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甘肃兰州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二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甘肃兰州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题每题1分,20~35题每题2分)‎ ‎1. 下列天体系统的平均半径最大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层次与范围。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周围的一颗行星,绕着太阳转动,地球和月球称为地月系,它小于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太阳系除了太阳之外,还有八大行星等;太阳系是银河系中的一个星系;而银河系又是总星系中的一个。因此总星系是级别最高的天体系统,也是范围最大的,因此平均半径也最大,故答案选D。‎ ‎2. 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 A. 体积、质量巨大 B. 具备安全的宇宙环境 C. 有液态水的存在 D. 具备生命生存的条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地球的特殊性体现在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故答案选D项。‎ 点睛: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3. 有关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是太阳快速的运动 B. 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C. 耀斑是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D. 黑子是光球层上的黑色斑块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应的层次。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故A不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增强时,耀斑也会随着发生,说明太阳活动具有整体性的特征,B正确;地震与地壳运动有关,与耀斑发生没有关系,C错误;光球层上常出现的暗黑的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低温区域,故D错误。故答案选B项。‎ 点睛:‎ ‎4. 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分别是 A. 北极上空看自西向东1恒星年 B. 逆时针 1回归年 C. 南极上空看自东向西l恒星年 D. 顺时针 1回归年 ‎【答案】A ‎【解析】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地球公转一周360°用时为365日6时9分10秒,为1恒星年,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所需要的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是一个回归年。结合选项,答案选A。‎ ‎5. 有关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正确的是 A. 我国四季的划分属于天文四季 B. 我国3、4、5月为春季 C. 赤道至北回归线之间为北热带 D. 南寒带的范围大于热带 ‎【答案】A ‎【解析】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强调四季的天文意义,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A正确;北温带国家一般在气候统计上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B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C错误 南寒带的范围为极圈到南极点,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因此南寒带的范围小于热带,D错误。故答案选A。‎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关于图中E、F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E通过固体、液体传播,F的传播只能通过固体 B. E传到莫霍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 E和F传到①时波速明显减小 D. 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①、②‎ ‎7. 岩石圈包括 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D. ⑧外部 ‎【答案】6. D 7. C ‎【解析】试题分析:‎ ‎6. 图示F的波速较E快,故判断F为纵波,E为横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A错误;结合图示①②之间即为莫霍界面,纵波、横波经过莫霍界面时,波速都明显上升,BC错误。图示在①②区域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反映地壳和地幔都是固体,D正确。‎ ‎7.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结构划分。‎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征,并结合图示地震波在地下垂直方向上的传播速度的变化和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基本特征即可分析。‎ ‎8. 当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时,空气受下列哪些力的作用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高空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答案选C项。‎ 点睛:‎ ‎9. 以下四幅风带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南半球西风带是由30°S(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60°S(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半球向左偏,为西北风。符合的是B。根据纬度判断,A、C位于北半球,A、D错。D图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错。故答案选B项。‎ ‎10. ‎2016年11月30日以来,强冷空气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自北向南先后出现大风、降温、降雪天气。影响这次天气过程的冷锋气系统是下图中的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A为高压天气系统,B为低压天气系统;C为冷锋天气系统,D为暖锋天气系统。故答案选C项。‎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②分别表示 A. 岩浆岩、变质岩 B. 岩浆、岩浆岩 C. 变质岩、沉积岩 D. 岩石、岩浆 ‎12. 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②可能分别表示 A. 大气降水、径流 B. 海水蒸发、大气降水 C. 大气降水、蒸发 D.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答案】11. D 12. B ‎【解析】试题分析:‎ ‎11. 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为任何一类岩石,②为岩石重熔再生后产生的岩浆岩。‎ ‎12. 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表示蒸发、②表示降水。‎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与水循环环节即可作答。另外本题也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3. 在下图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单位)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 B. 乙图中的洋流为寒流 C. 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东部 D. 乙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东海岸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从甲图等温线可知,水温从北向南水温渐低,是在南半球,且洋流从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属于寒流,乙图中等温线由北向南水温渐高,是在北半球,如果是太平洋,从水温可知洋流是日本暖流。‎ 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图中①②两区域为同一自然带但分布的纬度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地形 C. 洋流 D. 土壤 ‎15. 图中沿40。N纬线自然带的变化反映的是 A. 非地带性规律 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由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 D.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 ①②属于同一自然带,但在东西两岸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说明同纬度地区两侧的温度有所不同。图示区域位于中高纬度,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大洋的西侧受暖流的影响,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大洋的西侧受寒流的影响,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温度较低,从而导致自然带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布的纬度不同,故答案选C项。‎ ‎15. 图中沿40°N纬线自然带成东西变化,自东、西部沿海向内陆自然带呈现由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自然带的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主要体现了干湿度地域分异,故答案选D项。‎ 点睛: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两基础:   ‎ ‎(1)从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16. 裸露在地表的各类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形成的新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岩浆岩 D. 岩浆 ‎【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各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故C不符合题意;沉积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故A正确;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C不符合题意;已经形成的各种岩石重融后,形成岩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说明了城市中 A. 乙区域最适合商业用地 B. 城市中只有工业、商业、住宅三种用地 C. 土地利用方式与交通通达度无关 D. 工业用地地租水平随距离变幅最小 ‎【答案】D ‎【解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要看各种经济活动付租能力强弱和付租意愿强弱;地价最高的地区,往往被经济效益最高的经济活动拥有。读图分析可知,乙区域住宅活动付出地租水平最高,因此为住宅区,A错误;工业、商业、住宅三种用地市城中的主要三种用地,其次还有交通用地、市政建设用地。绿化用地等,B错误;土地利用方式 与付租能力有关,而地租水平受距离是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有关,C错误;工业用地地租水平随距离变幅最小,D正确。故答案选D项。‎ ‎18. 受地域文化因素影响最明显的是 A. 城市的规模 B. 城市建筑风格 C. 城市平面形态 D. 城市绿化水平 ‎【答案】B ‎【解析】地域文化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故答案选B项。‎ ‎19. 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材料:边缘带有凹槽的透明玻璃漏斗、尺寸与漏斗吻合的底盘、储水器。操作步骤:海水倒入底盘内,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淡化的水蒸汽在漏斗内壁上凝结咸水滴,沿漏斗壁流入凹槽储存起来。下列说法与该海水淡化实验的叙述不相符的是 A. 利用太阳能,降低了海水淡化的碳排放 B. 适用于光照充足的沿海国家 C. 可以作为一种节流措施推广 D. 运用了蒸发、凝结的水循环原理 ‎【答案】C ‎ ‎ ‎20.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为尽快了解受灾地区的范围,指导救灾工作,应该利用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地理信息技术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以及变化。地震发生后,通过遥感技术可获得地面的图像,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 根据图象分析出灾情,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故选A。‎ 点睛:考查地理信息技术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些影像特征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的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以及规划还有其他,包括: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1. 对比“甘肃省某市农作物播种面积示意图”,分析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 B. 政府支持和市场需求量变化 C. 水热条件的改变 D. 区域专业化和高度机械化 ‎【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2011年相对1985年,该地的小麦种植面积减小,马铃薯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的面积增加了,一方面是由于政策对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故答案选B项。‎ ‎22. 形成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基础是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海陆分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自然带更替,形成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因素为热量,故答案选A。‎ ‎23. 下列因素中制约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 A. 科技发展水平 B.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C. 矿产、水、能源等资源数量 D. 国家、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答案】C ‎【解析】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并且资源是制约环 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因素 相关性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下图是“我国某小城市地域形态变化示意图”,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24. 2011年与1948年该城市地域形态明显不同,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政治 B. 地形 C. 河流 D. 交通 ‎25. 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 清洁生产 B. 围湖造田 C. 过度放牧 D. 滥伐森林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根据图示修建了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改变,铁路和国道为东西向,布局发生了改变。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5. 清洁生产是从原料采集-生产过程-废弃物,整个过程都是清洁的,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A正确;围湖造田,使湖泊萎缩,使湖泊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B错误;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场的载畜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错误;滥伐森林,破坏了植被,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D错误。故答案选A。‎ ‎26. 黄河上游峡谷段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相同的是 A.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B. 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C. 流经亚热带湿润地区 D. 大部分河道可以通航 ‎27. 山西省构建“煤一电一铝、煤一铁一钢、煤一焦一化”三条产业链,目的主要是 A. 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 B. 降低能源附加值 C. 扩大煤炭产量 D. 减轻当地的大气污染 ‎28. 下列地区中符合“对外开放一外资企业建立一工业化一城市化”典型模式的是( )‎ A. 浙江温州地区 B. 珠江三角洲地区 C. 江苏南部地区 D. 东北地区 ‎29. 下列提高我省环境人口容量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开垦荒地,增长粮食 B. 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 C. 加快资源及能源开发 D. 鼓励劳动力外出打工 ‎【答案】26. B 27. A 28. B 29. B ‎【解析】‎ ‎26.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河流的落差较大,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流经山地丘陵,地势落差也比较大,B正确;黄河上游的支流并不多,田纳西河的支流较多,A错误,黄河上游流经改旱气候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田纳西河流经亚热带季风性湿润区,C错误;黄河上游和田纳西河流域地势落差大,航运条件较差,D错误。故答案选B项。‎ ‎27.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为了实现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煤炭的综合利用,构筑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促进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建设。故答案选A。‎ ‎28.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符合浙江温州模式,A错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符合江苏南部模式,C错误;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符合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模式,D错误。对外开放一外资企业建立一工业化一城市化,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模式,B项正确,‎ 故答案选B项。‎ ‎29. 我省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成为制约该区域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通过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相对增加该区域的水资源,进而可以增加人口容量,B正确;开垦荒地,会加剧该区域的荒漠化,生态破坏,人口容量会减小,A错误;该地资源丰富,资源并不是制约该地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C错误;外出打工也不能增加该地的人口容量,‎ D错误。故答案选B项。 ‎ ‎30. 2013年“双十一”一天,仅淘宝网的销售额就超过350亿元,这体现了( )‎ A. 在产业链中销售环节的作用下降 B. 互联网已成为产品运输的高速公路 C.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有式在改变 D. 网购己成为生产原料采购的主要方式 ‎【答案】C ‎【解析】淘宝销售是一种新颖的销售方式,是商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从“双十一”一天,仅淘宝网的销售额就超过350亿元,说明网络销售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商业方式为大众所接受,也进一步说明,我们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方式在不断改变,故答案选C项。‎ ‎31.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B. 腹地大、产业基础薄弱 C.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D. 外来人口管理难度太大 ‎【答案】C ‎【解析】珠三角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迅速的原因是特区的经济政策,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局面,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已经不再明显,A正确;珠江三角洲,后期发展时,由于南岭阻隔,经济腹地较小,B错误;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不断完善,C错误;外来人口管理难度太大,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这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答案选A。‎ ‎32. 长江中下游平原曾经是我国的“粮仓”,但现在其商品粮基地地位已下降,主要是因为 A. 粮食种植面积减小 B. 农业劳动力不足 C. 土质黏重肥力降低 D. 市场需求量减小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粮食生产。由于近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导致了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故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故答案选A项。‎ ‎33. 吸引日本、韩国以及欧美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廉价 B. 资源丰富 C. 市场广阔 D. 政策扶持 ‎【答案】C ‎【解析】我国人口众多汽车的普及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比较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家庭购买汽车的能力逐渐提高,说明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而吸引日本、韩国以及欧美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建厂,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34. 我省白银市长期享有“铜城”盛誉,但现已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该城市转型的是 A. 禁止重化工业发展 B. 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C. 有计划地向外移民 D. 调入资源维持现有的生产规模 ‎【答案】B ‎【解析】白银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改变以资源为主要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B正确;有计划的减少重化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全面禁止,A错误;移民对区域的振兴意义不大,C错误;调入资源会加生产成本,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选B项。‎ ‎35. 下图中甲、乙两个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A. 高技术工业区 B. 知识密集型工业区 C. 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D. 以生产廉价产品为主 ‎【答案】C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为意大利的新兴工业区,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雇员一般在250人以下。‎ 以轻工业为主,生产成本低廉、工艺考究、质地优良、款式新颖的轻工业产品。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仅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乙为美国的硅谷,主要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由以上分析可知,两工业区共同点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故答案选 C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36. 我国某工业城市拟在适当的位置新建化工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服装厂、水泥厂,请根据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在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位置布局相关企业。‎ ‎(1)化工厂宜布局在_________处,自来水厂宜布局在_________处,服装厂宜布局在_________处。‎ ‎(2)钢铁厂宜布局在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循环经济模式,要建一座水泥厂,应靠近___________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4)C地最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是____。‎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答案】(1)F A D (2)B 理由:①靠近铁路,交通便利;②离铁矿、煤矿近;③临海,取水方便 (3)钢铁 理由:钢铁厂的粉煤灰和矿渣可以作为水泥厂的原料 (4)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 ‎(1)化工厂生产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故应考虑河流流向和风向,应布局于河流下游和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郊外。F处有化工厂所需要的原料海盐、石油,且该处离市区较远并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不易污染居民区的空气;自来水厂需要清洁的水源,故分布于河流上游,水质好。A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服装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对环境基本没有污染,D位于城区,接近大量劳动力。‎ ‎(2)钢铁厂生产有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故应布局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郊外,并考虑接近矿产资源和铁路且考虑经济效益。B处附近有煤矿,且与铁矿之间有铁路相连,交通方便,可将不远的铁矿石运到这里来炼钢,且这里离市区较远,临海,取水方便;且不是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在这里布局钢铁厂不易对居民区产生污染。‎ ‎(3)钢铁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矿渣和粉煤灰,而这些是生产所需要的而原料,因此将水泥厂靠近钢铁厂修建可以将钢铁厂的废弃物重新利用,既可以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省原料,增加效益。‎ ‎(4)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D地位于低山丘陵地区,坡度较大,适合林木业的发展。‎ ‎37. 读“自然界物质循环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M处能否勘探到石油______________。‎ ‎(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________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________岩可转化为②处的________岩。‎ ‎(3) 图中N处是否适合修筑公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此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_,对沿岸的气候起到________的作用。‎ ‎(5)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该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______。‎ ‎【答案】(1)不能 (2)海陆间 岩浆 沉积 (3)不适合 断层处岩层不稳定,易发地质灾害 (4)暖流 增温增湿 (5)亚热带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水循环与地表形态、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季风气候的额成因等相关知识。‎ ‎(1)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成为谷地或盆地。但是有些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而成为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遭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M处岩层向下弯曲,是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构造,背斜是良好的油、气储存构造。‎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海洋水吸收太阳辐射通过蒸发形成水汽进入海洋上空,再通过水汽输送进入陆地上空,通过降水降落到地面上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通过下渗形成地下径流它和地表径流最后汇入海洋,是海陆间大循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积沉岩作用形成沉积岩。①处岩石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玄武岩,在该水循环参与下,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岩浆岩形成了沉积岩。‎ ‎(3)N处是断层,断层容易发生断层活动,诱发滑坡、地震等灾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4)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是暖流,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故答案为:‎ ‎(5)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我国的东南沿海,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温和少雨,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气候。‎ 点睛: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1)找水 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储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选择在向斜中心。‎ 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2)找矿 ‎①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 ‎“背斜顶部油气丰,气在油上要记清”。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②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 ‎(3)工程建设 ‎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 背斜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是地下水汇集区,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修筑铁路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 ‎②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应回避断层。‎ 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38.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结合习近平主席在中亚之行中提出的与中亚诸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新观点。根据“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开展了城镇化问题的探究。请就他们探究的几个问题写出你的看法。‎ ‎(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城镇可分为__________级,该区域城镇级别、数量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 ‎(3)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2)三级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目越少,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目越多,提供的服务种类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3)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新塑城镇化战略必将带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镇行程和发展的条件、城镇级别、数量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化的意义等相关知识。‎ ‎(1)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的影响因素。新疆乌鲁木齐以西地区地形复杂,降水较少,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以及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是该地区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 ‎(2)本题考查城市等级及特点。读图并根据图例可知,该区域具有省级、县区级和乡镇三级中心。据中心地理论,城市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齐全。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密度越大,服务范围越小,服务种类越少。‎ ‎(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意义。主要从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对区域经济、城市化水平、缩小东西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促进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新型城镇化战略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9. 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亿多吨,同比减少0.8%结束十二连增。下图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地所在的松嫩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①、②两地,热量条件较好,能种植冬小麦的是______地;水源是制约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该地种植的小麦品质好,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2)与①地相比,③地和④地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3) 2013年夏季长江以南地区持续高温干旱,夏秋季节东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是与往年相比,今年的______位置持续偏北,这说明____________灾害频繁对我国东部季风区农业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加强____________工程建设是实现农业稳产的保证。‎ ‎【答案】(1)商品谷物农业 ②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3)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风或雨带) 水旱 水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农业分布和特点,以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1)我国松嫩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主要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②地位于华北地区,①地位于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主要种植的为冬小麦;⑤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麦的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此品质好、产量高。‎ ‎ (2)③④两地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地形崎岖,耕地面积较小,人口众多,因此该地的水稻种植业多为小农经营,商品率低;而且多靠传统的种植经验,精耕细作机械化水平低。‎ ‎ (3)我国的锋面雨区的位置会随着西太平洋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经常出现异常。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进的早,退的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和东北 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进的迟,退的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 方地区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由材料可知,此时北方洪涝,南方干旱,说明雨带位置持续偏北,水旱灾害严重,应该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 点睛:‎ ‎(一)雨带的推移规律 :‎ ‎5月份:夏季风北进——影响华南地区(南岭一带); ‎ ‎6月份:副高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长江流域,在江淮地区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 (梅雨);‎ ‎7、8月份:副高继续西伸北进,雨带移动到华北和东北地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 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9月份:夏季风南退,9月份,雨带开始南移;‎ ‎10月份:雨季结束 ‎ ‎(二)夏季风与我国的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 正常年份,雨季到来时间适中,降水量适中,风调雨顺。‎ 异常年份:当夏季风势力偏强的年份,进的早,退的迟,雨带会迅速移动到华北和东北 地区,给我国南方带来干旱灾害,北方地区出现洪涝灾害。‎ 当夏季风势力偏弱的年份,进的迟,退的早,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北 方地区降水不足,使得南方出现洪涝灾害,北方出现干旱灾害。‎ ‎4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塔里木盆地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击而成的冲积扇,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古丝绸之路南路经过其南部,但丝绸南道及其连接的古城,几乎全部被深埋在沙漠腹地。‎ 材料2塔里木盆地局部地区图。‎ ‎(1)根据图中古代与当代城镇位置的变化等因素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________向______,影响该地区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这与当地______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2)读下图,请将备选项的字母填入结构图中你认为正确的空格内,并完成相关问题。‎ A.绿洲遭受风蚀 B.河流下游水量减少 C.次生盐渍化 由此可知,防治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南(向)北 水源 土地荒漠化 干旱 (2)自左至右、从上到下的顺序:ABC 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自然植被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的成因以及保护措施。‎ ‎(1)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河流以内流河为主,主要补给水源为山地冰川融化。图示河流的特点可以判断河流自南向北流;读图分析可知,该地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因此水源是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主要与该地干旱的气候特征相关。‎ ‎(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环境的整体性。由于人口增加,一方面会加剧资源的短缺,另方面,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不断扩大耕地,从而导致上游灌溉用水增加,河流下游水量减少 ,再加上植被破坏,涵养和水源能力下降 ,绿洲遭受风蚀,最终荒漠化加剧。农业发展中,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最终次生盐渍化。因此看来,该区域治理荒漠化的措施,需要三个方面,第一要控制区域的人口数量;第二要合理利用区域的区域水资源,不能盲目扩大耕地面积;需要恢复自然植被。‎ ‎41. 读某山区交通线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应该以_________为主。主要分布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2)山地地区交通线应该尽量________(绕开、接近)居民区,这说明了交通选线还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 ‎(3)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________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要尽量避开________地带,从________(背斜还是向斜)部位穿越。‎ ‎【答案】(1)公路(公路运输)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地形相对平坦 (2)接近 社会经济 (3)“之”字形 断层 背斜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区位,地质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基础性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山区交通线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注意隧道建设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1)山区地形起伏大,故适宜公路运输,工程量较小。且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于地势较平坦的河谷地带,主要是受地形因素影响。‎ ‎(2)公路建设主要为了方便沿线的交通运输,故应经过居民点,可增加公路运量,提高经济效益,反映了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线布局的影响。‎ ‎(3)山区公路应呈“之”字型延伸,尽量避开陡坡,开挖隧道应尽量避开断层,岩石破碎,工程建设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而背斜的拱形弯曲能起支持作用,且能引导地下水向两边流,不易漏水,故适宜建隧道。‎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