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绝密★启用前
2016—2017学年(上)焦作市高一学业水平测试
历史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分封制“使原来各部族之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这说明分封制
A.巩固了各部族间的联盟 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 D.开创了等级社会秩序
2.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同时实行封_与郡县交错并 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
A.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 B.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
C.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 D.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
3.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
A.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 B.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
C.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 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4清朝嘉庆时如无大典礼或大会议,(内阁)大学士可终年不至(内)阁,故必兼一管部,方有趋公之地耳”。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内阁是国家猶節雜构 B.国家政治稳定以致无事可理
C.军机处职权范围的不断扩张 D.内阁大学士不关心国家政务
5.“在这种制度下,(古代雅典)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陪审法庭制度 B.陶片放逐法 C.职务津贴制度 D.轮番而治制
6.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 ,“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
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7.1692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任职法案》,被上院否决,次年重提之,又被国王威廉三世否决,直到1707年做了有利于国王的修改后,才由安妮女王签署通过。这说明
A.议会的立法权已经丧失 B.英王仍然掌握着立法权
C.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 D.权力部门间存在着制衡
8.1786年8月,华盛顿在一封信中写道几年之内可能发生惊人的变革。据说备受尊敬的人士也公然发出君主政体的论调了。”这反映了
A.英国君主制对美国影响深远 B人们希望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美国民众希望建立君主政体 D.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异常激烈
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在第17条中规定: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这说明
A.德国皇帝已成为虚位君主 B.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德国政体具有一定民主性 D.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10.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城 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 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
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 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
11.据记载,1859年洪仁讦的《资政新篇》颁行后,李秀成等一些重要领导人对其“所著各书”,“皆不屑看也”。这主要是由于
A.李秀成等将领没有文化 B.洪仁开的书籍缺乏新意
C.频繁战争使其无暇读书 D.该书没有体现农民需求
12.图1是美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漫画。此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是清政府甲午战败的结果 B.导致了美国直接参与瓜分中国
C.引发了列强联合侵华战争 D.说明美国独立侵华政策的失败
13.《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这反映了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支持 B.辛亥革命失败有其必然性
C.地方乡绅成为革命的中间力量 D.政治革命促进农村大变革
14.图2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15. 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说明
A.中共开始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B.红军已粉碎丨国民党的围剿
C.中共建立了完整的领导核心 D.红军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16.董必武曾从武汉致函毛泽东说,国统区人民赞扬八路军的胜利,它“不仅与平汉、津浦两路战事成相反的对比,即与上海方面相比,亦令人看出八路军的不同”。材料中八路军的胜利”最有可能是
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西团大战
17.它“实行猛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A.改变了国共内战形势 B.直接合了延安保卫战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
18.1871年3月19日,巴黎革命政府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发布外省居民书,号召外省的城市和乡村仿效巴黎的榜样。这反映了巴黎革命政府
A.具有全国性政权的特点 B.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
C.要求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希望得到广大民众支持
19.1917年,普列汉诺夫指出:“如果一国的资本主义尚未达到阻碍本国生产力发展的那个高级阶段,号召工农推翻资本主义去夺取政权是荒谬的.”这说明他
A.坚持无产阶级参与二月革命 B.反对列宁《四月提纲》的主张
C.主张建立俄国民主联合政府 D.充分认清了俄国当时革命形势
20.1949年8 月,北平市各界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醒’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共商大事,这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 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
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 D.完全仿效了苏俄苏维埃体制
21.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的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大陆)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更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的感人情节。此状况
A.说明两岸对抗关系已出现缓和 B.推动了“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C.客观上有利于两岸坚冰的打破 D.表明台湾民众支持“一国两制”
22.图3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此照片可以说明
A.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 B.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C.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 D.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
23.2016年11月3 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上指出:“中方愿继
续与各方一道,发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携手前行”材料中的“上海精神”
A.推动广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合作 B.促进了亚洲国家矛盾的解决
C.说明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导力量 D.体现了我国的多边外交理念
24.“二战后”,法国意识到‘不仅要把敌人打倒,还要把它扶起来',惟有放弃报复心态,用睦邻、平等态度构建利益共同体,仇恨才能化解。”材料现象
A.促使法国加人了北约组织 B.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建立
C. 缓和了法国和苏联的矛盾 D.冲击了“冷战”对抗意识
25.“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这说明
A.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
C.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平衡 D.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
第Ⅱ卷
本卷共4个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刎,但是有大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冏辅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技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 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阶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
——摘编自瑰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
材料二 明朝废除丞相钊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 皇帝面前都显得“人微言轻”……总的表讲,在成除承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哲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 奸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指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 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
——摘编自渖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和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与雅典在分权制约方面的不同’并结$ 致不同的原因。(8分)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雅典国家权力的运行中存在着民主权力的制约,梭伦开始赋予国民大会以立法权,陪审法庭以司法权,五百人会议以行政权使之互相制约。……雅典国家机构权力虽有分工,但权眼的划分比较策统而且权力互相交错。立法司法行政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行政、司法在立法机关监督下的分权。行政、司法都要对立法机
关负责,它又不是一元政治,没有一个至从上的权力机构,即使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公民大会也要受到一定的权力制约。
一一摘编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 在美国,立法权由国会掌握,参议院代表美国各州,所以参议院由各州选出,每州两名,共100名;众议院代表美国人民,所以众议院议员在全国由相同人口划分出的选区选举选出,共435名;国会拥有立法权、修改宪法权、对外宣战权、监督财政权等四大国家权力。行政权由总统掌握。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陆海 空三军总司令他对选民直接负责,国会对他的政治行为不得干涉。总统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的方式行使立法倡议权。
一一摘编白许鑫《分权制衡思想演变及对沔方政治制度构建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与雅典在分权制约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8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27年,他(毛泽东)对大革命危机时期的形势洞察秋毫,在八七会议上就指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在8月日湖南省委研究秋收起义计划时毛 泽东坚决主张举共产党的旗帜,“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们则应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于是湖南省委制定的行动纲领上就明确提出,鉴于国民党已经成为压迫、屠杀民众的工具,这次暴动不再用国民党的名义来号召工农群众参加起义。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叫工农革命军,旗号镰刀斧头。”
——摘编自岑中柱《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打出不同旗帜之原因初探》
材料二 八七会议确定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武装反抗和土地革命的新方计。会后,武装起义在全国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据统计,仅在三个月内,爆发的秋收起义就 有22次,但唯独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结局,“代表了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爱国、杨桂香等《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秋收起义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意义。 (6分)
(2)材料二中“胜利结局”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能够取得此 “胜利结局”的主要原因。(6分)
29.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欧国家为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成立的一系列经济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冲破了原来民族国家的界限,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增强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尽管美国促使西欧各国联合的目的是便于控制西欧,以增强抗衡苏联的力量但客观上却促进了西欧经济的联合。
——摘编自王国范《试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初期欧洲的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