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下1.4解直角三角形课时练习(北师大含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数学下1.4解直角三角形课时练习(北师大含答案和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解直角三角形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共15题)‎ ‎1.在△ABC中,AB=12,AC=13,cos∠B=,则BC边长为(  )‎ A.7 B.8 C.8或17 D.7或17‎ 答案:D 解析:解答:‎ ‎ ‎ ‎∵cos∠B=,∴∠B=45°,‎ 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1,‎ ‎∵AB=12,∠B=45°,‎ ‎∴AD=BD=12,‎ ‎∵AC=13,‎ ‎∴由勾股定理得CD=5,‎ ‎∴BC=BD-CD=12-5=7;‎ 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2,‎ BC=BD+CD=12=5=17,‎ 故选D.‎ 分析: 首先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得∠B的度数,然后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分别求得BD和CD的长后即可求得线段BC的长 ‎2.如图,在直角△BAD中,延长斜边BD到点C,使DC=BD,连接AC,若tanB=,则tan∠CAD的值(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 ‎ 如图,延长AD,过点C作CE⊥AD,垂足为E,‎ ‎∵tanB= ,即,‎ ‎∴设AD=5x,则AB=3x,‎ ‎∵∠CDE=∠BDA,∠CED=∠BAD,‎ ‎∴△CDE∽△BDA,‎ ‎∴ ,‎ ‎∴CE= x,DE= x,‎ ‎∴AE= x,‎ ‎∴tan∠CAD=‎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添加辅助线,将∠CAD放在直角三角形中 ‎3.等腰三角形底边与底边上的高的比是2:,则顶角为(  )‎ A.60° B.90° C.120° D.150°‎ 答案:A 解析:解答: ‎ 如图,在△ABC中,AB=AC,AD⊥CB于D,‎ 依题意得CD:AD=1:=:3而tan∠DAC=CD:AD,‎ ‎∴tan∠DAC=:3‎ ‎∴∠DAC=30°,‎ ‎∴顶角∠BAC=60°.‎ 故选A.‎ 分析: 本题利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4. △ABC中,∠B=90°,AC=,tan∠C=,则BC边的长为(  )‎ A.2 B.2 C. D.4 ‎ 答案:B 解析:解答: ∵∠B=90°,‎ ‎∴tan∠C==,‎ 设AB=x,则BC=2x,‎ ‎∴AC==x,‎ ‎∴x=,解得x=1,‎ ‎∴BC=2x=2.‎ 故选B.‎ 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5. 在△ABC中,AB=5,BC=6,∠B为锐角且sinB=,则∠C的正弦值等于(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 ‎ 过点A作AD⊥BC∵sinB= ,‎ ‎∴ =,∵AB=5,∴AD=3,‎ ‎∴BD==4,‎ ‎∵BC=6,‎ ‎∴CD=2,‎ ‎∴AC==‎ ‎∴sinC= ‎ 故选C.‎ 分析: 过点A作AD⊥BC,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AD的长,再求得BD、CD,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再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答案即可 ‎6. 在Rt△ABC中,∠C=Rt∠,若BC:AC=3:4,BD平分∠ABC交AC于点D,则tan∠DBC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作DE⊥AB于E,‎ 在Rt△ABC中,设BC为3x,则AC为4x,‎ 根据勾股定理,AB=5x,‎ 设CD为a,‎ BD平分∠ABC,则DE=CD=a,‎ AD=4x-a,AE=5x-3x=2x,‎ 在Rt△ADE中,‎ AD2=DE2+AE2,‎ 即(4x-a)2=a2+(2x)2,‎ 解得,a=x,‎ tan∠DBC=‎ 故选:B.‎ 分析: 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等知识解答.‎ ‎7. 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B=c,∠A=α,则CD长为(  )‎ A.c•sin2α B.c•cos2α C.c•sinα•tanα D.c•sinα•cosα 答案:D 解析:解答:在Rt△ABC中,∠ACB=90°,AB=c,∠A=a根据已知条件在Rt△ABC中,用AB和α表示BC,在Rt△DCB中,根据余弦求出CD的长,得到答案,‎ sinα= ,BC=c•sinα,‎ ‎∠A+∠B=90°,∠DCB+∠B=90°,‎ ‎∴∠DCB=∠A=α 在Rt△DCB中,∠CDB=90°,‎ cos∠DCB= ,‎ CD=BC•cosα=c•sinα•cosα,‎ 故选:D.‎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在Rt△ABC中,用AB和α表示BC,在Rt△DCB中,根据余弦求出CD的长,得到答案 ‎8. 如图,在△ABC中,∠C=90°,AB=15,sinB=,则AC等于(  )‎ A.3 B.9 C.4 D.12‎ 答案:B 解析:解答: ∵sinB= ∴AC=×15=9.‎ 故选B.‎ 分析: 直接根据正弦的定义求解 ‎9.在锐角△ABC中,cosA=,cosB=,BC=13,则△ABC的面积为(  )‎ A. B.30 C.78 D.‎ 答案:D 解析:解答: ∵cosA= ,cosB= ,‎ ‎∴sinA=‎ ‎,sinB=‎ ‎∴sinC=sin(A+B)=sinA•cosB+sinB•cosA= ,‎ ‎∵ ∴ ,‎ c=,∴△ABC的面积为 acsinB= ×13× × =‎ 故选:D.‎ 分析: 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用到的知识点是解直角三角形、正弦定理、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公式是关键.‎ ‎10. 在△ABC中,∠A,∠B均为锐角,且sinA=,cosB= AC=40,则△ABC的面积是(  )‎ A.800 B.800 C.400 D.400‎ 答案:D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过C作CD⊥AB,‎ ‎∵在△ABC中,∠A,∠B均为锐角,且sinA=,cosB=,‎ ‎∴∠A=∠B=30°,‎ ‎∴BC=AC,‎ ‎∴D为AB中点,‎ 在Rt△ACD中,AC=40,‎ ‎∴CD= AC=20,‎ 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0,‎ ‎∴AB=2AD=40‎ 则△ABC的面积是 AB•CD=400‎ 故选D 分析: 如图所示,过C作CD⊥AB,根据题意,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与∠B的度数,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AC=BC,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AB中点,在直角三角形ACD中,利用30度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求出CD的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确定出AB的长,求出三角形ABC面积即可 ‎11. 数学活动课上,小敏、小颖分别画了△ABC和△DEF,尺寸如图.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记作S△ABC、S△DEF,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S△ABC>S△DEF B.S△ABC<S△DEF C.S△ABC= S△DEF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答: 如图,过点A、D分别作AG⊥BC,DH⊥EF,垂足分别为G、H,‎ 在Rt△ABG中,AG=ABsinB=5×sin 50°=5sin 50°,‎ 在Rt△DHE中,∠DEH=180°-130°=50°,‎ DH=DEsin∠DEH=5sin 50°,‎ ‎∴AG=DH.‎ ‎∵BC=4,EF=4,‎ ‎∴S△ABC = S△DEF.‎ 故选C.‎ 分析: 在两个图形中分别作BC、EF边上的高,欲比较面积,由于底边相等,所以只需比较两条高即可 ‎12. 如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  )‎ A.1,2,3 B.1,1, C.1,1, D.1,2,‎ 答案:D 解析:解答: A.∵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12+12=()2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C.底边上的高是,可知是顶角120°,底角30°的等腰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D.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90°,60°,30°的直角三角形,其中90°÷30°=3,符合“智慧三角形”的定义,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 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涉及三角形三边关系,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智慧三角形”的概念 ‎13.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C=90°,∠A=40°,BC=3,则AC=(  )‎ A.3sin40° B.3sin50° C.3tan40° D.3tan50°‎ 答案:D 解析:解答:∠B=90°-∠A=90°-40°=50°,‎ 又∵tanB= ,‎ ‎∴AC=BC•tanB=3tan50°.‎ 故选:D.‎ 分析: 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得∠B的度数,然后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 ‎14.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10m,周长为36cm,则底角的正弦值为(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解答:‎ AB=AC,BC=10cm,AB+BC+AC=36cm,则AB=AC=13cm,‎ 作AD⊥BC于D,‎ ‎∵AB=AC,‎ ‎∴BD=CD=BC=5,‎ 在Rt△ABD中,∵AB=13,BD=5,‎ ‎∴AD==12,‎ ‎∴tanB= =‎ 故选D.‎ 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5. 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6,D是AC上一点,若tan∠DBC=,则AD的长为(  )‎ A.2 B.4 C. D.‎ 答案:A 解析:解答:在等腰Rt△ABC中,∵∠C=90°,AC=6,‎ ‎∴BC=AC=6.‎ 在Rt△DBC中,∵∠C=90°,‎ ‎∴tan∠DBC= ‎ ‎∴DC= BC=4,‎ ‎∴AD=AC-DC=6-4=2.‎ 故选A.‎ 分析: 先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AC=6,再解Rt△DBC,求出DC的长,然后根据AD=AC-DC即可求解.‎ 二、填空题(共5题)‎ ‎16. 已知在△ABC中,AB=AC=8,∠BAC=30°,将△ABC绕点A旋转,使点B落在原△ABC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延长线段AD,交原△ABC的边BC的延长线于点E,那么线段DE的长等于____________‎ 答案: ‎ 解析:解答: 作CH⊥AE于H,‎ ‎∵AB=AC=8,‎ ‎∴∠B=∠ACB=(180°-∠BAC)= (180°-30°)=75°,‎ ‎∵△ABC绕点A旋转,使点B落在原△ABC的点C处,此时点C落在点D处,‎ ‎∴AD=AB=8,∠CAD=∠BAC=30°,‎ ‎∵∠ACB=∠CAD+∠E,‎ ‎∴∠E=75°-30°=45°,‎ 在Rt△ACH中,∵∠CAH=30°,‎ ‎∴CH= AC=4,AH=,‎ ‎∴DH=AD-AH=8-4‎ 在Rt△CEH中,∵∠E=45°,‎ ‎∴EH=CH=4,‎ ‎∴DE=EH-DH=4-(8-4)=4-4.‎ 故答案为 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 ‎17.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E为垂足,若cosB=,EC=2,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则线段PE的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答案: 4.8‎ 解析:解答: 设菱形ABCD的边长为x,则AB=BC=x,又EC=2,所以BE=x-2,‎ 因为AE⊥BC于E,‎ 所以在Rt△ABE中,cosB= ,又cosB=‎ 于是=,‎ 解得x=10,即AB=10.‎ 所以易求BE=8,AE=6,‎ 当EP⊥AB时,PE取得最小值.‎ 故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有: AB•PE=BE•AE,求得PE的最小值为4.8.‎ 故答案为 4.8.‎ 分析:本题考查了余弦函数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最小值的求值问题,求PE的值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在菱形ABCD中,DE⊥AB,垂足是E,DE=6,sinA=,则菱形ABCD的周长是___________‎ 答案: 40‎ 解析:解答: 已知如图DE⊥AB,垂足是E,‎ 所以△AED为直角三角形,‎ 则得:sinA=,即:=∴AD=10,‎ ‎∴菱形ABCD的周长为:10×4=40.‎ 故答案为:40.‎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解直角三角形和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菱形ABCD的边长AD ‎19.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C=6,D是AC上一点,若tan∠DBA=‎ ‎,则AD的长为________‎ 答案:2‎ 解析:解答:作DE⊥AB于E,如图,‎ ‎∵∠C=90°,AC=BC=6,‎ ‎∴△AC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6‎ ‎∴∠A=45°,‎ 在Rt△ADE中,设AE=x,则DE=x,AD=x,‎ 在Rt△BED中,tan∠DBE= = ,‎ ‎∴BE=5x,‎ ‎∴x+5x=6,解得x=‎ ‎∴AD=×=2.‎ 故答案为2.‎ 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0.如图,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答:∵AC= ‎ ‎∴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1= ‎ 故答案为: ‎ 分析: 重叠部分为菱形,运用三角函数定义先求边长AB,再求出面积 三、解答题(共5题)‎ ‎21.若等腰三角形两边为4,10,求底角的正弦值 答案: ‎ 解析:解答: ∵4+4=8<10,‎ ‎∴AB=AC=10,BC=4.‎ 过点A作AD⊥BC于点D.‎ ‎∵AB=AC,AD⊥BC,‎ ‎∴BD=DC=BC=2.‎ ‎∵AB=AC=10,‎ ‎∴AD=‎ ‎∴sin∠ABD=‎ 故答案为 分析: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确定腰和底边的长.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 ‎22.如图,在△ABC中,AC=2,∠A=45°,tanB=,求BC的长 答案:‎ 解析:解答:如图,过点C作CD⊥AB于D, ‎ ‎∵AC=2,∠A=45°,‎ ‎∴CD=AC•sin∠A=2•sin45°=2×=‎ ‎∵tanB= ,‎ ‎∴BD=CD ‎ tanB =‎ ‎∴BC=‎ 故答案为 分析:过点C作CD⊥AB于D,利用∠A的正弦值求出CD,再根据∠B的正切值求出BD,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的长 ‎23.在△ABC中,若AB=AC=5,BC=8,求sinB的值 答案:‎ 解析:解答:作AD⊥BC于D,如图 BD= BC=4,‎ 由勾股定理,得 AD==3.‎ 由正弦函数,得 sinB= =‎ 故答案为:‎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的长,根据正弦函数等于对边比斜边,可得答案 ‎24.我们把三角形中最大内角与最小内角的度数差称为该三角形的“内角正度值”.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内角正度值”为45°,求该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2或1 ‎ 解析:解答:当顶角为x+45°时,则x+x+x+45°=180°,解得x=45°,所以此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此三角形的面积= ×2×2=2;‎ 当顶点为x时,则x+x+45°+x+45°=180°,解得x=30°,所以此三角形为顶点为30度的等腰三角形,AB=AC=2,∠A=30°,‎ 作CD⊥AB于D,在Rt△ADC中,∵∠A=30°,‎ ‎∴CD=AC=1,‎ ‎∴三角形ABC的面积=CD•AB= ×1×2=1,‎ 综上所述,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或2.‎ 故答案为1或2.‎ 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5.在△ABC中,∠C=90°,sinA=,BC=12,求AC的长 答案:5‎ 解析:解答:在△ABC中,∠C=90°,‎ ‎∵sinA= =,BC=12,‎ ‎∴AB=13,‎ ‎∴AC==5.‎ 故答案为5.‎ 分析: 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就是解直角三角形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