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检测试题(湘教版16份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年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检测试题(湘教版16份有答案)》 共有 17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四章 第一节 ‎ ‎1.‎2009年6月27日,华北、黄淮、江淮、江汉、四川盆地东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出现‎35 ℃‎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山东滨州最高气温达到‎41.8 ℃‎,由于各级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没有造成人员及经济的损失,高温天气造成的危害不是(  )‎ A.电线、变压器负载大易引发火灾 B.引起人员中暑 C.沙尘暴频发,能见度低 D.车辆燃烧事故 解析: 沙尘暴产生的条件是:风力大、沙源干旱(干燥)天气。‎ 答案: C ‎2.‎2009年6月26日,“浪长”台风在广东减弱,由于发布警报及时,且采取了有力防御措施,没有造成重大人员、经济损失。台风的重大危害主要表现为(  )‎ ‎①风力大 ②风暴潮 ③大幅降温 ④强降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3.我国减灾防灾的指导方针是(  )‎ A.全国统一决策 B.以防为主 ‎ C.全民参与 D.部门、地方分工协作 答案: B ‎4.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目标是(  )‎ ‎①提高减灾能力 ②防抗救相结合 ③保护脆弱的生存条件 ④因地制宜地实施减灾对策 ⑤根治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C ‎5.近一个世纪以来,洞庭湖水面面积急剧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退田还湖 B.移民建镇 C.围湖造田 D.防洪体系建设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答案: C ‎6.促使长期居住在长江两岸低洼地带,饱受洪患之苦的数百万人民迁移到安全地带的措施是(  )‎ A.三峡工程的建设 B.整治江湖、兴修水利 C.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 D.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答案: D ‎7.兼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和“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的省(区)有(  )‎ A.新、甘、青 B.青、甘、陕 C.青、甘、川 D.甘、陕 答案: B ‎8.不属于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减灾工程是(  )‎ A.天然林保护工程 B.护岸林工程 C.城市抗震工程 D.城市地面沉降治理工程 答案: D ‎9.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10.关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北”是西北大部分、华北的西部和东北的北部 B.“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实行乔、灌、草结合,点、线、面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C.“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提高到10%‎ D.目前,“三北”防护林体系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答案: D ‎1989年,我国政府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一期工程总体规划,计划用30~40年时间,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2 000万公顷。据此回答11~12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1.下列地区不属于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是(  )‎ A.三峡库区 B.金沙江中下游 C.嘉陵江流域 D.太湖流域 答案: D ‎1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所属的领域是(  )‎ A.建立和完善各类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B.开展减灾工程建设 C.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 D.开展防灾减灾科学研究 答案: B ‎13.下图为我国防护林体系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虚线表示防护林体系范围)。‎ ‎(1)防护林体系A的名称是________。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B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主要人为原因之一是长江上游地区________。请将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填入方框内,以说明该人为原因造成的严重后果。‎ A.水土流失    B.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C.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增加 E.汛期险情        F.滥伐森林 G.河床淤积        H.河流含沙量增加 答案: (1)“三北”防护林体系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2)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 (3)滥伐森林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4.滞洪区是为了抵御洪水而划定的地区,在洪水期来临时蓄水以保证干流河堤的安全。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滞洪区集中分布地区A是________流域,C是________流域,B、D在黄河和长江的________地区。‎ ‎(2)简要分析A地区滞洪区较为集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需要划定滞洪区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滞洪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海河 淮河 中下游 ‎(2)自然原因:7、8月份降水集中,多暴雨,海河是典型的扇形水系,并且泥沙多、淤积严重,导致下游排水不畅,加之地势平坦极易出现洪涝灾害。社会原因:这里人口稠密,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 ‎(3)长江三峡以上河段,流域面积大,降水多,夏季多暴雨,三峡以下的荆江河段形成了“悬河”,堤坝容易漫溃 ‎(4)我国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河谷较深,不易成灾 ‎1998年夏季,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自‎6月11日进入梅雨期后,长江流域各地暴雨频繁,雨带在长江流域徘徊,共出现74个暴雨日。这次洪水波及范围之广,造成的损失之大都是历史上少见的。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长江流域暴雨的降水类型为(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2.长江流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灾,一般要具备下列条件中的(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①长江上游与中游各支流水位同时进入汛期或汛期因延长而重叠 ②长江中上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对径流调蓄作用减弱或不明显 ③因泥沙淤积或围湖造田造成干流排水不畅,湖泊调蓄能力减弱 ④长江流域面积扩大,流域降水增多强度增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题,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叫做锋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暖湿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上升运动。暖湿空气在抬升过程中,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这叫做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多是锋面雨。第2题,造成长江洪灾的原因:首先是自然因素。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一般年份,随着雨带的推移,长江南北两岸支流及上游的雨季和来洪时间错开,使干流不致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有些年份,流城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由于人们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与上述人为原因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 1.A 2.A ‎3.下列有关在减灾防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  )‎ A.拯救生命优先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 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保持健康的心态 C.减灾防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 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 解析: 减灾防灾既是各级政府、科学家、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与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行动密切相关。当灾害迫在眉睫或正在发生时,个人的行为是否积极、合理,往往决定了我们在灾害中能否生存,因此减灾防灾是关系到社会行动和个人行为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答案: C ‎4.国际社会在减灾防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联合国大会于1997年12月通过决议,确定2000~201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 B.“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重点针对地震、飓风、海啸、水灾、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 C.1999年7月,联合国通过了将“国际减灾战略”活动发展为“国际减灾十年”‎ D.‎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开展国际减灾活动的目的是减轻自然灾害给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解析: 第42届联合国大会于1987年12月通过决议,确定1990~2000年为“国际减灾十年”,开展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灾害,尤其是给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减灾活动重点针对地震、飓风、海啸、水灾、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1999年7月通过决议将“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发展为“国际减灾成略”活动。‎ 答案: B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5~6题。‎ ‎5.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的灾害问题是(  )‎ 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 答案: C ‎6.针对上述灾害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答案: D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1 000多个。据此回答7~8题。‎ ‎7.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土壤盐渍化 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8.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 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2003年8月24日至‎10月5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大的洪水灾害。然而有专家指出,今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700立方米,仅相当于35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但却形成了50年不遇的洪灾。这显然是典型的“小水酿大灾”。‎2003年10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此为背景,播发了一期专题,把当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据此完成下题。‎ ‎9.“把当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是因为(  )‎ ‎①三门峡水库修建后渭河泥沙淤积严重,导致部分河段成为地上悬河 ②三门峡水库淤塞严重,没能将洪水拦住 ③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过高,加重了上游的泥沙淤积 ④汛期三门峡水库调度失误,没能发挥较好的防洪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10.‎2006年4月16日至17日,我国北方出现自2003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和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 ‎(1)根据亚洲部分地区图,几千万年前,该地区距离海洋较近,气候温暖湿润,现在却气候干燥,试简述其原因。‎ ‎(2)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燃烧矿物燃料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结合上述成因联系图,分析人类为防治沙尘暴的发生可采取哪些措施?‎ ‎(4)从干湿状况看,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______和________地区。‎ ‎(5)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________。‎ ‎(6)试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7)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________。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为减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8)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常与________(锋面)过境有关,若该锋过境时,锋前暖气团水汽含量丰富,在我国北方又容易形成________天气。‎ ‎(9)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 (1)现在气候干燥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潮湿气流北上。(2)该类试题应根据前后关系解答。(3)根据第(2)问涉及的有关方面,进行组织答案。(4)沙尘暴发生的地区属于我国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5)该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的发生呈现的趋势是频率加快、间隔变短。(6)我国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是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7)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为减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8)该问考查沙尘暴与天气的关系。(9)应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10)该问回答出三例即可。‎ 答案: (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抬升,阻挡了印度洋潮湿气流北上,致使该地区气候变干。‎ ‎(2)从左向右,从上而下分别是ADGCEFB。‎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退耕还林还牧,合理放牧;植树造林,采取工程措施。‎ ‎(4)干旱 半干旱 ‎(5)频率加快,间隔变短 ‎(6)因为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冬、春季盛行西北季风。‎ ‎(7)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 “三北”防护林体系 ‎(8)冷锋 暴雨 ‎(9)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 我国是多自然灾害的国家。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2 200年间,我国共发生大水灾1 600多次,大旱灾也有1 600多次。197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灾的耕地每年都在40%左右。‎ 材料二 ‎2006年4月16日至17日,我国北方出现自2003年以来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影响了新疆、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2个县(旗市),受影响面积约161万平方千米,受影响的人口约2亿人。‎ 材料三 我国对沙尘暴研究使用的方法与手段同发达国家并无太大区别,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1)水旱灾害是我国严重的自然灾害,它的频发地区是________(填灾害区的名称)。我国夏季多暴雨,暴雨在山区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________灾害。目前人类尚不能控制水旱灾害的发生,我国进行大规模的________和营造防护林等改善________的工程性措施,以减轻灾害的损失。‎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形成的原因。为了减轻沙尘暴天气的危害,可采取哪些对策?‎ ‎(3)我国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样,对大尺度天气系统和大范围自然灾害的研究,目前水平处于(  )‎ A.跟踪阶段——实时报告现象的发生、过程、影响 B.探索阶段——寻找科学的研究方法,凭经验预测其发展变化 C.预报阶段——根据发生机制,预测将发生的时间、强度、发展和影响 D.控制阶段——虽不能控制其发生,但能对发生时间、强度和演变加以控制 ‎(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5)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部平原区 地质 治河(或治水) 生态环境 ‎(2)自然原因:西部有大片荒漠半荒漠区,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冬春常出现强劲的西风和西北季风。‎ 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过度放牧,土地沙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对策: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林、还草、推广轮牧等。‎ ‎(3)C (4)提供图像数据资料,跟踪监测,预报等。‎ ‎(5)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800年淮河终入海——淮河入海通道建成启用 ‎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7月4日23时48分,江苏省开启淮河入海水道闸门泄洪,这标志着因黄河夺淮失去入海水道800多年的淮河,重新有了独立的入海通道。淮河入海水道是淮河流域下游的战略性防洪骨干工程,它位于江苏省淮安、盐城两市境内,经过清浦、楚州、阜宁、滨海4县区。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千米。水道南北堤距‎750米,工程分两期实施,近期工程中间挖两道偏泓,设计排洪流量2 270立方米/秒,强迫行洪流量2 890立方米/秒,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目前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工程再将滩面全部挖成深泓,设计排洪流量7 000立方米/秒,洪泽湖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300年一遇。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扩大了洪泽湖的泄洪能力,大大改善了区域引水排水条件,对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 000万人口、200万公顷耕地的防洪安全,对保障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