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广西桂林十八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广西桂林十八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桂林十八中15级高三第三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命题:周兰 龙惠敏 周小仁 审题:唐姣鸾 赵进喜 吴秋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家族受封,有自己的领地,有自己的国号,这是家族的历史。后来家族有人做了皇帝,家族变成了王朝,原来的国号成了新王朝的国号,这叫 “化家为国”。下列朝代不属于化家为国的是 A.秦 B.汉 C.曹魏 D.北宋 ‎25.公元前6世纪,步兵方阵在当时雅典的对外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据记载,一个方阵由八个横排组成,各排紧密排列,每个士兵的盾牌均保护着同排相邻的士兵的左侧,数以千计的士兵配合默契、节奏整齐且步调一致。这体现出 A.雅典小国寡民的社会特征 B.雅典民主推动战争变革 C.城邦观念影响了对外战争 D.梭伦改革重视军队建设 26.在罗马共和国末期,法院判决的执行不容许当事人自力处理,而必须由原告在判决宣告三十日后,带同被告到庭,向法官提出“执行判决”的申请。这时,如被告对判决提出异议,法官还须当作为异议之诉重新提交法庭审理,而不许原告直接用拘押式程序强制被告执行。这体现了诉讼中的 A.公力救济原则 B.不告不理原则 ‎ C.形式主义原则 D.公开审判原则 ‎27.19世纪中期,美国的文官一般是跟随本政党在政治上共进退。1893美国通过了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从属于任何政党,并将文官固定化和职业化。这种变化 ‎ A.改变了美国民主制度的结构 B.推动了美国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 D.强化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28.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転。”(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府,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 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 ‎ 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 ‎29.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 ‎②“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③“莞(“莞”即“管”)盐铁,盐、铁贾(价格)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yōu)(农具)淡食”‎ ‎④“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 A. ‎③④①② B. ③②④① ‎ C. ②③④① D. ④①③②‎ ‎3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3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B.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 ‎32.下列选项,对下表的正确解读是:‎ 近代中国国内市场商品情况 ‎1890年 ‎1908年 ‎1920年 市场商品总值(单位:亿两)‎ ‎11.74‎ ‎22.99‎ ‎66.10‎ 市场商品中洋货所占比重(%)‎ ‎12.09‎ ‎21.64‎ ‎12.84‎ A.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主要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 B. 洋货所占比例的上升是因为上海等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 C. 市场商品总值增长最快时期主要是由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D. 洋货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抵制洋货、使用国货运动的开展 ‎33.如图是“1949~1998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以下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5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受“一五计划”影响 B.70年代的城市化进程与党的工作重心有关 C.80年代后城市化进程与改革开放关系密切 D.90年代城市化进程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34.下面是1990~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统计图。据此可说明中国 A. 进入资本输出阶段 B. 产品竞争力增强 C. 开放水平提高 D. 经济总量翻番 ‎35.20世纪初,广东中部地区在织绣厂工作的女人很多,其中上千名女孩组成了一个专 门反对包办婚姻的协会,主张和丈夫过新式的生活,有回娘家看望母亲的合法权利。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传统的家庭格局逐渐改变 B.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工业文明推动了观念进步 D.女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 ‎40. (25分)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历史变革中不断被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材料三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如何打破了“部落政治”?试举两例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试列举古代雅典和罗马打破贵族专权的事例各一项。(11分)‎ ‎(2)材料中这两项规定的核心是什么?试简要评述之。(7分)‎ ‎(3)材料三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是怎样宣传“第三新文明”的。(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 ‎1861—1865年,南北战争;19世纪末美国超过英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9世纪末,德国超过英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1933年,罗斯福新政。‎ ‎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欧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1950—1952年,中国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来源:Zxxk.Com]‎ ‎1954年,赫鲁晓夫开始改革,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先河。‎ ‎1973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 ‎ ——摘自《牛津欧洲史》和《中国当代 史》‎ 解读以上材料,围绕“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材料中任意三个国家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7分)‎ ‎45. (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符合联合国家进行战争的目标。为此,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中国大使魏道明与国务卿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按照新约,中国不再有租界不再有外国的法律系统。新的条约取消了与列强之间的不平等条约,结束了中国所称“一个世纪的压迫”。西方人很少把握的事实,但对于认识中国它却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时代》杂志,1943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治外法权不断遭到破坏的过程及产生的危害。(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收回治外法权的原因及历史意义。(7分)‎ ‎4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姚莹(1785-1853),安徽桐城人。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殖民者侵占台湾,时任台湾兵备道的姚莹积极备战,组织台湾军民击退敌军五次进犯,这让清政府中的投降派大臣如鲠在喉,交章弹劾。中英谈判时,英国谈判特使璞鼎查诬蔑姚莹枉杀其“遭风难民”,要求清朝政府将其“去官正法”“以命抵偿”,否则“干戈复起”。1843年,姚莹被捕入狱。后经友人大力营救出狱,但仍被贬谪川、藏。面对政治打击,姚莹不改初衷,在出西藏后写出《康輶纪行》5卷。书中对西藏的宗教民俗、地理交通等皆有记录,对英法历史,英俄、英印关系亦有所阐述,揭露英、俄两国对西藏的觊觎之心和彼此矛盾。书中对“西洋各国情节及诸教源流,尤深致意焉”,认为“知彼虚实”,“徐图制夷”,提出要抵抗西方侵略者,必须要学习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咸丰帝即位后,“复用姚莹,擢为广西按察使,剿粤匪之乱,病逝军中”。‎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姚莹五战五胜却被捕入狱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姚莹进行简要评价。(9分)‎ ‎ 桂林十八中15级月考‎2017-11-8‎ ‎ 参考答案 ‎24-25 D C 26-30 A B C B D 31-35 A D D A C ‎40.(1)打破:分封制。(3分) ‎ 措施:逐步废除分封;提拔身份低微士人参与中枢决策;设太学;实行察举制。(4分)‎ 事例:雅典:梭伦——按财产划分四个等级;克里斯提尼——五百人会议,全开放;伯里克利——各级官职抽签产生,公民大会经常化,陪审法庭人数众多。(2分)‎ 罗马:习惯法到成文法,前449年《十二铜表法》。(2分)‎ ‎(2)核心:中央与地方(联邦政府和各州)间分权制衡 。(3分)‎ 评述:在加强联邦中央权力的同时,使各州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拥有一些州权;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可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调了中央和地方间的关系。(4分)‎ ‎(3)文明:社会主义文明(或马克思主义)。(3分)‎ 宣传:著书立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开设课程,开坛讲学;组织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4分)‎ ‎ ‎ ‎41.示例一:论题: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分)‎ 论证:(每点3分,共9分)‎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英国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南北战争北方取胜,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到19世纪末美国超过英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政府采取诸多措施发展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德国超过英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谈中国或苏联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亦可)‎ 总结:(此为加分项,如果考生在上面答题中已经得满12分,此点不给分)以上事实说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治改革成功),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功的政治改革,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 ‎ 示例二:论题: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有利也有弊。(3分)‎ 论证:(每点3分,共9分)‎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二战结束以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建立国营经济等经济政策,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由于政府干预过度等原因,又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苏联实行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斯大林体制建立,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高度集权的斯大林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有赫鲁晓夫的改革。‎ 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很快恢复发展,三大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正是由于这一体制,又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结:(此为加分项,如果考生在上面答题中已经得满12分,此点不给分)以上可以看出,当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出现危机的时候,国家干预经济,往往会取得经济建设的成就;但是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又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 ‎ ‎44.【答案】(1)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 ‎ ‎45.(1)(8分)过程:①关税主权的破坏。1842年,英国凭借《南京条约》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总理衙门建立后,清政府被迫任命英国人为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从此,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操纵了近半个世纪;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所生产的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②司法主权的破坏。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③领海主权的破坏。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口岸巡查贸易。④内河航运权的破坏。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船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每点1分,共 4分)‎ 危害:治外法权的不断丧失,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2分)大大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分)‎ ‎ ‎ ‎(2)(7分)原因: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 重大贡献;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美英为拉拢中国,牵制日本,对中国政府做出示好行为;鉴于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国内外舆论压力;而中国与英美等国的不平等条约的存在,也与《大西洋宪章》和《二十六国联合宣言》精神不符。(任答四点即可,4分)‎ 意义: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中国收回了部分主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加强了盟国之间的团结合作。(任答三点即可,3分)‎ ‎ ‎ ‎46.【答案】(1)原因:晚清政治腐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投降派和英国特使的诬陷。‎ ‎(2)评价:抵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具有忧患意识,心系民族利益;主张学习西方,促进近代思想解放;镇压太平天国,体现其阶级局限。‎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