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语文试题共6页,包括三道大题,共25道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 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2)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描写山村秀丽风光,写景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亦君子乎 (2). 会当凌绝顶 (3). 山重水复疑无路,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5). 但愿人长久, (6). 千里共婵娟。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默写时,要注意凌、绝、柳、婵、娟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2.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这样的小溪我见过不少,却不知有哪一条比温泉镇村边这条溪水更招人喜爱。因为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但是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①一坐几省闻名的温泉疗养院就设在这里。②一路上我设想猜测过它的容貌。温泉,你是条泼辣的瀑布从高处一泻而下 ③ 还是一股柔软的热流从地下缓缓升起?
(1)语段中加点的一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其中的“____”改为“____。
(2)“贫瘠”中“瘠”的读音是“____”。
(3)①句中有一处错别字,应改为“____”。
(4)②句存在语病,请将改正后的语句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段中③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恰当?(______)
13
A.; B., C.—— D.?
【答案】 (1). (1)因为 (2). 虽然 (3). (2)jí (4). (3)座 (5). (4)此句为成分多余,“设想”或“猜测”用词重复,删除其一。 (6). (5)B
【解析】(1)本题考点是正确使用关联词语。仔细阅读句子,读出句子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关系,解答此题要弄清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结合句段内容去选择,解答后要通读确认。“它流经的地方是那样偏僻,那样贫瘠”与“每到春天,还是吸引着那么多人”是转折关系,所以应将“因为”改为“虽然”。(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贫瘠”中“瘠”应读作“jí”。(3)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一坐”应改为“一座”。(4)此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此句为成分多余,“设想”或“猜测”用词重复,删除其一。(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牢固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其次要善于仔细分析题中语段的语境,最后运用平时积累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去解答题目。选择问句各分句之间应用逗号,最后一个问句后用问号。所以应选B。
3. 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
A. 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B. 反复——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去》)
C. 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
D. 拟人——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梁实秋《雅舍小品》)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A.选句与所给出的修辞手法一致;B.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C.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D.选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4. 下列情境中,语言运用得体、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培训会上,主持人说:“刚才专家的发言抛砖引玉,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B. 在阅览室,弘毅同学说:“老师,您可以帮我找《老人与海》这本书吗?谢谢!”
C. 公园里,舒然同学口渴了,对路人说:“喂,哪里有卖水的?”
D. 案件胜诉后,子达赞叹道:“梁律师反应机敏,真是见风使舵,让人佩服啊!”
【答案】B
13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语言得体。辨析语言是否得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决定说什么样的话,如喜庆的场合要说吉利话,悲伤的场合要说安慰、鼓励的话,娱乐场合要说有趣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等,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当。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当。A.“抛砖引玉”为自谦用辞,不能用来形容专家的发言;B.用语得体;C.句子中舒然对路人说的话用语不礼貌;D.“见风使舵”是贬义词,用在此句不合语境。
二、阅读
(一)古诗文阅读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令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 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___(朝代)文学家。
6. 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执策而临之 B. 东临碣石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 临溪而渔
7.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8. 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13
9. 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
上联:____
下联:____
【答案】5. 宋代或北宋 6. A
7. 从比拟(拟人)修辞角度,或词语运用角度,表现洞庭湖气势磅礴回答即可。
8.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9. (1). 上联:洞庭湖水天一色 (2). 下联:岳阳楼风月无边
【解析】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13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5.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本文的作者是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
6.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把酒临风”的“临”解释为“面对”。A.面对;B.到、到达,这里指登上;C .临近;D.靠近。故选A。
7. 本题是对句中重点字词的赏析。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衔”“吞”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水势浩大,气势磅礴的景象。
8. 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围绕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博大胸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9. 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需要注意以下情况:上下句字数相等;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根据文章内容可将对联拟写为:洞庭湖水天一色,岳阳楼风月无边。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10. 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
A. 疆界 B. 巡行,巡视 C. 谋略,智谋 D. 大致
11. 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12. 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案】10. D 11.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12.
13
围绕“插天、尽拔、卷入、略尽、悉、卷入、移”等任意一个词语,能说明龙卷风威力巨大,破坏力强(危害大)即可。
【解析】选自《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远远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大树全被风连根拔起,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官舍民房几乎一扫而尽,全都被卷入云中。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个人。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县城完全成为一片废城,于是县城就移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10. 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根据“居民略尽”的意思“官舍民房几乎一扫而尽”,可知“略”是“大致”的意思。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根据句意“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可知应划分为: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有:插天、尽拔、卷入、略尽、悉、卷入。这些词语表现了龙卷风威力巨大,破坏力强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
【甲】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冻年货
王彦
①“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13
④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看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霜。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⑦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人民日报》)
13. “而我更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句话是从文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抽取出来的?请说明理由。
14. “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此处感叹号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15. 请你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出两点即可)
16. 奶奶忙于冻年货,甚至九十多岁还张罗冻年货。对奶奶而言,为家人冻年货究竟意味着什么?
【答案】13. 位置在⑤自然段;理由围绕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来谈即可。示例:⑤自然段,起承上启下作用(由蒸馒头、冻馒头过渡到冻水果)
14. 围绕“对冻梨好吃的赞叹;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快乐”两方面回答即可
13
15. 围绕“冬天蒸馒头;冻馒头;一上冻就开始买各种水果并冻水果;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
16. 围绕“丰富生活,使生活不单调;让家人高兴,感觉热闹、幸福;体现着对生活的热爱;体现着生活情趣;对家人的爱;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年龄虽大,仍可为家人做事的欣慰快乐”等任意两方面作答即可
【解析】
13.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解答。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第四段写的是蒸馒头、冻馒头,第五段写的是冻水果,所以此句应放在第五段开头,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4. 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由“清冽匝牙”“ 肉脆汁肥”“酸爽”可知感叹号里蕴含着“我”对冻梨美味好吃的赞叹以及吃到冻梨时的满足、幸福之情。
15.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归纳、概括事件的能力。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相关段落,根据要求搜寻文字信息,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句子,直接引用或用自己概括,概括要点,语言要简练,要点不能遗漏。根据第三至七段的内容可知奶奶在冬天蒸馒头、冻馒头,冻水果,端来冻梨给爷爷和爸爸解酒,奶奶的所做的这些事使“生活从不单调”。
16. 此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分析其主要内容,再根据文章结尾点明中心的句子来确定主旨。奶奶为家人冻年货丰富了生活,使生活不单调;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爱,她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乙】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四海为家”的微塑料
杨舒
在距离人类生活圈最远的南极海水中,微塑料的身影再次被科学家“捕获”。科学家们认为:“这基本可以证明,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塑料在生活中很常见,“微塑料”又是什么?它为何引发科学家频频关注,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危害?
科学界关注海洋微塑料污染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4年,英国科研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才首次提出“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13
海洋中的微塑料可分为“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两大来源。“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如用于清洁剂、洗面奶,以及工业研磨料、去角质、药物和纺织物的塑料原料等。“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微塑料另一个特性就是高疏水性,加之有较大面积,容易吸附海水中的多环芳烃等疏水性污染物,并产生富集作用。而这些疏水性污染物基本都是持久性有机物,大都具有较大生物毒性,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进行累积。
最让科学家们担心的是,通过食物链,这些被海洋生物摄取的微塑料最终会进入生物链顶端——人类的体内,威胁人体健康。
科学家们普遍呼吁,世界各国应一道提高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率,并减少使用塑料制品,以降低塑料垃圾对海洋的污染。
(《光明日报》,有删改)
17. 请在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句子,抄写在下面。
18. 简要概括微塑料具有哪些特性。
19. “微塑料已遍布于全球海洋,可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这句话中“可能”一词有什么具体作用?
【答案】17. 以下三处,写出一处即可:
①“微塑料”的概念——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
②“原生”微塑料是指在生产时就是细小的,可直接作为产品或原料使用的塑料微粒。
③“次生”微塑料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由大块海洋塑料污染物因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 层层分解破碎而成的细小塑料颗粒。
18. 围绕“难降解;粒径细小;数量巨大;容易被海洋浮生物所摄入;高疏水性”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9. 示例:“可能”一词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解析】
17. 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例如第四段对“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的说明就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点睛:此题考查辨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的能力。“下定义”
13
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18.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找到答案范围,然后精读该语段,根据理解得出切题的答案。根据第五段“微塑料难降解,除此以外最大的特性就是粒径细小,数量巨大,非常容易被海洋浮游生物所摄入,它的尺寸越小,危害越大,容易堵塞生物食道”提炼关键词语即可解答。
19. 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可能”表估计,表示微塑料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推测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三)名著阅读
20.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1)选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
(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____)
A.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D.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划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3)你是否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吴承恩 (2). (2)B (3). (3)示例(1)喜欢,猪八戒憨厚、质朴、善良、可爱。示例(2)不喜欢,猪八戒贪吃、好色、懒惰、爱挑拨离间,取经意志不坚定。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1)《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2)根据文段中的“白骨夫人”一词,可知以上选段内容出自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3)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围绕猪八戒“憨厚、质朴、善良、可爱”来谈喜欢的理由或围绕“
13
贪吃、好色、懒惰、爱挑拨离间,取经意志不坚定”来谈不喜欢的理由即可。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一)综合性学习
21. 下面是彤彤在“走近汉字”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材料二】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哪本书对完成这次探究活动最有可能提供帮助?(____)
A.《左传》 B.《说文解字》 C.《朝花夕拾》 D.《论语》
(3)班级组织“走近汉字”主题演讲会,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要求:①符合“走近汉字”主题;②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围绕“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汉字具有美感;汉字是表义文字”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2). (2)B (3). (3)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得出结论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出现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主题,即可作答。分析图表中的汉字可知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
13
(2)根据探究活动的主题“走近汉字”,结合这几部书的内容来思考即可。A.《左传》为史书;B.《说文解字》为许慎所写的解释文字类的工具书;C.《朝花夕拾》为回忆性散文;D.《论语》为语录体散文。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
(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一般是先写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围绕“走近汉字”的主题来拟写即可。注意语意要清晰,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二)写作
22.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家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由蝌蚪到青蛙,褪掉尾巴,才能长大。
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需要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
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
冬天来了,它也需要蜷伏一个冬季;但春天来了,它一定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
(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毕业学校名。
【答案】家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长夜里,独自一人坐在家里向家轻声诉说,让家来聆听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歌。家也是治疗伤痛的最好地方,它会为我们抚平难以愈合的伤口,让伤痛只留在昨天,让我们的今天更加精彩。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对自己的家都有种无法形容的亲切感。我的家就像一个小小的避风港,使我幼小的心灵得到抚慰,使我感到亲情的温暖,使我对于下一次的拼搏充满了自信……
13
家是我们无话不说的会议室,家是我们遮风避雨的地方,在我们落魄时,家是我们最好的补神处,家总是那样的可爱,即使远在他乡的我们却依然不忘家的温暖;家不需要伪装,家是可以容得下我们一切行为的地方,家是父母的心血,家不能没有我们,我们更不能没有家,我爱家,因为家真的太可爱了。
在家面前我们不需要伪装,只需要坦然相待,每当我们从街上回来的时候家总是“笑呵呵地看着我们”家体现着全家和睦宗旨,更表达了家是我们无法离开的地方,家谢谢你。
家是幸福的,有家的人们珍惜吧!不要失去了再去珍惜。因为家真的太可爱了,我们不可以失去它,我们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当你看到家时,你就会真的笑起来的,因为它总是笑着面对我们。
【解析】(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个题目属于“亲情友情”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在你的身边一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你一定有很多切身的感受、深刻的体验,写这篇文章不存在“无米之炊”的问题。所以,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精挑细选。如立意为“有爱就有家”,“家的故事就是爱的故事”,就集中笔墨写发生在家里的充满爱的故事;想写班级这个大家,立意为“我的快乐之家”,就写班级有趣的让你快乐的人和事,集中笔力写好快乐;想写“老家”,想抒发对故乡的怀念,就写你记忆中的老家的模样和故事。在体裁方面,可以写成记叙文,讲述家庭故事;可以写成抒情散文,书写自己对家的种种情怀、感悟。但无论哪一种体裁,以情动人是写好本作文的关键。
点睛: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写作时注意以下三点:(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2)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3)最好用具体的事例使文章生动具体,切记不要围绕这关键词语空发议论,那样会给人假大空之感。适当插入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描写,融入一定的修辞,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人物形象更饱满。
(2)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写作时,要先认真阅读所给的材料,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材料的中心意思,得出本次作文应围绕什么话题来写。仔细阅读本次作文的材料,根据“由蝌蚪到青蛙,退掉尾巴,才能长大”可得出“在成长中要懂得舍弃”的话题;根据“从蝌蚪到青蛙,可能转身并不华丽,但一定需要彻底”可得出“坚定目标”的话题;根据“即使能生活在岸上,也不要永远留在岸上;即使能生活在水里,也不要永远留在水里”可得出“奋斗、改变、不图安逸”的话题;根据“ 冬天来了,它也……”可得出“蓄积力量、厚积薄发”的话题。根据以上话题来选材,进行写作即可。此文适合写成议论文,写作时先确定中心论点,再运用合适的论据进行论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