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湖南益阳箴言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湖南益阳箴言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7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时量:120分钟 分值:150分) ‎ ‎ ‎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 l.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 A.颓圮  pǐ 执拗 niù 菲薄 fěi 耳濡目染 rú B.契约 qì 漫溯 suò   刀俎 cǔ   图穷匕见 xiàn ‎ C.浸渍 zì   撰写 zuàn   攒射 zǎn 迥然不同 jǐng ‎ D.解剖 pāo    步履 lǚ 租赁 rèn 睚眦必报 zì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寥阔 桀傲不顺 九霄云外 叱吒风云 B 凄惋 戳力同心 沁人心脾 衣衫褴褛 C 通谍 陨身不恤 瞋目结舌 绿草如茵 D 斑斓 不假思索 引吭高歌 句式杂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不单是诗人,就是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我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 B.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C.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无比,经常伫立在父亲的坟前,吟咏诗句,长歌当哭。 ‎ D.商业地产对淘金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投资购买底层商铺成为时下地产市场最热的行为。底层商铺炙手可热,专家细分类型教您如何投资。‎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大妹设法。(象征)‎ B.黑夜,寂静得像死一样的黑夜。(比喻)‎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设问)‎ D.那河畔中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拟人)‎ ‎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时一位熟人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 B.在新的一天来临后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恢复从此对香港的行使主权。‎ C.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不但是少数,而且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D 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6.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 )‎ 这是上海杨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 A.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失败的英雄 ‎  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 ‎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 ‎  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 ‎  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 ‎  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 ‎  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 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 ‎7.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 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 D.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 ‎8.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 B.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 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 D.荆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 C.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 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樊哙传 ‎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 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 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 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 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D.①高帝笑而起②泉涓涓而始流 ‎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 ‎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词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认为世事难料、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5分)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词鉴赏和诗文默写(13分) ‎ ‎ 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联系课文《再别康桥》,完成第15、16题:(8分) ‎ 莎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莎扬娜拉!‎ 注:“沙扬娜拉”是日文“再见”的音译。‎ ‎15.关于这首诗与《再别康桥》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两首都是离别诗。《再别康桥》写的是诗人与母校的不舍之情,《莎扬娜拉》则抒发了一对异国恋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B.两首诗都善于运用意象来抒发情感。《再别康桥》描绘了康河畔的一组意象,《沙扬娜拉》则选取了一个别有意味的意象。‎ C.两首诗都运用了多种手法。《再别康桥》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沙扬娜拉》则以比喻和反复的手法为主。‎ D.两首诗都属于现代新诗。《再别康桥》更讲究节奏和押韵,属新诗中的新格律体,《沙扬娜拉》则是新诗中的短篇小诗。 ‎ ‎16.《沙扬娜拉》一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 A.首句中的“一低头”的细节写出了女子道别时欲言又止的神态,揭示了她不忍离别又不得不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B.“水莲花”的比喻新奇、贴切,既突出了日本女郎娇羞柔媚的风姿,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娴静、纯真的美好形象。‎ C.“蜜甜的忧愁”是一对矛盾的组合,它形象地写出了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深刻地表现了“伤离别”的主题。‎ D.诗歌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表现离别的深情。‎ ‎17. 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 ‎(1)《沁园春•长沙》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渡句是: , ‎ ‎ 。‎ ‎(2)《记念刘和珍君》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 ‎ 。‎ ‎(3)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 。‎ 五.现代文阅读(16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  林徽因(1 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 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 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的朋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分)‎ A.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林徽因的崇敬之情。 ‎ B.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她对这些称谓也并不看重。‎ C.作者将林徽因和张爱玲进行对比,其目的是贬低张爱玲,突出林徽因的伟大。 ‎ D.作者着力表现林徽因一个女性的人间柔情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 E.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高尚的人生境界。 ‎ ‎19. 作者说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20.文中说:“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花”指什么?“树”又指什么?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的具体表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六.作文(60分)‎ ‎21、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心爱的物品,失落的情感,生活的快乐,还有做人的道理,动人的细节,人生的坐标……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寻找的是什么呢?请以“寻找 ”为题(请在横线上补上相关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2017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参考答案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24分,每小题4分)       ‎ ‎1【答案】A  (B漫溯 sù 刀俎 zǔ   C 撰写zhuàn   攒射cuán 迥然不同 jiǒng ‎ D.解剖pōu   租赁 lìn )‎ ‎2【答案】D (A 寥廓 桀骜不顺 叱咤风云 B 凄婉 戮力同心 ‎ ‎ C通牒 殒身不恤 瞠目结舌)‎ ‎3【答案】D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高,权势很大。)‎ ‎4【答案】B (A比喻;C反问,夸张;D比喻。)‎ ‎5【答案】A (B:语序不当,应为“从此恢复”; C: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虽 然…但是”;D:“禁止取缔”,语意不清,自相矛盾。)‎ ‎6【答案】C (陈述对象是工房区域,ABD陈述对象不一致)‎ 二、社科文阅读(12分,每小题4分)‎ ‎7. 【答案】D 8. 【答案】A 9. 【答案】C 三、文言文阅读、(16分,每小题4分) ‎ ‎10【答案】A.(B屏蔽:像屏风一样遮挡着,屏:名词作状语;C暴师:使军队暴晒;D遗老:活着的老人) ‎ ‎11【答案】A.(①由,通过;②趁机。B.都是连词,来。C.没有人。D.都表修饰关系)  ‎ ‎12【答案】C ‎ ‎13【答案】D ‎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藏在乡间。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在丰县城下,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大王您今天一到这里,就听信了小人的胡言乱语,跟沛公有了隔阂,我担心天下从此又要四分五裂,百姓们都怀疑是您一手造成的啊!”项羽听罢,沉默不语。沛公借口要去上厕所,暗示樊哙一同离去。这一天若不是樊哙闯进大营责备项羽的话,沛公的事业几乎就完了。以前在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一度病得很厉害,讨厌见人,他躺在宫禁之中,诏令守门人不得让群臣进去看他。群臣中如绛侯周勃、灌婴等人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有一次樊哙推开宫门,径直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高祖一人枕着一个宦官躺在床上。樊哙等人见到皇帝之后,痛哭流涕地说:“想当初陛下和我们一道从丰沛起兵,平定天下,那是什么样的壮举啊!而如今天下已经安定,您又是何等的疲惫不堪啊!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再说您难道不知道赵高作乱的往事吗?”高祖听罢,于是笑着从床上起来。‎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原来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 ‎14翻译(9分) ‎ (1)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4分)‎ 译文 :我连死尚且都不推辞,怎么会只是一杯酒(就推辞)呢!‎ ‎(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5分) ‎ 译文 :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尽秦的土地称王。‎ 四、诗词鉴赏和诗文默写(13分) ‎ ‎15 A【解析】《莎扬娜拉》中诗人与日本女郎并非异国恋人,也没有生离死别之情。‎ ‎16.C【解析】写出相聚的甜蜜和离别的忧伤是对的,但说诗的主题是“伤离别”就错了。这首诗旨在借离别写日本女郎的柔媚羞涩之美。‎ ‎17 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 ‎ ‎(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士皆垂泪涕泣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6分) ‎ ‎18.BC (4分)‎ ‎19.三个方面:①她的光辉成就: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集于一身,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她致力于建筑事业,参与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  ②她的巨大凝聚力: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  ③她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6分)‎ ‎20.“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  具体体现:①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  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 ‎  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生命超过专家的预期)。(意对即可)(6分)‎ ‎21作文(60分)‎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题好一半文”,我们的补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积极向上,要补充能够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同时,所补题目要符合情理、逻辑。补题要把握好“度”,失度则失真,甚至会有悖情理,违反逻辑。因此,我们补题时要慎之又慎,要与情理、逻辑相吻合。‎ 其次,内容要紧扣题意,立意要正确。半命题作文跟命题作文一样有审题选材的限制。这道作文题目,“寻找”是动词,文题前的提示语提醒我们“你曾经寻找过什么?你正在寻找或将要 寻找的是什么呢?”因此我们拟补题时涉及的内容必须是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有一个“寻找”的过程。同时立意要正确,思想要健康。文章要写出一定的思想深度,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事 物发展的规律,发人思考,启迪智慧。 ‎ 再次,选材要新颖别致。古人说:“文章当自成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千人一面、大同小异的作文,只会令人难以卒读,使人厌烦。所以,选材构思时要尽量避免和别人撞车,要打破常规选材的束缚。比如可以考虑转换观察事物的视角,从孩童的视角来写世界,用非人类的眼光来审视人类社会等等。‎ 选择材料时,既可从低层次去考虑,例如“寻找”一件毫无感情寄托的物品,“寻找”一般的人,突出“寻找”的结果;也可从高层次去考虑,去“寻找”高层次的东西,比如:财富、知识、友情、亲情、真理、奥秘、人生的坐标,强调“寻找”的过程。‎ 关于作文评分参考标准 ‎1.作文60分,立意符合题意,语言通顺,结构清晰,切入分为43分;‎ ‎2.偏离题意(30—35分);‎ ‎3.离题、文体四不像(30分以下);‎ ‎4.字数不够,600—700字(35—38分;每少50字扣1分);‎ ‎5.字数少于600字(完篇30—34分;不完篇29分以下);‎ ‎6.题目漏写,扣2分;‎ ‎7.卷面不清,字迹潦草,扣2分;‎ ‎8.错别字(一字扣1分,5分封顶)。‎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