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市中学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冀州市中学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共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7分,共85分)‎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一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龙生龙,风生凤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与皇帝臣与君的关系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D.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3、 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些规定的原因是:‎ A.便于发布命令 B.体现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C.便于控制兵权 D.否定周王的权威 ‎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丞相权力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5、《全球通史》:“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中的“官员”包括 ‎①丞相 ②郡守 ③县令 ④太尉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6、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 ‎7、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8、宋真宗赵恒有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与该诗有关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2013年11月,复旦大学经过DNA检测和历史考证,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人,也不是名门夏侯氏后裔,相关史料和文件中所描述的曹操身世应只是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而进行的杜撰行为。材料中“顺应当时的政治习惯”是指 A.国家由统一走向分裂 B.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 C. 出身门第决定了政治前途 D 孝廉是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10、元代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分化地方权力 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                D.提高行政效率 ‎11、元代中央“诸大小事务,必由中书,惟枢密院、御史台、徽政、宣政诸院许自言所职,其余不由中书而辄上闻,既上闻而又不由中书径下所司行之者,以违制论”,这说明元代时 A.中书省的权力比较集中 B.中书省兼掌军事、民族、监察等事务 ‎ C.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D.行省制维持了元朝的稳定 ‎12、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中央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最可能反映的朝代是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元代 ‎13、下图为元朝疆域图局部,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从其布局特点可以判断元统治者的用意主要在于 A.扩大地方行政管理范围及权限 B.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平衡发展 C.防范地方割据以巩固中央集权 D.南北纵向分区有利于民族融合 ‎14、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15、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6、(1921年梁启超语)“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其中“第二回革命”主要是指 ‎①察举制的实行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发展 ‎③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④分封制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A.分封制的巩固     B.宗法制的影响   ‎ C.宰相制的实行     D.内朝制的推行 ‎18、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 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19、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20、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都突出了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1、 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 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利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22、张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 ‎23、《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 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 ④周王室已经衰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5、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 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26、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 ,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27、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材料表明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 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 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 高宗是尊法守纪的明君 ‎28、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               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 ‎29、汉文帝二年曾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从中能够得出 ‎ A.汉文帝时期选拔人才不经过考核 B.汉文帝时期负责人才选拔的官员清廉 ‎ C.汉文帝选拔人才不注重官员的真实能力 D. 汉文帝选拔人才将人品与议政能力并重 ‎30、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简表。‎ 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 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 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 ‎31、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 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 A. 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2、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                 ②从世袭到任命 ‎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                 ④从分裂到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34、“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 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 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 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 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35、“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36、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37、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继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打仗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是却受到皇帝、      、主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 ‎  A.丞相         B.知州           C.枢密使           D.通判 ‎38、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39、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佑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佑的意见,崔佑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40、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的创新、与完美”。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A.它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工作效率 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41、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 B. 调察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 C. 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D. 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素质 ‎42、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管理”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D.行省制 ‎43、西方学者马克思·韦伯认为,“秦王当了皇帝以后……建立了一个真正的专制制度,取代了古代的神权封建秩序”。 其中“封建秩序”对应的是 ‎① 分封制 ② 宗法制 ③ 郡县制 ④行省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4、“坟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片平常无奇的土堆,而是社会关系、人生价值之所以维系的一个坐标。不像基督教等文明,中国人信仰自己的祖先。”这种现象的出现渊源于古代的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道教 D.佛教 ‎45、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 ‎46、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 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 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 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改名体现了 A.维护皇权的独尊 B.借皇帝名号宣传 C.宗法观念的影响 D.神化皇权的需要       ‎ ‎47、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8、(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种帝国结构”包括 ‎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    ④三省六部制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9、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这一建议在汉武帝时得到实施,即 A.分封制 B.推恩令 C.节度使制 D.郡国并行制 ‎50、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就是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过程,下列历史现象不能说明此过程的是 A.汉朝的中外朝制 B.陏唐的三省六部制 C.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D.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卷(15分)‎ ‎5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宰、相之名分别出现于商周及春秋之时,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后来,宰相一直沿用于整个封建社会。不过,除辽代设置“宰相”外,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2: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知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政事堂的创立,增强了三省制的功能。‎ 材料3: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的措施,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 请回答:‎ ‎(1)宰相名称始于何时(1分)?它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 (4分)‎ ‎(2)唐朝和宋朝为完善和加强中央集权,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6分)‎ ‎(3)唐朝和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1-5 BCBDB 6-10 ABDCA 11-15 ABCBB 16-20 ABCCB 21-25 DBDAC ‎ ‎26-30 ABADD 31-35 BAADC 36-40 ACDBA ‎41-45 CCABB 46-50 AAABD ‎51、解析:第(1)问的答案分别来自材料和教材;第(2)问“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既要考虑到中央又要考虑到地方机构;第(3)问结合措施内容和时代背景分析影响。‎ 答案:(1)战国。(1分)不同:战国时期宰相一般只是习惯用语,用以指辅佐皇帝行使权力、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官吏。(2分)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名,地位很高,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百官之首。(2分)(共5分)‎ ‎(2)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政事堂。(2分)北宋:在中央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2分)在地方削弱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防止武将专权。(2分)‎ ‎(3)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2分)‎ 宋:严格控制地方,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但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2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