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中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唐山一中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命题人:王福生 审核人:潘小亮 说明:‎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的最佳解释是( )‎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2.《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继承特权 ‎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3.《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 ‎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4.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是“千古创论”,郡县制( )‎ ‎ A.开始于秦王朝的建立 B.终止于汉初分封王国 ‎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有利于扩大秦朝版图 ‎5.《汉书·刘辅传》注引孟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这一做法( )‎ ‎ A.继承秦代的三公九卿制 B.强化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 ‎ C.目的是强化皇权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 )‎ ‎ A.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 C.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加强君主专制 ‎7.“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 ‎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 ‎ 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8.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 ‎ A.是皇权执行机构 B.其阁员位卑权重 ‎ C.有助于合理决策 D.是中枢决议机构 ‎9.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这一观点认为( )‎ ‎ A.军机处与内阁相互制约 B.新机构的出现造成了专制皇权的分裂 ‎ C.分权才有利于加强皇权 D.皇权不断强化易导致权力中枢的变化 ‎10.中国古代的官职名号颇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 ‎ A.地方的封疆大吏 B.中央朝廷的重臣 ‎ C.皇帝的内侍人员 D.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11.《礼记》载:“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2.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的相关评述中正确的是( )‎ ‎ 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 ‎ B.汉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了此“原理”‎ ‎ C.作者对“原理”开创者持赞赏的态度 ‎ D.作者对“后世”的官制持否定态度 ‎13.近年来,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持续热播。若电视剧中出现下列剧情,你认为有违历史的是( )‎ ‎ ①《汉武大帝》中汉武帝亲自指挥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 ②《隋唐英雄传》中某人以科举成名,后官至礼部侍郞 ‎ ③《大宋提刑官》中内阁大学士辅佐朝政 ‎ ④《康熙大帝》中军机大臣跪奏笔录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割台湾、偿二百兆始。”规定“割台湾、偿二百兆”的条约签订于( )‎ ‎ A.道光帝时期 B.咸丰帝时期 C.光绪帝时期 D.嘉庆帝时期 ‎15.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帝这一看法的正确分析是( )‎ ‎ A.极力维护天朝上国体制 B.认识到列强对华侵略的深刻本质 ‎ C.将国家尊严放在第一位 D.认识到外国公使入京的巨大危害 ‎16.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 ‎ A.阶级矛盾激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 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 ‎17.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进行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这种转变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B.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 C.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启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18.在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北京。《北京条约》重新确定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被迫屈膝求和 ‎ C.中国皇帝地位大为下降 D.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19.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 ‎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20.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 ‎ A.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 C.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21.1935年前后,蒋介石极为重视西南地区的建设与稳定,多次敦促在财政金融上向四川倾斜,指出:“此时方针,当重在先定川局,再图大局之挽救。”这说明他( )‎ ‎ A.对抗战艰巨性有较充分的认识 B.在为战时工业的内迁积极准备 ‎ C.在抗战相持阶段实行消极防御 D.“围剿”红军取得阶段性胜利 ‎22.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右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23.下表为抗战期间我国部分地区新设高校分布情况,其主要作用是( )‎ ‎ A.提升西部科研水平 B.保存国内教育资源 ‎ C.防止教育质量下滑 D.发展少数民族教育 ‎24.杨秀清、萧朝贵发布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中写道:“夫中国有中国之形象,今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在太平军将领眼里,清政府强制民众剃发后所蓄的辫子是( )‎ ‎ A.民族文化习俗融合的象征 B.清朝专制统治、民族压迫的象征 ‎ C.儒家传统文化习俗的象征 D.农民起义军挑战清朝统治的象征 ‎25.1840—1866年满汉官员比例变化如下,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 年代 满汉总督比 满汉巡抚比 ‎1840 年 ‎1:0.75‎ ‎1:2.3‎ ‎1866 年 ‎1: 6.5‎ ‎1:12‎ ‎ A.晚清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矛盾 B.鸦片战争加剧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 C.鸦片战争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 D.太平天国运动导致清朝权力结构变化 ‎26.“在戊戌变法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 A.推动了中国社会政治变革进程 B.削弱了旧的政治体制而备受推崇 ‎ C.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提供经验 D.昭示了近代革新历程的一脉相承 ‎27.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的感受历史。观察下图,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 A.同盟会成立 B.湖北军政府成立 ‎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8.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 ‎ 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 B.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9.‎1912年9月30日,袁世凯签署大总统令:“参议院议决国庆纪念日案,兹公布之。武昌起义之日即阳历十月十日为国庆日……以南京政府成立日即正月初一日,又北京宣布共和日即二月十二日,为纪念日,是日均放假休息。”这一规定( )‎ ‎ A.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的胜利 B.满足了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的诉求 ‎ C.是各方势力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D.符合黎元洪为代表的湖北派的意愿 ‎30.2017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出的“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爆发106周年”的提案,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共鸣。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表示,追寻孙中山路线的新党也正在为纪念这个重要日子而精心准备。在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中,可能为两岸主流学者所共同接受的是( )‎ ‎ A.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B.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 ‎ C.辛亥革命的结局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 D.辛亥革命废除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意义 ‎31.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 A.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B.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 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D.国共和平协商,创建民主共和国 ‎33.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 ‎ 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34.按照战争常识,人民负担战争的人力一般不能超过总人口的12%,但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区的人民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承受能力,动员民工高达总人口的16%,某些地区几乎是全民动员。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解放区的战争动员能力主要基于( )‎ ‎ A.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丧失民心 B.解放区“耕者有其田”基本实现 ‎ C.解放区各级地方政权的巩固 D.华东、中原战场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 ‎35.‎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了特大粗黑标题“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报道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问世,将其称之为“人民大宪章”的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的爱国热情 ‎ B.度规定国名、首都、国旗、国歌 ‎ C.当时还没有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确定了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基本政治制 ‎36.“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选项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文件 产生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①‎ 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②‎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③‎ ‎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D.①三大战役胜利 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7.我们从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应吸取的最主要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法治 ‎ B.努力解放思想 C.贯彻“双百”方针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38.在境外敌对势力支持下,香港反对派策划已久、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意欲搞乱香港的“占中”(占领中环,中环——香港的政治经济中心,香港最核心的地区)事件,在香港各界民众的反对下终于自行沉寂了。这表明( )‎ ‎ A.回归给香港社会带来了持久动乱 B.香港警方对“占中”进行了严格镇压 ‎ C.中国遭到西方所有国家敌视干涉 D.“一国两制”适合香港显示强大活力 ‎39.1972年8月,周恩来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过去23年,只是向金门、马祖打炮、广播,号召官兵起义,实际上我们对台湾的工作做得很差。”1973年6月,他指示新华社:“《参考资料》每天要登一篇有关台湾的消息和言论,骂街的不要。”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 )‎ ‎ A.海峡两岸的沟通主要在民间 B.中国外交手段呈多样化的特征 ‎ C.中国处理台湾问题的方式开始调整 D.中美关系改善使两岸关系缓和 ‎40.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台湾地区原领导人马英九认为:“(解决两岸关系)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争取足够长的历史阶段,让双方进行深度的交流,双方真正找出求同存异、共创双赢之路。”马英九这一主张的实质是( )‎ ‎ A.维持现状前提下,求两岸和平发展 B.积极开展两岸对话,谋求国家统一 ‎ C.拒绝两岸统一,坚持“台独”立场 D.反对台湾独立,促进国家统一大业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主观题(共2题,共计40分)‎ ‎4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三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四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8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代科举考试与唐宋的主要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材料五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重新审视抗战历史已成海内外学界共识。有学者指出“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在抗日中作出的贡献和扮演的角色,现在大陆与台湾的多数学者都认识到:互相贬低和否认对方在抗战中的作用与贡献,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意义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所以需要修正我们的视角。”‎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四中罗斯福设想了什么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根据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6分)‎ ‎(4)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中的角色,你认为该如何“修正我们的视角”。(6分)‎ 唐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 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01-10 BACCC ABCDD 11-20 ACCCA DDDBD ‎21-30 ADBBD ACBCD 31-40 CDBBD AADCA 二、主观题 ‎41.(1)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严格);公平(公正)。(8分)‎ ‎(2)区别:考试内容只能取自四书五经;考试文体为八股文。(4分)‎ 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加强了皇权。(2分)‎ ‎(3)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社会重学风气;被西方国家借鉴。(6分)‎ ‎42.(1)相同:都表示要抗战。‎ ‎(2)结局: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即可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4)①面对外来侵略,国共双方都参与了全民族的抗战,共同抵御侵略并取得伟大胜利;②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应按此尊重和承认对方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和贡献。(每点3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