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分项解析1--温度物态变化(附解析2017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中考物理分项解析1--温度物态变化(附解析2017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专题10 温度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2017•泰安卷】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 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 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 ‎【答案】C ‎【解析】‎ 湖面的冰层变薄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湿衣服变干是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错误;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C正确;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故应选C。‎ ‎【考点定位】液化及液化现象 ‎2.【2017•泰安卷】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考点定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 【2017•菏泽卷】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 12‎ 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 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A. 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 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是蒸发现象,故B错误。‎ C. 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 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物态变化 ‎4、【2017•自贡卷】深科时节,自贡的气温不是很低,但我国北方却是滴水成冰的寒冷。对于滴水成冰这一过程,有关物态变化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态变化是凝固,放出热量   B、 物态变化是汽化,吸收热量 C、物态变化是熔化,吸收热量  D、 物态变化是液化,放出热量 ‎【答案】A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5、【2017•自贡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相同 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 C、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太阳能、水能、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B ‎【解析】‎ A、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故A错误;B、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B正确;C、热机工作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太阳能、水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故选B. ‎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物体内能的改变;内燃机的四个冲程;能源的分类.‎ ‎6.【2017•长沙卷】小天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12‎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答案】A ‎【解析】‎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A正确;‎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手上的汗珠遇到冷凝固现象,B错误;‎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固现象,C错误;‎ D.从冷冻室中取出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错误;故选A。‎ 考点:液化 凝固。‎ ‎7.【2017•长沙卷】小天用电热水壶将1kg20℃的水加热至70℃,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吸收的热量为 B.电热水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 C.水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减小 D.水的温度升高,它的比热容变大 ‎【答案】A 考点:比热容计算 能量的转化 温度与内能 比热容的特性。‎ ‎8. 【2017•安徽卷】冬季,在家里洗澡时会发现浴室墙壁上的镜子很快模糊起来,洗澡结束一段时间后,镜子又变得清晰。这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液化,镜面上水滴的汽化 B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附近空气中的凝华,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C.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升华 D.热水的蒸发,水蒸气在镜面上的凝华,镜面上冰晶的熔化和水滴的汽化 ‎【答案】A 12‎ ‎【解析】‎ 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发生液化,附着在镜面上,镜面变得模糊。过一会儿,镜面上的小水滴发生汽化,跑到空气中去,镜子又变得清晰。故A正确为答案,选项BCD错误。‎ 考点:液化和汽化 ‎9.【2017•苏州卷】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用电吹风吹干头发 B.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 C.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 D.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 ‎【答案】A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 ‎10、【2017•绵阳卷】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下列关于上述描述中包含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此过程为放热过程,正确;选项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现象,错误;选项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错误;选项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是放热过程,错误;故答案选A。‎ 考点:物态变化 ‎11、【2017•绵阳卷】如图所示,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 A.冰水混合状态,冰和水的总内能不变 B.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机械能增加 C.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不变 D.沸腾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灯对烧杯中一定质量0℃的冰水混合物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冰水混合状态过程,因酒精灯持续加热,故冰和水的总内能增加,选项A错误;温度升高的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增加,机械能不变,选项B错误;温度升高过程中,烧杯内水的内能增加,选项C错误;沸腾过程中,烧杯中水的温度不发生变化,但水的质量减少,故烧杯中水的内能减少。选项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能量转化 ‎12. 【2017•重庆A卷】“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D正确为答案。‎ 考点:物态变化 ‎13.【2017•岳阳卷】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12‎ A.冰是非晶体。 ‎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解析】‎ A.冰是非晶体。错误,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为‎0℃‎。正确;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错误,冰熔化过程是指2-5min,过程是3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错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选B。‎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 ‎14.【2017•岳阳卷】下列做法符合节能或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高压输电线下放风筝 ‎ B.夏天用空调时,始终把温度调到最低 C.空气开关跳闸后,不排出故障就直接合上 ‎ D.发现有人触电,不能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身体 ‎【答案】D ‎【考点定位】物态变化、安全用电 ‎15.【2017•连云港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B.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 12‎ ‎【答案】B ‎【解析】‎ 灯泡里的灯丝需要具有熔点高难于熔化的性质,由于钨的熔点高,故选用钨,故A错误;因为冰是晶体,水在凝固成冰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冰棒冒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气态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液态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应选B。‎ ‎【考点定位】熔点和凝固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16.【2017•扬州卷】天气炎热,小明在吃冷饮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感觉到“粘”手是凝固造成的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液化造成的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升华造成的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凝华造成的 ‎【答案】A ‎【解析】‎ A.将冷饮从冰箱里拿出时,手上的水遇冷凝固,有“粘”手的感觉,故A正确。‎ B.包装盒外面的霜,是凝华造成的,故B错误。‎ C.打开冷饮包装纸,看到有“白气”生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吃冷饮时感到凉爽,主要是熔化吸热造成的,故D错误。‎ 答案为A。‎ 考点:物态变化 ‎17.【2017•烟台卷】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12‎ 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 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 ‎【答案】A ‎【解析】‎ 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开水倒入杯中,此时海波晶体被熔化,此过程海波会吸收热量,当水的温度下降到55℃以下时,此时海波会凝固,会放出热量,在此过程中水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应选A。‎ ‎【考点定位】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二、填空题 ‎1.【2017•泰安卷】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 ‎【答案】37.8‎ ‎【解析】‎ 由图知: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温度为37.8℃。‎ ‎【考点定位】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2.【2017•苏州卷】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 ▲ ,汽车发动机常用水做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 ▲ 较大.‎ ‎【答案】空隙;比热容;‎ ‎【解析】‎ 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空隙,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 汽车发动机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迅速转移,就可能损害发动机,因此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把这些热迅速吸收,使发动机的温度不致升得太高。‎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 ‎3、【2017•自贡卷】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 12‎ 的规律制成的。小杨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在不断升高,在这个过程中,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      在增大(选填“密度”或“质量”或“内能”)。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      ℃。‎ ‎【答案】热胀冷缩  内能 32‎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4.【2017•丽水卷】‎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是 的;‎ ‎(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 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3)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 。‎ ‎【答案】(1)静止 (2)液化 (3)大 考点: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液化 ‎ 12‎ ‎5.【2017•扬州卷】如图,是加热烤肠的情景,增加烤肠内能的方法是 ;为了让烤肠不致被烤焦且均匀受热,店主将烤肠放在石子上烤而不直接放在铁锅内烤,是因为石头的比热容比铁 。‎ ‎【答案】‎ ‎【解析】热传递 大 ‎(1)加热烤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烤肠内能。‎ ‎(2)由于石子的比热容比铁大,所以等质量的石子和铁吸收相同的热量,石子的温度变化小,用石子烤肠不致被烤焦。‎ 考点:热传递 比热容 ‎6.【2017•长沙卷】如图是小天探究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80,吸热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该晶体的熔点是图像中的平直阶段所指的温度值是80℃,它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考点:晶体熔化特点。‎ ‎7. 【2017•安徽卷】当晶体被加热时,其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有的分子能较自由地“游动”,呈流动性,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熔化 ‎【解析】‎ 晶体吸热,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其宏观表现就是晶体的熔化。‎ 考点:熔化 ‎8.【2017•盐城卷】小明做“探究物质的熔化特点”实验时,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该物质是 (晶体/非晶体),图线中CD段物质处于 态,此过程中物质 (吸收/不吸收)热量。‎ ‎【答案】晶体 液 吸收 ‎【解析】‎ 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物质处于液态,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考点: 晶体熔化图像 12‎ 三、作图与探究 ‎1.【2017•烟台卷】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 物质 水 酒精 煤油 碘 铜 铁 金 熔点(凝固点)‎ ‎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 ‎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 ‎(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答案】如下所示 ‎【解析】‎ ‎(1)用酒精灯对烧杯直接加热过程中,在烧杯中会看到紫红色的碘蒸气;(2)采用的方法是将碘颗粒放在烧瓶中,将烧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热水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考点定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2. 【2017•枣庄卷】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12‎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系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1)-20℃~102℃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先降低后升高 (3) 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便于积雪融化 ‎【解析】‎ 故答案为:(1)-20℃~102℃;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2)先降低后升高;(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12‎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