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知识点一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这所新式学堂是(B )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北洋西学堂
2.导学号84164179右面为“科举考生看榜图”。这样的场景最终消失于(C )
A.隋朝
B.唐朝
C.清末
D.中华民国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A )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的成就
4.下列说法能体现文学巨匠鲁迅、美术大师徐悲鸿、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作品的共同点的是 (A )
A.弘扬时代精神,批评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B.参加过新文化运动,其作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C.科举制废除后中华文化的复兴
D.无情地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
参考答案《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列举中国近代两位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
参考答案①田汉:《义勇军进行曲》。
②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③冼星海:《黄河大合唱》。(举出两位即可)
6.导学号84164180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B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2
7.导学号84164181(2017湖北孝感)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B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两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8.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在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为我们描绘出历史发展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道光年间,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一些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同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同时在一般礼仪中严格的“等级”“身份”的界限也开始趋于模糊。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的过程,而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正是这一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列举晚清社会生活习俗、思想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商业的发展影响到商人的社会地位及社会交往;民主平等的观念引起社会习俗的变化。
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生活方式等传入中国;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中国近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2)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出版和教育领域出现哪些新鲜事物。它们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新鲜事物:
新闻出版:《申报》、商务印书馆等。教育:科举制的废除、新式学堂的设立。
作用:近代传媒出版业利用舆论的力量传播新式思想,唤醒了民众,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适应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废科举、设立新式学堂,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扩大了视野,改变了观念,适应和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