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九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届九年级数学上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29 页) 2016-2017 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 y=x2﹣4 先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两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y=(x+2)2+2 B.y=(x﹣2)2﹣2 C.y=(x﹣2)2+2 D.y=(x+2)2﹣2 2.下列关于函数 的图象说法:①图象是一条抛物线;②开口向下;③ 对称轴是 y 轴;④顶点(0,0),其中正确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3.如图是二次函数 y=ax2+bx+c 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不等式 ax2+bx+c<0 的 解集是(  ) A.﹣1<x<5 B.x>5C.x<﹣1 且 x>5 D.x<﹣1 或 x>5 4.抛物线 y=(x+2)2﹣3 可以由抛物线 y=x2 平移得到,则下列平移过程正确的 是(  ) A.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 B.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 C.先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 D.先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 5.为了测量被池塘隔开的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如图图 形,其中 AB⊥BE,EF⊥BE,AF 交 BE 于 D,C 在 BD 上.有四位同学分别测量出 以下四组数据:①BC,∠ACB; ②CD,∠ACB,∠ADB;③EF,DE,BD;④DE, DC,BC.能根据所测数据,求出 A,B 间距离的有(  )第 2 页(共 29 页) A.1 组 B.2 组 C.3 组 D.4 组 6.如图,△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 2:3,已知 AB=4,则 DE 的长 等于(  ) A.6 B.5 C.9 D. 7.如图,直径为 10 的⊙A 经过点 C(0,5)和点 O(0,0),B 是 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 cos∠OBC 的值为(  ) A. B. C. D. 8.在 Rt△ABC 中,∠C=90°,若斜边 AB 是直角边 BC 的 3 倍,则 tanB 的值是(  ) A.2 B.3 C. D. 9.如图,点 B、D、C 是⊙O 上的点,∠BDC=130°,则∠BOC 是(  ) A.100°B.110°C.120°D.130° 10.如图,△ABC 中,A,B 两个顶点在 x 轴的上方,点 C 的坐标是(﹣1,第 3 页(共 29 页) 0).以点 C 为位似中心,在 x 轴的下作△ABC 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 的 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2 倍.设点 A′的对应点 A 的纵坐标是 1.5,则点 A'的纵坐标是 (  ) A.3 B.﹣3 C.﹣4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1.已知二次函数 y=x2+bx+3 的对称轴为 x=2,则 b=  . 12.若△ADE∽△ACB,且 = ,若四边形 BCED 的面积是 2,则△ADE 的面积 是  . 13.在 Rt△ABC 中,∠C=90°,AB=4,BC=2 ,则 sin =  . 14.如图,在正方形 ABCD 内有一折线段,其中 AE 丄 EF,EF 丄 FC,并且 AE=6, EF=8,FC=10,则正方形与其外接圆之间形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5.计算:(﹣1)2016+2sin60°﹣|﹣ |+π0.  第 4 页(共 29 页)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68 分) 16.已知抛物线 y=﹣x2+bx+c 经过点 A(3,0),B(﹣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17.某校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量湘江宽度的活动.如图,他们在 河东岸边的 A 点测得河西岸边的标志物 B 在它的正西方向,然后从 A 点出发沿 河岸向正北方向行进 550 米到点 C 处,测得 B 在点 C 的南偏西 60°方向上,他们 测得的湘江宽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1.414, ≈1.732) 18.已知:如图,点 P 是⊙O 外的一点,PB 与⊙O 相交于点 A、B,PD 与⊙O 相 交于 C、D,AB=CD. 求证:(1)PO 平分∠BPD; (2)PA=PC. 19.如图,△ABC 中,E 是 AC 上一点,且 AE=AB,∠EBC= ∠BAC,以 AB 为直 径的⊙O 交 AC 于点 D,交 EB 于点 F. (1)求证:BC 与⊙O 相切; (2)若 AB=8,sin∠EBC= ,求 AC 的长.第 5 页(共 29 页) 20.如图,直线 y=﹣x+b 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相交于 A(1,4),B 两点,延 长 AO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 C,连接 OB. (1)求 k 和 b 的值; (2)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在 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 S△PAC= S△AOB?若存在请求出点 P 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1.如图,在△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O 是 AB 上一点,以 OA 为半径的⊙O 经过点 D. (1)求证:BC 是⊙O 切线; (2)若 BD=5,DC=3,求 AC 的长. 22.一种实验用轨道弹珠,在轨道上行驶 5 分钟后离开轨道,前 2 分钟其速度 v (米/分)与时间 t(分)满足二次函数 v=at2,后三分钟其速度 v(米/分)与时 间 t(分)满足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轨道旁边的测速仪测得弹珠 1 分钟末的 速度为 2 米/分,求: (1)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弹珠在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 (3)求弹珠离开轨道时的速度.第 6 页(共 29 页)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4 分)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y= x+2 与 x 轴交于点 A,与 y 轴交 于点 C.抛物线 y=ax2+bx+c 的对称轴是 x=﹣ 且经过 A、C 两点,与 x 轴的另一 交点为点 B. (1)①直接写出点 B 的坐标;②求抛物线解析式. (2)若点 P 为直线 AC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 PA,PC.求△PAC 的面积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M,过点 M 作 MN 垂直 x 轴于点 N,使得以点 A、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第 7 页(共 29 页) 2016-2017 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九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 y=x2﹣4 先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两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y=(x+2)2+2 B.y=(x﹣2)2﹣2 C.y=(x﹣2)2+2 D.y=(x+2)2﹣2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函数 y=x2﹣4 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得:y=(x﹣2)2﹣4; 再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得:y=(x﹣2)2﹣2; 故选 B.   2.下列关于函数 的图象说法:①图象是一条抛物线;②开口向下;③ 对称轴是 y 轴;④顶点(0,0),其中正确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函数 是一种最基本的二次函数,画出图象,直接判断. 【解答】解:①二次函数 的图象是抛物线,正确; ②因为 a=﹣ <0,抛物线开口向下,正确; ③因为 b=0,对称轴是 y 轴,正确; ④顶点(0,0)也正确. 故选 D.  第 8 页(共 29 页) 3.如图是二次函数 y=ax2+bx+c 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不等式 ax2+bx+c<0 的 解集是(  ) A.﹣1<x<5 B.x>5C.x<﹣1 且 x>5 D.x<﹣1 或 x>5 【考点】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组). 【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可得出图象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结合图 象可得出 ax2+bx+c<0 的解集. 【解答】解:由图象得:对称轴是 x=2,其中一个点的坐标为(5,0), ∴图象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1,0). 利用图象可知: ax2+bx+c<0 的解集即是 y<0 的解集, ∴x<﹣1 或 x>5. 故选:D.   4.抛物线 y=(x+2)2﹣3 可以由抛物线 y=x2 平移得到,则下列平移过程正确的 是(  ) A.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 B.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 C.先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 D.先向右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3 个单位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根据“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原则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抛物线 y=x2 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可得到抛物线 y=(x+2)2, 抛物线 y=(x+2)2,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即可得到抛物线 y=(x+2)2﹣3. 故平移过程为: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再向下平移 3 个单位. 故选:B.第 9 页(共 29 页)   5.为了测量被池塘隔开的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如图图 形,其中 AB⊥BE,EF⊥BE,AF 交 BE 于 D,C 在 BD 上.有四位同学分别测量出 以下四组数据:①BC,∠ACB; ②CD,∠ACB,∠ADB;③EF,DE,BD;④DE, DC,BC.能根据所测数据,求出 A,B 间距离的有(  ) A.1 组 B.2 组 C.3 组 D.4 组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根据三角形相似可知,要求出AB,只需求出 EF 即可.所以借助于相似 三角形的性质,根据 = 即可解答. 【解答】解:此题比较综合,要多方面考虑, ①因为知道∠ACB 和 BC 的长,所以可利用∠ACB 的正切来求 AB 的长; ②可利用∠ACB 和∠ADB 的正切求出 AB; ③,因为△ABD∽△EFD 可利用 = ,求出 AB; ④无法求出 A,B 间距离. 故共有 3 组可以求出 A,B 间距离. 故选 C.   6.如图,△ABC 与△DEF 是位似图形,位似比为 2:3,已知 AB=4,则 DE 的长 等于(  ) A.6 B.5 C.9 D.第 10 页(共 29 页) 【考点】位似变换. 【分析】位似是特殊的相似,位似比就是相似比,相似形对应边的比相等. 【解答】解:根据题意,△ABC 与△DEF 位似,且 AB:DE=2:3,AB=4 ∴DE=6 故选 A.   7.如图,直径为 10 的⊙A 经过点 C(0,5)和点 O(0,0),B 是 y 轴右侧⊙A 优弧上一点,则 cos∠OBC 的值为(  ) A. B. C. D. 【考点】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连接CD,由∠COD 为直角,根据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为直径,可得出 CD 为圆 A 的直径,再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CBO=∠CDO,在直角三 角形 OCD 中,由 CD 及 OC 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OD 的长,然后利用余弦函 数定义求出 cos∠CDO 的值,即为 cos∠CBO 的值. 【解答】解:连接 CD,如图所示: ∵∠COD=90°, ∴CD 为圆 A 的直径,即 CD 过圆心 A, 又∵∠CBO 与∠CDO 为 所对的圆周角, ∴∠CBO=∠CDO, 又∵C(0,5), ∴OC=5, 在 Rt△CDO 中,CD=10,CO=5, 根据勾股定理得:OD= =5 , ∴cos∠CBO=cos∠CDO= = = .第 11 页(共 29 页) 故选 B   8.在 Rt△ABC 中,∠C=90°,若斜边 AB 是直角边 BC 的 3 倍,则 tanB 的值是(  ) A.2 B.3 C. D.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AC,根据正切的概念计算即可. 【解答】解:设 BC=x,则 AB=3x, 由勾股定理得,AC= =2 x, 则 tanB= =2 , 故选:A.   9.如图,点 B、D、C 是⊙O 上的点,∠BDC=130°,则∠BOC 是(  ) A.100°B.110°C.120°D.130° 【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分析】首先在优弧 上取点E,连接 BE,CE,由点 B、D、C 是⊙O 上的点,∠ BDC=130°,即可求得∠E 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在优弧 上取点 E,连接 BE,CE,如图所示: ∵∠BDC=130°, ∴∠E=180°﹣∠BDC=50°, ∴∠BOC=2∠E=100°.第 12 页(共 29 页) 故选:A.   10.如图,△ABC 中,A,B 两个顶点在 x 轴的上方,点 C 的坐标是(﹣1, 0).以点 C 为位似中心,在 x 轴的下作△ABC 的位似图形△A′B′C,并把△ABC 的 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2 倍.设点 A′的对应点 A 的纵坐标是 1.5,则点 A'的纵坐标是 (  ) A.3 B.﹣3 C.﹣4 D.4 【考点】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性质. 【分析】根据位似变换的性质得出△ABC 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2 倍,进而得出点 A'的纵坐标. 【解答】解:∵点C 的坐标是(﹣1,0).以点 C 为位似中心,在 x 轴的下方作△ ABC 的位似图形△A′B′C, 并把△ABC 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 2 倍. 点 A′的对应点 A 的纵坐标是 1.5, 则点 A'的纵坐标是:﹣3.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1.已知二次函数 y=x2+bx+3 的对称轴为 x=2,则 b= ﹣4 .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第 13 页(共 29 页) 【分析】可直接由对称轴公式﹣ =2,求得 b 的值. 【解答】解:∵对称轴为 x=2, ∴﹣ =2, ∴b=﹣4.   12.若△ADE∽△ACB,且 = ,若四边形 BCED 的面积是 2,则△ADE 的面积 是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ADE 与△ACB 的相似比,根据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 相似比的平方计算即可. 【解答】解:∵△ADE∽△ACB,且 = , ∴△ADE 与△ACB 的面积比为: , ∴△ADE 与四边形 BCED 的面积比为: ,又四边形 BCED 的面积是 2, ∴△ADE 的面积是 , 故答案为: .   13.在 Rt△ABC 中,∠C=90°,AB=4,BC=2 ,则 sin =   . 【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根据在 Rt△ABC 中,∠C=90°,AB=4,BC=2 ,可以求得∠A 正弦值, 从而可以求得∠A 的度数,进而可求得 sin 的值. 【解答】解:∵在 Rt△ABC 中,∠C=90°,AB=4,BC=2 ,第 14 页(共 29 页) ∴sinA= , ∴∠A=60°, ∴sin =sin30°= , 故答案为: .   14.如图,在正方形 ABCD 内有一折线段,其中 AE 丄 EF,EF 丄 FC,并且 AE=6, EF=8 , FC=10 , 则 正 方 形 与 其 外 接 圆 之 间 形 成 的 阴 影 部 分 的 面 积 为   80π﹣160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首先连接 AC,则可证得△AEM∽△CFM,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 比例,即可求得 EM 与 FM 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 AM 与 CM 的长,则可求 得正方形与圆的面积,则问题得解. 【解答】解:连接 AC, ∵AE 丄 EF,EF 丄 FC, ∴∠E=∠F=90°, ∵∠AME=∠CMF, ∴△AEM∽△CFM, ∴ , ∵AE=6,EF=8,FC=10, ∴ , ∴EM=3,FM=5, 在 Rt△AEM 中,AM= =3 , 在 Rt△FCM 中,CM= =5 ,第 15 页(共 29 页) ∴AC=8 , 在 Rt△ABC 中,AB=AC•sin45°=8 • =4 , ∴S 正方形 ABCD=AB2=160, 圆的面积为:π•( )2=80π, ∴正方形与其外接圆之间形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80π﹣160. 故答案为:80π﹣160.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5.计算:(﹣1)2016+2sin60°﹣|﹣ |+π0. 【考点】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根据实数的运算顺序,首先计算乘方和乘法,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求出算式(﹣1)2016+2sin60°﹣|﹣ |+π0 的值是多少即可. 【解答】解:(﹣1)2016+2sin60°﹣|﹣ |+π0 =1+2× ﹣ +1 =1+ ﹣ +1 =2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68 分) 16.已知抛物线 y=﹣x2+bx+c 经过点 A(3,0),B(﹣1,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性质. 【分析】(1)根据抛物线 y=﹣x2+bx+c 经过点 A(3,0),B(﹣1,0),直接得出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x+1),再整理即可,第 16 页(共 29 页) (2)根据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x+3=﹣(x﹣1)2+4,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抛物线 y=﹣x2+bx+c 经过点 A(3,0),B(﹣1,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3)(x+1), 即 y=﹣x2+2x+3, (2)∵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x2+2x+3=﹣(x﹣1)2+4,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   17.某校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量湘江宽度的活动.如图,他们在 河东岸边的 A 点测得河西岸边的标志物 B 在它的正西方向,然后从 A 点出发沿 河岸向正北方向行进 550 米到点 C 处,测得 B 在点 C 的南偏西 60°方向上,他们 测得的湘江宽度是多少米?(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1.414, ≈1.732)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BAC=90°,AC=550,∠ACB=60°,求 AB.由三角函数定义 可建立关系式后求解. 【解答】解:由题意得:△ABC 中,∠BAC=90°,∠ACB=60°, AC=550,AB=AC•tan∠ACB=550 ≈952.6≈953(米). 答:他们测得湘江宽度为 953 米.   18.已知:如图,点 P 是⊙O 外的一点,PB 与⊙O 相交于点 A、B,PD 与⊙O 相 交于 C、D,AB=CD. 求证:(1)PO 平分∠BPD; (2)PA=PC.第 17 页(共 29 页) 【考点】垂径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过点 O 作 OE⊥AB,OF⊥CD,垂足分别为 E、F,根据 AB=CD 可知 OE=OF,进而可知 PO 平分∠BPD; (2)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 Rt△POE≌Rt△POF,再由垂径定理可得 出 AE=CF,再根据 PE﹣AE=PF﹣CF 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证明:(1)过点 O 作 OE⊥AB,OF⊥CD,垂足分别为 E、F, ∵AB=CD, ∴OE=OF, ∴PO 平分∠BPD; (2)在 Rt△POE 与 Rt△POF 中, ∵OP=OP,OE=OF, ∴Rt△POE≌Rt△POF, ∴PE=PF, ∵AB=CD,OE⊥AB,OF⊥CD,E、F 分别为垂足, ∴AE= , CF= , ∴AE=CF, ∴PE﹣AE=PF﹣CF,即 PA=PC.  第 18 页(共 29 页) 19.如图,△ABC 中,E 是 AC 上一点,且 AE=AB,∠EBC= ∠BAC,以 AB 为直 径的⊙O 交 AC 于点 D,交 EB 于点 F. (1)求证:BC 与⊙O 相切; (2)若 AB=8,sin∠EBC= ,求 AC 的长. 【考点】切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首先连接 AF,由 AB 为直径,根据圆周角定理,可得∠AFB=90°, 又由 AE=AB,∠EBC= ∠BAC,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AF=∠EBC,继而 证得 BC 与⊙O 相切; (2)首先过 E 作 EG⊥BC 于点 G,由三角函数的性质,可求得 BF 的长,易证得△ CEG∽△CAB,然后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答案. 【解答】(1)证明:连接 AF. ∵AB 为直径, ∴∠AFB=90°. ∵AE=AB, ∴△ABE 为等腰三角形. ∴∠BAF= ∠BAC. ∵∠EBC= ∠BAC, ∴∠BAF=∠EBC, ∴∠FAB+∠FBA=∠EBC+∠FBA=90°. ∴∠ABC=90°. 即 AB⊥BC, ∴BC 与⊙O 相切.第 19 页(共 29 页) (2)解:过 E 作 EG⊥BC 于点 G, ∵∠BAF=∠EBC, ∴sin∠BAF=sin∠EBC= . 在△AFB 中,∠AFB=90°, ∵AB=8, ∴BF=AB•sin∠BAF=8× =2, ∴BE=2BF=4. 在△EGB 中,∠EGB=90°, ∴EG=BE•sin∠EBC=4× =1, ∵EG⊥BC,AB⊥BC, ∴EG∥AB, ∴△CEG∽△CAB, ∴ . ∴ , ∴CE= , ∴AC=AE+CE=8+ = .  第 20 页(共 29 页) 20.如图,直线 y=﹣x+b 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相交于 A(1,4),B 两点,延 长 AO 交反比例函数图象于点 C,连接 OB. (1)求 k 和 b 的值; (2)直接写出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3)在 y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 S△PAC= S△AOB?若存在请求出点 P 坐标,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1)由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即可得到结论; (3)过 A 作 AM⊥x 轴,过 B 作 BN⊥x 轴,由(1)知,b=5,k=4,得到直线的 表达式为:y=﹣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列方程 ,求得 B(4, 1),于是得到 ,由已知条件得 到 ,过 A 作 AE⊥y 轴,过 C 作 CD⊥y 轴,设 P(0,t),根据三 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1)将 A(1,4)分别代入 y=﹣x+b 和 得:4=﹣1+b,4= ,解得:b=5,k=4; (2)一次函数值小于反比例函数值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为:x>4 或 0<x<1, (3)过 A 作 AM⊥x 轴,过 B 作 BN⊥x 轴,第 21 页(共 29 页) 由(1)知,b=5,k=4, ∴直线的表达式为:y=﹣x+5,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由 ,解得:x=4,或 x=1, ∴B(4,1), ∴ , ∵ , ∴ , 过 A 作 AE⊥y 轴,过 C 作 CD⊥y 轴,设 P(0,t), ∴S△PAC= OP•CD+ OP•AE= OP(CD+AE)=|t|=3, 解得:t=3,t=﹣3, ∴P(0,3)或 P(0,﹣3).   21.如图,在△ABC 中,∠C=90°,AD 是∠BAC 的平分线,O 是 AB 上一点,以 OA 为半径的⊙O 经过点 D. (1)求证:BC 是⊙O 切线; (2)若 BD=5,DC=3,求 AC 的长.第 22 页(共 29 页) 【考点】切线的判定. 【分析】(1)要证 BC 是⊙O 的切线,只要连接 OD,再证 OD⊥BC 即可. (2)过点 D 作 DE⊥A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 CD=DE=3,由勾股定理得到 BE 的长,再通过证明△BDE∽△BA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AC 的长. 【解答】(1)证明:连接 OD; ∵AD 是∠BAC 的平分线, ∴∠1=∠3. ∵OA=OD, ∴∠1=∠2. ∴∠2=∠3. ∴ ∥AC. ∴∠ODB=∠ACB=90°. ∴OD⊥BC. ∴BC 是⊙O 切线. (2)解:过点 D 作 DE⊥AB, ∵AD 是∠BAC 的平分线, ∴CD=DE=3. 在 Rt△BDE 中,∠BED=90°, 由勾股定理得: , ∵∠BED=∠ACB=90°,∠B=∠B, ∴△BDE∽△BAC. ∴ . ∴ . ∴AC=6.第 23 页(共 29 页)   22.一种实验用轨道弹珠,在轨道上行驶 5 分钟后离开轨道,前 2 分钟其速度 v (米/分)与时间 t(分)满足二次函数 v=at2,后三分钟其速度 v(米/分)与时 间 t(分)满足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轨道旁边的测速仪测得弹珠 1 分钟末的 速度为 2 米/分,求: (1)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弹珠在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 (3)求弹珠离开轨道时的速度.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分析】(1)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点(1,2),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2,8),利 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即可; (2)把 t=2 代入(1)中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3)把 t=5 代入(1)中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1)v=at2 的图象经过点(1,2), ∴a=2.第 24 页(共 29 页)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v=2t2,(0≤t≤2); 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v= , 由题意知,图象经过点(2,8), ∴k=16,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v= (2<t≤5); (2)∵二次函数 v=2t2,(0≤t≤2)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y 轴, ∴弹珠在轨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在 2 秒末,为 8 米/分; (3)弹珠在第 5 秒末离开轨道,其速度为 v= =3.2(米/分).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4 分)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y= x+2 与 x 轴交于点 A,与 y 轴交 于点 C.抛物线 y=ax2+bx+c 的对称轴是 x=﹣ 且经过 A、C 两点,与 x 轴的另一 交点为点 B. (1)①直接写出点 B 的坐标;②求抛物线解析式. (2)若点 P 为直线 AC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一点,连接 PA,PC.求△PAC 的面积 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 P 的坐标. (3)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 M,过点 M 作 MN 垂直 x 轴于点 N,使得以点 A、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第 25 页(共 29 页) 【分析】(1)①先求的直线 y= x+2 与 x 轴交点的坐标,然后利用抛物线的对称 性可求得点 B 的坐标;②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y=a(x+4)(x﹣1),然后将点 C 的坐标代入即可求得 a 的值; (2)设点 P、Q 的横坐标为 m,分别求得点 P、Q 的纵坐标,从而可得到线段 PQ= m2﹣2m,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得 S△PAC= ×PQ×4,然后利用配 方法可求得△PAC 的面积的最大值以及此时 m 的值,从而可求得点 P 的坐标; (3)首先可证明△ABC∽△ACO∽△CBO,然后分以下几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① 当 M 点与 C 点重合,即 M(0,2)时,△MAN∽△BAC;②根据抛物线的对称 性,当 M(﹣3,2)时,△MAN∽△ABC; ④当点 M 在第四象限时,解题时, 需要注意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解答】解:(1)①y= 当 x=0 时,y=2,当 y=0 时,x=﹣4, ∴C(0,2),A(﹣4,0), 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点 A 与点 B 关于 x=﹣ 对称, ∴点 B 的坐标为 1,0). ②∵抛物线 y=ax2+bx+c 过 A(﹣4,0),B(1,0),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y=a(x+4)(x﹣1), 又∵抛物线过点 C(0,2), ∴2=﹣4a ∴a= ∴y= x2 x+2. (2)设 P(m, m2 m+2). 过点 P 作 PQ⊥x 轴交 AC 于点 Q,第 26 页(共 29 页) ∴Q(m, m+2), ∴PQ= m2 m+2﹣( m+2) = m2﹣2m, ∵S△PAC= ×PQ×4, =2PQ=﹣m2﹣4m=﹣(m+2)2+4, ∴当 m=﹣2 时,△PAC 的面积有最大值是 4, 此时 P(﹣2,3). (3)方法一: 在 Rt△AOC 中,tan∠CAO= 在 Rt△BOC 中,tan∠BCO= , ∴∠CAO=∠BCO, ∵∠BCO+∠OBC=90°, ∴∠CAO+∠OBC=90°, ∴∠ACB=90°, ∴△ABC∽△ACO∽△CBO, 如下图: ①当 M 点与 C 点重合,即 M(0,2)时,△MAN∽△BAC; ②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当 M(﹣3,2)时,△MAN∽△ABC; ③当点 M 在第四象限时,设 M(n, n2 n+2),则 N(n,0)第 27 页(共 29 页) ∴MN= n2+ n﹣2,AN=n+4 当 时,MN= AN,即 n2+ n﹣2= (n+4) 整理得:n2+2n﹣8=0 解得:n1=﹣4(舍),n2=2 ∴M(2,﹣3); 当 时,MN=2AN,即 n2+ n﹣2=2(n+4), 整理得:n2﹣n﹣20=0 解得:n1=﹣4(舍),n2=5, ∴M(5,﹣18). 综上所述:存在 M1(0,2),M2(﹣3,2),M3(2,﹣3),M4(5,﹣18),使 得以点 A、M、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方法二: ∵A(﹣4,0),B(1,0),C(0,2), ∴KAC×KBC=﹣1, ∴AC⊥BC,MN⊥x 轴, 若以点 A、M、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则 , , 设 M(2t,﹣2t2﹣3t+2), ∴N(2t,0), ①| |= , ∴| |= , ∴2t1=0,2t2=2, ②| |= , ∴| |=2,∴2t1=5,2t2=﹣3,第 28 页(共 29 页) 综上所述:存在 M1(0,2),M2(﹣3,2),M3(2,﹣3),M4(5,﹣18),使 得以点 A、M、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  第 29 页(共 29 页) 2017 年 1 月 18 日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