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山西太原五中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太原五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三 历 史(文) ‎ 出题人:颉全宁 郭素英 时间:2017.10‎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禹死后,启杀死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的继承人东夷的伯益。之后,又击败了东夷的部落有扈氏,稳定了东部边疆。这被认为中国古代“夷夏之防”的开始。由此可知,“夷夏之防”最初主要是指 A.边疆问题 B.民族问题 C.文化问题 D.尊卑问题 ‎2.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无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无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传统宗法关系难以维系 B.世卿世禄制度受到冲击 C.兼并战争加速社会转型 D.学在民间取代学在官府 ‎3.汉文帝下诏曰:“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三老,众民之师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顾炎武也曾指出:“汉时啬夫之卑,犹得以自举其职。故爰延为外黄乡啬夫,仁化大行,民但闻啬夫,不知郡县。”两则材料意在说明汉代 A.以孝悌治天下 B.重视廉政教育 C. 三老地位之重 D.基层自治权大 ‎4.唐初确立三省制后,由于三省事权分立,往往产生弊端。太宗将三省长官合署办公,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玄宗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官署。这一变化 A.使三省职权间矛盾得以消除   B.增加了宰相干政的可能性 ‎ C.奠定了古代中国制度的基础       D.大大强化了君主专制体制 ‎5.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GDP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为3%-9%,平均为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 A.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 B.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 C.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 D.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7. 《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 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 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 ‎8.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 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重视 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质疑 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影响 D. 追求物欲观念在民间盛行 ‎9. 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10.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11.为了给改良运动寻找理论依据,他选取了当时风行世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他站在了传统国学藩篱之外,以近代眼光对发展中的中国历史做出了重新评价。此处的他是指 A.郑观应 B.康有为 C.梁启超 D.严复 ‎12. 《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13.1907年,清政府正式把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为行省,并设东三省总督,由徐世昌出任总督并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其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适应列强侵华需要 ‎ C.扩大行省范围   D.抵制日俄持续争夺 ‎14.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正式审议通过《反革命罪条例》。此后,“反革命”一词的负面意义比“卖国贼”“亡国奴”还要严重,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开展 B.国民党积极领导民主革命 C.革命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阶级矛盾取代了民族矛盾 ‎15.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6.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17.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18.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反映了 A. 向西方学习成主流思潮 B. “中体西用”思想开始萌发 C. 经世致用影响学术著作 D. 魏源的思想 发生了根本转变 ‎19.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 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 孙中山“以俄为师”,否定了西式民主价值与立国模式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20.“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拥有这一美德,否则,便不会有城邦。”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赋人权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即知识 D.城邦利益至上 ‎21.公元前451年,伯利克里制定了一项法律,其中规定:凡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一规定从侧面反映出 A.公民身份受到一定限制 B.雅典民主改革的迫切性 C.雅典立法规范公民行为 D.少数政客左右雅典政治 ‎22.1834年,英国国会废除用以安抚穷人的“贫民法”,取消生活补助金,规定凡要求得到救济者必须进“劳动院”劳动,并受监工监督。期间常受到虐待,甚至失去人身自由,因此,大量贫民对“劳动院”望而却步,宁愿进入工厂。这表明当时英国 A.劳资关系被进一步激化 B.工业资产阶级掌控政权 C.社会主义运动成为潮流 D.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23.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24.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构建民权政府 B. 批判神权统治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必答题3小题,52分,附加题1题,10分,共计62分)‎ ‎25.(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三国志》卷十一《田畴传》记载:“畴得北归,率举宗族附从数百人……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余条。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班行其众,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 材料二 《唐律疏议》卷十二《户婚》规定:“诸卖口分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 卷六《名例律》规定: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 材料三 宋人王柏曾指出:“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两类农民身份地位的不同及其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小农经济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8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阶级最近之目的在求经济之改善与相当之自由,而其责任则在促成帝国主义与军阀之死亡。------农民占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但是农民是散处在乡间的,很难得成功一个整个的政治势力。政治总是以大城市为出发点,而产业工人却在大城市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工农群众整个的解放运动,亦必发动于大城市中的产业工人,但是工人要得胜利,必须有广大的农民为后盾。因此,工人与农民之关系,不但是同盟而已,而且工人群众随时要提携着农民一致奋斗,这是有组织的工人群众不要忘记的。‎ ‎——摘编自《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关于职工运动总策略决议案(1926年5月)》‎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的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队、县赤卫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 ‎ ‎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试概括当时中共关于职工运动提出的策略性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8分)‎ ‎(2)材料二中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革命理论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内容有哪些?(8分)‎ ‎(3)综合以上问题,谈谈你对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启示。(2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西塞罗(公元前106~43)认为,国家需要执政官来统治,因为没有官员的智慧和尽心,国家便不可能存在,整个国家的管理靠官员之间的权力分配来维持。因此,法律“不仅应当对官员的权力限度做出规定,而且应对公民的服从程度做出规定”;官员的职责在于“领导和发布正确的、有益的、与法律相一致的政令。犹如法律指导官员,官员也这样指导人民,因此完全可以说,官员是说话的法律,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 ‎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行政官的司法裁量权和私人法学家解释法律的权威给予罗马法相当的灵活性,而这种法律的灵活性与古罗马人法律的“衡平”观念有关。古罗马人已意识到,抽象的普遍的法律在应用于具体的案例时必须考虑具体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法律的公平。罗马法对近代法律的影响主要在民法方面,但古代罗马法其实包括重要的宪法和刑法内容,其中有一些是至今仍然通行的法学原理。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塞罗的法制观念。(5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9分)‎ ‎28. 附加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人认为,太平天国经过十四年,动员了几十万军队,遍及中国十四个行省,结果没有推翻清政府;武昌起义三千人,三个月就推翻了清政府。‎ 也有人认为,清朝覆亡“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崩溃”的结果,因为“军队、士绅、官员、满族是清朝统治最重要的支柱,是王朝存废的命脉所系,迄辛亥前夕已全部动摇”,并强调“晚清覆亡史不等于辛亥革命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清朝覆亡”的话题,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10 ABCBA DBBCD 11-20 CBDCD BDCDB 21-24 BBAA ‎25. (20分)‎ ‎(1).不同:前者,农民依附于豪强地主;后者,农民附籍于封建国家。(4分)‎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土地兼并、察举、九品中正制等推动地方豪族势力崛起,垄断国家资源;封建政权衰落、军阀混战加剧农民对豪族的依附;形成“豪族共同体”。(4分)唐代,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加强;实行均田制等。(4分)‎ ‎(2).新变化:普遍兼业手工业、商业、小雇佣劳动,家庭经济成分多元化;租佃关系得到发展,仅次于自耕农;(3分)‎ 历史意义:农工商互补,有利于农村(业)经济发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土地经营方式优化;提高农民地位。(任答三点5分)‎ ‎26.(18分)‎ ‎(1) 内容:先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大城市和工人运动为主导;与农民结盟,提携农民一致奋斗。(4分)‎ 背景:国共合作、国民革命高涨;俄国十月革命(共产国际)的影响。(4分)‎ ‎(2) 错误观点:“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流动游击,等待全国革命高潮的俄式道路观点)(2分)‎ 创造性内容:开展土地革命,立足农村、依靠农民,建立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6分)‎ ‎(3)借鉴别国经验,更要从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勇于创新。(2分)‎ ‎27. (14分)‎ ‎(1)观念:法律至上;官员要依法行政;人民要像服从法律一样服从官员。(5分)‎ ‎(2)特点:罗马法重视司法裁量权和法学家的解释的权威(灵活性,开放性);讲究公平、公正、正义;影响深远,尤其是民法。(5分)‎ 背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罗马对外扩张和帝国发展需要;商品经济大发展。(4分)‎ ‎28.(10分)略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