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质量检测(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熟悉的陌生人质量检测(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熟悉的陌生人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 一、基础知识训练(15分,每小题3分)‎ ‎1.依次选用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老年人常常回忆起他们________(悠远/幽远)的童年。‎ ‎②北方的文化名城往往都有其________(标志/标致)性的文化建筑。‎ ‎③从故乡来到________(喧嚣/喧闹)的城市,不知能否在此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A.悠远 标致 喧嚣   B.幽远 标志 喧闹 C.悠远 标志 喧闹 D.幽远 标致 喧嚣 解析:选C 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幽远:指幽深,多指山水、树林、宫室等。“童年”是从时间上来说,句①应选“悠远”。标志:标明特征的记号,名词;表明某种特征,动词。标致:指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女子。建筑物是物,而不是“人”,句②明显要用“标志”。喧嚣:指声音杂乱,不清静。喧闹:喧哗热闹。城市不光有“声音”,还有许多热闹的场景,句③宜用“喧闹”。‎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进行改革要坚决果断,如果在政策上顾盼神飞,在工作上浅尝辄止,就会贻误时机。‎ ‎②习近平主席讲话常常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名句,来表达一些深刻的道理,引人入胜。‎ ‎③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④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竟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⑤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⑥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解析:选D ①“顾盼神飞”指向两旁或周围看来看去,神采飞扬。这里望文生义。②“引人入胜”指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这里形容讲话,用错了对象。③“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原句中“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属于难得的言论。使用正确。④“方寸之地”原指很小的地方,现用来指人的心。句中用错了对象。⑤“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清楚明白。原句中是指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清楚明白,使用正确。⑥“外圆内方”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符合语境。‎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类将美好的希望熔铸在艺术品里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同步发展,这些艺术品在各个国家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当中都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世界文明的宝藏。‎ B.被誉为工业设计界“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从欧洲迈向国际,对于一个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会令其为此不懈努力。‎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兴起了“接受美学”思潮,随后在美国从“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到“主观批评理论”的转型,于是接受者被引进艺术本体的研究领域。‎ D.《清明上河图》对北宋的经济状况,包括资本主义的萌芽也有描绘,同时也在揭示社会矛盾,我们从图中所表现的民生不难看出当时“贫富悬殊很大”的社会现实。‎ 解析:选A B项,搭配不当,“拿到金圆规奖”和“最高奖项”属于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随后在美国从……的转型”一句中缺少谓语,可在“在美国”之后加上谓语动词“出现”。D项,语义重复,删去“很大”。‎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魔幻现实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流行于拉丁美洲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取得“魔幻”的艺术效果,折射严酷的现实生活。‎ ‎①把拉美现实政治社会描写为一种现代神话 ‎②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不乏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景 ‎③同时吸收了古老的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并从西方现代派文学得到启迪 ‎④作品借用古老神话传说和民间传说 ‎⑤以“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为创作原则 ‎⑥该派接受了原宗主国西班牙、葡萄牙文化的传统影响 A.⑥③④①②⑤     B.⑥②④①⑤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②⑥④①⑤③‎ 解析:选A 语段主要介绍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六句话分为两层:一是魔幻现实主义使用手法的来源,一是作品的主要内容。从空格前的意思看,接下来的内容应该是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介绍,然后通过对作品的表述解释魔幻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的特征,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5.下面对《红楼梦》及其作者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B.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祖先原是满人。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道败落。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红楼梦》在描写一个封建大家族没落的同时,又流露了惋惜和感伤的情绪,此外,还有宿命论、虚无主义、恋爱至上等消极思想倾向。‎ D.程高本《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解析:选B 曹雪芹的祖先是汉人。‎ 二、阅读能力训练(59分)‎ ‎(一)课内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25分)‎ 宝黛初会 曹雪芹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厮认过,大家归了坐。丫鬟们斟上茶来。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课文对贾府的介绍都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眼睛的观察而体现的,连林黛玉都为之惊奇,更能突出贾府“与别家不同”。‎ B.林黛玉上轿进入城中,所见街市繁华,人烟阜盛,这暗示了贾府的富贵。‎ C.首段中作者特意交代荣国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目的是从侧面突出贾家不一般的社会地位。‎ D.选段并没明确交代林黛玉到贾府的缘由,但文段中众人谈论黛玉之母医病丧死的插叙显示出黛玉是因失母无靠来寄寓外祖母家的。‎ E.这篇课文的环境描写采用“登堂入室”法,一步步从外表深入内里,有层次地介绍宏伟的外观、豪华的布局、华贵的设施,从而展现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解析:选AE B项,“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与贾府富贵没有必然联系,故“暗示”一说不正确。C项,列坐之人是在宁国府门前。D项,众人谈论黛玉之母的文字是叙述中的自然呈现,而不是插叙。‎ ‎7.林黛玉进贾府为何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6分)‎ 答: ‎ ‎ ‎ 参考答案:林黛玉幼年丧母,孤苦无依,来到外祖母家生活,寄人篱下,加上她的细心敏感,一到贾府,言行举止上就表现出了格外的谨慎和小心。‎ ‎8.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一句主要使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主要表达贾母怎样的情感?(3分)‎ 答: ‎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作用是什么?(3分)‎ 答: ‎ ‎ ‎ 参考答案:(1)动作描写。这句话用“搂”“哭”等动作表现贾母失去女儿的悲伤以及对外孙女的疼爱,并暗示了林黛玉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等。‎ ‎(2)①第一位(迎春),温柔和气。第二位(探春),精干。第三位(惜春),柔弱。②语句借林黛玉之眼,刻画了三位小姐的外貌,交代其性格,为其个人命运做好铺垫。‎ ‎9.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有关癞头和尚的内容是荒诞的,是作者封建迷信思想的流露。你是否赞成这种看法?请阐述。(8分)‎ 答: ‎ ‎ ‎ 参考答案:(示例)不赞成。①癞头和尚的荒诞之语恰恰反映出当时人们崇信佛道的现实情况,写这些内容恰能体现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典型性;②从作品的结构安排来说,交代癞头和尚的事情,既照应了前面回目中“木石前盟”的说法,又为下文贾宝玉见到林黛玉感觉似曾相识做铺垫,使作品呈现出结构严谨的特点。(言之有理皆可,从赞成的角度分析也可)‎ ‎(二)拓展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9分,每小题3分)‎ 章回小说的体裁惯例、叙事结构和美学典范在明代即已大备。众所周知,在章回小说诞生之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尚无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这意味着明代作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在此关头,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给了明代文人诸多启示和灵感。而历史事实证明,明代文人大多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 在结构上,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都体现了一种组合艺术的特点,它们都不是一个单一的“个体”,而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群”;而且,为了适应各种功能上的需要,它们还可以不断地重复这种组合从而形成更大的结构性的“群”。所以,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还是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其实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而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从整体上观察,中国古代建筑的“院落式”结构与明清章回小说的那种特殊的组合结构,具有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经常需要扩大建筑规模。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建筑,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并不相同,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量”的扩大,即以单座房屋为基础,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西方的古典建筑和现代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又高又大的建筑物,取得了巨大而变化丰富的建筑“体量”。另一种是“数”的增加,即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空间之中,构成一个广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中国古典建筑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的,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到清代的故宫,可谓达到了“组合式”院落建筑的顶峰。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西方长篇小说也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与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式”结构相对应的,则是明清长篇章回小说所采用的“缀段性”结构,即小说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 正因为注重“组合”,所以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是“间”为意义单位。在描述一个建筑群的规模时,中国古人一般不用“单座”的“座”,而是常用“几间几院”。“间”往往用于计算“单座建筑”的大小,其实就是最小的房屋计量单位。至于“院”,则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也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几个“单座建筑”围绕一个中心空间从东南西北四方进行围合,就形成了一个最基本的建筑群——“院”,更大的建筑群则是多个“院”的组合和勾连。一些大型建筑群,看上去非常复杂,但只要我们抓住“院”这个基本单位,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其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对应的是“回”。“回”在章回小说中,就像“间”在古典建筑中一样,仅仅是一个“计量单位”,其作用性并不明显。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也存在一个类似“院”一样的意义单位。多个“院”构成“院落式”结构,而这正是中国文学叙事传统有别于西方的典型特征。‎ ‎(摘编自龙迪勇《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明代以前,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还没有大型的长篇叙事虚构作品,长篇章回小说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B.明代文人具有独特而典雅的建筑趣味,他们从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艺术中得到诸多启示和灵感,使得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得更加成熟。‎ C.作为“空间艺术”的中国古代建筑和作为“时间艺术”的明清章回小说,都是一种利用一定的结构“单元”进行多重组合的艺术。‎ D.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扩大建筑规模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对建筑空间的需求,但因为各自的文化传统不同,其扩大规模的方式存在差异。‎ 解析:选B 说法绝对。原文是“明代文人大多具有……”。‎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方建筑强调“量”的扩大,在平面上以至高空中作最大限度的伸展;中国古典建筑注重“数”的增加,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包括座数极多的建筑群。‎ B.中国古典建筑的“组合式”院落建筑格局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发展到清代,出现了故宫这样的“组合式”院落建筑的巅峰之作。‎ C.中国古人常用“几间几院”来描述一个建筑群的规模,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 D.“院”是用来表示建筑群的概念,是建筑最小的意义单位,也是理解一些看上去非常复杂的大型建筑群的组合原则和设计理念的基本单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选B “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这种‘组合式’院落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而不变”。‎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体,其概念虽然出现较早,但明代作家在章回小说创作过程中并没有现成的文学技巧和叙事结构可以借鉴。‎ B.西方长篇小说主要在一个情节框架内扩展篇幅,这种结构模式与西方建筑在单一围合空间中扩大体量一样。‎ C.《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的文本由一段一段的故事连缀而成,其叙事结构属于典型的“缀段性”结构。‎ D.中国古代建筑以“院”而不以“间”为意义单位,因此,在明清章回小说中,与“间”相对应的“回”其实并无实际意义。‎ 解析:选D “并无实际意义”理解有误。原文是“其作用性并不明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浇 园 孙 犁 ‎ 七月里,一天早晨,从鸡叫的时候,就听见西边炮响,响得很紧。村里人们早早起来,站在堤上张望。不久,从西边大道上过来了担架队,满是尘土和露水,把担架放在村边休息;后边又过来一副,四个高个儿小伙子抬着,走得最慢,他们小心看着道路,脚步放轻。村边的人知道床上的人一定伤很重,趋上前面去,担架过来,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民工的脸上,劳累以外满挂着忧愁。前边的大个子擦着脸上的汗,说:“唉!你们轻轻的吧!”随后叹了一口气。人们全围上来,大个子又说:“真是好样儿的呀,第一个爬梯登城,伤着了要紧的地方,还是冲上去,打!直到把敌人打下城去……”‎ 村里住下八个伤号,伤重的连长要住个清净地方,就住在香菊的家里了。香菊站在炕沿边望了一会他的脸,不敢叫醒他,不敢去看他的伤。香菊从小不敢看亲人流的血,从来也不敢看伤员的血,同年的姐妹们常常笑话她胆小,几次村中青年妇女们拆洗伤员的粘着血迹的被子和衣服,香菊全拒绝了。‎ 温热了水,香菊找出过年用的干净手巾,给伤员擦去脸上的灰尘。香菊看见他很年轻,白白的脸,没有血色;大大的眼睛,还是闭着。看来是很俊气很温柔的。‎ 几天来,伤号并没有见轻,香菊总是愁眉不展。这些日子,她吃的饭很少,做活也不上心。‎ 一天早晨,香菊看见伤员睁着眼睛,望着窗户外面早晨新开的一枝扁豆花。香菊高兴地笑了。她小声问:“你好些了?”伤员回过头来,看见是个姑娘,微弱地说:“你叫什么?住在哪里?”‎ ‎“我叫香菊,这就是我的家。”香菊竟是要哭了,可还是笑着说。伤员也笑了,说:“怎么没见过你?”“你没见过我,你睁过眼吗?现在你才好了。”香菊说,“我们从来没敢大声说话呀,走路都提着脚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到锄过二遍地,伤号已经能拄着拐走动了。他叫李丹,他对香菊说,他小时给人家放牛,八路军来到山上,就跟在队伍后面走了。那时才十二岁。先是当勤务员,大些了当警卫员,再大些当班长,排长。十年战争,也不知道参加过多少次战斗。他说十年的小米饭把他养大,十年部队生活,同志和首长的爱护关怀,使他经得苦,打得仗,认得字,看得书。‎ 天旱得厉害,高粱秀不出穗来,秀出穗来的,晒不出米来。香菊每天下地浇园,半夜就到地里去,留下妹妹二菊在家做饭,李丹帮她拉风箱烧火。吃饭时香菊回来,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衣裳和头发像叫水浇过。她蹲在桌子旁边,一句话也不愿意说,好歹吃点,就又背上大水斗子走了。‎ 这天李丹拄着拐,来到村南,站在高坡上,望见香菊那破白布小褂。太阳平西了,还是很热,庄稼的叶子全耷拉下来,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香菊在那里用力浇着园,把一斗水绞上来,把斗子放下去,她才直一直身,抬起手背擦擦脸上的汗。李丹小时没做过这种劳动,只是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觉得比这个省力得多。香菊看见李丹来了,就停下来,喘着气问:“你来干什么,这么晒天?”‎ 李丹看见香菊的衣裳整个湿透了,贴在身上,说:“这活太累,我来帮帮你。”香菊笑了笑,说:“不行,好好养你的伤吧!”‎ 李丹着实心疼那浇园的人,他劝香菊:“很累了,休息一下吧!”‎ ‎“不能休息。好容易才把垄沟灌满,断了流又不知道要费多大力气。”李丹想:要吸收多少水,才能止住这庄稼的饥渴?要流多少汗,才能换来几斗粗粮,供给我们吃用?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战斗流血的意义,对香菊的辛苦劳动,无比地尊敬。‎ 等到天晚,香菊说:“我们回去吧!”她问李丹:“你想吃什么菜?”李丹说:“我想吃辣椒。”“不。你的伤还没好利落,我给你摘几个茄子带回去。”香菊走到菜畦里,摘了几个大茄子。卸下辘轳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她背着辘轳,走在前面。经过一块棒子地,她拔了一棵,咬了咬,回头交给李丹,李丹问:“甜不甜?”香菊回过头说:“你尝尝呀,不甜就给你?”‎ 李丹嚼着甜棒,香菊慢慢在前面走。天空里只有新出来的、弯弯下垂的月亮,和在它上面的那一颗大星,活像在那旷漠的疆场,有人刚刚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 ‎(有删节)‎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村子里住了八个伤员,伤势最重的住在香菊家,因为她家只有她和妹妹二菊两个人,比较清净,利于伤员康复。‎ B.在香菊姊妹俩的悉心照料下,李丹很快得以康复,没多久就能拄着拐外出走动,并且能到地里看香菊浇水抗旱。‎ C.李丹也出身于农民家庭,他虽然没有做过用辘轳绞水这种劳动,但在河边用杠杆车过水,比用辘轳绞水还要吃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小说结尾含蓄地暗示了男女主人公朦胧的爱情。“弯弓射出了一粒弹丸”让人联想到爱神丘比特射出的爱情之箭。‎ E.本文塑造了农村姑娘香菊的美好形象,歌颂了战争年代军民鱼水般的亲情。语言深沉而华美,细节描写生动感人。‎ 解析:选AD B项,“李丹很快得以康复”不符合文意,文中说:“几天来,伤号并没有见轻。”伤号拄着拐出来走动是“到锄过二遍地”后的事,时间较长。C项,“用杠杆车过水,比用辘轳绞水还要吃力”有误,文中说的是“省力”。E项,“语言深沉而华美”错,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语言特色是质朴清新。‎ ‎14.从描写人物的角度来看,第一段描写李丹的伤势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解析: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作家并没有直接写李丹的伤势,而是通过旁人的行动和语言表现出来的,这是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的重要特征。抓住这个特征,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侧面(间接)描写。作者写李丹的伤势,是通过抬担架的民工的动作(走得最慢,脚步放轻)、表情(脸上满挂着忧愁)、语言(大个子的话)表现出来的,村里的人由此知道伤很重。‎ ‎15.香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 ‎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立足于小说内容进行概括。例如,伤号并没有见轻,香菊总是“愁眉不展”,“吃的饭很少”,“做活也不上心”,“竟是要哭了”等,就是香菊心地善良的依据。另外两条答法与此相同。‎ 参考答案:①心地善良,为李丹的伤势牵肠挂肚;②有责任感,一改胆小的性格,悉心照料重伤号;③吃苦耐劳,照料伤员和浇园抗旱,两副重担一肩挑。‎ ‎16.有人认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照料伤员,而不是浇园抗旱,以“浇园”为题,削弱了作品的主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 ‎ ‎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引导考生个性化地阅读和有创意地解读文本。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但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一般说来,答“不同意”较为稳妥,“浇园”是作家运用象征手法精心提炼出来的题目,它超越了浇园抗旱的本意,是军民齐心协力,用宝贵的鲜血和辛勤的汗水共同浇灌美丽家园的象征,这是小说所要表现的深刻主题。如答“不同意”,就会在浇园抗旱的本意上兜圈子,容易失之肤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观点一)同意,以“浇园”为题,的确削弱了作品的主旨。①“浇园”游离于主旨之外,不能表现战争年代军民鱼水般的亲情;②“浇园”只能表现香菊的勤劳精神,不能表现她对子弟兵的关爱;③“浇园”冲淡了照料伤员的主要情节,不能充分彰显小说的主题。‎ ‎(观点二)不同意,以“浇园”为题,使作品的主旨更深刻,内涵更丰富。①“浇园”一语双关,既指香菊浇园抗旱,又暗喻她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八路军伤员,使其得以康复;②“浇园”内涵丰富,表现了以香菊为代表的广大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他们对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关爱;③“浇园”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象征军民齐心协力,用宝贵的鲜血和辛勤的汗水共同浇灌美丽的家园。‎ 三、语言表达训练(16分)‎ ‎17.下面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几个女人商量去探望参军丈夫的对话描写。请以设问方式,简明、准确地设计出一个能切中这段文字的内容并让人思考的问题。(6分)‎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集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问题: ‎ ‎ ‎ 参考答案:几个女人去看丈夫的理由分别揭示了她们怎样的心理世界?(或:水生女人的话没有说完而用了省略号,这没有说完的话的内容是什么?她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18.以下是《红楼梦》中描写“湘云醉卧”的一段文字,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一组四字词,展现这一幅诗意的画面及史湘云(贾母的外侄女)的性格。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生动。(4分)‎ 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 卧具:青石为床、①‎ 睡态:香梦沉酣、②‎ 环境:③、红香满身 性格:④、随性适意 答: ‎ ‎ ‎ 参考答案:①落花为枕;②憨态可掬(娇憨可爱、睡语酒令);③蜂围蝶绕;④豪放旷达(豪兴宛在)(意思对即可)‎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9.下图是某市国民体质抽样调查中成年人部分体质指标变化情况,请把该图显示的体质指标变化结果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概括完整,语言表述准确,不超过90个字。(6分)‎ 答: ‎ ‎ ‎ 解析:回答图文转换题,要注重分析图的特点。这是一幅成年人体质指标变化情况调查结果图,第一、二层交代调查的具体内容,即2014年与2010年,20~39岁年龄组和40~59岁年龄组成年人各项体质指标变化;第三层,交代对象即男性和女性;第四层,交代具体的调查结果。把这幅图体现的体质指标变化结果写成一段话,可以从第一层的内容写起,然后分析第四层指标的变化情况。‎ 参考答案:2014年与2010年比较,所有体质指标均有增加,其中20~39岁年龄组中女性的身高体重增加均高于男性,40~59岁年龄组中男性的指标增加均高于女性,其中腰围增加尤为明显。‎ 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苹果前CEO史蒂夫·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演讲时说,从大学里辍学是他这一生做出的最为明智的一个选择,因为它逼迫他学会了创新。乔布斯对操场上挤得满满的毕业生、校友和家长们说:“你的时间有限,所以最好别把它浪费在模仿别人这种事上。”——同样,如果还在学校的话,似乎不应该去模仿退学的乔布斯们。‎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抓住关键词语“创新”和“模仿”,即可得出正确的立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一个人要想做出一番事业,就要走出自己的路,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能一味地模仿;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会失去自我,失去个性,失去前途;把耳朵叫醒,倾听世界,相信必有一种声音有益于自己;把眼睛擦亮,巡视远方,相信必有一种道路属于自己;模仿并不高明,创新才是正道。我们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缺乏理性;二是害怕模仿失败,打出“要不唯模式”的旗号,随意追求“创新”。具体写作时,可以联系个人的成长经历来写,也可以联系国家的发展来写。‎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