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9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
应位置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
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与国家经济安全 赵世举
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安全风险,因而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已是国家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最根本的保障,就是要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确保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语言的经济安全价值也日益凸显,语言正从不同方面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②语言是经济资源。语言不仅是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经济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特性——可开发利用,有经济价值和效益。尤其是信息化和“大数据”的发展,语言科技和语言产业的兴起,促使语言的资源价值空前提升,成为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语言资源,是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③公民和国家语言能力是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要件。经济发展的永恒核心驱动力是人力资源,只有人力资源强大,才能保证经济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由于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认知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的素质构成和心智发展的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之一,所以,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质量与水平,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创造力和发展力。从另一个方面看,全球化时代,经济活动的国际化成为常态,强大的多语言支持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学家对语言作为人力资本、语言能力在劳动收入差距中的作用等关于语言与经济相关性的研究,已从理论上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
④随着语言价值的凸显,语言经济正成为当代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除了传统的语言教育业、翻译业之外,以语言信息处理为核心的语言技术类产业、语言康复业、语言创意业、语文能力测评业、语言会展业、语言出版业,以及各种语言服务业等发展迅猛,经济效益显著。据报道,英国英语产业每年获得100亿欧元的净利,与西班牙语学习相关联的产业每年产值达1500亿欧元。微软、 苹果等公司不断开发中文软件,并刻意经常更新换代,捆绑其软硬件产品销售,不断从中国人腰包吸金。可见,语言具有很强的经济引擎功能,拉动作用显著,语言经济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这个支柱筑牢了,就为经济安全增添了一个砝码。
⑤语言科技可增强经济活力和竞争力。现代科技发展,高度依赖语言科技。人工智能、机器翻译技术要突破,关键就是要解决自然语言的机器识别与理解问题;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发掘与提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要进一步发展,都要倚重于语言资源的开发和语言技术的创新。语言科技已经成为当代高新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和前沿领域。语言科技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滚滚源泉和强劲动力,而语言科技落后就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如我国汉字输入技术90%的市场为外国所掌控,每年要向国外支付手机汉字输入法专利费超过100亿元。这说明发展语言科技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意义。
⑥国家语言能力是争取和维护国际经济利益的有力保障。随着国家经济不断融入国际体系,由市场、资本、人口流动、网络等构建的边界模糊的无形世界正在形成,国际经济利益的触角不断延伸,竞争日趋激烈,这就更加需要国家具有强大的语言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复杂的语言环境,满足多样化的语言需求,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具体来说,无论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国际贸易的运行、良好国际经济环境的营造、国际经济争端的维权,还是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与运用、经济动态的分析和把握、外来经济侵害的抵御、经济信息安全防范等,都离不开多语能力的支撑。否则,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受损。2007年欧盟对2000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有11%的企业曾因外语障碍损失经济利益,平均每家损失约为32.5万欧元,而其中还不包括隐性损失。
⑦总之,语言在国家经济安全领域的多元作用日益凸显。应把语言的经济功能和安全价值的开发利用纳入国家战略,努力提升公民和国家的语言能力,大力发展语言经济和语言科技,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语言与国家经济安全”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在给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
语言的经济安全价值也日益凸显。
B.语言资源是国家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战略资源,保护和开发好语言资源,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C.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民族素质和国家人力资源质量与水平,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创造力和发展力。
D.我国汉字输入技术90%的市场为外国所掌控,每年要向国外支付手机汉字输入法专利费超过100亿元,这说明语言科技落后就会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和安全隐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是人力资本,语言能力在劳动收入差距中具有作用,语言与经济具有相关性,经济学家对这
种相关性的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益。
B.语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具有很强的经济引擎功能;语言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经济最具活力的一个增长点。
C.语言资源的开发和语言技术的创新,能推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高新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增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D.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复杂的语言环境,满足多样化的语言需求,维护国家经济利
益,国家尤其需要具有强大的语言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软、苹果等公司不断开发中文软件,并刻意经常更新换代,捆绑其软硬件产品销售,不断从中国人腰包吸金。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语言经济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兴支柱。
B.国家语言能力是争取和维护国际经济利益的有力保障,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只有不断提升其汉语言能力,才能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否则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受损。
C.作为当代高新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和前沿领域,语言科技正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滚滚源泉和强劲动力,它能够增强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D.文章主旨在于阐明: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应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语言的经济功能和安全价值,努力提升国家和公民的语言能力,大力发展语言经济和语言科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乞 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接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曾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什么办法?”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孩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噢
,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身份行乞,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B.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地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比。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帮助他,为下文埋下伏笔。
D.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了门”,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5.小说在刻画卢什科夫形象时,突出了他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说结尾两段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追求卓越”“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竞争力,赶超国际差距。
——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卓越与创新,“工匠精神”可以使人在工作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拥有踏实、专注、持之以恒等精神品质,才能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D.三则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不是让大家只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E.中国古人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9.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
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的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 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
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
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5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小乔),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14.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
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
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
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寒恻恻”写的是一种体肤之感,这种感觉既来源于衣单不耐春寒的现实状况,更多地来自于“空
城晓角”的心理感受。
D.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
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E.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 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
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1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共5分)
(1)韩愈《师说》中所说的“师”有其独特的含义,其中明确指出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教孩子们书写,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的语句是 , , 。
(2)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样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游客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想欣赏的正是独特的梯田景观,想体验的正是传统农耕文化。若在梯田间修起一栋栋高级别墅、宾馆,这本身就是焚琴煮鹤。
②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③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④当地时间17日晚,纽约曼哈顿区切尔西社区发生爆炸,导致26人受伤。附近的市民称这次爆炸振聋发聩。爆炸发生后,警察迅速封锁了该区域。
⑤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⑥市环保部门与政法机关联合,相继开展了“春雷行动”、“秋风行动”,营造高压态势,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这些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长远来看,这只是扬汤止沸。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澳大利亚移民局近日宣布,将为中国公民的旅游或商务探访签证申请者开启优先审理服务,这一举措有望令澳大利亚成为更吸引游客的国家。
B.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C.此次对捷克的历史性访问,不仅将推进中捷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而且也将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D.长远地看,一家公司在留给社会乃至人类的价值中,物质财富不是最重要的,它的创新机制、价值关怀与长远抱负,才是最为宝贵的。
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日前身份证不慎遗失,幸亏您能及时送回,实在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烦请在家耐心等候。
B.近来听说宝号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鼎力相助。
C.你的文稿,我已认真拜读,由于鄙人才疏学浅,水平有限,只对其中有疑的一处,斗胆进行了斧正。
D.青年科学家、商界精英人士李林豪先生在个人爱好与专业选择方面的真知灼见,让我获益匪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 15 个字。 (6 分)
石材建筑非常费时,特别是① ,比如:科隆大教堂的修建跨越了六个世纪,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也修建了一百多年。与石材建筑相比,木材建筑易坏易朽,整体寿命不长。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主要是受文化心态的影响。② ,石材质地坚硬,体现理性的追求和阳刚之美;中国人多选择木质作为建筑材料,木质自然柔韧,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一些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立法。广场舞参与者与周边住户之间的冲突事件屡屡出现,也是因为缺乏相关法规来界定权利与自由;如果出台了清晰的管理条例,就能够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例如,2013年7月,在美国纽约一支华人舞蹈队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铐了起来并收到了传票。
①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并非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立法。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同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的“共同记忆”。角色不同,“共同记忆”的意义便不相同。例如:
【张爸爸】共同记忆是亲情的纽带。再忙,我都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见证孩子的成长。
【沈老师】共同记忆是精神的家园。我要做一名谦谦有爱、修己达人的园丁。
【吴市长】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和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我们更需要文化底蕴。
上述三位长辈关于“共同记忆”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对“共同记忆”的意义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从子女、学生、市民三种角色中任选其一,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届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答非所问,只说明了公民个人语言能力对于国家经济创造力和发展力的影响,而没有涉及语言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关系。另外,“影响国家的国际形象”于文无据。)
2.B(混淆时间概念,原文说,随着语言价值的凸显,语言经济“正成为”当代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而非“已经成为”。)
3.B(以偏概全,依据原文第⑥段的表述,“国家语言能力”应该是指“多样化的语言”与“多语能力”,而不仅仅指“汉语言能力”。)
4.B (A项“实在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错误,原因是“酗酒”。“虽然他工作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错误,文中说“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C项“可怜身世感动了”不准确,应该为斯克沃尔佐夫为卢什科夫被自己说服且能够帮助卢什科夫感到高兴;D项“可见他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错误,有同情,因为同情才替他劈柴。)
5.(5分) ①好吃懒做:在合唱团任职时酗酒被赶出,找借口不工作。②不诚实,少尊严:假冒老师、大学生之名行乞。③落魄无依:穿破衣,沿街乞讨。④本质善良,理解人意:经别人帮助、挽救,决定痛改前非,戒酒、愿工作。⑤懂得感恩:感激帮助过他的斯克沃尔佐夫,更感激善良高尚的奥莉加。(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5分)
6.(6分) ①使情节更完整。用插叙方式,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应。“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的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记住她的一言一行,永生难忘。③使主题更深刻。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夫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6分)
7.A (“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说法错误。)
8.BD (答对一项给3分,两项给5分。A项,材料二中“初心”是指做工匠的初衷、最初的原因。不是指孩子的心思。C项,“三则材料都说出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说法错误,只有第三则材料说“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说明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于文无据。E项,“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应该是中国“匠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9.(1)关系(2分):两者是辩证关系。优秀是卓越的基础条件,卓越是优秀的升华。优秀技能是基础,尽善尽美的品质是升华;标准苛刻、关注细节是基础,精益求精、百年品牌的卓越追求是升华。
(2)举例分析(2分): ①日本工匠的奇迹来自于他们优秀的工艺技能;同时他们追求尽善尽美,执着于职人荣誉,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跨越优秀,最终创造奇迹。
②德国制造基业长青始于他们标准苛刻、关注细节的优秀品质;同时,德国人精益求精,梦想成就百年品牌,这种卓越的品质,让他们在各领域一骑绝尘。
10.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11.D “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2.D 兵部并没有采纳亨信的建议。
13.(1)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呢?触犯国法而死和跟敌人作战而死相比,哪一个更值得(更好)呢?”(5分,句意正确2分,“让”译为“责备”1分,“孰与”译为“哪赶(比)得上”或“与……相比,哪一个好”1分,“死法、死敌”译为“触犯国法而死、跟敌人作战而死”或“死于法度、死于敌手”、“被法律处死、和敌人战死”1分。)
(2)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5分,句意正确2分,“但”译为“只”1分,“虽”译为“即使”1分,“谁与”译为“和谁”1分。)
【参考译文】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考中进士。仁宗即位,才被召入朝廷担任御史。监管通州粮仓,巡视京城。
英宗即位后的第三个月,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在平凉、西宁操练兵马。正统二年,蒋贵征讨阿台和朵儿只伯,罗亨信参预军务。到鱼儿海,蒋贵等人因粮饷不继,停留十日率军返回。罗亨信责备他们说:“你们这些人受到国家优厚的恩待,怎敢面对敌人就退缩呢?触犯国法而死和跟敌人作战而死相比,哪一个更值得呢?”蒋贵不听从。罗亨信上奏章说蒋贵逗留的状况。皇帝把他的奏章给监督尚书王骥等人看。第二年进兵,大破敌军。罗亨信凭借参赞功劳,提高俸禄一个等级。
父亲去世后回家送葬。返回朝廷,改任为宣府、大同巡抚。参将石亨请求选拔大同三分之一的百姓参军,亨信上书制止了这件事。正统十年,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仍任宣府、大同巡抚。当时朝廷派遣官员测量这两个地方的军田,每军八十亩,超过的每亩全都要征收五升的税。罗亨信说:“文皇帝在位时,下诏让边防军队尽力开垦荒田,不征税,陛下又重申这条命令。现在为何忽然有这种举动呢?塞上的军队守卫边疆非常辛苦,没有其他生计,惟有从事田耕。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皇帝采纳了他的话,停止了这种做法。
当初,罗亨信曾上奏说:“也先专等时机挑起事端,以图入侵。应事先在正北要塞,增加城池的守卫来防备。不然,恐怕贻留大患。”兵部商议后,将这个意见搁置没有施行。等到土木之变,人心惶恐不安,有建议放弃宣府城的,官吏军民纷纷争着出城。罗亨信持剑坐在城下,下令说:“出城的斩头。”又让诸将发誓为朝廷死守,人心才安定下来。也先挟持太上皇到城南,传令开门。罗亨信登城告诉他说:“奉命守城,不敢擅自开启。”也先迟疑后带兵离开。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逃跑,一并追究他们的罪责。
正当这时候,皇帝被俘,敌骑兵日日逼近城下,关门左右都是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凭借这座孤城守卫着交通要道,对外抵御强敌,对内保卫京城。杨洪到京城守卫后,亨信又与朱谦共同守卫宣城,功劳显著。景帝即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第二年,亨信已经七十四岁了,请求辞官。皇帝答应了他。亨信回去八年后,在家中去世。
14.BC(选对一项给3分,两项5分。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D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E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
15.①诗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诗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诗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诗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诗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每点2分。此题考查对“有我之境”的分析,实际上考查诗歌景与情的关系。答题时可根据题目对“有我之境”的提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从“我”的思想情感与“物”的“色彩”特点进行分析。)
16.(1)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17.A (①焚琴煮鹤:比喻美好的事物。使用正确。②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使用正确。③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使用正确。④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这里当改作“震耳欲聋”。⑤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不能形容“诚信精神”。⑥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热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水只会短暂地停止沸腾,很快又会重新沸腾,所以“扬汤”是不能真正“止沸”的。比喻所用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
18.C (A项“中国公民”与“签证申请者”语意重复,可删掉“公民”或 “者”;B项搭配不当,删掉“的行为”;D项中途易辙,“一家公司”缺乏谓语陈述,可将“在”移至“一家公司”前)
19. D (A项“于百忙之中抽空专程前去向您致谢”不得体。B项“鼎力相助”不得体。C项“斧正”不得体。)
20.①大教堂建筑工期很长②西方人多选择石材作为建筑材料③富有感性的韵味和阴柔之美。(每句2分)
21.②广场舞冲突事件屡屡发生并非仅仅因为缺少相关法规。
③出台清晰的管理条例并不一定能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
22.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材料解读】该题有三个视角,谈论的话题是“共同记忆”。张爸爸认为是亲情、陪伴;沈老师认为是精神家园,作为老师,要有爱,提高自己的修养;吴市长认为是文化底蕴,因为它是城市的根和魂。那么作为子女,可以写父母在自己成长道路中的陪伴、关心与爱,表达感恩之心,或写父母的陪伴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作为学生,可以谈论老师的学识修养对自己的影响。作为市民,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或城市文化对自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