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开学检测试卷
衔接班(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 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 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II卷内容须用0. 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来源:学&科&网]
第Ⅰ卷(共8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 40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8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以下属于前者倾向的中国历史文化现象是
A. 孔子倡导“仁”“礼” B. 李时珍著作《本草纲目》
C. 法家主张社会变革 D. 吴道子创立“晕染法”
2.经过历代学者发扬和统治者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
4.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5.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 B.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
C.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
6.“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7.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
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 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
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 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
8.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9.有学者在评论某一观点时说:“一个人也许能够天马行空、细致入微地漫谈孝道,但是,只有他的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展现他对于这一思想理解的深度。”这一观点是
A.天人感应 B.知行合一 C.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
10.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11.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了广泛传播
12.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来源:学科网]
A.对中国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历史悠久
13.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
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B.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C.造成中国人盲目自大故步自封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14.2016年为农历猴年,古人认为,猴子有善变多计、狡猾伪善的天性,与古时候诸侯性质很相近,古时候诸侯们各据一方,个个多计谋善变,狡猾欺诈,所以当初形容他们像猴子的王一样,因而诸侯的“侯”字是将“猴”的犬去除,代表人而成“侯”,由此可见
A.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15.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反映了
A. 向西方学习成主流思潮 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C. 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 D. 魏源的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
16.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17.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②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③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道路被迫中断 ④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8.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19.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
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C.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来源:Zxxk.Com]
20.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这说明
A.康有为能正确理解和评价孔子主张的政治制度
B.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康有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在政治上具有软弱性
21. “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2.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3.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24.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25.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寻求救国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26.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 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 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27.1924年,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 推动了孙中山阶级立场的改变 B.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D.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8.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 都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B. 都代表着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C. 都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D. 都主张最终消灭私有制
29.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因为它
A. 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B. 反对满州贵族的统治
C. 提出了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D. 把斗争的矛盾直指清王朝
30.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A.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B. 实业救国,民主共和
C. 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31.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32.毛泽东在某文中说道:“(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于是改变原来前委的领导人……湘南特委提出的‘一切工厂归工人’的口号,也宣传得很普遍。”毛泽东的这一说法[来源:Z.xx.k.Com]
A.旨在维护湘南特委的正确方针 B.体现了党中央实事求是的作风
C.反映了湖南特委的“左”倾错误 D.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3.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
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 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34.毛泽东在同周世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材料中“到了成熟的地步”最主要的理论是
A.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3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三阶段的理论的贡献在于
A.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C.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6.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下列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包产到户”不等于资本主义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时代的要求”
A. ②①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37.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A.“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B.“摸着石头过河”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8.胡锦涛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9.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A.颁布《临时约法》 B.实现国共合作 C.提出平均地权 D.建立同盟会
40.1912年4月,孙中山说:西方国家虽然富足,“但这些国家国内贫富间的悬殊仍极明显,所以革命的思潮常激动着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不进行社会革命,则大多数人仍然得不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为防止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出现,孙中山后来提出的办法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实行国共合作 D.实行普遍公民权
[来源:学科网]
第Ⅱ卷(共20分)
二. 综合题(本题1小题,共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二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概括一下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他关于“强国”的具体主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三民主义的哪些方面?(2分)随着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这些方面在新三民主义中产生了哪些变化?(4分)
(2) 根据材料三,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化”与“中国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4分)综合材料所述,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4分)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开学检测(衔接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5 C A A A B 6-10 B C D B B
11-15 C B A A C 16-20 B A B C D
21-25 D B D B D 26-30 B C C A A
31-35 B C A B B 36-40 A B C B B
41.
(1) 原因:君主专制(2分);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4分)
(2)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2分);民族主义由反对清朝满洲贵族统治转变为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主义由创立民国转变为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4分)
(3)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4分)
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吸收;将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