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必修三生物全册配套过关检测试题(人教版8套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章末过关检测(一)‎ A卷 知识点一 内环境组成及功能 ‎1.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血液 答案 C 解析 人体小肠壁肌肉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所以只能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 ‎2.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  )‎ A.小强将酸奶饮入胃中 B.病人点滴生理盐水 C.氧气进入红细胞内 D.洗澡时耳中进水 答案 B 解析 胃和耳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红细胞不属于内环境;而病人点滴的生理盐水进入血浆中,血浆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答案 D 解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4.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 A.细胞液 B.主要组成成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细胞外液 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答案 A 解析 A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5.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寄生虫感染 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 C.肾小球发炎 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 答案 B 解析 由于食物缺乏,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进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 ‎6.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人体血浆的pH通常是7.35~7.45‎ C.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 D 解析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中蛋白质渗出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含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故D项错。‎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液是红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D.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答案 D 解析 血浆和红细胞同是血液的成分,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细胞外液约占。有些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也有的生活在血浆和淋巴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知识点二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调节及意义 ‎8.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 B.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C.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 D.人体体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始终可以维持在37 ℃左右 答案 D 解析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淋巴和组织液;人体内环境的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个体稳态的实现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人在非常炎热或非常寒冷的环境下可能无法完成体温调节的过程,因为体温调节是有限度的,故D项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9.下列各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送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有(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氨 ⑦激素 ⑧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⑧‎ C.②④⑤⑦⑧ D.④⑥⑦⑧‎ 答案 B 解析 消化道中的葡萄糖和水经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细胞;氧气由外界到达肺泡,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各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血液运至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血液循环,主要运至肾脏排出体外。‎ ‎10.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稳定状态 ②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③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④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稳态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剧变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 ‎11.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答案 A 解析 CO2是由线粒体产生的,先排出细胞进入组织液,通过组织液进入血浆,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知识点三 生物体维持pH的机制 ‎12.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pH A.①② B.①②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答案 C 解析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增强,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pH变化不大。当碳酸钠过多时,就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1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答案 A 解析 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中的HCO与乳酸发生反应,缓冲pH的变化。‎ ‎14.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的组织细胞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人的血浆pH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