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政治冲刺考前抢分:时政热点押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pio.doc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2017届高考政治冲刺考前抢分:时政热点押题》

共有 2 个子文件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届高考政治冲刺考前抢分:时政热点押题》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时政热点押题 ‎(题组一) 英国脱欧 指的是英国脱离欧盟,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就是脱欧公投。脱欧公投,指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进行的公投。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首次提及脱欧公投。2015年1月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有可能,将原计划于2017年进行公投提前举行。2015年5月29日电据外媒28日报道,英国政府向下议院提交并公布了有关“脱欧公投”的议案,包括公投问题的语句,并承诺将在2017年底之前举行投票。‎ 英国最终公投时间定为:2016年6月23日。公投最终的数据是:同意脱欧51.9%,共1570万人;同意留欧48.1%,共1458万人。根据上述数据,英国最终脱欧成功,但英国最终从欧盟脱离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英国与欧盟关系发展历程 ‎(1)主张联合 二战结束后,为应对战后衰落并维持大国地位,英国于1948年提出了“三环外交”的构想,支持欧洲联合,但不愿直接参与,只想借助欧洲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2)对抗一体化 ‎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一体化从此迈开步伐。1957年3月,6国正式签署《罗马条约》,欧洲联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诞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为对抗欧共体,1960年1月,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条约》。由于成员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又实行松散的政府间合作,该联盟很难与欧共体抗衡。1972年底,英国退出该联盟。‎ ‎(3)加入欧共体 随着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和殖民体系的瓦解,英国希望通过参与欧洲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并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1961年和1967年,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但未获批准。这无形中扩大了英国疑欧主义的影响力。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但英国与欧陆国家之间的分歧和差异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英国对于欧共体的态度依旧充满着不确定感,为之后双方的矛盾爆发埋下了隐患。‎ ‎(4)合作与分歧 英国加入欧共体后,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欧洲一体化符合国家利益时,英国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反之就会成为一个旁观者甚至阻挠者。英国迄今不是欧元区成员。‎ ‎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改写了英欧关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格局,不仅使英国疑欧之心快速发酵,也加快了英国脱欧的脚步。2013年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非欧元区国家遭受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他表示如果获得连任,英国将于2017年就是否退出欧盟举行全民公投。‎ 卡梅伦连任后重申此前承诺,并就英国留在欧盟的条件提出欧盟改革的四个目标。欧盟及成员国领导人同意密切合作,争取在峰会期间就改革要求达成令英国和欧盟都满意的结果。‎ ‎                   ‎ ‎1.二战后,“英国病”日益成为困扰英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恶疾。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首相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11年的努力,“英国病”基本治愈。依据所学推理下列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内容的是(  )‎ A.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B.推动英国加入欧共体 C.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进口 D.提高国有企业的比例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缩减福利开支,故A项错误;英国加入欧共体是在1973年,故B项错误;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进口体现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提高国有企业的比例体现政府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错误。‎ ‎2.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  )‎ A.冲击了美苏两极世界 B.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 C.促进了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体现了二战后大国间的利益角逐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注重发展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国家的关系,说明英国摆脱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光荣孤立”政策,这是英国综合国力衰落的表现,故A项错误;二战后英国综合国力衰落,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主要是依靠美国,故B项错误;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题干的时间与这一事实不符,故C项错误;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企图通过发展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国家的关系,来维持英国的大国地位,反映了二战后英国与欧美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故D项正确。‎ ‎3.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持积极支持的态度,强调德国统一必须在联邦德国继续同北约和欧共体保持联合的情况下实现,“不应以中立换取统一”。而英法对德国的统一最初则持消极和不支持的态度。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 B.德国统一利于巩固原有欧洲均衡体系 C.资本主义阵营内部政治分歧日益加剧 D.多极化趋势严重挑战战后的世界格局 答案 A 解析 对于德国的统一,美国与英法持不同的态度,原因在于德国统一势必影响战后世界政治格局,进而影响到美国与英法的现实利益,故A项正确;B项只符合美英的外交利益,故B项错误;C项是上述现象反映出的问题,而非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是上述现象的影响,而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4.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该文件的签署(  )‎ 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 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 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 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 答案 B 解析 1967年,欧共体成立,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表明欧洲一体化逐步由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过渡,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1993年欧盟的成立,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但是没有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故C项错误;欧元是在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中规定的,成员国需要满足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欧盟成立后,逐渐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故D项错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相互协调生产与流通。这就不仅解决了西欧的燃眉之急,而且(  )‎ A.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遏制了苏联向西欧地区的扩张 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D.为美国商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答案 C 解析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本身就是解决了西欧的燃眉之急,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并没有遏制苏联向西欧地区的扩张,只是在政治上稳定了西欧内部共产党的颠覆,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稳定,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为20世纪50年代欧洲走向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和技术支持,更多的是政治目的,为美国商品提供广阔市场的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D项错误。‎ ‎6.尽管欧洲一体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自“冷战”结束以来,人们却一直都在讨论其发展前景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合众国是欧洲人对历史向他们发出的挑战所能作出的唯一回答。建立欧洲联邦实际上就是对未来的呼唤和回答,这种呼唤要求欧洲各国人民变成一个单一的欧洲人民。——[意]斯皮内利《欧洲联邦主义者宣言》(1957年) ‎ 材料二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政治上的国家主权,文化上对本民族国家的认同,都受到不断的侵蚀,这使得相当多的民众思想跟不上一体化的步伐。……民众对欧盟的怀疑和抗拒情绪将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更经常的阻碍……(那么)欧盟领导人需要深入分析欧盟各国公民的这种怀疑和抗拒情绪的根源,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这些情绪。否则,欧洲精英们追求的欧洲统一的梦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李济时《欧洲全民公决的政治传统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有明显变化。它经历了一个从积极支持欧洲一体化建设演变成对欧洲分而治之的过程。……这给欧洲一体化前景增添了变数。……欧洲一体化的最高目标是争取与美平起平坐的独立的一极地位,这与美国对欧战略目标是相冲突的……欧美关系渐行渐远,裂痕愈益扩大。——丁银河《冷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美国因素分析》‎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皮内利呼唤建立“欧洲合众国”的历史背景。西欧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怎样回答这一呼唤的?‎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后欧洲一体化在危机中前进”为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晰;260字左右)‎ 答案 (1)背景:两极格局形成;欧洲经济恢复发展。‎ 回答: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论点:“冷战”后欧洲一体化在危机中前进。‎ 论据:危机:内因(民众思想;国家主权;民族国家的认同等);外因(美国分而治之,美欧冲突加剧等)。前进:内因(签署《马约》,建立欧盟;发行欧元);外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等)。‎ 解析 (1)第一小问背景,材料一的时间是“1957年”,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国际背景是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从欧洲的角度看,二战后十几年间,欧洲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第二小问“怎样回答这一呼唤”,就是指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联合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首先明确论点“‘冷战’后欧洲一体化在危机中前进”,然后破题,从危机和前进两个角度进行论证,一是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危机,可以从内部主观原因和外部客观原因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二是欧洲一体化是如何前进的,结合欧洲联合的过程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行阐释。‎ ‎(题组二) 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1月2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1)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 ‎(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3)经济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的特点;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共产主义”的特点。‎ ‎(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5)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 ‎(6)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未取得预期效果。后转向政治领域改革,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 ‎(1)19世纪中期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 ‎                   ‎ ‎1.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村产生了很多富农,已经形成一个阶级了。要搞大农业,必须消灭富农的庄园,而且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各方面、各个地区都集体化。据此分析,斯大林意在(  )‎ A.调整农村阶级关系 B.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 C.优先保护农民利益 D.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解析 按照材料意思,“不是消灭个别的富农,要‘全盘集体化’”,言下之意是要把富农阶层全部消灭,把他们所代表的剥削性质的私有制全部发展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集体化,故A项正确;材料是针对农村中的部分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的内容,不是扩大国营农场自主权,故B项错误;从广义上分析,富农也是农民的一部分,按材料中的做法,显然不是保护农民利益,故C项错误;集体化的本质是公有化,而农民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故D项错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为了鼓励民众工作的积极性,1979年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从33%降到30%。1981~1987年,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撒切尔夫人政府的这些举措(  )‎ A.促使“混合经济”得到发展 B.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开创了“新经济”发展模式 D.造成了经济“滞胀”局面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英国政府将1/3的国有企业转为私有”表明发展“混合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中“撤销了前工党政府的3000多个项目,使公共部门的借贷削减大半”表明是减少而非加强干预,故B项错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的“新经济”兴起,与材料中“1979年撒切尔夫人”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材料中“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是解决而非造成“滞胀”局面,故D项错误。‎ ‎3.下图为1978~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反映出(  ) ‎ A.农业生产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B.工业产值长期徘徊不前、发展滞后 C.体制变革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动 D.服务业超越农业得益于南方谈话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农业在三大产业中比重不断下降,不能体现农业生产下降,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二产业长期稳居高位,非发展滞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服务业超越农业大约在1985年,“南方谈话”在1992年,故D项错误。‎ ‎4.1980年至1982年,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一些具有一技之长,勤劳肯干的人迅速致富,出现了以五金大王胡金林、螺丝大王刘大源、电器大王郑元忠为代表的八个领域的致富样板,号称“八大王”。1982年,中共中央下发整顿经营秩序的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城市的生产关系变革过急过快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传统体制和观念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C.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D.国家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趋于保守 答案 B 解析 从“浙江温州个体经济发展很快”“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不能体现出城市生产关系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以‘投机倒把罪’抓勤劳致富的温州“八大王”,可知人们对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保守,导致温州“八大王”这类勤劳致富的人受到打击,影响国家的深入改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人,温州‘八大王’均在此列”,体现不出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发展,故C项错误;以“投机倒把罪”抓了温州“八大王”,源于对“八大王”率先致富行为的认识不清,不是国家指导方针的问题,故D项错误。‎ ‎5.下面是1979~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材料信息可知(  ) ‎ A.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增速 B.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波动增大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 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79年以后GDP总体呈增长发展,说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总体发展,在1984、1990、2007年前后波动较大,这是因为1984年前后面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前后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2007年中国市场经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这说明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经济发展,故A项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群众的反抗斗争,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一筹莫展。他也采取过一些小规模的国家干预行动,但他基本上死死抱住“自由放任”政策而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重大问题上趑趄不前。在他执政期间,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二 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在稳定住政权以后,没有必要的把“战时共产主义”作为通往共产主义的捷径继续全面推进,到了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危机,残酷的余粮收集制使得农民被剥夺,生产积极性下降,到了1920年,谷物产量只能达到战前的54%,经济作物更糟糕,棉花仅有6%,甜菜不到7%。工业情况更糟糕,工业产品仅达到1913年的1/7。人民陷入饥饿和生活困苦中。列宁自己后来总结:“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了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危险得多。”1920年~1921年初,50多起大规模农民暴动反对布尔什维克,最大的一起“安东诺夫暴动”波及了整个坦波夫省。震惊历史和当时苏维埃政权的喀琅施塔得水兵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并比较胡佛、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并指出列宁为此采取的对策。‎ 答案 (1)表现:受危机打击最重;金融系统崩溃;工农业生产下降;失业人口剧增;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信心动摇。‎ 措施: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危机加重;‎ 罗斯福:采取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 ‎(2)影响:积极:使苏俄在特定历史时期,集中最大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 消极: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战争结束后继续将其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对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商品经济。‎ 解析 (1)第一小问的表现,可从材料一中“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可得出美国遭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依据所学知识,大危机从股市暴跌到银行倒闭,所以可得出金融系统崩溃,由材料一“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的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可以得出工农业生产下降与失业人口剧增;由材料一“危机更趋严重,社会混乱,人心惶惶,很大一部分人对现有制度丧失了信心”可以得出社会矛盾尖锐,对资本主义制度信心动摇的结论。‎ ‎(2)第一小问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第二小问对策,可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题组三) 五大发展理念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中国科技创新成就 ‎(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构成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主体,数学、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科技成就非凡;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科技为主,长期领先世界,影响深远,对世界文明发展和进步贡献卓著;明清时期,中国的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 ‎(2)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困难的条件下艰难起步,科技人员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高产杂交水稻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高新科技发展,高性能计算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令世界瞩目。‎ ‎2.世界科技创新成就 ‎(1)工业革命前的世界科技成就 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牛顿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 ‎(2)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科技成就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爱迪生发明的各类电器分别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达尔文的进化论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现代的世界科技成就 ‎20世纪以来,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提出和发展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二战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发展、互联网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1.《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反映(  )‎ 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表明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是“国朝节取”,故A项正确。‎ ‎2.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最能体现这一论点的是(  )‎ 选项 人物 史实 A 毕昇 活字印刷 B 贾思勰 ‎《齐民要术》‎ C 李四光 地质力学 D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 D 解析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属于首创,不符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A项错误;《齐民要术》是对之前中国农业方法、经验的全面总结,只是继承没有创新,故B项错误;李四光创建“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属于创新但没有继承,故C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故D项正确。‎ ‎3.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 A.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思想,故A项错误;牛顿力学产生于17、18世纪,而文艺复兴运动则是14~17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故B项错误;题干中“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体现出牛顿革命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运动早于牛顿革命,故D项错误。‎ ‎4.19世纪下半叶,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的发生、发展的过程。20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与这一变化最相关的科学理论是(  )                   ‎ A.进化论与相对论 B.进化论与科学社会主义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经典力学与电磁学 D.电磁学与信息技术 答案 A 解析 进化论出现时间是19世纪中期,相对论诞生于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相符,故A项正确;进化论与科学社会主义都出现于19世纪中期,与“20世纪以后,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不符,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出现于17世纪,电磁学出现于19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信息技术出现于20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5.“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力。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材料中的“其说”是指(  )‎ A.达尔文的进化论 B.卢梭的“天赋人权”思想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 D.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不合宜者,渐渐消亡,其合宜者,得以永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生物进化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故A项正确。‎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大一统专制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专制王朝各方面的需要。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而实用性科学眼光不够远大,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除非大一统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实用型科技就只有停滞不前。从盛唐(公元7世纪)到明末(17世纪)1000多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其独特的科学技术体系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其中也包括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所起的作用,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希腊人的数学和自然哲学时隔一千多年后仍然能推动欧洲科学的发展,充分显示出理论的力量,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放了生产力,开阔了欧洲人的视野。在16世纪和17世纪,先进的欧洲学者们创造了改变整个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生活的近代科学。18世纪工业革命基本上是在与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无关的情况下发生的,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应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国盛著《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与欧洲近代科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科技落伍于西方的原因及欧洲近代科学发展给中国科技发展的启示。‎ 答案 (1)中国古代:实用性强,不重视理论研究;发展空间狭小,动力不足。‎ 欧洲近代:重视理论探索;发展空间广;科学与技术结合。‎ 中国影响: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并影响西方文明进步;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并逐步落后于西方。‎ 欧洲影响:科技创新成果显著,推动工业革命展开;加速西方社会转型,引领世界文明发展。‎ ‎(2)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君主专制压制;传统思想束缚;中国古代科技自身发展缺陷;西方列强的侵略。‎ 启示:重视理论研究;创造科学研究的自由氛围;加强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解析 (1)第一小问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得出实用性强,不重视理论研究;根据材料一“……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为自己设定的发展空间是极小的”得出发展空间狭小,动力不足。第二小问欧洲近代科技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近代科学的诞生得益于许多条件……但它的思想根源来自希腊。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得出重视理论探索;根据材料二“希腊人不讲实用,为理论而理论,这就为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得出发展空间广;根据材料二“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的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得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第三小问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长期领先于世界并影响西方文明:比如四大发明)、近代(明清以来封建制度束缚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四小问欧洲近代科技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经济(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科学(近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三个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内部:政治(君主专制的束缚)、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思想(儒家思想的束缚)、科技(自身发展的缺陷)和外部:西方列强的入侵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启示:根据中国古代科技的缺陷和欧洲近代科技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的启示为:重视理论研究;根据近代中国科技落伍于西方的原因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创造科学研究的自由氛围;加强科技文化交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题组四)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它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1.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唐宋时期水上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交流;明清闭关锁国对东西文明交流的影响。‎ ‎2.近代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与中国发展的互动影响。‎ ‎3.现代中国不同时期对外政策、对外交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 ‎4.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                   ‎ ‎1.据《全唐文》记载:“岭南、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除收舶脚进奉外,任其往来通航。”皇帝诏令允许蕃客“自为贸易,不得重加率税”。这反映了唐朝(  )‎ A.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B.经济重心南移刺激外贸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设立机构加强外贸管理 答案 C 解析 在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是繁荣的,但是材料主旨与此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岭南、福建及扬州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是政府政策的推动,故B项错误;材料中宜委节度使管理蕃客,并对关税进行规定,任其往来通航,自为贸易,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到唐朝设立机构,只是提到“宜委节度使常加存问”,故D项错误。‎ ‎2.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丝绸出口不断下降 答案 C 解析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两项不够全面,C项正确;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下图反映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动植物及贵金属的流动方向。按移民、黑奴、玉米、白银的流动方向,顺序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③②④       B.⑤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①②⑤④‎ 答案 D 解析 ①的流动方向是由西欧向北美,据所学可知,这是西欧人口迁移到北美,故①为移民流动方向;②的流动方向是由北非向美洲,这是贩卖黑奴的路线,故②为黑奴流动方向;③的流动方向是由南美向西欧,这应该是黄金白银或玉米等作物的流动方向;④的流动方向是由西欧向中国,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西欧各国与中国正常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向中国,故④为白银的流动方向;⑤的流动方向由南美向中国,这应该是玉米等作物向中国的传入,故⑤为玉米流动方向;选择D项符合题意。‎ ‎4.亚太经合组织2010年11月联合发表“横滨宣言”,提出“我们要求亚太经合组织采取具体措施,实现亚太自由贸易区。”对此,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滨田宏一认为“通过合并这些协议,可以使双边协议这碗细面条变为(地区性的)宽面条。但是宽面条是无法由细面条制成的:它需要扁平的意大利面!”这反映了亚太自由贸易区(  )‎ A.面临地区多样性所带来的窘局 B.需要欧洲国家的积极参与 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之一 D.终将迈向经济一体化 答案 A 解析 按材料意思,亚太经合组织形式上可以朝自由贸易区发展,但是实质上面临着各国国情不同进而可能影响真正融合的困境,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表露关于欧洲国家参与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亚太经合组织内部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没有涉及其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只表达到内部多样性这一层次,并没有提及关于将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故D项错误。‎ ‎5.据入世谈判中国代表龙永图回忆,一般国家入世需要1~3年时间,而我们用了16年。最初6年就在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当时我们反复讲,我们是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结合的。最后人家说你不要讲了,你就回答我一个问题,你们搞不搞市场经济?当时谁敢讲这个话呀!这说明 (  )‎ A.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借经济问题施压中国 C.世贸组织规则对中国发展不利 D.中国入世需要权利与义务统一 答案 A 解析 从这段材料看,中国入世的主要障碍在于经济体制问题。新中国最初效仿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应选A。‎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 ‎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19世纪以后,西方列强倚恃坚船利炮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中国悠久的丝绸之路由此蒙上一层重重的雾霾。‎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下表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 年代 ‎1978‎ ‎1985‎ ‎1986‎ ‎2007‎ 初级产品 ‎53.5‎ ‎50.5‎ ‎36.4‎ ‎5.1‎ 工业制成品 ‎46.5‎ ‎49.5‎ ‎63.6‎ ‎94.9‎ 下图示意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单位:百分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表、图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转化的原因,分析不同时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明朝前期国力强大;郑和下西洋。‎ 影响:陆上: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海上: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变化: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升最快,且机电产品跃居首位。‎ 因素: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趋势;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或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1)第一小问转化的原因,根据材料一“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可知,丝绸之路的转化是从以北方陆路为中心向以南方海路为中心转化,结合海路特点和秦汉到明清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其转化的原因与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与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有关;根据材料一“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可知,与明朝国力强盛以及郑和下西洋有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中“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可知,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根据材料一中“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可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一“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可知其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根据材料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可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第一小问商品结构变化,从材料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978年初级产品占53.5%,工业制成品占46.5%,至2007年初级产品占5.1%,工业制成品94.9%。由此可见,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从材料二工业制成品结构图中可以看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上升,其他类产品比重下降。由此可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上升最快,且机电产品跃居首位;第二小问因素,结合1978年至2007年我国的时代背景,以及世界的时代背景分析作答即可。‎ ‎(题组五) 亚投行——世界经济体系新变化 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截止2015年4月15日,已有法国、德国等57个国家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2016年1月16日至18日,亚投行开业仪式暨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1.新航路开辟前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发展及贸易状况。‎ ‎2.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3.二战后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及特点。‎ ‎4.世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秩序的挑战。‎ ‎                   ‎ ‎1.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 答案 D 解析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与银价下跌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那么国内金银价格不会波动这么大,故B项错误;明代嘉靖时期推行赋役征银政策,材料时间是“崇祯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金价上涨,银价下跌,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有关,故D项正确。‎ ‎2.浙江某方志载:“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这反映了(  )‎ A.七里村在清道光以前并不从事丝织业 B.丝织业伴随着棉纺织业的衰败而兴起 C.广州口岸从此以后不再经营湖丝贸易 D.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 答案 D 解析 材料大意:道光年间,湖丝先运到广东销售,后运到上海销售。七里村这个地方的丝尤为著名,去上海经商的人特别多,这个地方尤为富裕。七里村在清道光以前并不从事丝织业我们从材料中无法推断,故A项错误;丝织业不是在清代兴起,原始社会末期就有,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后来主要在上海销售,广州也可能销售、也可能不销售,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道光年间(1820~1850年)”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产品要出口外国,就应该在这五地进行销售,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正确。‎ ‎3.下表显示了1865~1905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数据(部分),该表反映了(  ) ‎ 年代 进口(万两) ‎ 出口(万两) ‎ 平衡(万两) ‎ ‎1865年 ‎5571‎ ‎5410‎ ‎-161‎ ‎1875年 ‎9780‎ ‎9890‎ ‎+110‎ ‎1895年 ‎17169‎ ‎14329‎ ‎-2840‎ ‎1905年 ‎44710‎ ‎22788‎ ‎-21922‎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 B.列强不断增加工业品倾销并减少原料输入 C.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 D.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深刻影响中外贸易 答案 A 解析 根据图表,1865~1905年中国进出口都在不断增大,说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程度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这期间中国出口额也在增加,故B项错误;中国外贸始终处于入超造成货币大量外流与1875年左右出口大于进口不符,故C项错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4.19世纪末,某位思想家认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使皆由中国自辟商埠,则此疆彼界虽欲尺寸侵越而不能。今通商之地日益多,占地之谋日益甚,非自辟华市以清其限制,则官司隔膜无可稽查。……大兴商埠,则商贾通而民不为病,厘捐撤而国不患民贫。”其意在(  )‎ A.主动融入世界市场 B.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C.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D.收回列强在华特权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讨论列强侵华导致主权沦丧并提出自己的方案,并没有着意于主动融入世界市场,故A项错误;材料提出主动开放的设想,期望以此来维护贸易主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工业的信息,其中的“商埠”“华市”“商贾”等词汇不能等同于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材料虽然表达了心忧主权沦丧、维护国民利益、设法掌握主权的意思,但是并没有提及收回列强在华特权的信息,故D项错误。‎ ‎5.“二战之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美国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纽约也将金融活动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获得世界霸权 B.资本扩张成为战后美国争霸的重要手段 C.美国致力于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 D.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成为必然趋势 答案 B 解析 依据材料“美国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可知二战后美国的霸权地位并非完全依靠布雷顿森林体系,故A项错误;美国通过美元企图控制世界其他地区,成为美国争霸的重要手段,故B项正确;美国运用美元争霸世界而非致力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故D项错误。‎ ‎6.货币金融体系不断发展演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末年,钱庄已成为一种金融机关,不但可以兑换铜钱和金银,而且积极地发放贷款。不过中国明末的钱庄,同欧洲中世纪的银行比较,不但规模小,营业范围也小。欧洲的银行,由兑换而发展出存贷款和汇兑的业务来;中国的钱庄,由兑换只发展出贷款业务。存款业务在明朝没有进展,不论公家或私人,都将白银埋在地下,实行窖藏,不能供人利用。因为存款业没有发展起来,导致钱庄规模小;贷款的数目也不大,只是个人间的通融,多供消费。存款业不发达,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没有进步成一个法治国家;一个人的财产放在外面,毫无保障。——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大量机构,并发行货币。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为外国银行垄断。外汇市场更是基本上操纵在外国人的手里。外国银行垄断了国际汇兑,上海的外汇买卖业务2/3由英国汇丰银行经营,汇价也由汇丰银行决定。‎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金融市场本应该为工商业服务,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产业联系甚少,主要从事黄金、外汇的交易。金融市场上买卖证券多是国家债券,成为各路军阀维持统治,互相混战筹集资金的场所。‎ 东南沿海城市的金融市场产生早,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和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内地金融市场产生较晚,发育程度也很低。抗战期间金融市场曾一度转移到重庆和西南、西北一些城市。抗战后,金融中心很快回到上海等沿海城市。‎ ‎——摘编自赵津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明代的钱庄与早期的西方银行相比有什么不同?说明不同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金融市场的特点。你如何认识以上特点。‎ 答案 (1)不同:经营规模小;业务范围只有贷款和汇兑,没有存款业务。‎ 原因:中国古代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法制不健全;私有财产不受保护,大量白银货币处于窖藏状态。‎ 影响:大量资金不能进入流通和生产领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特点:外国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发行货币,控制外汇市场;金融市场和产业资金联系薄弱,成为维持军阀割据的资金来源;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认识: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西方侵略使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导致金融业无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一“不过中国明末的钱庄,同欧洲中世纪的银行比较,不但规模小,营业范围也小”可知,中国的钱庄规模小,经营范围小;根据材料一“欧洲的银行,由兑换而发展出存贷款和汇兑的业务来;中国的钱庄,由兑换只发展出贷款业务”可知,中国的钱庄只有贷款和汇兑,没有存款业务。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不论公家或私人,都将白银埋在地下,实行窖藏,不能供人利用”可知,不论公私,将大量白银窖藏,导致资金闲置,不能供人利用;根据材料一“存款业不发达,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动荡,没有进步成一个法治国家;一个人的财产放在外面,毫无保障”可知,在封建专制下,法制不健全,私有财产放在外面,毫无保障。第三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钱庄规模小……贷款的数目也不大……存款业不发达”可知,大量资金不能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不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大量机构,并发行货币”“中国的资本市场长期为外国银行垄断。外汇市场更是基本上操纵在外国人的手里”可知,外国银行在中国占据了垄断地位,并发行货币,控制外汇市场;根据材料二“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和产业联系甚少……成为各路军阀维持统治,互相混战筹集资金的场所”可知,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和产业资金联系少,成为军阀割据筹集资金的场所;根据材料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东南沿海城市的金融市场产生早,发展较快,主要集中在上海、广州和天津等沿海大城市。内地金融市场产生较晚,发育程度也很低”可知,近代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第二小问认识,结合所学,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本国封建军阀的混战,使近代中国金融业无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题组六) 反腐倡廉 从严治党                   ‎ 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保证活动取得实效。‎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1.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 ‎(1)概况: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各州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在地方设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监察、司法。‎ ‎(2)评价: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但基于专制制度的制约,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2.近代西方的权力制衡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国的具体模式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国家职能部门分别拥有其特定的权力,并在相互牵制中达到权力的平衡。‎ ‎3.巴黎公社的廉政措施: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个熟练工人的工资。‎ ‎4.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的目标。‎ ‎1.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答案 D 解析 谏官制度主要依靠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而起作用,是否能够发挥功效最终要取决于“君臣个人的德性”,凭借理想化的德性约束并非制度制约,故A项错误;材料中唐太宗与宰相议事时让谏官同入,谏官提出谏议,太宗必采纳,说明谏官是对朝政进行谏议,并非与宰相相互监督,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分为两类,一类为谏官,谏正皇帝得失,一类为察官,监察百官,如秦朝御史大夫,所以负责监察朝廷百官的是察官,而非谏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谏官可以参与议事且提出谏议,说明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故D项正确。‎ ‎2.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 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 C.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 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内阁本身不是法定的机构,其权力来自皇帝的授予,故A项错误;题干中主要谈“内臣”对“六部”的制约,与皇帝的行政负担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内臣”对“六部”的制约其目的是限制六部,不是六部门之间的制约,故C项错误;通过“内臣”对“六部”的制约,从而实现对六部的监督,防止权力泛滥,故D项正确。‎ ‎3.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  )‎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可知从本质上说,美国不是专制暴政国家,故A项错误;据材料“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可知,各州通过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防止多数人的暴政,而不是通过“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故B项错误,C项正确;美国通过“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符合史实,但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 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可知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行政权受到制约,而没有限制立法权,不能反映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行政权、立法权的规定,体现出革命党人没有真正领悟西方民主政治的分权本质,是以分权制衡的方式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机构存在,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行政权对立法权的限制,不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故D项错误。‎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当时专门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在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100多条。这一过程(  )‎ A.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 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D.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 答案 C 解析 奠定了国家政治建设的基石是新中国的成立,故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在组织8000多人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有1.5亿人参与建言,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18万多条。宪法起草委员会对这些意见认真研究,采纳吸收100多条”表明宪法的制定让人民广泛参与,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故C项正确;确立了“依法治国”方略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 ‎6.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表: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第六表: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罚金。——《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宸”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曹司不敢与夺。——《唐律疏议》‎ 材料三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二条第三款:总统应经常向国会报告联邦的情况,并向国会提出他认为必要和适当的措施,供其考虑:在特殊情况下,他得召集两院或其中一院开会,并得于两院对于休会时间意见不一致时,命令两院休会到他认为适当的时期为止:他应接见大使和公使;他应注意使法律切实执行,并任命所有合众国的军官。——《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和宪法坚持的原则?分析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 ‎(3)材料四中的关于选举法的修订,体现了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写出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三部主要法律名称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法制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答案 (1)特点:《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体制:总统制或联邦制。‎ 原则:制约和平衡(或三权分立) 。‎ 实现: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掌握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3)法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特点或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权分立、法治精神、主权在民(写出两点即可)。‎ ‎《共同纲领》:议行合一、多党合作、外交自主(写出两点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的原则。‎ ‎(4)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学习西方等。‎ 解析 (1)第一小问,《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根据材料一,法律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可见其保护私有财产,“负举证之责”等规定可见,注重法律公平;第二小问唐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妇有七去”的具体规定表明唐律注重伦理,“若犯死罪,议定奏裁,皆须取决宸衷”可见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 ‎(2)第一小问体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总统制或联邦制;第二小问原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第三小问实现,回答总统受到的牵制即可。‎ ‎(3)中国近代至建国初期法治发展过程中的三部主要法律及每部法律的特点或原则,根据所学知识,第一部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点是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第二部是《共同纲领》,它是临时宪法,主张多党合作;第三部是1954年宪法,原则主要是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法制的完善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西方法治思想的引入、国民素质的提高等等,回答四点即可。‎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