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一中2018届高三历史试题(四)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荀子 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
A.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思想根源 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
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益的完全否定 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2. 《管子•乘马》在描述农业生产时说: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人民抓紧 农时。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 租佃关系促进人们勤于耕作 B.农业劳动力出现严重不足
C.自耕小农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D.小农经济的发展较为脆弱
3.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E转为行政E的现象,如汉的州,唐代的道,宋的路的演变。这一变 化体现出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E域调整
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E域设置
4.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 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 可知,这一时期
A. 儒学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
C.儒学发挥经世致用的作用 D.仅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
A. 专业交易地点开始出现 C.城市商品贸易规模巨大
B. 汴京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
D. 官商分利推动了商业繁荣
1. 北宋汴京“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_,望之 森然,每一交易,动S卩千万,骇人闻见。”这表明
A.号召重视科学理论探宄
C. 倡导通过科学实验探索真理
B. 主张格物以明其中之理 D.重视传统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2. 朱熹指出:“小道不是异端,小道亦是道理,只是小。如农圃、医卜、百工之类,却有道 理在。”由此分析,朱熹
3.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E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 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E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的旧俗,但 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 文化是中国古代划分行政E的重要原则
B. 行政E划有利于増强行政E内的文化认同
C. E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 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4. 明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自何年起……第一人群臣尊仰,称为首相。其第二人以 下多其荐引,随事附和,不敢异同。”材料中的现象
A. 反应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 B.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
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 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
5. 有学者在研宄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E规模 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6.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一直控制着广州城。新赴任的两广总督黄宗汉为了不卷入 广州的是非中,一路极尽拖延之能事,走了四个月才到达广东境内。上述材料本质上反 映了
A. 官员力求明哲保身 B.清政府已失去民心
C.官员责任意识淡薄 D.中央权威受到削弱
7.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服制法》,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 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该决议直接表达了政府
A. 奖励实业的政策 B.抵制外货的决心
C.实业救国的理念 D.倡用国货的号召
8. 学者罗明先等人认为,孔子一直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着,现在要“打倒孔子”, 人们就像突然失去了信仰一样,思想上不知该何去何从。也正是因为这种混乱,所以新 文化运动很快就结束了,进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A.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C. “打倒孔子”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结束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9.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时期的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
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 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1. 下面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 结论是
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A. 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
B. 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C. 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
2. 20世纪50年代初,党中央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 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向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其 实质是
A.改变个体农民的分散性 B.实现农业生产的集体化
C.引导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D. “左”倾错误初露端倪
3. 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出现这种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台)
机械类型
世界
亚洲
中国
拖拉机
19.1
13.9
5.4
收割机
3.1
3.8
0.9
A. 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性
C. 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 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
4. 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主要反映出
A. 雅典民主的直接性和真实性
B. 雅典民主制度的开创性
C.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D. 雅典较早确立民主集中制原则
5.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 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它亟须的平衡 和团结。
’’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A.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制宪过程就是新贵族的夺权 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1. 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 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 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A.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
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 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
2. 有人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却深深地挫伤了政 权赖以存在的基础。出现这一危害的主要原因是
A. 余粮收集制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B. 企业国有化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
C. 实物供给制割裂了城乡关系
D. 该政策违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1.阅读下面1933年农产品价格相对于1929年价格比率表(1929年为100°%):
种类
橡胶
羊毛
丝
棉花
大米
咖徘
小麦
食糖
比率
13%
22%
28%
34%
41%
41%
42%
50%
材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采取的措施是
A.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 制定公平经营章程,监督生产环节
C. 加强救济,实施“以工代赈”
D. 调整产业结构,减耕减产,提供补贴
22.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不发达地E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 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表现
C. 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23. 1979年之前,英国在工党的领导下,国家经济大面积国有化。1979年以后,英国政府 对亏损的国有企业开刀:大幅度推行私有化,用比较低的价格使国有企业上市。无论国 有化,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加大
C.国有化与私有化各有千秋 D.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趋同
24. 美国自1991〜2001年,尤其是在克林顿任职期间,经济经历了持续増长,创造了美国 历史上的“克林顿奇迹”。这一“奇迹”主要得益于
A.克林顿的决策能力 B.自由竞争、市场调节
C.国家干预、全面调控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29题三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5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直到乾隆晚期,中国还是一个出超的国家,大多数年份都有贸易顺差,许多外
商都要以本国银洋来支付贸易差额。在来广州进行贸易的外商中,经过产业革命,经济蓬勃 发展的英国占一半以上,他们也长期处在逆差之中。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至五十五年(1790 年)的十年间,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仅茶叶一项即达96267832银元;英国输往中国的商 品(包括毛织品、棉布、棉纱、金属等)总共才16871592银元。据统计,18世纪整整一百 年中,英国因购买中国商品而输往中国的银元达2亿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货值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总值
荼叶
生丝
其他商品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67〜1869
58041000
32526000
56.04
18250000
31.44
7265000
12.52
1870〜1874
66720000
35153000
52.69
22468000
33.67
9099000
13.64
1875〜1879
71332000
34393000
48.22
22295000
31.25
14644000
20.53
1880〜1884
70804000
32236000
45.53
18875000
26.66
19693000
27.81
1885〜1889
83484000
30873000
36.98
19677000
23.57
32934000
39.45
1890〜1894
107083000
29218000
27.28
25797000
24.09
52068000
48.63
在其他出口商品中,增加较快的是草帽缏、棉花和糖。
—摘编自虞和平《洋务运动时期中外贸易状况变化的几个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英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3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67〜1894年中国的出口概况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12 分)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在《世界史的构造》一书中,将18世纪50年代至今的资 本主义世界史分成了五个阶段,并从世界资本主义形态、霸权国家、经济政策、资本、世界
商品、国家特征六个角度对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 资本主义世界史的各阶段:
时间
1750〜1810
1810〜1870
1870〜1930
1930〜1990
1990年至今
世界资本 主义形态
重商主义
自由主义
帝国主义
晚期资本主义
新自由主义
霸权国家
英国
美国
经济政策
帝国主义的
自由主义的
帝国主义的
自由主义的
帝国主义的
资本
商人资本
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
国家垄断资本
多国资本
世界商品
纺织产业
轻工业
重工业
耐久消费品(汽车、电器制品等)
信息
国家特征
绝对王权
民族国家
帝国主义
福利国家
区域主义
请你就六个角度中的一个角度,对表格内容进行解读。(要求: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3.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陆军新制,始于甲午战争后” 1894年底,胡燏棻受命在天津新农镇练就新军10 营,兵种包括步兵、炮兵、马队、工程兵,号“定武军”。后由袁世凯接办,改名“新建陆军”, 史称“小站练兵”。清末新军,由此开始。1895年,张之洞上疏“
整军御侮,将才为先”。光绪 二十六年( 1900年)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上谕,特别点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 国之短”。张之洞、刘坤一联名上疏“外国之所最长者,盖莫过于兵”主张用西法练兵。1901 年,清政府下令废止武科举考试,晓谕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庚子乱后,各省皆起练新军,或 就防军改编,或用新式招练至光绪三十年( 1904年),画定军制,京师设练兵处,各省设督 练公所,改定新军区为三十六镇,新军制始画一’’ 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士人多 投笔从戎,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直接掌管新军编练事务。同时,着手改革海军。 1909年,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1910年,海军部正式成立,仿陆军编制,订海军官制。
一一摘编自《清末军事制度的改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军事改革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晚清军事改革的特点。(9分)
22.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 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 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 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 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 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 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 “门罗主义”。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产生的背景。(6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的特点与影响。(9分)
2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近现代转型的巨大变革时期,鲁迅那代知识分子与本民族的传统文 化缠绕着非常复杂的关系……那代文化精英选择以决绝而激进的反传统文化姿态来寻求民 族文化观念的彻底变革,从而推进民族整体的现代化变革。但鲁迅并不主张全盘西化,他只 是强调对于阻碍民族走向“民主”“科学”现代化进程的封建礼教予以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对于 束缚社会民族发展的部分文化传统予以坚决的变革和扬弃。
一一摘编自高小弘《论鲁迅思想中的传统文化血脉一以鲁迅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为中心》
材料二:鲁迅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对我国国民性的探索,其实质是探索众人的现 代化问题,也就是重塑和培养具有现代人格素质的中国人的问题……在今天继续学习和研究 鲁迅的“立人”思想及改造国民性思想,仍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一摘编自王书声《鲁迅后期对国民性的批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鲁迅那代知识分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说明鲁迅是如 何改造国民性的? (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鲁迅对国民性探索的现实意义。(6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B
【解题思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是基于维护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A项观 点错误。材料表明,孔子批判“不义而-富且贵’’,孟子批判逐利弃义,荀子批判先利而后义, 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 C
【解题思路】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推进自耕农经济发展的政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 种,使之重视农业生产,这个政策表明自耕小农有利于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A 项中的“租佃关系”是指地主将土地分给佃农耕种,这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误读材料。D项 观点正确,但材料依据不足。
3. A
【解题思路】创设监察制度的初衷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诸 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督,全国设13个监察E,每E设刺史一名,刺史制度的建立加强了中 央集权。唐代的道和宋代路也是这样性质。
4. C
【解题思路】“武、宣”指的是汉武帝和汉宣帝时期根据“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 变,以《春秋》决狱,以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儒学经典对 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而不是重在阐发义理,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 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D项错误。
5 C
【解题思路】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著名的E域商业中心,A项错误;汴京作为北宋的都 城,其主要职能是政治职能,B项错误;材料“屋宇雄壮,门面广_,望之森然,每一交易, 动_千万,骇人闻见”主要叙述了汴京的交易场所建筑宏伟,交易额巨大,反映了汴京商业规 模大,故C项正确;官商分利的商业模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6. B
【解题思路】材料中没有涉及科学理论的探宄,A项错误;朱熹认为小处也有理,这是 理学中格物致知的体现,故B项正确;科学实验起源于近代西方,材料中没有倡导科学实验, C项错误;重视经验总结是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
7. B
【解题思路】汉中地E在被划入陕西行省后,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这说明 行政E划増强了行政E内的文化认同,B项正确;A、C、D二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8. B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随事附和,不敢异同”可知,明朝内阁首辅地位很高,这是君主 专制强化的结果,故答案为B。
9. D
【解题思路】经济重心在南宋时就已完全转移到南方,故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的推 行属于对外贸易方面,与城市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B项错误;C项说法缺少史料和材料依据; 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导致大都市的规模比以前小了许多。 故D项正确。10 C
【解题思路】A项直接提炼了材料中的观点,属于现象并非本质,故排除;材料并未体现
民心向背,排除B项;黄宗汉作为两广总督为了不卷入广州的是非而极尽拖延之能事,说明 其缺乏责任意识,故选择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
11. D
【解题思路】材料中提取不出有关“奖励”的信息,故排除A项;抵制外货的说法过于宽泛, 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判断出实业救国的理念.C项说法以偏概 全,故排除:“国货”与材料中“本国纺织品”的信息相吻合,且政府是以立法形式完成的,故选 择D项.
12. B
【解题思路】A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故排除;由材料中“失去了信仰”“不知该何 去何从”可知,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故选择B项;C项说法错误,故 排除;材料的侧重点不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排除D项。
13. B
【解题思路】结合题干材料可知,黄仁宇认为毛泽东领导的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S卩强调了农村 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
14 D
【解题思路】实业救国的热潮产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故A项错误;1937年后国民政 府大力支持的是官僚资本,故B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工厂数量,无法从中得出民族工业的分 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的结论,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期,随着战争的进行,沦陷E的工厂 大量迁往后方.故D项正确。
15 B
【解题思路】根据题中所给时间“20世纪50年代初”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将农民组 织起来的方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生产集体化的一种形式,故选B项。改 变个体农民的分散性不是实质,A项错误;当时并不存在人民公社,合作社也不是“左”倾错误 的体现,故C、D两项错误.
16. B
【解题思路】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以 家庭为单位,生产分散,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和推广,B项正确。农业机械制造水平 受制于相应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A项错误。当时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大,C项错误。 农民的认识不足不属于主要原因,D项错误。
17 A
【解题思路】材料主要描述了在公民大会上公民行使权利的情景,由此可以看出雅典民 主的處实性和直接性,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提到公民大会这一制度,并非强调雅典民主 制度的开创性,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公民如何行使权利,重点不在公民大会的地位,故 C项错误;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不是雅典人提出的,D项错误。
18 A
【解题思路】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材料“这部宪 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了它亟须的平衡和团结"体现了这一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 制宪程序,故B项错误;在1787年宪法制定的过程不存在“夺权”问题,故C项错误:D项不 符合史实,排除。
19 A
【解题思路】由“使人权……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康德强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调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S卩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故A项正确。B项是对“要在人 权和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
的错误理解,而且也不是康德强调的主旨,排除;早在理性主义思 潮出现之前,人性就已经得到解放,C项拔高了理性的作用;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均是启蒙 思想家们的主张,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不具有可比性,D项错误。
20. D
【解题思路】A、B两项较为片面;实物供给制并非只针对农村或城市,C项错误;该 政策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违背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割裂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故本题选D。
21 D
【解题思路】由表格信息可知,农产品的价格整体下跌,政府急需调整农业政策,稳定 农产品价格,A项内容为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项为调整工业生产的措施,C项内容为社会 福利方面的措施,都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内容为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故本题选D。
22. B
【解题思路】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故A项错误;美国对亚、非、拉不发达地E的 经济技术援助,是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对两极格局冲击的 因素,排除C;美国的对外援助是以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认同为前提的,D项夸大了经济援 助的作用,故排除。
23 A
【解题思路】由“无论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可知,20世纪 中期以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有着更灵活的 选择,这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 义思潮”“西方各国的经济政策’’,故排除B、D两项;“其本质都是政府的政策工具”表明材料 的中心并非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优点,排除C项。
24. D
【解题思路】“克林顿奇迹”主要得益于第三条道路的实施和知识经济的推动,并非取决 于克林顿的决策能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自由竞争、市场调节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经济政 策,与题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家干预、全面调控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答案】
(1) 特点: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且出超额比较大;英国在中国对外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较大;
中国出口多为农副产品,英国出口的基本上是工业品。(6分)
原因:中国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对外国商品需求很小;清政府对外实行“闭 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受到极大限制;英国开展工业革命之后,工业制造优势 明显,但同时对中国茶叶等生活用品需求増大。(7分)
(2) 概况:出口总值总体处于増长态势;茶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其他商品的货值与比重
都上升较快。(6分)
影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得到提高;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农产品在国际
布场受到冲击;使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6分,任答3点_可)
26•【答案】 zrd列一角度:资本
解读:1750〜1810年工业革命还未完成,产业资本虽有所发展,但通过世界贸易获取利 润这一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这一时期仍然是商人资本占主导地位;1810〜1870年,随 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完成,资本主义国家获取利润的方式逐步转变,进口原料、通过机 器生产加工再出口产品的方式成为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主要方式,产业资本取代商人资本占据 主导地位;1870〜19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对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资本输出逐渐取代商品输出,金融资本逐渐取代了产业资本成为资本的主要形 式;1930〜1990年,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以及二战的影响下,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 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也随之占据主导地位;1990年以来,随着 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多国资本在这一趋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2分) 示例二角度:世界商品
解读:由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棉纺织业发展迅速,而且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行业展开, 所以1750〜1810年的世界商品主要是纺织产业的产品;1810〜1870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 入发展,生产领域不再局限于纺织行业,而涉及了轻工业中的其他部门,但第一次工业革命 主要还是在轻工业领域展开;1870〜1930年,第二次革命开展,电力的运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1930〜1990年,这一时期主要还是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 和电器制品等仍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商品;1990年以来,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 高新技术得到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兴起,信息产品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的主要商品。(12分) (以上示例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角度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27•【答案】
(1)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的刺激;维护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的实施;有识之士的推动和
参与。(6分,任答3点S卩可)
(2) 特点:逐步推进;中央和地方并举;人才培养与军队建设并举;用西法练兵;以陆军
为主,兼顾海军•(9分,任答3点_可)
28•【答案】
(1) 背景: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努力下,二战_将取得胜利;美国实力强大,企图
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威尔逊、罗斯福等人对稳定世界秩序 的思考。(6分)
(2) 特点:强调民族自决,强调美国主导,强调大国合作并协调一致(3分)
影响: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殖民体系;便利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外扩张;
推动了二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6分)
29•【答案】
(1) 态度:全盘否定,彻底变革传统文化。(3分)
改造:将文学革命和批判封建礼教相结合;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6分)
(2) 现实意义:提升国民素质:塑造现代人格;实现民族复兴(现代化变革)。(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