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名校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浙江名校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第一次联考 ‎1. 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国。此举主要目的是 A. 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 B. 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 C. 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 D. 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周武王……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先代帝王的后代以巩固西周统治,商纣王子武庚属于旧贵族,故B项正确;王畿之地不属于国家边远地区,故A项错误;商纣王子武庚被分封,说明商王朝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消灭,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同时,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理解分封制的对象包括先代帝王的后代,其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2. 战国诸子争鸣时,各流派都声称自己的智慧包罗万象,认为竞争对手那只是部分真理。“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孔子仁知且不蔽”。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翟 B. 韩非 C. 荀况 D. 孔丘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观点来自于荀子《解蔽》,其含义是墨子只重视实用但不懂得礼仪,申子只知拜倒于权势但不明白智慧的重要,庄子只追求自然的力量但忽视人的力量,孔子仁爱智慧而且无所蔽,故C项正确;故墨翟、韩非、孔丘都错误,故ABD选项都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和内容,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 对材料关键信息“孔子仁知且不蔽”进行回忆分析,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3. 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施行政治控制,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帝国规模扩大的主要方向是 A. 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 B. 蒙古高原和岭南地区 C. 岭南地区和云贵高原 D. 云贵高原和新疆地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疆域扩大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没有包含新疆地区和蒙古高原,故A项错误;同理,B项错误;秦朝在岭南地区并南越,置桂林、南海、象3郡,还开了通往西南的五尺道,大致自今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一线,将政治势力伸入了云贵高原。故C项正确;秦朝疆域不包含新疆地区,故D项错误。故选C。‎ ‎4. 下列属于古代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是 A. 秦朝的“道”‎ B. 汉代的州部 C. 唐代的“道”‎ D. 元朝宣政院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和县同级,加强了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统治,故A项正确;西汉武帝后设置的监察区称为部,俗称州,也称州部,与少数民族聚居地无关,故B项错误;唐初分天下为十道,仅为州县之上的一种监察区,但节度使制掌握地方实权后,“道”日渐演变为对一个节度辖区的称呼,故C项错误;元朝宣政院是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不是地方机构,故D项错误。故选A。‎ ‎5. 下图是元代吴镇的《芦滩钓艇图》,下图选项对该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注重客观景物的写实描摹 B. 强调个性,追求抒情写意 C. 技法上属于工笔画的范畴 D. 苏轼开创了这种独特画风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元代吴镇的《芦滩钓艇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即抒情写意,体现文人的个性精神,故B项正确;文人画并不注重客观景物的写实描摹,故A项错误;工笔画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与写意画相对,故C项错误;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某些创作思想和艺术实践就出现了,但是文人画作为正式的名称,是由元代画家赵孟頫提出的,故D项错误。故选B。‎ ‎6. 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 A. 维护了自然经济 B. 激化了社会矛盾 C. 促进了海上贸易 D. 巩固了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断其生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导致断绝了沿海人民的生路,滋生盗寇,使社会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海禁”政策维护了自然经济,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断绝了海上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海禁”政策巩固了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和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学生应该可以根据文言文的相关知识分析出滋生盗寇、社会矛盾激化的结论,‎ 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7. 随着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一些沿海沿江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下列城市属于19世纪末被迫开放的是 A. 广州、上海、杭州 B. 广州、厦门、宁波 C. 重庆、上海、宁波 D. 重庆、苏州、杭州 ‎【答案】D ‎【解析】据题干“19世纪末被迫开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上海属于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的城市,故A项错误;厦门、宁波也属于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的城市,故B项错误;同理,C项错误;重庆、苏州、杭州属于1895年《马关条约》开放的城市,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时间、名称、内容等基础知识,据此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此类选择题难度较低,但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和再现能力。‎ ‎8. 1923年梁启超在评价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时说:“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最有可能是 A. 《萍洲可谈》‎ B. 《四书集注》‎ C. 《明夷待访录》‎ D. 《孔子改制考》‎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23年梁启超……在三十年前……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时间应该是1893年,梁启超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萍洲可谈》是宋朱彧撰写,记朝廷典章制度、蕃坊市舶、贸易物产、巫卜异事,与反对君主专制无关,故A项错误;《四书集注》是南宋朱熹的一部代表性的理学著作,也没有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于明清之际所著的作品,具有启蒙性质,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故C项正确;《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集中阐述变法理论的专著,于1898年正式刊行,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故选C。‎ ‎9. 国旗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时期国家与政府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下列时段曾使用下图所示国旗的是 A. 晚清政府时期 B. 湖北军政府时期 C.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所示国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五色旗,启用于‎1912年1月10日,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是中华民国建国之初北洋政府时期使用的国旗,故C项正确;晚清政府时期国旗是黄龙旗,故A项错误;湖北军政府时期是十八星旗,故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旗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政府的国旗及其含义,学生需要熟练再现出清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国旗,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0. “由今(1918年)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材料认为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 A. 马克思主义 B. 三民主义 C. 人文主义 D. 民主与科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18年……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三民主义不属于“俄罗斯文明”,故B项错误;人文主义属于西方文明,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民主与科学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来自于西方文明,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1918年……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文明”,学生可以抓住时间和俄罗斯的名称,联系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 ‎1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服饰变化紧随时代的步伐,以下对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了历史舞台 B. 长袍马褂和中山装都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 改良旗袍是民国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 改革开放后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联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服饰变化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服传入中国后,传统服饰仍然存在,故A项错误;中山装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故不属于传统的中国服装,故B项错误;旗袍起源于清朝旗女所穿之袍,到20世纪20年代,改良旗袍重新流行起来,是民国女性的日常着装,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并没有紧密的联系,故D项错误。故选C。‎ ‎12. 据下图阴影部分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B.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创 C. 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鄂豫皖、赣南闵西、广西左右江等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属于“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的表现,故B项正确;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晋察冀、晋冀鲁豫、苏南、皖东等抗日根据地,不符合材料图片,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主要在鄂豫皖3省边界、战略地位重要、国民党军防御薄弱的大别山 地区,也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北伐战争从广东出发,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也不符合材料,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各个根据地的地理分布状况,据此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13. “当前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该文本最早可能出现于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目标,最早出现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故B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未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目标,故A项错误;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三大改造的目标在1956年已经完成,故C项错误;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不符合三大改造的目标完成的时间,故D项错误。故选B。‎ ‎14. 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这次会议 A. 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B.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C.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周恩来总理……求同而存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故B项正确;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故A项错误;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 项错误;新中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求同而存异”,同时熟练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联系万隆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即可对无关选项进行排除。‎ ‎15. 有国际舆论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政府成立35年以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 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答案】D ‎【解析】材料中“35年来”是主要信息点,从这个信息点判断该开放行动是指1984年的对外开放。‎ ‎16. 马克思曾说:“在罗马人哪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表明罗马法 A. 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B. 对社会经济没有任何作用 C. 是巩固罗马帝国的重要工具 D. 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故A项正确;“对社会经济没有任何作用”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影响,不是说明罗马法是巩固罗马帝国的重要工具,故C项错误;罗马法作为奴隶社会的法律,也没有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故D项错误。故选A。‎ ‎17. ‎ ‎“地心引力不再被看做是一种魔幻或神秘的力量,而成了全知全能的创造者的卓越发明,通过单一的法则,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文中的“法则”的提出者是 A. 牛顿 B. 爱因斯坦 C. 瓦特 D. 伽利略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地心引力……通过单一的法则,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和影响,故文中的“法则”的提出者是牛顿,故A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也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近代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成就,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地心引力……通过单一的法则”,学生很容易联系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相关知识,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8. 近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有 ‎①近代科学和知识的进步 ‎②英法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④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这为启蒙运动兴起创造了条件,故①、④都正确;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形成,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政治保障、政治基础,故②正确;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在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即19世纪中期,而启蒙运动在17、18世纪,故③错误。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故选B。‎ ‎19. 近代以来英美两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两国政治制度的共同点是 A. 国家元首无实权 B. 所有官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 内阁掌握行政权 D. 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英美两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英国国家元首无实权,但美国总统有实权,故A项错误;“所有官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说法过于绝对,比如美国政府官员由总统任命,故B项错误;“内阁掌握行政权”只符合英国,美国总统掌握行政权,故C项错误;英国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美国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故两国最高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故D项正确。故选D。‎ ‎20. 与下表反映的现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件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60年到1825年,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在15、16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图片信息,扣住时间范围“1760年到1825年”,再结合工业革命相关知识,即可推理出正确答案。‎ ‎21.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缓解失业压力,又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A. 整顿银行业 B. 调整工农业生产 C. 兴办公共工程 D. 保护劳工权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整顿银行业主要是恢复银行信用,缓解金融领域的危机,与缓解失业压力、扩大内需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调整工农业生产主要是调整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也无法体现“缓解失业压力、扩大内需”的作用,故B项错误;兴办公共工程有利于增加就业,增加生产资料的需求和工人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保护劳工权利不符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 ‎22. 选举和议会立法是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②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众议员 ‎③1949年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④1953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选举和议会立法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主要目的是限制王权,故①正确;1787年美国宪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众议员,故②正确;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其参会代表不是普选产生的,故③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是以1953年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基础的,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故选C。‎ ‎23.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作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有 ‎①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 ‎②德国精心准备,制定“海狮计划”‎ ‎③苏联对德国进攻时间的错误估计 ‎④德日结成联盟,苏联面临两线作战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苏德战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没有组建起来,故①正确;“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不是对苏联,故②错误;当时苏联对德国进攻时间的错误估计,导致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作战失利,故③正确;当时日本没有进攻苏联,故苏联没有面临两线作战,故④错误。故①③组合正确,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故选B。‎ ‎24. “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由此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 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B. 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 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由“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可知是北约的建立。苏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建立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所以选C。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的是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的成立,排除A;雅尔塔体系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排除B;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排除D。‎ 考点: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冷战 ‎25. 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国际标准时间的确定反映了 A. 世界整体化趋势加强 B. 世界市场被美国主导 C. 各国生产方式的趋同 D. 钟表制造业统一标准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884年,……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整体化趋势加强,故国际标准时间的确定尤为重要,故A项正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不能说明世界市场被美国主导,故B项错误;当时各国生产方式差异很大,如发达国家和殖民地国家生产方式差异很大,故C项错误;格林尼治时间的确定显然不仅仅为钟表制造业服务,故D项错误。故选A。‎ ‎26. 【加试题】针对英国摄影师汤姆森的《中国和中国人照片集》,英国摄影史杰夫里评论说:“实际上,他的书并不是公正无私的调查,它倒更像是一本为了商人和殖民者的使用而设计的说明书。在沿着长江旅行的时候,他一直留意着轮船的路线和殖民地的位置。”中国也有专家认为汤姆森是在通过镜头“用英国社会的眼光解读中国、评价中国、判断中国”。由此可见 A. 汤姆森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照片是不真实的 B. 部分照片史料属于摄影师有选择的历史现场 C. 利用西方摄影师的照片研究历史是不可取的 D. 近代西方摄影师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都有偏见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更像是一本为了商人和殖民者的使用而设计的说明书。在沿着长江旅行的时候,他一直留意着轮船的路线和殖民地的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英国摄影师汤姆森有选择的拍摄历史现场,为英国的殖民扩张和贸易服务,故B项正确;汤姆森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照片是真实的,只不过是有选择性的,故A项错误;我们可以利用西方摄影师的照片研究历史,但要注意摄影师的立场和角度,故C项错误;“近代西方摄影师对中国社会的认识都有偏见”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B。‎ ‎27. 【加试题】“春秋笔法”是史家历史叙事方法之一,其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有不少的历史概念实际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A. 光荣革命 B. 杜鲁门主义 C. 斯大林模式 D. 柏林墙 ‎【答案】A ‎..............................‎ ‎28. 【加试题】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近代中国版图在清朝基本奠定。以下图中所示的清朝边疆问题得以解决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边疆问题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①:1683年,清政府收复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图②:1732年,在清平噶尔丹策零之战中,清军于额尔德尼昭击败准噶尔军;图③:1689年,清、俄两国在尼布楚签订《尼布楚条约》;图④:1862年至1864年中俄双方就划分新疆西部边界签订《堪分西北界约记》将总面积约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西部领土划入俄境。故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B项正确,ACD项都错误。故选B。‎ ‎29. ‎ ‎【加试题】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的经济部长路德.艾哈德说:“在现有的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最宝贵的动力。”以下经济政策或模式符合该观点的有 ‎①德国阿登纳政府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 ‎②20世纪20年代末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 ‎③二战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④苏俄列宁时代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想把企业家弄成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剥夺经济最宝贵的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但保留私人资本的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二战后德国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这一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产生了奇迹,符合题意,故①正确;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是自由主义政策,无法体现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故②错误;二战后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特点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符合题意,故③正确;苏俄列宁时代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排斥自由经济,故④错误。故①③组合正确,故D项正确,ABC项都错误。故选D。‎ ‎30. 【加试题】有人认为马克思有两个伟大的理论发现,一个是剩余价值理论,一个是唯物史观。如果你要深入学习第一个理论,最需选择的书籍是 A. 《共产党宣言》‎ B. 《神圣家族》‎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资本论》‎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剩余价值理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与剩余价值理论联系不紧密,故A项错误;《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 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阐发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资本论》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学说,故D项正确。故选D。‎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其学说要旨在于“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理”即在具体事物之中,先有了“理”,始能结聚为气,形成具体的万事万物。事物之性,各有分别,但是所禀赋的“理”,都不外于统摄的大道。朱子学说中的理,遵循儒家积极的立场,乃是实在的,所谓的道理迥异于佛教性空的思辨角度——这是儒、佛之间的根本的差别。‎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朱熹的学术成就,并概括指出其“理气论”哲学主张? ‎ ‎(2)、指出材料二作者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要分析该词充盈着慷慨悲壮的家国情怀的原因?‎ ‎【答案】(1)成就:理学集大成者。哲学主张:“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理先于气;气具有变化的能动性,理离不开气;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即太极中的阴阳变化。‎ ‎(2)地位: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原因:受宋朝社会变迁、国运式微的影响;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影响;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朱熹是中古儒家学说集大成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理学集大成者的角度概括朱熹的学术成就,再据材料一“‘理’是一切事物的本体……先有了理,始能结聚为气,形成具体的万事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事物的本体、理气关系、万物各有其理等方面概括指出其“理气论”哲学主张。‎ ‎(2)本题据材料二“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生子当如孙仲谋”并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这是辛弃疾的作品,他是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再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即可从宋朝社会变迁、理学社会责任感、辛弃疾强烈的爱国情怀等方面简要分析该词充盈着慷慨悲壮的家国情怀的原因。‎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整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在这个时期,汹涌澎湃的民族统一运动、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其次,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在不同程度上均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至16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空间位置,并分析促成这一世界中心形成的条件?‎ ‎【答案】(1)地区:亚洲。原因: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粗具规模。‎ ‎(2)欧洲。条件: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诸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指出13至16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亚洲。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角度简要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原因。‎ ‎33. 【加试题】中国古代建筑多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凸显家国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1)、指出材料一中的“仁之本”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徽州古村落中包含的儒家文化特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杰出的建筑艺术?‎ ‎【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德治);实施仁政;民贵君轻。‎ ‎(2)文化特性:以宗祠为中心聚族而居的宗教观念;天人合一的设计理论;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等级礼制。建筑艺术:夹溪筑屋的择地特点:粉墙青瓦马头墙;木雕、石雕、砖雕建筑“三绝”。‎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即可指出材料一中的“仁之本”是指什么。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为政以德、实施仁政、民贵君轻等方面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本题根据材料二“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即可从聚族而居的宗教观念、天人合一的设计理论、长幼有别的等级礼制等方面概括徽州古村落中包含的儒家文化特性,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择地特点、墙瓦雕刻等方面概述其杰出的建筑艺术。‎ ‎34. ‎ ‎【加试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国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作用巨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后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方案,以便在失去控制之前就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也就是以公开协商的方式更为适宜地解决问题。对于国际联盟的认识,①英国史学家华尔脱斯认为“它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②英国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则认为“该联盟实际上几乎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尝试”。‎ ‎——据华尔脱斯和霍布斯鲍姆著述整理 材料二:二战爆发后,苏美英联合反法西斯的行动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39年11月 美国新《中立法》通过 允许其他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 购买美国武器 ‎1941年3月 美国《租借法》通过 总统可以向“对于美国防务至关重要”国家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 ‎1941年8月 美英《大西洋宪章》‎ 表达了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和平的决心 ‎1941年9月 苏美英议定书 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 ‎(1)、对材料一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侧重①,请从国际联盟的意义角度予以说明。侧重②,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美英联合开展反法西斯行动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当时大国合作对于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答案】(1)倾向于①国际联盟的宗旨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等具有进步意义;联盟成立之初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公开协商外交的形式具有进步意义。‎ 倾向②国际联盟把苏俄和战败国排斥在外,美国未加入国际联盟;国联实际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30年代国际联盟对法西斯的侵略姑息纵容,最终没有制止大战的爆发;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国联失去了制止战争的可能性。‎ ‎(2)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推动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基础。‎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它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热望……该联盟实际上几乎是一个完全失败的尝试”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两种看法中选择一个从国际联盟的意义或局限性的角度予以说明。例如:倾向于①国际联盟的宗旨维护和平、实行集体安全等具有进步意义;联盟成立之初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2)本题据材料二“二战爆发后,苏美英联合反法西斯的行动”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的角度概括指出苏美英联合开展反法西斯行动的主要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胜利的基础等方面分析当时大国合作对于推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