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8届高三许平联考
文科综合试卷
★祝考试顺利★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30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校、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相应位置。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24.战国时期,人们将官史领取俸禄为报酬的现象称为“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旦被任命为官吏,即可享受俸禄的待遇,俸禄大多为实物,以石、钟等单位计算。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B.官吏选拨制度尚未确立
C.商品货币关系发展滞缓 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
25.如下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资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 B.资族化趋内冲击皇位有序传承
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 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
26.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商北分卷制度
A.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27.明代江南太湖流域是蚕桑丝织地区,出产的优质蚕丝不但行销全国而且行销全球,号称“湖丝遍天下”,以至于农民的经济主要来源于养蚕、缫丝和丝织业,大大超过了纯农业收入。这说明当时
A.江南地区市场经济发达 B.海禁抑商政策尚未执行
C.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分工 D.农业多种经营方式兴盛
28.1870年代和1880年代初创办的安徽池州煤矿、山东峄县煤矿和江苏徐州利闰释煤铁企业,都是由私人资本集股设立的,却都拉上“官督商办”的关系。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A.期望为企业提供政治保护 B.缓和官府固临的资金困难
C.希望企业由商办转为官办 D.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29.如图
.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仅是亲历者回忆过去发生的屯怙 B.与政治相关的史料价值有限
C.掺杂了亲历者撰写时的思想感情 D.涉及政治事件就会出现分歧
30. 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陕甘宁边以土地租佃“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布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这一举措的实施
A.改变了农村原有土地制度 B.巩固了各阶层的抗日联合
C.彰显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D.纠正了王明“左”倾路线
31.下表是“一五”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生产企业和产品种类大幅增加 B.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效突出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32.公元前546—527年,庇西特拉图统治雅典期间,主持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建筑和公共工程,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同时也主宰了主要的议事会。在他死后不久,新的改革家克利斯提尼为改变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是
A.授予外邦人的公民权 B.削弱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C.扩大公民大会的职权 D.鼓励公民观看戏剧表演
33.18世纪初期,在汉诺威过惯了小朝廷生活的德意志君主乔治一世父子,依据《王位继承法》先后继任了英国国王,他们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大臣们有事不再找国王,而是自己先商定对策,然后再提交国王认可。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已经建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 B.限制王权获得了重大进展
C.出现君主立宪制发展的良机 D.尊重外国王公人主的传统
34.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的工业产值仅为1913年的七分之一,农业产值仅为战前的三分之
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当时的苏维埃政府
A.决定在分配领域实施实物配给制 B.试图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C.准备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允许吸引外资和发展合资企业
35.1949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7年的水平。与1948年相比,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的制造业产出总额1949年增加13%, 1952年则增加3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化是因为
A.战后欧洲分裂局面尚未出现 B.马歇尔计划成功实施
C.美苏两极格局尚未正式确立 D.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启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下去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件之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饯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 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銜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
——摘编自费正淸《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済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英镑从丨英镑兑换4.86美元,几天之内跌落了 25% ,达3.75美元。英镑9月贬值后引起的美元升值,使美国出口盈余大幅增长,但是同期的经济指标却显示出相反的走势,商品价格、就业率等指标跌落的速度比贬值之前更快 (如下表)。193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25%。但是,单纯的数字并不能表现当时的悲惨情形。25%的失业率表表示几乎每-个家庭都有失业者,而且是长期失业。领取救济品的人排着长龙,许多人因无法偿付贷款而被迫流离失所,悲观、绝望的气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美国经济指标:1931年3月至1932年6月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氓大改革问眸】(15分)
材料 唐以关中为腹心,朝廷消费浩大,物产不足供应,不得不依赖江南漕运。安史乱后中原残破,赋入甚微,而运河又因战乱失修,运输成本大增,运量大增,运量大降。代宗初即位时,长安斗米价至千钱,宫中无隔夜之粮,郊农搓谷穂以输官。刘晏根据运河各段水情特点及船长对航道熟悉情况,采用分段转输之法,又制造专门船只,改进造船材枓,用盐利雇船工专司行船,并调军队押运,终使成本降低,安全系数及运输效率大为提高。由京师至各地巡院“疾足”(情报员),及时掌极各地物价动向,动用各处粮仓储各以调节丰歉,丰则入籴,贱则入粜,以防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波动,官府又从中获利,此名为“常平法”,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栝刘娄推行的珂财措施及其说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推行理财措施的意义。(7分)
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双方约定“保证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友好关系”。苏日双方在宣言中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4月14日,国民政府外交部就苏日条约发表声明:“查东北四省及外蒙之为中华民国之一部,而为中华民国之领土,无待赘言。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于第三国间所为妨害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之任何协定,决不能承认,并郑重声明:苏日两国公布之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4月24日,蒋介石向各地军政要员发出密电,通报了他对条约的判断。蒋介石认为,该条约的订立并非日本外交的成功,而是苏联外交的成功,“此约之订立,其主动全在苏联,亦可谓为苏联对日计划之成功。其于敌寇,实有害无利,且适足以增加其失敗之因素”。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的战略目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对苏日条约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加紧侵略越南,窥觑中国,构成了对云南、广西的严重威胁,中国南疆告警。当时,张之洞还在山西巡抚任上,他虽远离前线,但“目击时时艰,不胜焦灼”,向清廷屡上奏折,他指出:“法国图越窥滇,蓄谋已久”,当此“强邻窥伺,蕃属急难,疆国堪虞之际邻窥”,中国亟宜加强防务,增兵边关,“助越之势,沮法之气”,“断无坐视之理”。他进而力言:“强敌压境,边防紧急,依恃谈判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唯有积极筹战筹防”,兴师助越,志在必战,方能挫败凶锋,粉碎法国的侵略计划。
张之洞于1885年初兵凶战危的紧急关头,力排众谤,起用爱国老将冯子材,并在军事上鼎力扶持和发挥其才能的事迹,时人称道:“中外两军相见,威震远人,独数凉山一役,全仗运筹决策。”人云冯子材“建此殊绩,亦之洞直人之效也”,是有道理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屡上奏折的目的及意义。(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之洞被人广为颂扬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