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应 县 一 中 高 二 年 级 期 中 考 试
政 治 试 题 2017.10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②“好又多”超市进行半价推销活动 ③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 ④国家博物馆展出明代国画 ⑤市政府举行听证会 ⑥应县隆重举办“中国·应县释迦塔国际文化旅游节”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2.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有相对的独立性
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4.2016年8月6日,让全球人民“操碎了心”的里约奥运会迎来开幕。巴西人民希望商机无限的“奥运经济”会给没落的巴西经济带来新的腾飞,希望能够借此带动巴西经济走出低谷。这说明( )
A.经济决定文化 B.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C.经济与文化相互决定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5.2016年4月6日上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利于引导广大党员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规矩防线,不触碰纪律红线。只有在学习教育中为广大党员“补钙铸魂”,才能使他们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这主要因为( )
①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③一定的文化
会给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④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一位美国游客看到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
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④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能具体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 )
①人们生活的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人们从事文化活动得到的感受和启示产生于无形
③旅游观光得到的精神享受发生于潜移默化过程中
④人们阅读文学作品产生的精神失落不是强制的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我国有绵延上千年的家庭养老文化。不少老人心中仍深植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对于住了一辈子的房屋,很多人宁可去世之后留给子女继承,也不愿意抵押养老。因此,真正青睐“以房养老”的老人寥寥无几。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②传统思想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创新要立足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9.有人说,“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作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从文化角度看,对人的选择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提高辨别文化的能力,拒绝污染
D.通过自我教育,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10.2017年7月14日,曹文轩儿童文学奖暨曹文轩产品运营计划发布会在第七届江苏书展举行。曹文轩的作品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感染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很高的文学品位,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优秀文化能够决定人的健康成长
11.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中国自行车手的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故事走向世界;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一个个中国制造体现的工匠精神充满了奥运会各个场馆。这启示我们( )
①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②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基本手段 ③要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发展中华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 ①③
12.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它的起源与古人祭月、拜月有着直接关系,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以及赏月拜月等习俗都为这个节日增添不少韵味。这表明( )
①人们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透过中秋文化,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昧
③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
④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活产生持久不变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中国成语所承载的人文内涵非常丰富和厚重,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值得大加推广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充分展现了中国成语独有的语境之美,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 ②文化创新应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成语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如何才能打开思想之门?梁启超告诫人们,“勿为古人之奴隶。”就是不要迷信古人、前人。他说:“非古人之法言不敢道,非古人之法行不敢行,此奴隶根性之言也,夫古人自古人,我自我……以。占人之脑筋为脑筋,不过一有机无灵之土木偶。”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 )
A.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
B.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
C.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
D.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15.2011年11月12日,应县木塔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之所以要重视对中国木塔遗产的保护,是因为文化遗产( )
①让文化的记忆得以传承 ②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必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
.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一般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的安排,一般是家长住正房,晚辈住厢房或者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按规矩来。四合院的房屋布局合乎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反映了( )
A.传统建筑思想隐藏于社会地理环境之中
B.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
C.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7.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 )
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③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手段 ④文化传播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谜语大会》上有这样一个益智谜语:“正看八十八,倒看八十八,左看八十八,右看八十八,仔细一端详,好像一朵花。”(打一字,谜底:米)这充分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 D.拆字法谜语源于人类的智慧
19.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配乐《红高粱》《大宅门》等多部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有价值的文化 ④创新能够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首档以诗词为焦点的大型全民互动益智节目。据了解,央视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央视节目组这么做是基于( )
①专家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专家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 ④推动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6年9月14日,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使文艺创作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这一要求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②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③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④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 )
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
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迹都应该全部保留
D.传统文化都是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
23.漫画《牛头对上了马咀》启示我们( )
①文化创作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相互借鉴
②文化创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
③文化创作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作要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敦煌文化融通中西、博采众长,是一种崇高唯美、向善守正、开放包容的文化,具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胸襟。她以其国际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品格,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开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友好交流的华丽篇章。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文化发展中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
③交流促使文化永葆生命力和竞争力 ④敦煌文化的竞争力远远高于外来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5.20世纪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就仔细地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与此相应,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在这方面,西方是初等的,而中国是高深的。”这表明( )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特征
③人们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认同存在差异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6
.《礼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古代社会里,语言不通严重地妨碍着人际交往,汉字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各地区的人相互交流,读书学习,形成了统一的价值观、统一的文化体系、统一的国家观念,使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屹立不倒。可见,汉字( )
①文化内涵丰富,独具中国特色 ②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③传承中华文化,凝聚强大力量 ④促进文化传播,增强价值认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7.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现实是结果,历史就是条件。准确书写历史、正确认识历史,正是为了确立前行的方向、标定进步的坐标,更好地走向未来。该观点( )
①启示我们要重视从史书典籍中汲取营养 ②强调不能割断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③强调要重视发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④说明正确历史观决定着社会文明发展趋势
A. 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8.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几千年历史。围棋——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它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围棋文化( )
①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②佐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显示出中华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④是中华儿女智慧与创造力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发挥了综合功能,形成了科学的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该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表明( )
①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
②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④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北方辽阔的黄土地和黑土地,景色壮丽,气候十燥寒冷.天空高旷凄凉,植被贫乏,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情多厚重、强悍、豪爽、严谨。而南方水流纵横,山色清华,植物华丽,气侯温暖湿润,云霞低垂清灵.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性格多柔婉、细腻、灵捷、精明。这种现象说明(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不同区域文化既保留各自特色,又渐趋融合
③自然条件差异决定文化差异 ④受地理等因素影响,文化带有区域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二、非选择题(四个小题,共40分)
31.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10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时指出,金砖国家合作的成功充分证明,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价值文化可以相互交流。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前进。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10分)
33.路遥所著的《平凡的世界》刻画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将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他们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尽管这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特别是很多年轻的读者,仍然在热切地、投入地读着《平凡的世界》,甚至把它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
《平凡的世界》把苦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有筋骨的传世之作,则与缘木求鱼无异。
结合材料,从人民和文艺的关系角度,谈谈《平凡的世界》对文艺创作的启示。(10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由古至今,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十分频繁,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 (10分)
高二期中政治答案2017.10
1.D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①⑤属于政治现象;②属于经济现象,均不符合题意。]
2. D [月亮是一个天体,不属于文化现象,排除②。材料没有体现个人文化素养问题,排除③。见月吟诗属于文化活动,故①正确。通过月亮表达心情,可见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④正确。]
3.B 4.D 5.C
6.B [这名美国游客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财神看成了强盗,这充分表明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①说法错误;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7.D 8.D
9.A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主要源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A正确。B是文化影响人的来源,C强调的是人的文化选择,D强调的是科学文化知识,都不符合题意。]
10.【答案】D 【解析】优秀文化能对人的成长给予积极影响,但不能够起决定作用。D项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说法错误;ABC项均说法正确;正确选项为D。
11答案 D 解析 “里约奥运会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平台”说明体育比赛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①入选;一个个“拔火罐”让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亮相世界舞台,说明③符合题意入选;②④与题意不符,排除。
12【答案】C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中秋节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故不可以表述领略不同民族文化。④选项中“产生持久不变的影响”的表述错误。题目表明了人们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故①③入选。选C。
13答案 B 解析 “《中国成语大会》在传统竞赛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独特多元的创新构思,引发了观众对成语的热议以及全社会对国学文化的思考”说明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活力的保证,①入选;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成语大会》让人们对成语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④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标志,排除③;②与题意无关。
14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梁启超先生的观点意在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的吸收,对糟粕必须剔除,移风易俗,对其精华部分,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故A错误,B正确。C本身表述错误,排除;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批判继承,同时本题材料侧重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而且本身表述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排除D。本题答案为B。
15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作用,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排除,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④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16答案 C 解析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四合院作为传统建筑的代表,承载着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伦礼节,这说明通过传统建筑能够透视传统文化,故C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是传统建筑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而不是强调传统文化与社会地理环境的关系,故A与题意不符。B错误,优秀的传统观念助推传统建筑的发展。传统建筑不仅仅是精神财富,材料中强调的是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故D与题意不符。
17答案D
18.【答案】B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由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性,人们对本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材料中的谜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选B。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可以判断①③正确。②说法错误,因为方法的创新是主观的,应取决于实践,故排除。④强调创新的作用,与材料强调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不一致,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0答案:C 解析:“中央电视台节目组遍访电视、诗词及社会文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从赛制、内容和表现形式都大胆创新,力求把《中国诗词大会》打造成一档突破创新、特色鲜明的诗词文化盛宴”是基于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必由之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排除;④颠倒了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要坚守文艺理想、坚持文艺品位,秉持人民情怀、植根生活沃土”,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艺创作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③④正确;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植根于生活沃土,而非说明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①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而非说明文化创新的作用,②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 A 解析 “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即城市建设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A正确。“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的说法过于绝对,B排除。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应批判继承,C、D说法均过于绝对。
23答案:C 解析:漫画反映的是文化创作胡编乱造,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因此,文化创造应该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文化需求出发,立足社会实践,②④说法符合题意,应选。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与题意无关,排除。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文化上的基本含义是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所以①正确,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②正确,文化发展中要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③错误,继承和发展可以促使文化永葆生命力和竞争力,但是交流不可以;④错误,敦煌文化的竞争力不能说远远高于外来文化;故正确答案是A。
25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征。在历史上,中国人和希腊人、印度人在不同阶段对哲学的研究内容不一样,说明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①正确;“中国科技史”“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在这方面,西方是初等的,而中国是高深的”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正确;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6.答案:D 解析: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由材料看,汉字为人们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对统一的价值观、国家观的形成,对中华民族战胜各种灾难发挥了重要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27答案:D 解析:“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是材料的中心思想,它强调要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以史为鉴,把握未来。史书典籍是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的载体,故①③当选。材料讲的是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是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②与题意不符;④夸大了历史观的作用。
28答案: C 解析:由围棋文化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确定②③正确;围棋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但不是里程碑,①排除;围棋文化是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中华儿女卓越的智慧与创造力,④排除。
2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①中“一直处于世界前列”的说法不科学;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重要见证,②判断错误;都江堰以无坝引水为特征,它的主体工程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发挥了综合功能,形成了科学的体系,既能保证内江灌区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灾害发生,这表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③正确;都江堰工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这表明都江堰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④正确。本题选D。
30.【答案】B【解析】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带有区域特征。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不同区域文化有各自特色,但没有反映又渐趋融合,②项与题意不符;自然条件差异影响文化差异但不能决定文化的差异,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3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3分)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32.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分)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③要着重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3分)
33.解析:本题属于启示类试题,限定的知识角度为人民和文艺的关系,要求回答的是《平凡的世界》对文艺创作的启示,我们先要明确人民和文艺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从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人民需要文艺,文艺影响人民。《平凡的世界》丰富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甚至影响了他们一生的发展。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作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5分) ②文艺需要人民,人民创作并享用文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艺创作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5分)
34.【答案】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分)
②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分)
③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