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广州市黄埔区含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6年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广州市黄埔区含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23 页) 2016 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3,﹣2,2,1 四个实数中,最大的实数是(  ) A.﹣3 B.﹣2 C.2 D.1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A. B. C. D.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x2•x3=x6 B.(x2)3=x6 C.x2+x3=x5 D.x2+x2=2x4 5.数据 0,1,1,3,3,4 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2 和 2 B.2 和 2.4 C.1 和 2 D.3 和 2 6.将分式方程 去分母后得到正确的整式方程是(  ) A.x﹣2=x B.x2﹣2x=2x C.x﹣2=2x D.x=2x﹣4 7.抛物线 y=﹣(x+2)2﹣3 向右平移了 3 个单位,那么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坐 标是(  ) A.(﹣5,﹣3) B.(﹣2,0) C.(﹣1,﹣3) D.(1,﹣3)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第 2 页(共 23 页)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9.已知函数 y=(k﹣3)x2+2x+1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k<4 B.k≤4 C.k<4 且 k≠3D.k≤4 且 k≠3 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D,DC 与 AB 的延长线 交于点 C,∠A=30°,给出下面 3 个结论:∠BDC=∠A;AB=2BC;AD2=3BC2;其 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 11.如图,在△ABC 中,D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A=30°,∠CBD=130°,则∠ ACB=  . 12.某校九年级共 390 名学生参加模拟考试,随机抽取 6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 行统计,其中有 2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在 135 分以上,据此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 在这次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在 135 分以上的大约有  名学生. 13.分解因式:x2﹣4y2=  . 14.若点 M(m,1)在一次函数 y=x﹣2 的图象上,则 m=  . 15.如图,在△ABC 中,AB=5,AC=3,AD、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 C 作 CG⊥AD 于 F,交 AB 于 G,连接 EF,则线段 EF 的长为  .第 3 页(共 23 页) 16.如图,已知△ABC 和△AED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 D 在 BC 边上,DE 与 AB 相 交于点 F,如果 AC=12,CD=4,那么 BF 的长度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满分 102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 或演算步骤) 17.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8.解方程 . 1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 (1)利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的字母.(保留作图痕 迹,不写作法) ①作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O,交 AC 于点 D; ②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交 OD 的延长线于点 E. (2)在(1)所作的图形中,解答下列问题. ①点 B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直接写出答案) ②若 DE=2,AC=8,求⊙O 的半径.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与 y 轴交于点 B,点 A(2,m)在这条直线上,连结 AO,△AOB 的面积等于 2. (1)求 b 的值; (2)如果反比例函数 (k 是常量,k≠0)的图象经过点 A,求这个反比例函 数的解析式.第 4 页(共 23 页) 2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 2,中心为 O,从 O、A、B、C、D 五点中任取两 点. (1)求取到的两点间的距离为 2 的概率; (2)求取到的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概率; (3)求取到的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概率. 22.甲乙两人各加工 30 个零件,甲比乙少用 1 小时完成任务;乙改进操作方法, 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结果乙完成 30 个零件的时间比甲完成 24 个零件所用的 时间少 1 小时.问甲乙两人原来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23.如图,在边长为 4 的菱形 ABCD 中,BD=4,E、F 分别是 AD、CD 上的动点 (包含端点),且 AE+CF=4,连接 BE、EF、FB. (1)试探究 BE 与 B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 E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BC 交⊙O 于点 E,连接 AE. (1)若 D 为 AC 的中点,连接 DE,证明:DE 是⊙O 的切线; (2)若 BE=3EC,求 tan∠ABC.第 5 页(共 23 页)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x2+bx+c 与 x 轴交于 A(﹣3,0)、 B(1,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D 是抛物线的顶点,E 是对称轴与 x 轴的交 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在﹣4≤x≤2 范围内画出此抛物线的草图; (2)若点 F 和点 D 关于 x 轴对称,点 P 是 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PQ∥OF 交抛物线于点 Q,是否存在以点 O、F、P、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 出点 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 6 页(共 23 页) 2016 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3,﹣2,2,1 四个实数中,最大的实数是(  ) A.﹣3 B.﹣2 C.2 D.1 【考点】实数大小比较. 【分析】在数轴上表示出各数,根据数轴的特点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 , 由图可知,﹣3<﹣2<1<2,即最大的实数是 2. 故选 C.   2.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B、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第 7 页(共 23 页) A. B. C. D. 【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 图形. 【解答】解:由于俯视图为三角形.主视图为两个长方形和左视图为长方形可得 此几何体为三棱柱. 故选:A.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x2•x3=x6 B.(x2)3=x6 C.x2+x3=x5 D.x2+x2=2x4 【考点】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合并同类项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A、x2•x3=x5,故 A 错误; B、(x2)3=x6,故 B 正确; C、x2+x3=x5,不能合并,故 C 错误; D、x2+x2=2x2,故 D 错误; 故选 B.   5.数据 0,1,1,3,3,4 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 A.2 和 2 B.2 和 2.4 C.1 和 2 D.3 和 2 【考点】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分析】根据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由题意得,中位数为: =2,第 8 页(共 23 页) 平均数为: =2. 故选 A.   6.将分式方程 去分母后得到正确的整式方程是(  ) A.x﹣2=x B.x2﹣2x=2x C.x﹣2=2x D.x=2x﹣4 【考点】解分式方程.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去分母得:2x=x﹣2. 故选 C.   7.抛物线 y=﹣(x+2)2﹣3 向右平移了 3 个单位,那么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坐 标是(  ) A.(﹣5,﹣3) B.(﹣2,0) C.(﹣1,﹣3) D.(1,﹣3)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进行解答. 【解答】解:抛物线 y=﹣(x+2)2﹣3 的顶点坐标是(﹣2,﹣3),向右平移 3 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2+3,﹣3),即(1,﹣3). 故选:D.   8.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考点】菱形的判定. 【分析】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 形是菱形; 故选:D.第 9 页(共 23 页)   9.已知函数 y=(k﹣3)x2+2x+1 的图象与 x 轴有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A.k<4 B.k≤4 C.k<4 且 k≠3D.k≤4 且 k≠3 【考点】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根的判别式;一次函数的性质. 【 分 析 】 分 为 两 种 情 况 : ① 当 k﹣3 ≠ 0 时 ,( k﹣3 ) x2+2x+1=0 , 求 出 △ =b2﹣4ac=﹣4k+16≥0 的解集即可;②当 k﹣3=0 时,得到一次函数 y=2x+1,与 x 轴有交点;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①当 k﹣3≠0 时,(k﹣3)x2+2x+1=0, △=b2﹣4ac=22﹣4(k﹣3)×1=﹣4k+16≥0, k≤4; ②当 k﹣3=0 时,y=2x+1,与 x 轴有交点. 故选 B.   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D,DC 与 AB 的延长线 交于点 C,∠A=30°,给出下面 3 个结论:∠BDC=∠A;AB=2BC;AD2=3BC2;其 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考点】切线的性质. 【分析】要想证明∠BDC=∠A,只要证明三角形 ADB 和三角形 CDO 的对应角相 等即可;要想证明 AB=2BC,只要证明 BC 等于半径即可;要证明 AD2=3BC2 只要 说明 AD、AB、BD 之间的关系即可. 【解答】解:∵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切线,切点为 D, ∴∠ADB=∠ODC=90°, ∵∠A=30°, ∴∠DBO=60°,第 10 页(共 23 页) ∵OB=OD, ∴△OBD 是等边三角形, ∴∠ODB=60°, ∠BDC=∠ADO, 又∵OA=OD, ∴∠A=∠ADO, ∴∠BDC=∠A; ∵∠ODC=90°,∠C=30°, ∴OC=2OD, ∴AB=2OC,BC=OA, ∴AB=2BC; ∵∠ADB=90°,∠A=30°, ∴AB=2BD,AD= , ∴AD2=3BD2, 即 AD2=3BC2;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 11.如图,在△ABC 中,D 是 AB 延长线上一点,∠A=30°,∠CBD=130°,则∠ACB=  100° . 【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计算即可. 【解答】解:∵∠A=30°,∠CBD=130°, ∴∠ACD=∠CBD﹣∠A=100°, 故答案为:100°.   12.某校九年级共 390 名学生参加模拟考试,随机抽取 6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第 11 页(共 23 页) 行统计,其中有 2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在 135 分以上,据此估计该校九年级学生 在这次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在 135 分以上的大约有 130 名学生. 【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 【分析】先求出随机抽取的 60 名学生中成绩达到 110 分以上的所占的百分比, 再乘以九年级所有人数,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 390× =130(名). 答:该校九年级学生在这次模拟考试中数学成绩在 135 分以上的大约有 130 名学 生. 故答案为:130.   13.分解因式:x2﹣4y2= (x+2y)(x﹣2y) . 【考点】因式分解-运用公式法. 【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答案. 【解答】解:x2﹣4y2=(x+2y)(x﹣2y). 故答案为:(x+2y)(x﹣2y).   14.若点 M(m,1)在一次函数 y=x﹣2 的图象上,则 m= 3 .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把 y=1 代入解析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把 y=1 代入 y=x﹣2,可得:x=3, 故答案为:3   15.如图,在△ABC 中,AB=5,AC=3,AD、AE 分别是其角平分线和中线,过点 C 作 CG⊥AD 于 F,交 AB 于 G,连接 EF,则线段 EF 的长为 1 .第 12 页(共 23 页) 【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首先证明△ACG 是等腰三角形,则 AG=AC=3,FG=CF,则 EF 是△BCG 的 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即可求解. 【解答】解:∵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CG⊥AD, ∴△ACG 是等腰三角形, ∴AG=AC, ∵AC=3, ∴AG=AC=3,FG=CF, ∵AE 为△ABC 的中线, ∴EF 是△BCG 的中位线, ∴EF= BG, ∵AB=5, ∴BG=AB﹣AG=5﹣3=2. ∴EF=1. 故答案为 1.   16.如图,已知△ABC 和△AED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 D 在 BC 边上,DE 与 AB 相 交于点 F,如果 AC=12,CD=4,那么 BF 的长度为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ADE=∠B=60°,AB=BC=AC=12,再 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证明∠BDF=∠CAD,则可判断△DBF∽△ACD,然后利用相 似比计算 BF 的长. 【解答】解:∵△ABC 和△AED 均为等边三角形, ∴∠C=∠ADE=∠B=60°,AB=BC=AC=12, ∵∠ADB=∠DAC+∠C,第 13 页(共 23 页) 而∠ADB=∠ADE+∠BDF, ∴∠BDF=∠CAD, ∴△DBF∽△ACD, ∴BF:CD=BD:AC, 即 BF:4=8:12,解得 BF= . 故答案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满分 102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 或演算步骤) 17.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分析】分别求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 共部分即可. 【解答】解:解不等式(1),得 x≥﹣1, 解不等式(2),得 x≤4, 把不等式(1)和(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如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找出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得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4.   18.解方程 . 【考点】解分式方程.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 的值,经检 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方程两边乘(x+1)(x﹣1),得:x﹣1=2,第 14 页(共 23 页) 解得:x=3, 检验:当 x=3 时,(x+1)(x﹣1)=8≠0, 则 x=3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1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 (1)利用直尺和圆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的字母.(保留作图痕 迹,不写作法) ①作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O,交 AC 于点 D; ②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交 OD 的延长线于点 E. (2)在(1)所作的图形中,解答下列问题. ①点 B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点 B 在⊙O 上 ;(直接写出答案) ②若 DE=2,AC=8,求⊙O 的半径. 【考点】作图—复杂作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1)先作 AC 的垂直平分线,然后作⊙O; (2)①通过证明 OB=OA 来判断点在⊙O 上; ②设⊙O 的半径为 r,在 Rt△AOD 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 r2=42+(r﹣2)2,然后解 方程求出 r 即可. 【解答】解:(1)如图所示; (2)①连结 OC,如图, ∵OD 垂直平分 AC, ∴OA=OC, ∴∠A=∠ACO, ∵∠A+∠B=90°,∠OCB+∠ACO=90°,第 15 页(共 23 页) ∴∠B=∠OCB, ∴OC=OB, ∴OB=OA, ∴点 B 在⊙O 上; 故答案为点 B 在⊙O 上 ②∵OD⊥AC,且点 D 是 AC 的中点, ∴AD= AC=4, 设⊙O 的半径为 r, 则 OA=OE=r,OD=OE﹣DE=r﹣2, 在 Rt△AOD 中,∵OA2=AD2+OD2, 即 r2=42+(r﹣2)2, 解得 r=5. ∴⊙O 的半径为 5.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与 y 轴交于点 B,点 A(2,m)在这条直线上,连结 AO,△AOB 的面积等于 2. (1)求 b 的值; (2)如果反比例函数 (k 是常量,k≠0)的图象经过点 A,求这个反比例函 数的解析式. 【考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分析】(1)作 AC⊥y 轴,C 为垂足,则 AC 是 OB 边上的高,根据 A 的坐标可 知 AC=2,由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得出 B(0,b),则 OB=b,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第 16 页(共 23 页) 积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得即可; (2)把 A(2,m)代入 求出 m,得出 A 的坐标,代入 根据待定 系数法即可求得. 【解答】解:(1)∵直线 与 y 轴交于点 B, ∴点 B 的坐标为(0,b). 作 AC⊥y 轴,C 为垂足,则 AC 是 OB 边上的高, ∵点 A 的坐标为(2,m), ∴AC=2. 又∵△AOB 的面积等于 2, ∴ , ∴b=2. (2)∵点 A(2,m)在直线 ∴ , ∴A 的坐标为(2,﹣1). 又∵反比例函数 (k 是常量,k≠0)的图象经过点 A, ∴ ,即 k=﹣2, ∴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21.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 2,中心为 O,从 O、A、B、C、D 五点中任取两 点. (1)求取到的两点间的距离为 2 的概率;第 17 页(共 23 页) (2)求取到的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概率; (3)求取到的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概率. 【考点】几何概率. 【分析】(1)先求出两点间的距离为 2 的所有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除以总的情 况数即可; (2)先求出两点间的距离为 2 的所有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3)先求出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所有情况,再根据概率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从 O、A、B、C、D 五点中任取两点,所有等可能出现的结果 有: AB、AC、AD、BC、BD、CD、OA、OB、OC、OD,共有 10 种, 满足两点间的距离为 2 的结果有 AB、BC、CD、AD 这 4 种, 则 P(两点间的距离为 2)= = . (2)满足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结果有 AC、BD 这 2 种. 则 P(两点间的距离为 )= = . (3)满足两点间的距离为 的结果有 OA、OB、OC、OD 这 4 种. 则 P(两点间的距离为 )= = .   22.甲乙两人各加工 30 个零件,甲比乙少用 1 小时完成任务;乙改进操作方法, 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结果乙完成 30 个零件的时间比甲完成 24 个零件所用的 时间少 1 小时.问甲乙两人原来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设甲乙两人原来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分别为 x 个、y 个,根据各加工 30 个零件甲比乙少用 1 小时完成任务,改进操作方法之后,乙完成 30 个零件的时 间比甲完成 24 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少 1 小时,列方程组求解.第 18 页(共 23 页) 【解答】解:设甲乙两人原来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分别为 x 个、y 个, 由题意得, , 解得: . 经检验它是原方程的组解,且符合题意. 答:甲乙两人原来每小时各加工零件分别为 6 个、5 个.   23.如图,在边长为 4 的菱形 ABCD 中,BD=4,E、F 分别是 AD、CD 上的动点 (包含端点),且 AE+CF=4,连接 BE、EF、FB. (1)试探究 BE 与 BF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 E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考点】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1)由在边长为 4 的菱形 ABCD 中,BD=4,易得△ABD、△CBD 都是边 长为 4 的正三角形,继而证得△BDE≌△BCF(SAS),则可证得结论; (2)由△BDE≌△BCF,易证得△BEF 是正三角形,继而可得当动点 E 运动到点 D 或点 A 时,BE 的最大,当 BE⊥AD,即 E 为 AD 的中点时,BE 的最小. 【解答】解:(1)BE=BF,证明如下: ∵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4 的菱形,BD=4, ∴△ABD、△CBD 都是边长为 4 的正三角形, ∵AE+CF=4, ∴CF=4﹣AE=AD﹣AE=DE, 又∵BD=BC=4,∠BDE=∠C=60°, 在△BDE 和△BCF 中,第 19 页(共 23 页) , ∴△BDE≌△BCF(SAS), ∴BE=BF; (2)∵△BDE≌△BCF, ∴∠EBD=∠FBC, ∴∠EBD+∠DBF=∠FBC+∠DBF, ∴∠EBF=∠DBC=60°, 又∵BE=BF, ∴△BEF 是正三角形, ∴EF=BE=BF, 当动点 E 运动到点 D 或点 A 时,BE 的最大值为 4, 当 BE⊥AD,即 E 为 AD 的中点时,BE 的最小值为 , ∵EF=BE, ∴EF 的最大值为 4,最小值为 .   2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O 的切线,BC 交⊙O 于点 E,连接 AE. (1)若 D 为 AC 的中点,连接 DE,证明:DE 是⊙O 的切线; (2)若 BE=3EC,求 tan∠ABC. 【考点】切线的判定. 【分析】(1)连接 OE,由 AB 是⊙O 的直径,AC 是圆⊙O 的切线,推得 AE⊥ BC,AC⊥AB,在直角△AEC 中,由 D 为 AC 的中点,证得 DE=DC,进而证得∠DEC= ∠DCE,从而证得∠DEC+∠OEB=∠DCE+∠OBE=90°,故有∠DEO=180°﹣90°=90°,第 20 页(共 23 页) 可证得结论; (2)由∠EAC+∠EAB=90°,∠EBA+∠EAB=90°,证得∠EAC=∠EBA,可证得△EAC ∽△EB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 ,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可求得 tan∠ABC 的值. 【解答】证明:(1)连接 OE, ∵AB 是⊙O 的直径,AC 是圆⊙O 的切线, ∴AE⊥BC,AC⊥AB, 在直角△AEC 中, ∵D 为 AC 的中点, ∴DE=DC,∴∠DEC=∠DCE, ∵∠OEB=∠OBE,∠ABC+∠ACB=90°, ∴∠DEC+∠OEB=∠DCE+∠OBE=90°, ∴∠DEO=180°﹣90°=90°,∴OE⊥DE, ∴DE 是⊙O 的切线; (2)在直角△EAC 与直角△EBA 中, ∵∠EAC+∠EAB=90°,∠EBA+∠EAB=90°, ∴∠EAC=∠EBA, ∴△EAC∽△EBA, ∴ ,EA2=EB•EC, 设 EC=1,则 EB=3, EA2=EB•EC=3, , 在直角△AEB 中, .  第 21 页(共 23 页) 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 y=﹣x2+bx+c 与 x 轴交于 A(﹣3,0)、B (1,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 C,D 是抛物线的顶点,E 是对称轴与 x 轴的交 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在﹣4≤x≤2 范围内画出此抛物线的草图; (2)若点 F 和点 D 关于 x 轴对称,点 P 是 x 轴上的一个动点,过点 P 作 PQ∥OF 交抛物线于点 Q,是否存在以点 O、F、P、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 出点 P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出抛物线解析式,再利用求顶点坐标的公式即可; (2)由条件确定出 Q 点纵坐标的绝对值,再分情况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 解得: , ∴解析式为 y=﹣x2﹣2x+3. 当 x=﹣ =﹣1 时,y=4, ∴顶点 D 的坐标为(﹣1,4), ∴点 F 的坐标为(﹣1,﹣4). 此抛物线的草图如图所示 第 22 页(共 23 页) (2)若以 O、F、P、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存在, 则点 Q(x,y)必须满足|y|=|EF|=4. ①当 y=﹣4 时,﹣x2﹣2x+3=﹣4, 解得,x=﹣1±2 , ∴Q1(﹣1﹣2 ,﹣4),Q2(﹣1+2 ,﹣4) ∴P1(﹣2 ,0),P2(2 ,0). ②当 y=4 时,﹣x2﹣2x+3=4, 解得,x=﹣1, ∴Q3(﹣1,4), ∴P3(﹣2,0),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有三个即: P1(﹣2 ,0),P2(2 ,0),P3(﹣2,0).  第 23 页(共 23 页) 2017 年 2 月 18 日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