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基本理论与概念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基本理论与概念》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专题(总)‎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 汽油洗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D. 浓稀释后,溶液温度升高 ‎2.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 构成它们的原子达到了稳定结构 B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D 水通电分解 在化学变化分子可以再分 ‎3.下列变化中,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 B. 波义耳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水银,反应后质量增大 C. 酒精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 D. 煤燃烧后变成煤灰,煤灰的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4.下列涉及化学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微粒观--------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转化观--------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 结构观--------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所以性质相同 D. 守恒观--------克氢气和‎1克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一定生成‎2克水 ‎5.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B. 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加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将‎200g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需要加水‎200g D. 硝酸铵、氢氧化钠均能溶解于水,造成溶液温度降低 。‎ ‎7.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洗洁精能够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能够溶解油污 6‎ B. 饱和澄清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 D. 氯化铵与草木灰不能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8.小玲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B安全常识 性质稳定--填充食品袋 CO具有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居室装修--常开窗通风,防甲醛中毒 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C化学与人体健康 D日常生活经验 缺钙--易得佝偻病或骨质疏松 缺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区别矿泉水与蒸馏水--蒸干,看有无白色固体 区分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后闻气味 ‎9.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含有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的质量如图中白色条形所示,反应后的质量如图中黑色条形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D.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二、 填空题:‎ ‎11.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身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小明的妈妈在家里蒸馒头时,加入小苏打,蒸制时小苏打受热反应: ,蒸好的馒头比之前面团体积大,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 为防止菜刀生锈,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 。‎ ‎ 测量体温时,体温计汞柱上升的微观原因 。‎ 小华在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发现有大量气泡逸出。其原因是 。 ‎ 6‎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 ‎ 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或“单质”.‎ ‎ 参加反应的A、B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3.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有机物,如秸秆、蔗渣等.‎ 农业废弃物经发酵处理可获得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闽籍科学家张俐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神奇溶剂”中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 ‎“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 .‎ 某次生产需用到‎100kg“神奇溶剂”现仅用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利用该“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新型纤维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写一点 ‎14..水是生命的源泉。‎ 净化水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等,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______。‎ ‎ A.用洗涤剂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 B.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 C.用汽油清洗油渍 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要从乙的饱和溶液中获得较多的晶体,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结晶。‎ ‎,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需水质量较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6‎ ‎15.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像叫价类图。如图为铁的价类图,例如E点可表示+2价的亚铁盐。请回答:‎ ‎ (1)A点表示的物质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 (2)请写出B点表示的物质化学式 。‎ ‎ (3)已知C点表示的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氧气、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D,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当反应条件不同时,产物D也会有所不同。‎ ‎①若D是一种单质,则图中虚线方框内对应的微观图示是 ,该化学反应 属于 (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D为氧化物,且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5: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你还能列举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不同的例子吗?如果能,请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 。‎ 二、 探究题 ‎17.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 (1)请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定性探究】‎ ‎(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探究】‎ 6‎ ‎(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 。‎ ‎【深入探究】‎ ‎(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 猜想2: 起催化作用;‎ ‎…‎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 ‎ ‎ ‎ ‎ 猜想1成立 6‎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B A C D D B D 二、填空题:‎ ‎11. 元素;;洗净擦干;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增大;‎ ‎12. 单质;1:3;‎ ‎13.;氢氧化钠、尿素;;白色污染 ‎14. 吸附;A;;蒸发;甲 ‎15. (1)单质   (2) FeO   (3)4Fe(OH)2+O2+2H2O=4Fe(OH)3‎ ‎16. (1)-3价。2)①,置换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推断是氮元素,且氮气是双原子分子。②5O2+4NH3 6H2O+4NO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在潮湿空气中生成氧化铁;碳在氧气充足时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生成一氧化碳。本题考查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如温度、反应物浓度的理解。‎ 三、探究题:‎ ‎17. (1) 2H2O2 2H2O+ O2 ↑‎ ‎(2)产生气体的多少或产生气体的快慢等。‎ ‎(3)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或者将分液漏斗加满水后,放入大量的水进入锥形瓶里,若注射器活塞向外移动,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时间。‎ ‎(4)氯离子(Cl-);水分子(H2O)。‎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别取同温度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 溶液于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Cl3和NaCl。观察现象。‎ 加入FeCl3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快,加入NaCl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慢。证明是Fe3+起作用。‎ 6‎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