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考试(8月)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下右图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下左图为祁连山“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2、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阴脸”为阳歧,光照强,热量充沛
D、“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海水透明度是指用直径为30cm的白色圆板,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垂直沉入水中,直到看不见的深度,下图为中国沿海夏季海水多年平均透明度等值线(单位:m)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原因是
A、海水深度小
B、水质较清的暖流流经
C、海水深度变大
D、水质较浑的寒流流经
4、冬季时,乙处数值为1的等值线将会
A、向东移动 B、向南移动 C、向西移动 D、向北移动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圈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表示的,读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北京市热岛强度的变化表明
A、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B、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C、城市热岛强度,夏季强于冬季 D、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强度大
6、减弱北京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有
①增加绿化面积 ②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
③冬季利用地热采暖 ④道路铺设水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沙坡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8、该沙坡的移动方向是
A、向上游移动 B、向下游移动 C、维持原地 D、往复摆动
发源于五大湖的圣劳伦斯河以“冰钓”闻名于世,魁北史是一座冰钓之城,每逢冰钓季,在冰封的河床上会搭建起近500间垂钓小屋,蔚为壮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与魁北史段河流相比,康沃尔段圣劳斯河的水文特点是
A、流量大、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B、流量小,流速快、结冰期短
C、流量小,含沙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
D、流量大,流速慢,结冰期长
10、为了使垂钓小屋在冰面上更加稳固,下列措施最可行的是
A、在河床中打木桩 B、在冰层上铺水泥
C、在小屋周围大量浇水 D、在冰面上大量撒盐
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夏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12、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 B、秦岭山地 C、江苏省北部 D、云南省中部
图1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1965-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 D、注重生态保护
14、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 D、实施了退耕还林
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到15时甲聚落气温最接近
A、15℃ B、18℃ C、21℃ D、24℃
16、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 B、大风有浮尘 C、晴暖有微风 D、阵风间暴雨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自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湖泊受人类海运影响小
18、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差异明显
19、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图中
A、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21、图中区域
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b处的花岗岩可用优质石材
C、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D、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作物需水量中的一部分可由降雨供给,降雨供给不足的部分需由灌溉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丙地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作物生育期长 B、降水变率大,水分蒸发旺盛
C、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 D、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
23、下列四地中,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较少的地方是
A、丙地 丁地 B、乙地 丙地 C、甲地 乙地 D、甲地 丁地
我国某校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夏令营对外学习参观交流,期间对下图区域进行了考察,他
们当时仅搜集到了当地最热月的气温资料,图中的等温线是营员根据收集资料绘制的当地最热月时的等温线。完成下列各题。
24、据图中资料推断图示地区可能
A、东北信风盛行 B、气候雨热同期 C、柑橘广泛种植 D、沿岸暖流经过
25、下图是部分营员在同学QQ群中交流考察感受的截屏,其中发言不可信的是
A、明达 B、李雷 C、韩梅梅 D、嗯哼大王
人口抚养比是14岁以下人群加上65岁以上人群,与15-64岁的劳动力人群之间的比例。图为中国人口抚养比随时间的变化及预测曲线图,①-④四条曲线是按照高、不变、中等和低人口出生率所做的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6、推测对应高出生率的预测曲线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我国的人口抚养比曲线若按④线发展,短期内会
A、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了人口的抚养比 D、加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28、关于图中曲线,正确的是说法是
A、上世纪60年代高抚养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战争
B、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
C、2013年前后我国被抚养人口比例达到最大
D、未来40年左右,老龄化可能使人口抚养比达到新高
下图为2000年到2015年上海市人口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图中数据表明,上海市
A、城镇化水平下降 B、城镇化速度放缓 C、工业化水平下降 D、农业总产量下降
30、上海市
A、适度引导人口迁出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B、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会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C、提高地域开放程度会使人口合理容量提升
D、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亚热带果树、喜高温,怕严寒,耐旱,喜湿、怕淹,味甘性温,兼具补心脾、养血安神之功效,为常用的补血药,其种子、果皮、根及叶也可入药,为药食两用的果品。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势北低南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泸州市内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该市种植龙眼树已有1500年的历史,年产龙眼八万吨,是我国龙眼种植区的最北处,也是我国龙眼的最晚熟产区,成熟期为9-10月,比华南沿海产区迟1-2个月,尤以市内沱汪、赤水河和长江等河谷地区所产龙眼品质最佳、售价亦高,主要种植在㳭谷地势较高的旱地上,泸州市是四川省最大的港口城市,该市境内有集装箱港口、深水港码头及航空港,有高速公路、铁路连接重庆、成都,目前泸州市聚焦了上百家龙眼加工工业和产销企业,下图为我国龙眼树种植的区域分布图(图中阴影区域)。
(1)简述泸州市适宜龙眼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2)相较于华南沿海产区,指出泸州市龙眼晚熟的优缺点。
(3)分析泸州市龙眼树主要种植于河谷地势较高的旱地的原因。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贵德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全长76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左右,四面环山,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该处黄河位于李家峡水库的库尾回水区,河面较为宽浅,水质相当清澈,钱其琛副总理曾在此题字“天下河贵德清”;河流常年不封冻,近年来贵德吸引了大量游客。
材料二 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浅滩广布的黄河上游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吹得气鼓鼓的山羊皮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渡河时将羊皮一面置于水中,摆流时皮筏顺流而下,返回时,则由筏客扛于肩头,步行至上游,周而复始。
(1)和一般的水运工具木船相比,黄河上游地区人们使用羊皮筏子有什么优点?
(2)你是否支持在黄河龙羊峡到李家峡段大力发展现代水运业,并说明相应理由。
33、(14分)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2年,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报道,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
(1)观众发现,迁徙的食草动物如斑马、野牛、角马等大多善于奔跑。请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2)央视记者在漫长的直播路程中,在甲地遇到的狮群最多。试说明甲地有利于狮群生存的自然条件。
答案
1-10 DABCD ABABC 11-20 CCBDD CACBA
21-30 CAACA DBDBC
31、(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期较长;降水较多;位于四川盆地河谷地区,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优点:上市时间较华南沿海产区晚1-2个月,在龙眼鲜品的空档期上市,抢占销售市场,价格高,利润高。缺点:纬度高,9-10月龙眼成熟期时气温较低,晚熟果易受低温冻害影响,导致龙眼减产。
(3)龙眼树耐旱、喜湿、怕淹,种植于河谷地势较高的旱地可避免洪水淹没,同时有利于排水,防止土壤过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临近河流,便于灌溉。
32、(1)黄河上游地区气候较干旱,森林覆盖率低,畜牧业较发达,和木船相比,羊皮筏子
制造材料更丰富;制作过程更简单易行;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上游航行且利于搬运。
(2)赞同:该段黄河水流平缓;水位稳定;终年不冻,可全年通航;随着科技进步,整治航道的能力增加;现代水运业的发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并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反对:该河段水浅,对于现代船舶通航能力不足;通航里程短(只有76千米),航运价值低;该地人口较少,经济较落后,运输需求量较少;现代运输业的大力发展很可能会加剧黄河水污染;航道的建设中也可能造成生态破坏。
33、(1)高原地形,起伏较小,利于奔跑;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南部和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错开,为了获取饮水和嫩草,食草动物需长距离、快速地迁徙;植被以草原为主,对动物奔跑的阻碍作用小;天敌众多且隐蔽条件较差,需要快速奔跑以躲避天敌。
(2)甲处于动物迁徙过河点位置,且由于靠近河流,草类茂盛,食草动物多,狮子的猎物丰富;植被茂盛,利于狮群隐蔽捕食;河流附近,狮群饮水充足;地形较为开阔,生存空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