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中学2017-2018高二政治(选修)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江苏扬州中学2017-2018高二政治(选修)上学期期中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选修)2017.11‎ ‎(本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 第Ⅰ卷 客观题(66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芸芸众生整天为生计而忙碌,无外乎在做两件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哲学家却告诉人们,人还要做第三件事,这关乎人生的成败,这就是:认识你自己。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是 A.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C.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对于水,化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结构,物理学家关心水的分子热运动。而孔子在水边由眼前的水流不息想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运动不已,感叹“逝者如斯夫”;老子则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能胜”,得出柔弱刚强的一般结论。材料表明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②哲学研究具体科学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③哲学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 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D.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4.与漫画《挖个坑也能钓大鱼》的寓意哲理相同的是 ‎①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水是万物之源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气者,理之所依也 A.②③ B.①④ C.①③D.②④‎ ‎5.我们每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或李四,这表明了 A.静止是绝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 C.事物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D.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7.新疆吐鲁香火焰山沙由于含有特殊的矿物质,具有较强的磁性,能产生红外线、热力辐射。用此作沙疗具有神奇的治疗效果,每年6月至8月间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这里享受沙疗。以往不被人们重视的沙漠,今天却成为人们治病、疗养的宝沙。这表明 9‎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人们能够利用自然物的属性为自己服务 ‎③自然物能否被利用取决于人的认识水平④自然物能否被利用与人的认识水平有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否认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的产物 C.正确,因为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9.下图为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人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 ‎①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 ‎④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信息社会,广告无处不在,一些广告词值得我们推敲,如央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红金龙(香烟)“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这些广告词的问题在于 ‎①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忽视了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忽视了实践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右图既可以看成一个人的正面,也可以看成一个人的侧面。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C.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12.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可以亲口尝一尝;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却万万不能试一试。《本草纲目》上写得清清楚楚:“砒,大毒也”。这表明 A.有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有的认识来源于书本 B.任何认识都是在直接接触对象的过程中产生的 C.来源于亲身实践的认识比来源于书本的知识可靠得多 D.获得认识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13.“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实践具有 A.主观能动性B.客观物质性 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 ‎14.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该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彻底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9‎ ‎15.鲁迅曾说:“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体现了 A.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往往因人而异 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理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D.人们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 ‎16.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是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B.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推动认识的深化 C.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D.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8.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当雾霾天空气质量差时还需要开窗通风吗?专家建议可以选择一天污染物浓度较低的阳光好的午后通风换气,但阴雨天例外。这体现了 A.联系具有主观性B.发展具有普遍性 C.联系具有多样性D.联系具有客观性 ‎19.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上“政务微信”异军突起,国家各部委办局、各省市地方政府以及各部门纷纷涉足,“政务微信”成为政府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和官民沟通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这表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0.“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够爬出来了。“螃蟹效应”对团队建设的启示有 ‎①要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②要重视关键部分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正确处理同一和斗争的关系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下列成语或者俗语与“水滴石穿”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A.庖丁解牛 B.邯郸学步 ‎ C.绳锯木断 D.覆巢破卵 ‎22.下列名句中蕴涵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有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B.②④C.②③ D.①④‎ ‎23.“1365=1”、“1.01365=37.8”和“1.02365=1377.4”可以解读为“‎ 9‎ 每天努力一点点,你会发现精彩的自己”。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在曲折中前进 ②必须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③必须注重量的积累 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4.生活之中处处是哲学。“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 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这一歌词的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C.矛盾双方相互融合,趋向一致 D.矛盾具有普遍性 ‎25.明朝诗人李拜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 B.矛盾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26.燃放烟花爆竹在增添喜庆气氛的时候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在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今天,限放禁放逐渐占了上风。这一变化体现的哲理是 ‎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 ‎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2017年2月8日,南京市政府办下发通知,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实行“弹性离校”制度,为全市小学生免费提供延时照顾服务,缓解“放学早、下班晚”导致的部分家长接孩子难问题。实行“弹性离校”制度的哲学依据是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8.为什么登山者选择曲径登顶,滑雪者选择曲线奔向终点,河流选择蜿蜒流向大海?原来经过试验和论证,两点间最快的路线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段旋轮线,也被称为“最速曲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但选择曲线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这是因为 A.创新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借势而行B.质疑权威否定一切有助于开拓创新 C.成功的路径取决于创新的思维方式D.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右图漫画《企图改变历史进程的“英雄们”》,他们之所以没能改变历史的进程,是因为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 9‎ B.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 D.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受人类意识的影响 ‎31.中共中央在北京、山西、浙江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①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 ‎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社会存在发展 ‎③不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动实践发展 ‎④坚持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我的梦想,在每个醒来的早晨敲打我的心房,告诉自己成功的道路还很漫长……所有经历风雨的温柔与坚强……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请你为我骄傲鼓掌。”励志歌曲《年轻的战场》启示我们 ‎ ‎①需要有坚定的信念  ‎ ‎②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 ‎③需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40多年执着于低温与超导研究。在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他说:“自己做研究从来没想过要得什么奖,能为人类文明添砖加瓦、满足国家重大需求,这辈子很值。”这启示我们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通过自己的活动促进社会发展 ‎③要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不求社会对自我价值的承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主观题(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34.材料一: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扶贫脱贫现实状况,中央提出了2017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宏伟目标——在2020年前完成全部脱贫。为实现这一艰巨任务,党和政府要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骨干实干,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中央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6分)‎ 9‎ ‎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精准扶贫。‎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我国怎样打赢脱贫攻坚战。(6分)‎ ‎35.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必经过程,也是我国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城镇化不能大干快上,急于求成,而应因势利导,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用“规律”的知识阐述应如何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6分)‎ 材料二: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6分)‎ ‎36.材料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在生活中人们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法,而是想如何运用各种方式寻找关系和人情。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法治国家,要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1)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新时期党提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哲学依据。(6分)‎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先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从严治党的工作思路及其具体做法的变化历程如下:‎ ‎2014年12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 ‎2015年4月 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全面从严治党的氛围更浓了、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更明显了。‎ ‎2016年2月 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2016年10月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准则”和修订“条例”,形成完整的党内监督体系和问责制度,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2)谈谈我国从严治党的工作思路变化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智慧。(6分)‎ 9‎ ‎3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我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新征程。围绕该行动纲领,某校高二(6)班同学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探究依据】‎ 当前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国家提出建设“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国战略。该战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1)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交流感悟】‎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一经发布,引起了公众的广泛热议,其中有两种观点,如下图所示:‎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由国家统一协调,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是每个人要切实地落实到的日常行动中。只有我们每个人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环保,支持环保,健康中国才能实现。‎ ‎(2)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对甲、乙同学的观点进行论证。(6分)‎ ‎【落实行动】‎ ‎《纲要》指出:“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应坚定信心,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3) 运用“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谈谈应如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6分)‎ 命题:孙振刚 审核:孙干 9‎ ‎ 高二政治(选修)参考答案 2017.11‎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B D C D B D D C A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D C C A D B C D C C A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 D C D A A C C B B C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34.答:(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创新扶贫攻坚新机制,确保扶贫目标如期实现。(2分)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正确意识的作用。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正确政策,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2分)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求树立高昂的精神状态。实施精准扶贫,能振奋人民精神,保持昂扬的斗志,催人向上,有力推动扶贫攻坚。(2分)‎ ‎(2)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做工作要善于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2分)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扶贫开放与生态建设既对立又统一,扶贫开发要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实惠。(2分)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扶贫开发要坚持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扶贫。(2分)‎ ‎35.答:(1)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推进城镇化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3分)②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推进城镇化不能急于求成,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3分)‎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分)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古为新,既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又要对其发展。(2分)③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是对古建筑的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2分)‎ ‎36.答:(1)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党提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分)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党提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我党从严治党的工作思路是在党的执政过程中提出并不断深化发展的。(2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深入推进,我党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实现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我党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规律性认识在逐步深化、扩展、向前推移。(2分)‎ 三、综合探究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答:(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是对当前社会出现新挑战的积极回应。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该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每点3分)‎ ‎(2)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我们应当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由国家统一协调,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体现了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形成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3‎ 9‎ 分)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要求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只有每个人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才能推动健康中国的实现。(3分)‎ ‎(3)①事物发展前途是光明,道路是曲折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接受挫折与考验。(3分)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做好量的积累,循序渐进,扎实推进,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3分)‎ 9‎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