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阅读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高考语文一轮--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阅读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考点精练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 一、关键实词译到位 ‎(一)基础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张衡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心思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文雅 C.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D.衡不慕当世 慕:趋附 答案 B 解析 雅:素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再迁为太史令 再:再次 B.遂乃研核阴阳 核:考验 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担任 D.自去史职 去:离开 答案 A 解析 再:两次。‎ 参考译文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思。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两次迁升后担任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经过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个职位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玘,字景鸣,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丘浚为祭酒,‎ 议南人不得留北监。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尤尚节义。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节选自《明史·文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输粟入国学         输:缴纳 B.尤尚节义 尚:崇尚 C.具识大臣贿交者 识:记载 D.或斥以他事 斥:指责 答案 D 解析 斥:贬斥。‎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四十困诸生 诸生:秀才 B.玘固请不已 固:坚决 C.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国体:国家体制 D.固宜置重典 重典:重法 答案 C 解析 国体:国家的典章制度。‎ 参考译文 罗玘,字景鸣,学识广博,喜好古文,追求奇特深奥。四十岁时还困厄为生员,缴纳粮米进入国学。丘浚任祭酒,提议南方人不能留在北京国子监。罗玘坚持请求不停止,丘浚骂他说:“你认识几个字,就如此倔强!”罗玘抬头回答说:“只有宫廷藏书没读过。”丘浚暂且将他留下,改日考试他文章,看过文章后非常惊异。罗玘特别崇尚节操道义。言官因救助刘逊全被关入监狱,罗玘进言说应当宽容他们以保全国家的典章制度。宦官李广死后,遗留下一本册子,详尽记载行贿结交他的大臣。皇帝大怒,命令言官指名弹劾上奏。罗玘进言说:“大臣是百官的表率,现在像这样,确实应该从重处罚。然而天下百姓及四方邻邦都仰望着大臣,一旦指名暴露他们的恶行,会触发远方之人怠慢朝廷的思想。臣请求降旨秘密告谕,让他们以生病为由辞职,或者用其他的事贬斥他们,或许可以不成为朝廷的耻辱,而进仕之路也清明了。”‎ ‎3.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释褐为大理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杭州仁和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谢平昔奖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其职事甚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脱下粗布衣服 (2)掌管 (3)往常 (4)督促 参考译文 鞠咏考中进士,他凭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等到王化基做了杭州知府,鞠咏也被提拔,被朝廷封为大理评事,后任杭州仁和县知县。鞠咏赴任前,先写了一封信和一首诗寄给王化基,以感谢王公往常对他的栽培奖进,(又说)这次在王公手下为官,能够以诗文往来同乐等内容。王化基没有给鞠咏回信。鞠咏到任后,(王化基)并未给予他任何特别的礼遇,而考察督促鞠咏的政事却非常严格。鞠咏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奢望得到王公的额外关照,而是专心治理县事。后来王化基入朝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到职后首先推荐鞠咏。有人问他原因,王化基回答说:“鞠咏有才干,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我所担心的是他气盛和骄傲,所以我才有意压制一下他这种情绪,以使他的品行更高尚。”鞠咏听到这些话,才认识到王化基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4.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语。(疑难处可以推断其义)‎ ‎(1)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一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苏轼《艾子杂说》)‎ 理会:追究 ‎(2)“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①,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②于《李靖传》乃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③者也。 (《滹南遗老集》)‎ 注 ①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②宋子京:宋祁(998—1061),宋朝史学家,与欧阳修同修《唐书》。③欲益反弊:想要好一点的表达效果,反而出现了弊病。‎ 不安:不妥当 ‎(3)(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①伐:夸耀 ‎②辄:总是 ‎③表识:标明旗帜 ‎④止舍:驻扎宿营 ‎⑤屏:退避 ‎⑥部分:部署安排 ‎⑦属:读zhǔ,跟随 ‎⑧多:赞扬 参考译文 冯异为人处世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总是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明旗帜,在各部队中号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攻破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要被分配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而赞扬他。‎ ‎(二)高考题训练 ‎5.(2014·新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答案 C 解析 C项“励精”中的“励”同“厉”,是“振奋”的意思,“励精”即“振奋精神”。解释为“专心致志”,错误。A项“善属文”中的“属”是“连缀”的意思,“文”即“文字”,“属文”即“撰写文章”。正确。B项“践祚”也写作“践阼”,即“帝王即位”。正确。D项“荡覆”,结合原文提供的背景,意为“动荡倾覆”。正确。答该题要注意题中的双音节词语有的相当于一个词,不必拆开解释,如“践祚”。有的是两个词,当拆开解释,如“属文”“荡覆”等。‎ ‎(2)(改编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加购赏            购:悬赏以求 B.殊不介意 殊:很,非常 C.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颜色:脸色 D.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宣慰:慰问 答案 D 解析 宣慰:宣旨慰问。‎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解析 “罪己”,归罪自己。“勃”,蓬勃。“规过”,改正过错。“胜”,尽。‎ ‎②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但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解析 “下士”,屈身交接士人。“推毂”,荐举。“位崇”,地位崇高。“曾”,竟然,但。‎ ‎③(改编题)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 解析 “矜”,夸耀;“以”,因为;“列”,平列,地位平等。‎ 参考译文 于休烈,河南人。于休烈性情坚贞忠厚,机敏聪明。自幼好学,善于撰写文章。考中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正字。调动官职改任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佐朝政,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外调任中部郡太守。正值安禄山叛乱,肃宗登上皇位,于休烈升任太常少卿,掌管礼仪事务,兼修撰国史。肃宗从凤翔返回京城,振奋精神听从善言,曾经对于休烈说:‎ ‎“君主的任何举动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才是好的史官。我有过失,您写了吗?”于休烈回答说:“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当时中原地区动荡倾覆,典章几乎散尽,没有史籍可以检索查寻。于休烈上奏折说:“《国史》《实录》,是圣朝大典,修撰了很长时间了,现在没有并行的版本。希望皇上下旨令御史台推究勘察史馆的渊源,命令府县招引查访。有人另外收得《国史》《实录》,如果送到官府,重金奖赏购买。”原先的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身陷叛军之中,进入东京,到此把他家收藏的《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到官府。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于休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恬然处之,丝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后,考察官员的名位品次,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右散骑常侍,依据先前兼修国史,多次升迁晋封为东海郡公,另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多年,历任清贵显职,家中没有多少积蓄。恭谨、简朴、温良、仁德,从没有将喜怒之情表现在脸上。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但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喜好古代典籍,手不释卷,直到去世。大历七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这一年春天,于休烈的妻子韦氏去世。皇上特地下诏追赠韦氏国夫人的称号,下葬之日赐给卤簿鼓吹。等到听说于休烈去世,皇帝追悼了很长时间,褒奖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赏赐绢百匹、布五十端。皇帝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到于休烈住处宣旨慰问。为官之人,所得的荣耀很难与他相比。‎ ‎(三)语段翻译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兄讳锡爵,字延卿。少颖悟绝伦,比长,潜心民生利病。蒲商苦厘卡,上书累千言,制府曾公沅甫韪之,亟檄县、道罢去。由是江淮间英俊,多愿与之交。友人范当世推为江南北第一流人。‎ 当其时,以诸生名动公卿间,如皋顾锡爵、通州范当世两人。范以文著,兄以行见,严办义利,皆以贫穷困于乡邑,终莫一施。尝题《啬翁荷锄图》云:“为帝为农事孰多?”其志概可见矣!(选自顾锡祥《顾尚洁先生墓志铭》)‎ ‎(1)上书累千言,制府曾公沅甫韪之,亟檄县、道罢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向官府上书数千言,制府曾沅甫认为他说得很对,迅速下发文书要求县、道停止这个做法。‎ ‎(2)严办义利,皆以贫穷困于乡邑,终莫一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认真对待义与利的关系,都因贫穷困窘潦倒在乡间,终生不能施展抱负。‎ ‎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汉乾祐初,史弘肇领侍卫亲军,威权震主,残忍自恣,无敢忤其意者。其部下吏告民犯盐禁,法当死。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弘肇虽怒甚,亦无以屈。六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八年二月,上谓居正等曰:“年谷方登,庶物丰盛,若非上天垂祐,何以及斯。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居正等益修政事,以副上意焉。‎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改)‎ ‎(1)狱将决,居正疑其不实,召诘之,乃吏与民有私憾,因诬之,逮吏鞫之,具伏抵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案件将要判决,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这个百姓讯问,原来这个官吏与他有私怨,于是诬告百姓,逮捕这个官吏来审问,他全部招认(供认不讳)伏法。‎ 解析 要点:“狱”“诘”“乃”“私憾”“鞫”“具”。‎ ‎(2)所宜共思济物,或有阙政,当与振举,以成朕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你们应当一起想着做一些有益的事,如果存在有弊病的措施,应当予以拯救,来实现我的志向。‎ 解析 要点:“济”“或”“阙”“振举”。‎ 参考译文 薛居正,字子平,开封浚仪人。后汉乾祐初年,史弘肇统率侍卫亲军,威权震动皇上,为人残忍自傲,没有人敢忤逆他的命令。他的部下官吏控告百姓违犯盐禁,论法当死。案件将要判决,薛居正怀疑其罪不实,召来这个百姓讯问,原来这个官吏与他有私怨,于是诬告百姓,逮捕这个官吏来审问,他全部招认(供认不讳)伏法。史弘肇虽然很恼怒,也没有办法救助。乾祐六年,任门下侍郎、平章事。乾祐八年二月,皇上对居正等人说:“年岁丰登,万物丰盛,如果不是上天保佑,哪里能这样。你们应当一起想着做一些有益的事,如果存在有弊病的措施,应当予以拯救,来实现我的志向。”居正等愈发勤修政事,来符合皇上的意愿。‎ ‎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进士。为长沙推官。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从。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1)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 解析 要点:“四海”“鼎沸”“日滋”“此曹”,“铤而走险”不必译,但其主语不能错。‎ ‎(2)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又不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蔡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王聚奎又不听从。‎ 解析 要点:“去”“险”“栅”“毋”“逾”。‎ 参考译文 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崇祯十年考中进士。担任长沙推官。吉王府的族人恣意为非作歹,蔡道宪先加以惩治,然后才向启王通报。启王召蔡道宪来责问,蔡道宪高声说:“现在天下纷乱,寇盗一天天增多。如果大王您不爱惜百姓,一旦他们铤而走险,您能独自和这些族人保住富贵吗?”启王醒悟,表示道歉,客气地送走蔡道宪。‎ 崇祯十六年五月,张献忠攻陷武昌,长沙大受震惊。湖广巡抚王聚奎远远地驻守在袁州,害怕贼人,不敢前进。蔡道宪也请求他转移到岳州,王聚奎没有听从。贼兵果然在八月攻陷了岳州,又直进犯长沙。在此之前,巡按御史刘熙祚命令蔡道宪招募士兵,得到五千壮丁,对他们加以训练,这些壮丁全都成了可用的力量。到了这个时候,蔡道宪亲自率领他们,与总兵官尹先民等人一道扼守罗塘河。王聚奎听说贼兵逼近,大为恐惧,撤兵回到城里。蔡道宪说:“距离长沙六十里有个险要之地,你可以在那里修栅栏来扼守,不要让贼兵越过此地。”王聚奎又不听从。‎ 二、关键虚词译到位 ‎(一)基础训练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及裴延龄诬逐陆贽、张滂、李充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守延英阁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良久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有删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均为介词,在。A项连词,于是,便;副词,竟然。B项代词,代这件事;助词,的。D项语气词,表判断和肯定;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与文中“为开救”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答案 A 解析 A项与例句均为介词,替,给。B项成为。C项介词,因为。D项介词,被。‎ 参考译文 等到裴延龄诬陷、放逐陆贽、张滂、李充等官员时,皇帝对陆贽等非常愤怒,官员们都无人敢向皇帝进言。阳城听说了,就说:“我担任谏官一职,不能让皇帝杀无罪的大臣。”于是约拾遗王仲舒一起在延英殿上奏章激烈地指斥裴延龄的罪状,依据大义情绪激昂地为陆贽等人申辩是非,多日不止。皇帝大怒,召宰相来治阳城的罪。顺宗当时是皇太子,为阳城展开营救,过了很长时间,阳城得以免罪。可是皇帝的怒气还没消,要让裴延龄做宰相。阳城扬言:“(如果)让裴延龄做宰相,我一定身着白麻在朝廷上哭来破坏这件事。”皇帝最终没有任命裴延龄为相,正是阳城的功劳。‎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及况卒,晖乃厚赠送其家。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诚恐以财货污君。”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正月朔旦,苍当入贺。故事,少府给璧。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顾谓掾属[注]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节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删改)‎ 注 掾属:佐治的官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副词,将要;连词,表转折,却。A项均为副词,于是、就。C项均为介词,因为。D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焉”字,与文中“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C.犹且从师而问焉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答案 C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代词,他。A项兼词,相当于“于此”。B项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D项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参考译文 朱晖字文季,是南阳宛城人。起初,光武帝与朱晖的父亲朱岑都在长安学习,有旧交。等到光武帝即位后,探访朱岑,这时朱岑已死,于是召朱晖做郎官。朱晖不久因病离职,毕业于太学。‎ 后来朱晖做了郡吏,太守阮况曾经想买朱晖家的婢女,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了,朱晖送厚礼到阮况的家。有人讥讽他,朱晖说:“从前阮府君有求于我,实在是怕用财物污辱了他。”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听说后,提拔朱晖,对他十分礼遇尊崇。正月初一,刘苍应当入贺。按照旧例,少府给璧玉。这时阴就为府卿,(自认为)高贵并且骄横,官吏傲慢而不守法。刘苍坐在朝堂之上,更漏将尽,而璧玉找不到,刘苍回头对佐治的官吏说:“怎么回事?”朱晖看见少府主簿手持璧玉,就去欺骗他道:“我多次听说有璧玉却不曾见过,请给我看看。”主簿把璧玉给朱晖,朱晖回头召令史给刘苍。刘苍行礼已毕,对朱晖说:“你自认为与蔺相如哪个强些?”‎ ‎(二)高考题训练 ‎11.(2014·新课标全国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 解析 “赐”,受赐。“夺”,强夺。“乃”,副词,才。‎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 解析 “偕”,一起。“伏阙”,拜伏宫阙。“疏”,奏章。‎ ‎(3)(改编题)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您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带领诸位大臣极力进谏,除掉“八虎”很容易。(得分点:“诚”,如果;“固”,坚决;“易”,容易)‎ 参考译文 韩文,字贯道,明朝成化二年考中进士。韩文稳重敦厚、和蔼纯朴,平时谨慎谦恭。等到面临大事,刚毅果断无所屈服。武宗即位,赏赐大臣以及修建陵墓、大婚等各项费用,需银一百八十万两还多,库银供应不上。韩文请求先打开承运库,皇上不允许。韩文说:“国库空虚,赏赐除了镇守京师和边境的军士外,请分别供给银钞,再用内库及内府的钱逐渐增加,并暂借皇上赐给有功勋的皇亲国戚的庄田税,并下令承运库官员核查积攒的金银,登记在册。并且将各项不急的费用全部去除掉。”按旧的制度,监局、仓库太监不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多,有的一仓十多人,韩文极力请求裁减。淳安公主受赐田地有三百顷,又想强夺任丘民众的产业,因韩文尽力相争才停止。韩文掌管国家经济有两年,竭力遏制有权势和受皇帝宠爱之人的利益,这些人非常痛恨他。而这时东宫以前的太监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每日引诱皇上游玩打猎、欣赏歌舞、摔跤角逐,致使皇上不理政事。韩文每次退朝,对官员们说起这件事就流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趁着这个时候带领诸位大臣极力进谏,除掉‘八虎’很容易。”韩文捋着胡须挺直肩背,毅然动容地说:“好。纵然事情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了,也值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 当即与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呈进,皇上惊哭不食,刘瑾等人大为恐惧。刘瑾非常憎恨韩文,每日让人窥伺韩文的过失。过了一个月,有人把假银送到皇宫的府库,刘瑾就把这件事作为韩文的罪状。皇上下诏韩文官降一级退休回家。刘瑾余恨未消,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下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千石送到大同。过了不久又第二次罚米,韩文家产荡尽。刘瑾被杀后,韩文恢复官职,直到退休。嘉靖五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 ‎(三)语段翻译 ‎1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侍御史马周上疏,以为:今之户口不及隋之什一,而给役者兄去弟还,道路相继。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昔汉之文、景,恭俭养民,武帝承其丰富之资,故能穷奢极欲而不至于乱。使高祖之后即传武帝,汉室安得久存乎!又,京师及四方所造乘舆器用及诸王、妃、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 贞观之初,天下饥歉,斗米直匹绢,而百姓不怨者,知陛下忧念不忘故也。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195卷·唐纪11》,有删改)‎ ‎(1)陛下虽加恩诏,使之裁损,然营缮不休,民安得息!故有司徒行文书,曾无事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比年丰穰,匹绢得粟十余斛,而百姓怨咨者,知陛下不复念之,多营不急之务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减少劳役的)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 ‎(2)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很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 参考译文 侍御史马周上奏疏认为:如今全国户口不及隋朝的十分之一,而服劳役的兄去弟归,沿路络绎不绝。陛下虽然下了施恩的诏令,让各级政府减少劳役,然而营造修缮之事却仍无休止,老百姓怎么能得到休息呢?所以有关部门徒劳地下发(减少劳役的)文件,却从来没有实际效果。从前汉文帝与汉景帝,谦恭节俭以养护百姓,武帝继承丰富的资产,所以能够穷奢极欲而不至天下大乱。假如汉高祖之后即传位给汉武帝,汉朝还能存在那么长久吗?再者,京都长安以及各地所制造的乘舆器物用具和众位亲王、妃嫔、公主的服饰,议论的人都认为这并非节俭。‎ 贞观初年,全国歉收闹饥荒,一斗米值一匹绢,而百姓毫无怨言,是因为知道陛下忧国忧民的缘故。如今连年丰收,一匹绢可换粟十余斛,然而百姓埋怨叹息不断,是知道陛下不再顾念他们,做了很多并非紧急事情的缘故。‎ ‎1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刑部侍郎从伯伯刍尝言:某所居安邑里,巷口有鬻饼者,早过户,未尝不闻讴歌而当炉,兴甚早。一旦,召之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之。欣然持镪而去。‎ 后过其户,则寂然不闻讴歌之声,谓其逝矣。及呼乃至,谓曰:“尔何辍歌之遽乎?”曰:“本流既大,心计转粗,不暇唱《渭城》矣。”从伯曰:“吾思官徒亦然。”因成大噱。‎ ‎(节选自唐·韦绚《刘宾客嘉话录》)‎ ‎(1)一旦,召之与语,贫窘可怜。因与万钱,令多其本,日取饼以偿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过其户,则寂然不闻讴歌之声,谓其逝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尔何辍歌之遽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一天早晨,我叫他来和他交谈,知道他贫困可怜。于是给了他一万文钱,让他扩大本钱,我每天去取饼作为偿还。‎ ‎(2)这以后再经过他家,却静悄悄的,听不见歌唱的声音,以为他离开这里了。‎ ‎(3)你怎么这样快就不唱歌了?‎ 解析 (1)旦:早晨。与语:省略句,即“与之语”。因:于是,就。多:用作动词,使……多,扩大。本:本钱。日:每天。补齐句中省略的主语。(2)讴:唱。逝:去,往。(3)尔:代词,你。辍:停止。遽:迅速。‎ 参考译文 刑部侍郎堂伯父刘伯刍说过:我居住的安邑坊,巷口有个卖饼的人,每天早上经过他家,没有哪一天不是听见他唱着歌卖饼的,起身很早。有一天早晨,我叫他来和他交谈,知道他贫困可怜。于是给了他一万文钱,让他扩大本钱,我每天去取饼作为偿还。他高兴地拿着钱走了。这以后再经过他家,却静悄悄的,听不见歌唱的声音,以为他离开这里了。一喊他,他却来了,问他:“你怎么这样快就不唱歌了?”那人说:“本钱大了,心里变得复杂起来,没有时间唱《渭城曲》了。”堂伯父说:“我想做官的人也是这样。”于是这事成了一个大笑话。‎ ‎1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唐崔群为相,清名甚重。元和中,自中书舍人知贡举。既罢,夫人李氏因暇日常劝其树庄田以为子孙之计。笑答曰:“余有三十所美庄良田遍天下,夫人复何忧?”夫人曰:“不闻君有此业。”群曰:“吾前岁放春榜三十人,岂非良田耶?”夫人曰:“若然者,君非陆相门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简礼,不令就春闱之试。如君以为良田,则陆氏一庄荒矣。”群惭而退,累日不食。(节选自唐·李冗《独异志》卷下)‎ ‎(1)既罢,夫人李氏因暇日常劝其树庄田以为子孙之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然者,君非陆相门生乎?然往年君掌文柄,使人约其子简礼,不令就春闱之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考工作结束后,夫人李氏趁着空闲的时候常常劝他置办田庄用来作子孙的生计。‎ ‎(2)要是这样的话,你不是陆丞相的门生吗?可是那年你做主考官,却派人阻止他的儿子陆简礼,不让他参加考试。‎ 解析 (1)因:趁着。树:立,建立,这里指“置办”。计:生计。(2)若:连词,表假设,如果。然:这样。掌文柄:指做主考官。约:阻止,阻拦。‎ 参考译文 唐代崔群当宰相,清高的名声很大。元和年间,他做中书舍人的时候主持科举考试。主考工作结束后,夫人李氏趁着空闲的时候常常劝他置办田庄用来作子孙的生计。崔群笑着回答说:“我有三十所肥沃的田园遍布天下,夫人还担心什么呢?”夫人说:“没有听说过你有这么多产业呀。”崔群说:“我前年放春榜,榜上三十人,难道不是良田吗?”夫人说:“要是这样的话,你不是陆丞相的门生吗?可是那年你做主考官,却派人阻止他的儿子陆简礼,不让他参加考试。如果你认为门生是良田,那么陆家的一处田园早就荒芜了。”崔群惭愧地走开了,几天吃不下东西。‎ ‎1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已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者服其忠公焉。‎ ‎(节选自唐·赵粼名《因话录》)‎ ‎(1)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官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的功业和德望,请求处分一个官吏却受到阻碍,这是宰相太不识大体呀。”‎ ‎(2)因此,藩镇将领专横跋扈,使得朝廷怀疑他们,弄成如今这种情况。‎ ‎(3)皇上恩惠深厚,不把我当作武臣看待,各位可以因为这件事祝贺我啊!‎ 解析 (1)言于同列:状语后置,即“于同列言”。以:凭借。是……也:判断句式。(2)以是:因此。方镇:藩镇将领。(3)上:皇上。以:介词,把,拿。见贺:“见”,代词,我。见贺,即“贺我”。‎ 参考译文 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的时候,曾经奏请处分一个地方官,却迟迟没有诏令批复。判官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的功业和德望,请求处分一个官吏却受到阻碍,这是宰相太不识大体呀。”汾阳王听到了,对下属们说:“自从战乱以来,朝廷过分地宽容藩镇的武将,武将们的要求没有不得到允许的。因此,藩镇将领专横跋扈,使得朝廷怀疑他们,弄成如今这种情况。现在我请求处分一个属官,没有得到批准,无非是我所请求的不符合皇上的旨意。皇上恩惠深厚,不把我当作武臣看待,各位可以因为这件事祝贺我啊!”听到这话的人都信服汾阳王的公正忠诚。‎ 三、特殊句式译到位 ‎(一)基础训练 ‎16.下面的文段涵盖了多种文言特殊句式,请对画线句子的句式特征作判断,并指出其语言标志词。‎ 岳飞诉冤 ‎①岳飞者,南宋抗金名将也。②为奸人秦桧所杀,③魂赴天庭,④诉冤于灵霄殿。‎ 飞曰:“⑤吾事君以忠,事亲以孝。⑥以血肉之躯往来于刀林箭雨之中,未敢自恤?⑦任人唯才是举,用事唯命是从。⑧扶社稷于将倾,拯生灵于涂炭,⑨士民之有识者,云集麾下。绳兀术,捣黄龙,迎二帝有回矣。心之竭诚,人神共鉴。⑩孰料忠而被谤,信而见疑,⑪为奸人害,如是正气不张,⑫则良善何恃?”‎ 帝命拘桧,庭杖而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判断句,者……也 ②被动句,为……所 ③省略句,省略“于” ④状语后置句(也称介宾短语后置句),于 ⑤状语后置句,以 ⑥状语后置句,于 ⑦宾语前置句,唯……是 ⑧状语后置句,于 ⑨定语后置句,之……者 ⑩被动句,被、见 ⑪被动句,为 ⑫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 ‎1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写省略的词语。‎ ‎(客)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犬马)旦暮罄于(人)前,不可类之,故难(画)。”‎ ‎(2)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客有为齐王画者。‎ 句式:定语后置句 译文:有一个替齐王作画的宾客。‎ ‎②夫犬马人所知也。‎ 句式:判断句 译文: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 ‎③不罄于前。‎ 句式:介宾短语后置句 译文:(鬼魅)不在(人们)面前出现。‎ ‎18.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 ‎(节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 ‎(1)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之……者”,定语后置)‎ ‎(2)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之……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州县官吏登记全州孤、老、疾、弱不能养活自己的老百姓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上报。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赵公聚敛富户人家交纳及僧人道士和士人吃不完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们来补助救济的费用。让百姓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小孩子每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粮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粮,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百姓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设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让他们各自到方便的地方领取,并通告大家,离家逃荒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而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赈济的事务委任给他们。不能养活自己的人,就有了这样的供应。能养活自己的人(能够买得起粮食的人),就替他们通告富人,不能闭店停止卖粮。赵公又替他们调出官府仓库储备的粮食,共五万二千余石,按低价卖给百姓。‎ ‎1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孙君名慧良,自号纳琴,世居无锡。幼颖悟,读书十数行下,于汉、魏以降诗学源流罔不探讨有得。其时吴江赵艮甫流寓于锡,以诗鸣当代。君窃慕效之几方驾,赵亦订为忘年交。‎ 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尤厌弃举子业。故年二十四始游于庠,亦不数数应秋闱试。(选自秦湘业《孙君小传》)‎ 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类工应制体,君弗之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 解析 要点:“高才”“类”“工”,句式“高才生以诗赋有闻者”“弗之善”。‎ 参考译文 孙君名叫慧良,自号纳琴,世代居住在无锡。孙君年少的时候聪慧过人,读书一目十行,对汉、魏以后诗的源流无不探讨有得。那时吴江人赵艮甫迁居到无锡,凭着诗歌在当时颇有声名。孙君私下仰慕他,仿效他作诗,几乎和赵艮甫不相上下,赵艮甫也视孙君为忘年之交。凭着诗赋闻名的才能高超之人,大都善于写应制体诗,孙君认为这种诗不好。他尤其厌恶、嫌弃科举应试之业。所以二十四岁时才到学校学习,对参加科举乡试也并不迫切。‎ ‎(二)语段翻译 ‎20.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 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 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 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王方庆是雍州咸阳人。他十六岁,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王方庆官拜广州都督。他所管辖之内的各州首领,过去多贪婪放纵,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当时人们认为唐以来治理广州的官员没有谁能超出王方庆的。‎ ‎2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第进士、茂才异等,累调万年尉。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韦氏之变,诏令严促,多乂草定。进吏部侍郎,仍知制诰。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改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辄驳正。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谏罢金仙、玉真二观,帝虽不从,优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自附,乂深自拒绝。(选自《新唐书》)‎ ‎(1)景云元年,迁吏部侍郎,与宋璟等同典选事,请谒不行,时人语曰:“李下无蹊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景云元年,(李乂)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 解析 要点:“典”“请谒”“蹊径”,句意对。‎ ‎(2)贵幸有求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顾李乂不可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 解析 要点:“靳”“顾”,“有求官者”定语后置,句意对。‎ 参考译文 李乂,字尚真,赵州房子人。考中进士科和茂才异等科,几次调任万年尉。李乂升任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 韦氏政变,诏令紧急,大多数诏令为李乂起草撰定。进任吏部侍郎,并知制诰。景云元年,(李乂)晋升为吏部侍郎,他与宋璟等共同掌管选官之事,堵塞告求之道,当时人说:“李子树下没有小路。”改任黄门侍郎,封中山郡公。遇到制书敕令有不合适的地方,往往加以驳正。权贵近臣有求官的,睿宗说:“不是朕吝惜,只是李乂不能通过啊!”李乂上谏停止修建金仙、玉真二观,皇帝虽然不允许,却和气地宽容了他。太平公主干涉政事,想拉拢李乂依附,李乂坚决拒绝。‎ 四、语段综合翻译 ‎2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何承矩字正则。米信知沧州,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太宗嘉纳之。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三年卒,年六十一。(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2)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 参考译文 何承矩字正则。米信为沧州知州,因为不熟悉治理政事,任命何承矩担任节度副使,实际专管州事。当时契丹扰乱边境,何承矩上奏疏说:“如果在顺安寨的西面凿开易河蒲口,引水向东注入大海,凭借沼泽,筑堤贮水作为屯田,可以遏制敌人的骑兵快速行动。那些没有水田的地方,也希望挑选士兵戍守,选拔精锐,去除老弱。”太宗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正赶上连绵大雨成灾,主管的人大多认为他的主张不好。何承矩援引汉朝、唐朝屯田的旧例,来说服众人。于是任命何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使他主持这件事。因此从顺安以东濒临大海,广阔数百里,全部成为稻田,百姓依赖得益。景德元年,(何承矩)入朝,被提拔为领英州团练使。当时朝廷议论在北方边境防止秋天(敌人抢掠),何承矩多次上奏章请求前往,皇上因为他年老,怜惜他,没有答应。景泰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2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除廷尉。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后杨骏反,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节选自《晋书·何攀传》)‎ ‎(1)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廷尉卿诸葛冲认为何攀是蜀地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案件,诸葛冲才赞叹佩服他。‎ ‎(2)‎ 何攀坚决推辞了所受封赏的一半食邑和一半丝绢,剩余的所接受的部分就分给内外亲戚,一点儿也没有纳为己有。‎ 解析 (1)“以攀蜀士”,判断句,认为何攀是蜀地人;“轻”,动词,轻视。(2)“固让”,坚决推辞;“略”,副词,丝毫、一点儿,与否定词“不”连用,表示丝毫没有。‎ ‎2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韩琦,字稚圭,相州安阳人。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拜右司谏。凡事有不便,未尝不言,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政事比姚崇。(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 ‎(1)曾闻望方崇,罕所奖与,琦闻其语,益自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琦蚤有盛名,识量英伟,临事喜愠不见于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时王曾声望正高,很少表扬奖励别人,韩琦听了他的话后,更加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对朝廷有益。‎ ‎(2)韩琦早有盛名,见识气量远大,遇事喜怒不在脸面上表现出来。‎ 解析 (1)要点:“闻望方崇”“奖与”“自信”。(2)要点:“蚤”“识量”“不见于色”。‎ ‎2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世充,字行满,本姓支,西域胡人也,寓居新丰。善敷奏,明习法律,然舞弄文法,高下其心。或有驳难之者,世充辞议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十年,齐郡贼帅孟让自长白山寇掠诸郡,至盱眙。世充以兵拒之,保都梁山,为五栅,相持不战,乃倡言兵走,羸师示弱。让笑曰:“王世充文法小吏,安能领兵?吾令生缚取之,鼓行而入江都。”时百姓皆入壁,野无所掠,贼众渐馁,又苦栅当其道不得南侵,即分兵围五栅。世充每日击之,阳不利,走还入栅。如是数日,让益轻之,乃大破之。(节选自《旧唐书·王世充列传》)‎ ‎(1)或有驳难之者,世充辞议锋起,众虽知其不可而莫能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百姓皆入壁,野无所掠,贼众渐馁,又苦栅当其道不得南侵,即分兵围五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时有人驳斥他,王世充语言尖锐,人们虽然明知他不正确却又没有谁能使他屈服。‎ ‎(2)当时百姓都进入了部队营垒,郊外没有东西可抢(或没有什么可抢的东西),叛军渐渐饿了,又苦于营栅挡住道路不能向南方侵掠,就分兵包围王世充的五处营栅。‎ 解析 (1)“或”,有时;“驳难”,驳斥,批驳,责难,为难;“屈”,使屈服,使服输,使认输、服软。(2)“壁”,营垒;“馁”,饿;“苦”,苦于,为……所苦。‎ 参考译文 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他善于向朝廷陈事进言,通晓熟习各种律令条文,但是利用法律条文徇私作弊,随心所欲。有时有人驳斥他,王世充语言尖锐,人们虽然明知他不正确却又没有谁能使他屈服。大业十年,齐郡的叛军统帅孟让从长白山出发侵犯各个州郡,到盱眙。王世充率领部队抵御他,以都梁山为据点,设置五处营栅,敌我相持而不交战,王世充却扬言撤军,让部队表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来示弱。孟让耻笑他说:“王世充是个只懂法令条文的小官,哪能带兵打仗?我要让人活捉他,敲锣打鼓地进入江都。”当时百姓都进入了部队营垒,郊外没有东西可抢(或没有什么可抢的东西),叛军渐渐饿了,又苦于营栅挡住道路不能向南方侵掠,就分兵包围王世充的五处营栅。王世充每天出兵攻打他们,装作失利,跑回营栅。像这样搞了好几天,孟让更加轻视他,王世充于是大败敌军。‎ ‎2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伏暅,字玄曜。出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诣州言状,湘州刺史以闻。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徙新安太守,在郡清恪如永阳时。人赋税不登者,辄以太守田米助之。郡多麻苎,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属县始新、遂安、海宁并同时生为立祠。(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一·儒林》)‎ ‎(1)诏勘有十五事为吏人所怀,帝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 解析 要点:“勘”,调查;“为……所”,被动句;“善”,认为……好。‎ ‎(2)郡多麻苎,家人乃至无以为绳,其厉志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郡地多产苎麻,而他的家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 解析 要点:“乃”,竟;“无以”,没有用来……;“厉志”,砥砺志节。‎ 参考译文 伏暅,字玄曜。外放任永阳内史,在郡时清白廉洁,治政致力于安定平静。郡人何贞秀等一百五十四人赴州署说到他的情况,湘州刺史将此情况申报。皇帝下诏调查后发现有十五件事被官吏百姓怀念,皇帝认为他做得很好。调任新安郡太守,在郡时清廉恭敬如同在永阳时。有人交不出赋税,便用太守官田所产粮食救助他。郡地多产苎麻,而他的家人竟至于没有什么可用来制绳子,他砥砺志节如此。隶属的始新、遂安、海宁三县,在他活着时,同时为他建了祠堂。‎ ‎27.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 即皇帝位于仁寿宫。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选自《隋书》)‎ ‎(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 ‎(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参考译文 四年七月,高祖驾崩,隋炀帝在仁寿宫即位。因为天下长期安定,兵马强盛,隋炀帝意气风发仰慕秦始皇、汉武帝的功业,就大量地兴建宫室,极尽奢靡华丽;招募使者,出使边远邦国。那些邦国听命而来的,就赏赐给丰厚的礼品;有不听命令的,就派兵攻打。(他)向天下的富人征收重税,大量购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两,因此而受冻挨饿的富强之家十有其九。皇上生性诡诈,所到之处,不想让人知道。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员都争着向他进献食物,进献丰厚的就被提拔,进献微薄的就会被判罪。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老百姓无法生活,以至人吃人,村庄变为废墟,皇上对此毫不怜悯。百姓愤怒怨恨,国家土崩瓦解,到了被人擒获的地步,他却仍没有觉悟到这一点。‎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