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市2018届高三物理9月模拟试题(有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北黄冈市2018届高三物理9月模拟试题(有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黄冈市2017年高三年级9月起点模拟检测物理试题 ‎ 一、选择题:本题共1 0小题,每小题5分,共5 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伽利略在研究落体运动时,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指出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 C.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D. 实验中斜面起到了“冲淡”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小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小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小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90°时,这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BC错误;实验中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比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小,斜面的长度比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大,所以斜面起到了“冲淡”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故D正确.‎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名师点睛】该题属于实验推论题,要求同学们正确理解科学家的基本观点和佐证实验。结论是由实验推导出来的,所以结论必须与实验相联系,题目中的结论要与随着斜面倾角的增大,铜球做怎样的运动有关。‎ ‎2. 如图,水平地面上的小车上固定有一硬质弯杆,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由细线相连,小球A固定在杆的水平段末端,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等于gcotθ B. 细线对小球B的拉力大小等于mgsinθ C. 杆对小球A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为 D. 杆对小球A的作用力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C ‎【解析】对小球B受力分析可知,B受重力、拉力的作用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B的加速度a=gtanθ;故A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要注意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做好受力分析,再由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求解即可;尤其是选项C,一定要选择整体研究.‎ ‎3. 一物块用轻绳AB悬挂于天花板上,用力F拉住套在轻绳上的光滑小圆环O(圆环质量忽略不计),系统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当缓慢拉动圆环使α()增大时( )‎ A. F变大,β变大 B. F变大,β变小 C. F变小,β变大 D. F变小,β变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圆环受到三个力,拉力F以及两个绳子的拉力FT,三力平衡,故两个绳子的拉力与拉力F始终等值、反向、共线,由于两个绳子的拉力等于mg,夹角越小,合力越大,且合力在角平分线上,故拉力F逐渐变大,由于始终与两细线拉力的合力反向,故拉力F逐渐竖直,逐渐变小,故选B。‎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名师点睛】圆环受到三个力,拉力F以及两个绳子的拉力FT,根据三力平衡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共线进行判断。‎ ‎4. 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A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质点的图象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象交点C、D坐标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B. A、B相遇两次 C. 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时,B的位移为 D. 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 ‎【答案】C ‎【解析】t1~t2时间段内,两质点通过的位移相等,则B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故A正确.图象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而相遇,可知,A、B分别在t1和t2两个时刻相遇,故B正确;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速度,B图线的切线斜率不断增大,而且B图线是抛物线,有x=kt2,则知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与A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故D正确.当AB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该时刻在t1~t2时间段内的中间时刻,由于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B的位移小于,故C错误.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点和斜率的物理意义:知道两图线相交表示相遇,斜率表示速度.‎ ‎5. 用两段等长的轻质细线将a、b两个小球连接并悬挂于O点,如图甲所示,球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3F的作用,小球b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的作用,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若系统平衡时两球的位置情况如图乙所示,则a、b两球质量之比为 ‎ ‎ A. 1:1 B. 1:‎2 C. 2:1 D. 2:3‎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运用整体法研究O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再隔离B研究,分析ab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由几何关系得到两夹角相等,判断两个质量的关系.‎ a受到‎3F水平向右的力,b受到F的水平向左的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 设Oa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则由平衡条件得①,以b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设ab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则由平衡条件得②,由几何关系得到:③,联立①②③解得,故A正确.‎ ‎6. “嫦娥四号”(专家称为“四号星”),计划在2017年发射升空,它是嫦娥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科学探测月球地貌、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档案资料.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嫦娥四号离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绕月周期为T.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嫦娥四号”绕月运行的速度为 B.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C. “嫦娥四号”必须减速运动才能返回地球 D. 月球的平均密度为ρ=‎ ‎【答案】B ‎【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又因为月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得GM=R‎2g.所以,故A错误.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近月卫星的运行速度,所以重力提供向心力,得.故B正确.嫦娥四号要脱离月球的束缚才能返回月球,嫦娥四号要脱离月球束缚必须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行.故C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月球的质量,所以月球的密度.故D错误.故选B.‎ ‎7. 如图,带有竖直支柱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光滑的小球被轻质细线和轻弹簧系住静止于斜面体上,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现烧断细线,则在细线烧断瞬时( )‎ A. 小球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 B. 小球所受合外力为零 C. 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瞬间增大 D.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瞬间增大 ‎【答案】AC ‎【解析】细线烧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仍然沿斜面向下,小球受重力、支持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合外力沿斜面向下,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故A正确,B错误.设开始细绳与斜面的夹角为α,斜面的倾角为θ,细绳烧断前,在垂直斜面方向上有:Tsinα+N=mgcosθ,细线剪断的瞬间,N=mgcosθ,可知支持力瞬间增大,故C正确.对整体分析,剪断前,整体重力等于支持力,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有沿斜面向下的加速度,小球处于失重状态,则地面支持力变小,故D错误.故选A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剪断细线的瞬间,弹簧的弹力不变,通过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失重和超重的知识进行求解.‎ ‎8.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固定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依次经过A、B、C、D四点,已知经过AB、BC和CD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t、2t和3t,通过AB段和BC段的位移分别为x1和x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x2=3x1‎ B. 小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C. 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D. CD段位移大小为 ‎【答案】CD ‎【解析】AB段时间与BC段时间2t,因为A点速度不为0且时间不相等,AB与BC位移之比不等于1:3,故A错误;设A点速度为v0,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 AB段:x1=v0t+at2; AC段:x1+x2=v0•3t+a(3t)2;解得: ,,故C正确;小球在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B=v0+at=,故B错误.AD位移:xAD=v0∙6t+a(6t)2=5x2-4x1,CD段位移xCD=xAD-x1-x2=4x2-5x1,故D正确, 故选CD.‎ ‎9.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姑娘们的顽强拼搏精神与完美配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次比赛中,球员甲接队友的一个传球,在网前L=‎3.60m处起跳,在离地面高H=‎3.20m处将球以v0=‎12m/s的速度正对球网水平击出,对方球员乙刚好在进攻路线的网前,她可利用身体任何部位进行拦网阻击.假设球员乙的直立和起跳拦网高度分别为h1=‎2.50m和h2=‎2.95m,取g=‎10 m/s2.下列情景中,球员乙可能拦网成功的是 A. 乙在网前直立不动 B. 乙在甲击球时同时起跳离地 C. 乙在甲击球后0.2s起跳离地 D. 乙在甲击球前0.3s起跳离地 ‎【答案】BC ‎【解析】排球运动到乙位置的过程的时间为:;该段时间排球下降的距离为:h=gt2=×10×0.32=‎0.45m;此时排球离地高度为:h3=H-h=‎3.2m‎-0.45m=‎2.75m>h1,故乙在网前直立不动拦不到,故A错误;球员乙起跳拦网高度为h2=‎2.95m,跳起的高度为△h=2.95-2.5=‎0.45m,竖直上抛运动的下降时间与上升时间相等,故有:,故乙在甲击球时同时起跳离地,在球到达乙位置时,运动员乙刚好到达最高点,可以拦住,故B正确;结合选项B的分析,乙在甲击球后0.2s起跳离地,初速度为:v0=gt′=10×0.3=‎3m/s,上升时间0.1s时球到达乙位置,上升的高度为:△h′=3×0.1-×10×0.12=‎0.25m,够到‎2.5m+‎0.25m=‎2.75m的球,刚好可以够到球,故C正确;乙在甲击球前0.3s起跳离地,经过0.6s刚好落地,够不到球了,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本题关键是要根据平抛运动的知识求解出球到达C位置时的高度,然后结合竖直上抛运动的知识得到人能够够到的高度.‎ ‎10. 水平地面上质量为lkg的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F1、F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不,已知物块在前2s内以‎4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取g=l‎0m/s2,则 A. 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 3s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N C. 4s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N D. 5s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 ‎【答案】BC ‎【解析】在0-2s内物体匀速运动,则摩擦力f=3N,则,选项A错误;2s后物体做减速运动,加速度 则经过,即4s末速度减为零,则3s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N,4s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6N-5N=1N,选项BC正确;物体停止后,因两个力的差值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则物体不再运动,则5s末物体的加速度为零,选项D错误;故选BC.‎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1 1题6分,第1 2题9分,共1 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 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将轻质弹簧竖直悬挂,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盘,在小盘中增添砝码,改变弹簧的弹力,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弹簧末端指针的位置x,实验得到了弹簧指针位置x与小盘中砝码质量m的图象如图2所示,取g =l‎0m/s2.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测量如图1所示,指针指示的刻度值为______cm;‎ ‎(2)从图2可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另一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有下列做法,其中做法错误的是_____‎ ‎ A.实验中未考虑小盘的重力 ‎ B.刻度尺零刻度未与弹簧上端对齐 C.读取指针指示的刻度值时,选择弹簧指针上下运动最快的位置读取 D.在利用x-m图线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时舍弃图中曲线部分数据 ‎【答案】 (1). (1)18.00 (2). (2)30 (3). (3)C ‎【解析】(1)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0.1cm;故读数为‎18.00cm; (2)由图可知,图象的斜率的倒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 ; (3)本实验中可采用图象进行处理,故小盘的重力可以不考虑;故A正确;读数时开始时的零刻度应与弹簧上端对齐;才能准确测量;故B正确;在读指针的位置时,应让弹簧指针静止之后再读取;故C错误;当拉力超过弹性限度时,将变成曲线;不再符合胡克定律,故应设去;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做法;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之间的关系实验,要注意明确实验原理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正确根据图象分析实验数据,通过斜率求解劲度系数.‎ ‎12. 如图(a)所示,是某同学在探究“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实验时将小车从光电门A的右侧由静止释放,与光电门连接的数字计时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B所用的时间tA、tB,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实验要求必须满足的是__________‎ A.保证沙桶和沙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B.保持沙和沙桶的质量不变 C.保持穿过光电门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D.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 ‎(2)为测算小车的加速度,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改变沙和沙桶的质量,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弹簧弹力F的对应关系如图(b)所示,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 ‎【答案】 (1). (1)CD (2). (2)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3). 遮光片的宽度 (4). (3)系统存在摩擦力 ‎【解析】(1)由于该实验的连接方式,重物和小车不具有共同的加速度,小车是在绳的拉力下加速运动,此拉力可由测力计示数获得,不需要用重物的重力来代替,故不要求沙桶和沙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A错误;根据控制变量法原理可知,探究“物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时要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的质量,故B错误,D正确;保持穿过光电门的细线与长木板平行,使平衡摩擦力后,绳子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故C正确;故选CD. (2)已经知道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B所用的时间tA、tB,则需要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从而求出经过AB时的速度,要求出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解,所以还要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 (3)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F不为零时,加速度仍为零,知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系统仍存在摩擦力. 点睛:本题第1问选项A为易错选项,这个是课本参考实验的改进版,用这种方法可以准确得到小车受到的合外力,而不需要用重物的重力来近似代替,是一个比课本参考方案更好的 办法,题目价值很高.‎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5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若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初速度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物体所受重力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它的运动轨迹满足方程y=0.05x2,经过一段时间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初速度的倍,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物体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0;‎ ‎(2)该过程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10m/s (4分) (2) ‎5 ‎m/s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1)由平抛运动规律:‎ 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有 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有,得 ‎ 代入可得=0.05,得 ‎(2)当合速度大小变为初速度的倍 竖直速度 又竖直速度 t时间内的合位移 ‎ 该过程平均速度大小 得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根据物体做平抛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 ‎14. a、b两物块可视为质点,在a以初速度v0从地面竖直上抛的同时,b以初速度v0滑上倾角为的足够长的斜面。已知b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为g,求当a落地时,b离地面的高度。‎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以b为研究对象,斜面对b的支持力为:N=mgcos30°,‎ 斜面对b的摩擦力为:,‎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mgsin30°=mg,‎ 由于f>mgsin30°,所以b达到斜面最高点时应该静止;‎ 由牛顿第二定律:f+mgsin30°=ma,‎ 所以b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1.‎25g;‎ B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 以a为研究对象,a在空中运动的总时间:,‎ 由于t1<t2,所以当a落地时,b已静止在斜面上.‎ 设b离地面的高度为h,由运动学公式:,‎ 联立解得:.‎ 考点: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b的运动情况,知道b上升到最高点后静止;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关键是弄清楚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受力情况,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运动学的计算公式求解加速度,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解答;知道加速度是联系静力学和运动学的桥梁。‎ ‎15.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比赛路径如图所示,赛车从起点A出发,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L后,由B点进入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离开竖直圆轨道后继续在光滑平直轨道上运动到C点,并能越过壕沟。已知赛车质量m=‎0.1kg,通电后以额定功率P=1.5w工作,进入竖直轨道前受到阻力恒为0.3N,随后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均可不记。图中L=‎10.00m,R=‎0.32m,h=‎1.25m,S=‎1.50m。问: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多长时间?(取g=‎10m/s2 )‎ ‎【答案】2.53s ‎【解析】试题分析:设赛车越过壕沟需要的最小速度为v1,由平抛运动的规律 ‎,,‎ 解得 设赛车恰好越过圆轨道,对应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2,最低点的速度为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得:‎ 通过分析比较,赛车要完成比赛,在进入圆轨道前的速度最小应该是:‎ 设电动机工作时间至少为t,根据动能定理 由此可得:,即要使赛车完成比赛,电动机至少工作2.5s的时间.‎ 考点:考查了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 ‎【名师点睛】本题是力电综合问题,关键要将物体的运动分为三个过程,分析清楚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然后根据动能定理、平抛运动公式、向心力公式列式求解!‎ ‎16.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置质量M=‎2 kg,长L=‎1.20 m的长木板A,离板右端s0=‎0.18m处放置质量m=‎1 kg的小物块B,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在板右端正上方悬挂一个挡板.现在木板A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使B与挡板发生碰撞,碰后瞬间立即撤去力F和挡板,假设碰撞前后瞬间A的速度不变,B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反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B的宽度可忽略,取g=‎10 m/s2.求:‎ ‎(1)若B与挡板发生碰撞前,A、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力F为多大? ‎ ‎(2)若F=16N,经历以上过程,B能否从A上掉下?若不能,B最终停在A上何处?‎ ‎【答案】(1)12N(2)离板右端‎1.02m处 ‎【解析】(1)A、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A、B间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对B μmg=ma1 ‎ 对A、B整体 F=(m+M)a1 ‎ 得F=12N ‎ ‎(2)当F=16N>12N时,碰前A、B在F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碰前:B的运动加速度与第一次相同,s0=a1t12 ‎ B与挡板碰前速度v1= a1 t1 ‎ 对A F-μmg=Ma2 ‎ A与挡板碰前速度v2= a2 t1 ‎ 碰后:B加速度仍为a1 ‎ 对A μmg=Ma3 ‎ 两者共速时v2- a3 t2=-v1+a1 t2 ‎ A、B整个过程的v-t如图所示 碰前相对发生的相对位移为图中的面积 ‎ ‎ 碰后相对发生的相对位移为图中的面积 ‎ ‎ 整个过程相对发生的相对位移 故B最终停在距A右端‎1.02m处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