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共50分)
1.陈立在《白虎通疏证·封公侯》中说:“天子以别子为诸侯,其世为诸侯者,大宗也。诸侯以别子为卿,其世为卿者,大宗也。卿以别子为大夫,其世为大夫者,大宗也。大夫以别子为士,其世为士者,大宗也。天子建国,则诸侯于国为大宗,对天子而言则为小宗。”该材料主要反映出( )
A.宗法制维系了统治秩序 B.宗法制保证了贵族特权
C.分封制加强了地方统治 D.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
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中国的国家结构体系具备了逐渐脱离“三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向单一制中央集权模式转型的客观条件。这里的“客观条件”最主要是指( )
A.分封制的瓦解,郡县制的形成 B.宗法制的瓦解,皇帝制度确立
C.分封制的瓦解,实施郡国并行 D.秦灭六国后,实行三公九卿制
3.汉和帝永元十三年诏曰:“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修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巩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改变人才分布南北失衡
C.防止地方选官滥竽充数 D.笼络边远地区百姓人心
4.元人程钜夫《论行省》中说:“(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另据《元文类》记载,仕于(元)仁宗至文宗朝的曹元用说:“方伯(地方长官的统称)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而后行。”这两段材料( )
A.反映了元朝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证明了行省容易形成地方割据
C.揭示了行省权力结构的双重性 D.相互矛盾但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5.《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二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6.“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7.清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履行与列强签订的诸条约,时任驻英公使曾纪泽表示赞同,但要求列强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守约,并据条约及国际法明细了列强在华的活动。曾纪泽的举措使清朝( )
A.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
C.外交活动规范性增强 D.构建起近代外交体系
8.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北伐战争 C.五四爱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9.维新派主张“断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万国同风”,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 )
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
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
10.1902年11月,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们为反抗校方的专制统治而集体退学。受其影响,东南许多地区的退学、罢课、集会等反抗斗争风起云涌,被社会上称为“学界风潮”。这种现象表明( )
A.清末“预备立宪”丧失民心 B.民主共和成为主流社会思潮
C.新型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崛起 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受到动摇
11.《申报》刊登上海市抗敌后援会致江苏省政府的电文:“日来贵省沿京沪路密迩本市各县之居民,纷纷迁入我市,冀免战祸。惟是本市人口膨胀……则粮食亦必发生恐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卢沟桥事变爆发 B.南京沦陷
C.八一三事变爆发 D.九一八事变爆发
12.美国《华盛顿星报》在评价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某一军事行动时称:“中国在山东方面的胜利,已经打破日本四十年来军事胜利的记录,为欧战后军事上又一伟绩。”该军事行动( )
A.有力地支援欧洲战场 B.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 D.使日本军队首尝败绩
13.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
A.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14.《全球冷战》一书中说:“会议在亚非国家之间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亲近感的同时,也在华盛顿和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莫斯科引起了严重的关切。……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断定,第三世界国家新近获得的采取一致行动的能力,意味着‘自由世界与共产主义世界之间的战场正在转移’。”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15.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16.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7.有学者认为,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这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政策是一个挑战,或者是说这是建立起一个通向多极世界的途径。这里的“它”应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
18.“在他们看来,抽签的整个过程,神都在显示着他的作用,抽签的结果是神意的表达,他们必须执行。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 )
A.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保证了公民参政机会平等
C.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
19.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行政长官必须根据当事人的陈述记录原告的请求、请求的原因、法官的任命及判决的要旨等并形成一定程式的书状,后边有行政长官附加的事项。法官则要检查书状中所提出的事实,倾听双方的证词,审查双方的证据,并依据书状内容判断是否作出判决。据此推断当时的罗马( )
A.行政权力干涉司法事务 B.法官审理案件重视证据
C.司法审查程序较为严格 D.法律注重保护当事人利益
20.曾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 )
A.推行两党制 B.建立中央集权制
C.实行三权分立 D.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
21.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22.“公社”成员主张“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
A.试图建立联邦制国家政治结构 B.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C.实际上仍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 D.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践
23.“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 )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 D.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24.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 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C.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25.“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二、材料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10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隋唐之际
宋朝
政治
贵族制衰落
君主专制加强
经济
实物经济之终结
货币经济之开始
文化
贵族文化
平民文化
——摘编自《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条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维经斯基1920年来华时,虽然马克思主义已在中国有所传播,但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建党学说的领会还不深……通过维经斯基的宣传,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更加明白了苏俄和苏共的情况,得到了一致的结论‘走俄国人的路’”……在维经斯基的带助下,这些早期的共产主义者到工人中去开展有组织和有计划的宜传和组织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了准备。
——何云庵等《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
材料二 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部分)
材料三 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强调,中俄互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战略协作伙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依然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俄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协调配合,坚决维护两国共同战略安全,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
——2013年3月中国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苏俄是如何帮助中国革命的。(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同俄罗斯合作的意义。(4分)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总共50分)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题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
二、材料题(共50分)
26.(2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的特点,并分析原因。(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10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7.阅读材料,提炼出一条信息,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12分)
28.(14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苏俄是如何帮助中国革命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华援助的影响。(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加强同俄罗斯合作的意义。(4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25:AADCA BCDDC ABABD CBBCC CCDDB
26.(1)特点:中华法系礼刑结合;对危害统治的罪行处罚严重;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属于人治;注重维护国家和家族利益;中华法系侧重于无讼、和谐的价值取向。(答出其中四点即可,8分)原因:自然经济;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儒家、法家思想影响(重视伦理道德)。(任选三点,6分)
(2)背景: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西方近代法律思想的传播;清政府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试图收回领事裁判权。(任选三点,6分)评价:晚清思想改革借鉴了近代西方法律原则,同时兼顾了儒家礼教传统,有利于推动法律的近代化;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之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改革困难重重。(4分)
27.示例1:
信息:君主专制加强。(3分)
说明:魏晋时期,以高门大族统治为特征的士族制度兴起,皇权受到制约。隋唐开创并完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从制度上打破了土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同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提升皇权。北宋时期实行重文政策,大兴科举,贵族制度衰落;中央机构改革,设立三司使、枢密使、参知政事来分化相权,皇权大大提升。(9分)
示例2:
信息:实物经济逐渐过渡到货币经济。(3分)
说明:隋唐以前,商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国家征收赋税以征收实物为主。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交通发达,民族间和对外经济交流频繁;唐初,政府发行“开元通宝”,民间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向农村延伸。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赋役制度改革,政府税收开始征收货币,这表明宋代已经由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过渡。(9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8.(1)概括: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6分)
(2)影响:有助于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政治封锁;有利于中国国防建设和抗美援朝。(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意义: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中俄合作不仅能增进传统友谊,也有益于推动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共同发展;中俄合作有利于地缘政治的稳定,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