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过关检测(人教版带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过关检测(人教版带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单元过关检测(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梅州质检)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孟子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荀子说:“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上述义利观(  )‎ 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B.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 C.体现先秦儒学对利的完全否定 D.直接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解析:选B 材料重点强调的是义利观,孔子、孟子和荀子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行为,是先秦儒学批判现实的产物,故B项正确。‎ ‎2.(2016·湖北七市联考)南宋马端临在《通考·职役考》指出:“秦人所行什伍之法与成周一也。然周之法则欲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是教其相率而为仁厚辑睦之君子也。秦之法,一人有奸,邻里告之,一人犯罪,邻里坐之,是教其相率而为暴戾刻核之小人也。”这说明秦什伍制(  )‎ A.融合了儒家思想       B.体现了法家思想 C.是西周之制的传承 D.是郡县制度的完善 解析:选B 材料中主要讲“什伍之法”,即连坐法,是商鞅变法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故B项正确。‎ ‎3.汉代桑弘羊认为:“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其观点(  )‎ A.体现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理念 B.表达了对独尊儒术的强烈不满 C.体现了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 D.反映了汉代法律儒家化的特点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桑弘羊认为春夏是万物生长时期,应该实行仁政,而秋冬则是生命蛰伏时期,适合实行刑法,体现的是汉代法律与儒家思想的结合,故D项正确。‎ ‎4.下列各项为古代中国“学在官府”现象的演变,次序正确的是(  )‎ ‎ ‎ 时代 三代 东周 秦朝 汉朝 发展 盛 衰 盛 衰 ‎   A ‎ 时代 三代 东周 秦朝 汉朝 发展 盛 衰 盛 盛 ‎               B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时代 三代 东周 秦朝 汉朝 发展 衰 盛 衰 盛 ‎  C 时代 三代 东周 秦朝 汉朝 发展 盛 衰 衰 盛 ‎                 D 解析:选B 三代时期即(夏商周时期)教育被官府垄断,故三代时期是盛;东周(即春秋和战国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是哀;秦朝以吏为师,是盛;汉代自汉武帝始,推行儒学,创办太学以及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形成官学系统,故B项正确。‎ ‎5.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解析:选B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利用百姓的畏天思想,阐明天子承天而治,顺天应民,与材料“对正当性的信仰”相符,故B项正确。‎ ‎6.(2016·宜春二模)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中“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得出两人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倡导个性自由,故A项正确。‎ ‎7.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解析:选D 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故D项正确。‎ ‎8.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选B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 ‎ ‎9.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有“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朱子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解析:选B 材料未涉及世界本原之争,故A项错误。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二者的分歧主要在于治学方法,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兄弟主张“发明本心”,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与道统之争无关,故D项错误。‎ ‎10.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这体现了他(  )‎ 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 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 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 解析:选D 题干中“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并未体现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题干“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出自《论语》,因而其引用这句话不能说明目的是灌输心学理论,故C项错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说的是要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做不到,那就不应该再当大臣,体现出了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的思想,故D项正确。‎ ‎11.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解析:选B 从材料“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可以看出顾炎武强调人的道德的作用,认为以无德之人讲学,与圣人相去甚远,故B项正确。‎ ‎12.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  )‎ A.黄宗羲提倡“法治”‎ 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解析:选D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黄宗羲的“法治”思想,前代思想家如韩非子早已提出,故A项错误;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与这一时代特征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这一时代特征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是时代特征的反映,不同于前代思想家,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顺德,集小以高达。‎ ‎——《周易大传》‎ 材料二 朱熹《玉山讲义》载: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材料三 清代末年屡次对外战争失利,中国人民遭遇了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峻时刻,传统文化更处在动摇之中。经过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人们发出了“新文化”的号召。于是儒学、经学、理学三位一体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文化基本结束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主要论题。新的文化传统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已开始酝酿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朱熹、张载思想的主要特点。(9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认识。(6分)‎ 解析:第(1)问,材料信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这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所在,联系所学,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的背景中去分析。第(2)问,从材料二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和“乾称父,坤称母”中概括分析。第(3)问,从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去分析总结答案。‎ 答案:(1)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入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出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 ‎(2)特点:注重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3)认识:传统文化随时代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民族精神贯穿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的始终;思想自由与文化开放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关羽形象 三国到隋唐 ‎《三国志》中的关羽:东汉末年名将,勇武、重义,傲慢自大、刚愎自用。隋唐时期,并未得到统治者及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和颂扬,名气也不大 宋元 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关羽的祠庙在全国各地兴起;南宋文人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多方渲染;关羽故事在话本、戏曲杂剧中大量出现,刚勇、忠义、儒雅是关羽形象的主要特征;元明之际,罗贯中将关羽形象定格在《三国演义》小说中 明清 统治者先后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在民间逐渐成为一个禳灾祈福之神,受到百姓的顶礼膜拜 ‎20世纪初 ‎1917年钱玄同在写给胡适的信中说道:“明清两代,社会上所景仰之古人,就是孔丘关羽二位。不但愚夫愚妇信仰‘关老爷’,即文人学士亦崇拜‘关夫子’。此等谬见,今后及应扫荡无疑。”‎ ‎——摘编自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关羽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例如分析从宋元到明清,得出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首先论述宋元时期造成其文学形象出现的因素,接着论述明清时期造成其形象转变为宗教神灵形象的因素。‎ 答案: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 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任答两点即可)‎ 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任答两点即可)‎ 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