断.根据题意,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活动性比银强;由生成了M(NO3)2可知,M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由M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生成了M(NO3)2,则M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2价,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了硝酸铝,铝为+3价,故该金属不可能是铝,故说法错误;
B、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故说法错误;
C、反应前M为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表现为+2,故说法正确;
D、由于金属M能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说明M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M不一定排在氢前,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金属单质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说明组成单质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强.
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度任何物质的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考点】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浓溶液、稀溶液是相对的,质量分数大的溶液是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的是稀溶液.
B、根据饱和溶液的特点考虑.
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D、根据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分析.
【解答】解:A、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无关,故错误.
B、饱和溶液只是对于某一溶质来说的,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错误.
C、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故错误.
D、由于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其他物质.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
B.防PM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主要利用其吸附性
C.PM2.5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D.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进行解答.
【解答】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所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PM2.5,故A正确;
B、为PM 2.5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B正确;
C、PM 2.5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相差很大,故C错误;
D、PM2.5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之一,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知道PM2.5是什么意思,要熟记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10.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中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pH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实验室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三不一要),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到指定容器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1.某农资站待售的化肥有K2SO4、KNO3、CO(NH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 )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据常见化肥的种类进行解答,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CO(NH2)2是氮肥、KNO3是复合肥、K2SO4是钾肥,还缺少的是磷肥.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 )
A.纯碱 Na2CO3 碱 制玻璃
B.生石灰 CaO 氧化物 补钙剂
C.食盐 NaCl 盐 除铁锈
D.小苏打 NaHCO3 盐 制作糕点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酸碱盐的应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可用于制玻璃;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的俗称是食盐,其化学式为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食盐不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不能用于除铁锈,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属于盐,其化学式为NaHCO3,可用于制作糕点,故选项名称、俗名、化学式、物质类别完全对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所属类别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B.图2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图3中M表示的是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情况可以判断溶质质量;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是否饱和;
根据溶解情况可以判断与溶解度曲线的对应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A、图1中a、b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相等,b中的溶质质量大于a中的溶质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20℃时b物质完全溶解,由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50℃时b物质硬度是不饱和溶液,又由于5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因此a物质的溶液也是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C、图3中M表示的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这是因为20℃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物质的溶解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相等,也可能相等,例如如果都是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4.往Cu(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滤渣中一定有Fe粉 B.滤渣中一定没有Cu粉
C.滤液中一定有Fe2+ D.滤液中一定有Cu2+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铜、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铁>铜,当把铁粉加入到Cu(NO3)2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已全部发生了反应.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铁全部发生了反应,则一定有铜被置换出来;由于铁粉为一定量,所以无法判断铁粉是否与Cu(NO3)2完全反应,也就无法进一步判断是否滤液中一定有Cu2+;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渣中一定没有Fe粉.故A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一定有Cu粉.故B说法错误;
C、滤液中一定有Fe2+、故C说法正确;
D、无法进一步判断是否滤液中一定有Cu2+;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金属放入盐的混合溶液中,首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置换出来,置换的先后顺序为由弱到强,最强的最后置换出来.
15.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
A.酚酞溶液 B.Na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无色、红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与KOH溶液不反应;分别滴加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KOH溶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硫酸、CaCl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硝酸钠溶液与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1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A、根据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c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错误;
B、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错误;
D、由a到b点的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等于7,可以说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
CO还原一定质量的Fe2O3
C.
H2O2溶液在MnO2作用下分解
D.
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时,能够吸收水蒸气;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反应物接触越充分,反应速率越快.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暴露在空气中时,能够吸收水蒸气,随着不断吸收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大,硫酸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0,该选项不正确;
B、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生成的铁的质量和反应的一氧化碳质量成正比,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的质量不再增加,该选项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因此锰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该选项正确;
D、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由于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比块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更快,因此粉末状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该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硬水和软水
观察颜色
加肥皂水搅拌
C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加水溶解测温度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铝丝和银丝
用磁铁吸引
浸入稀硫酸中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硬水与软水;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
【分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空气不能,可以鉴别;空气和氧气均为无色气体,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B、硬水和软水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用加水溶解测温度的方法可以鉴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硝酸铵,无明显气味的是氢氧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铝丝和银丝均不能被磁铁吸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9分.
19.(11分)(2016秋•滦县期末)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它们制作成的.
(1)一般来说,化学性质越活泼的金属冶炼越困难,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为 Cu、Fe、Al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在空气中 制品铝更耐腐蚀.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金属知识必须掌握的内容,某同学为了通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的方案来验证铝、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 硫酸铝 、 硫酸铜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他们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 含碳量 不同,铁合金比纯铁的硬度 大 (填“大”或“小”).
(5)在炼铁高炉中将赤铁矿还原为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2Fe+3CO2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铁的冶炼;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
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生铁中的含碳量是2%~4.3%,钢中的含碳量是0.03~2%;
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顺序为Cu、Fe、Al.
故填:Cu、Fe、Al.
(2)在空气中制品铝更耐腐蚀,是因为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对铝制品起到保护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故填:4Al+3O2=2Al2O3.
(3)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溶液是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铁不能和硫酸铝反应,能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故填:Fe+CuSO4=Cu+FeSO4.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他们的性能不同,其原因是含碳量不同,铁合金比纯铁的硬度大.
故填:含碳量;大.
(5)在炼铁高炉中将赤铁矿还原为铁的主要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
故填:Fe2O3+3CO2Fe+3CO2.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如图1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 A 物质,P点表示的意义是 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克. .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加入A物质(或降温或蒸发水); .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的质量将 减少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 < B(填“>”“=”或“<”).
(5)t1℃时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A物质溶液5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 7.5 克,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
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AB (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小强同学实际得到的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5%(填“>”“=”或“<”)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表示的意义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克;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水;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的质量将减少,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小于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t1℃时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A物质溶液5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50g×15%=7.5g;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B;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小强同学实际得到的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
【解答】解:(1)A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P点表示的意义是: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克;故答案为:A;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25克.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水;故答案为:加入A物质(或降温或蒸发水);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溶液的质量将减少,因为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答案为:减少;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小于B,因为在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故答案为:<;
(5)t1℃时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A物质溶液50g.需要A物质的质量为:50g×15%=7.5g;该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B;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小强同学实际得到的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5%;故答案为:7.5;AB;搅拌,加速溶解;<;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1.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 AC ,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EH .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石蕊试液 .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NaOH和Na2CO3 .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分析反应的现象;
(2)由红色变为蓝色是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和碱呈现的不同现象;
(3)根据反应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滤液中必须含有碳酸根离子进行分析.
【解答】解:(1)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AC;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EH;
(2)由于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所以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石蕊试液;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即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沉淀生成的试管只有E和H;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H不可能;在E中必须是碳酸钠过量,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又因为碳酸钠过量,所以滤液中还含有碳酸钠.
故答为:(1)AC,EH; (2)石蕊试液; (3)NaOH和Na2CO3.
【点评】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第(3)小题,滤液中的溶质是往往忽略过量的碳酸钠,否则加入盐酸不能产生气泡,有的同学可能写上了碳酸钠,而忽略了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
22.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G是最清洁燃料、H是蓝色沉淀,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为 H2 .
(2)E的一种用途是 作导线 .
(3)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G是最清洁燃料”,则推测G为氢气;根据“H是蓝色沉淀”,则推测H为氢氧化铜;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则推测B为稀硫酸,结合图框,推测A可能为硫酸铜溶液,C可能为铁,D可能为氢氧化钠,E可能为铜,F可能为硫酸亚铁,I可能为硫酸钠,J可能为水,代入检验.
【解答】解:根据“G是最清洁燃料”,则推测G为氢气;根据“H是蓝色沉淀”,则推测H为氢氧化铜;根据“A~J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可用在铅酸蓄电池中”,则推测B为稀硫酸,结合图框,推测A可能为硫酸铜溶液,C可能为铁,D可能为氢氧化钠,E可能为铜,F可能为硫酸亚铁,I可能为硫酸钠,J可能为水,代入检验,符合题意.故:
(1)根据分析,G为氢气,故G的化学式为H2.
(2)根据分析,E可能为铜,因为它具有导电性,故E的一种用途是作导线.
(3)反应④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故其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③为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故答案为:
(1)H2.(2)作导线.(3)复分解反应.(4)2NaOH+CuSO4═Na2SO4+Cu(OH)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共25分.
2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 氯化钠 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 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而标签中是2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 氯化钙 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Na2CO3 .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5)倾倒液体时,标签应 应向着手心 .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根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残缺的标签中钠元素的右下角有数字2,且含有氧元素,故不可能是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硝酸钠,可以据此完成(1)(2)两小题;
[实验结论]硫酸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钡沉淀能和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而硫酸钡不能溶于稀盐酸,可以据此完成解答;
(3)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而硫酸钠的水溶液呈中性,可以使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或加入指示剂的方法来确定物质的成分,可以据此设计实验来进行判段;
(4)根据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据此解答即可;
(5)根据倾倒液体的方法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故填:氯化钠;
(2)此标签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2,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硝酸钠的化学式为NaNO3,故不会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故填: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而标签中是2;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是碳酸钠还是硫酸钠溶液,可以加入氯化钙溶液,故填:氯化钙;
(3)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且该沉淀能溶于稀盐酸,故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故填:Na2CO3;
(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故填: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5)倾倒液体时,标签应向着手心,故填:应向着手心.
【点评】本题考查了破损标签瓶中试剂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破损标签中所含有的元素以及有关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及设计实验.
24.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铁生锈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一】铁生锈的条件
(1)该兴趣小组将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观察, A (填装置序号)装置中出现了明显的铁锈.他们的结论: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 氧气和水 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甲同学提出了疑问: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没有参与铁生锈观察吗?请设计实验为甲同学释疑. 将B装置中的氧气换作氮气或二氧化碳 ,观察并记录现象即可证明.
【探究二】
乙同学说:妈妈常说菜刀沾有盐水生锈更快,这种说法对吗?同学广泛查阅资料.
资料一:导电性强的溶液都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资料二:海上航行的轮船在与海水接触的部分镶嵌一锌块,能有效降低钢材被腐蚀的速率.
(3)将上述A装置中的蒸馏水改为下列液体中的 a ,可使铁生锈的速率加快.
a.硫酸钠溶液 b.无水乙醇 c.蔗糖溶液
(4)一些铁制品表面覆盖了某些涂层.不同的涂层被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不同,你认为 a 涂层破坏后,铁生锈的速率较快.(a、镀锌铁 b、镀锡铁)
(5)一些建筑的铁制防护栏刷上了一层银白色的金属,你认为该金属可能是 c .
a、银粉 b、铜粉 c、铝粉
[交流与思考]
(6)除了上述资料中提到的防锈方法,请再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刷油漆或涂防锈油等 .
(7)生活中常用稀硫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H2SO4+Fe2O3=Fe2(SO4)3+3H2O .
(8)防止金属锈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请你再写出一条保护和节约金属资源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合理开采或寻找替代品) .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资源的保护.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解答;
(2)控制变量设计实验;
(3)根据所给资料二分析解释;
(4)根据防锈原理解答;
(5)根据铝的性质与防锈方法解答;
(6)根据防锈的措施来分析;
(7)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8)根据保护和节约金属资源的有效方法或途径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A中铁钉满足铁生锈的条件,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锈迹.
(2)将A装置中的氧气换做氮气或二氧化碳就可验证空气中氮气或二氧化碳有没有参加铁生锈的反应.
(3)因为导电的溶液可加速铁的生锈,硫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如果把蒸馏水换为硫酸钠溶液可使铁生锈速率加快.
(4)铁比锡活泼,锡层破坏后,铁锈蚀速度加快.
(5)大门上刷一层银白色金属,该金属可能是铝,因为铝在空气能形成一层致密坚固的氧化铝薄膜,隔绝水分和氧气,起到防锈作用.
(6)铁制品防锈的方法有涂保护层,刷油漆、涂油等.
(7)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8)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有:有计划的合理的开采矿物,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替代品等.
故答案为:
(1)A;氧气和水;
(2)将B装置中的氧气换作氮气或二氧化碳;
(3)a;
(4)a;
(5)c;
(6)刷油漆或涂防锈油等;
(7)3H2SO4+Fe2O3=Fe2(SO4)3+3H2O;
(8)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或合理开采或寻找替代品).
【点评】该题的难点是根据所给的资料信息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运用到题目中解题.如资料一:导电的溶液可加速铁生锈,这里就要知道什么样的溶液易导电,一般是溶液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等;资料二:轮船上镶嵌锌块,防止钢的腐蚀,说明活泼的金属更易腐蚀.提炼出这些信息,解题就不难了.
25.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就可以看到反应的发生.
【观察与讨论2】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乙同学在观察都气泡产生后,也将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缸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CaCl2 (写化学式,下同),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NaCl .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对废液缸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Ca(OH)2、CaCl2、NaCl 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氯化氢、氯化钙、氯化钠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铁钉,有气体生成.
【结论与反思】猜想 3 (填“1”、“2”、“3”)正确.
【表达与交流】
(1)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使该废液变为中性的方法是 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 .
(2)写出乙同学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Cl═FeCl2+H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观察与讨论1】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应先滴几滴酚酞试液,则溶液为红色,如果红色消失,则说明反应;
【观察与讨论2】无论氢氧化钙和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
无论碳酸钠和稀盐酸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猜想与假设】如果物质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和氯化钠;
如果稀盐酸过量时,废液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氢;
如果稀盐酸不足,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氯化钙和氯化钠;
【结论与反思】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废液中溶质的组合情况;
【表达与交流】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并除去盐酸,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解答】解:【观察与讨论1】
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而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显示无色;酚酞溶液可鉴别碱是否被中和;
故答案为: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观察与讨论2】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化学式是CaCl2;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故答案为:CaCl2;NaCl.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含有CaCl2、NaCl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Ca(OH)2、CaCl2、NaCl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CaCl2、NaCl、HCl.
故填:Ca(OH)2、CaCl2、NaCl;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没有氢氧化钙.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铁钉,有气体生成,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盐酸;
【结论与反思】
由以上分析可知,猜想3正确.
故填:3.
【表达与交流】不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使该废液变为中性可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
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故答案为: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钙粉末;Fe+2HCl═FeCl2+H2↑.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四、计算题:共10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有最后结果的不得分.
26.某化工厂用20吨含氢氧化钙74%的熟石灰处理质量分数为8%的硫酸废液,测得pH=7后再进行排放.计算理论上可处理上述废液多少吨?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理论上可处理上述废液的质量.
【解答】解:设参加反应H2SO4的质量为x,
氢氧化钙的质量为:20t×74%=14.8t,
Ca(OH)2+H2SO4=CaSO4+2 H2O,
74 98
14.8t x
=,
x=19.6t,
理论上可处理上述废液质量为:19.6t÷8%=245t,
答:理论上可处理上述废液质量为245t.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7.某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向16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部分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9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1)由图示和题意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2)结合化学方程式由沉淀质量即可计算出所得滤液的溶质硫酸钠质量,即可解答.
【解答】解:(1)由图示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4.9g;
(2)设生成Na2SO4的质量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142 98
x 4.9g
x=7.1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5%.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5%.
故答案为:(1)4.9;
(2)3.55%.
【点评】本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结合一道综合计算题,会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