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爱因斯坦
材料二 作为科学家,他的理论非常深奥,一般人无法领悟。作为思想家,他的见解相当深邃,普通人难以理解。可是,这样一位科学精英和思想精英,为什么会走进大众的生活,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并受到全世界男女老少的尊敬和爱戴呢?……爱因斯坦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的世界公民。
——[英]彼得·科尔斯《爱因斯坦与大科学的诞生》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爱因斯坦所说的“牛顿所创造的概念”以及爱因斯坦理论的“深奥”之处。
(2)1952年11月8日,以色列总理戴维·本·古里安提名爱因斯坦为总统候选人。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被提名为以色列总统候选人的原因。
参考答案(1)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相对论、光子理论,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
(2)爱因斯坦在科学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社会责任感和科学良心;是犹太人中的杰出人物。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知识不能单从经验中得出,而只能从理智的发现与观察到的事实两者的比较中得出。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有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4
——爱因斯坦语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的伟大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精神对爱因斯坦产生的影响。
解析回答第(1)问时,根据材料中“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生活”等重要信息,可概括出爱因斯坦的精神。回答第(2)问时,说明上述精神在爱因斯坦科学研究和生活历程中的体现即可。
参考答案(1)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战斗精神;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自我批判的精神;淡泊名利、崇尚节俭的精神等。
(2)提出了相对论、光量子假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科学巨匠;时刻关心人类的进步与和平,成为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3.导学号0246410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地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注意材料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20世纪30年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爱因斯坦对战争态度的变化,提取相关信息,并分别加以说明。回答第(2)问时,要上升到爱因斯坦高贵品质的高度上,认识其对和平的贡献。
参考答案(1)从反对一切战争到主张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再到致力于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4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公开承认,它们的目的决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因此,我们也敦促它们寻求和平办法来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955年7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指出该宣言所表达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爱因斯坦一生的评价。
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从核战争的威胁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着手,说明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可直接概括其核心思想。回答第(2)问时,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要说明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另一方面要说明爱因斯坦对人类和平事业的贡献。
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美苏两极对峙,世界受到核战争的威胁。核心思想:现代化战争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世界各国必须放弃战争,通过和平办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2)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同时,爱因斯坦也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他热爱和关心人类的和平事业,反对战争,为维护人类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5.导学号0246410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利玛窦于1552年出生于意大利,九岁时进入耶稣会学校学习。十六岁时到罗马学习法律,十九岁时加入耶稣会,继续在耶稣会举办的学校学习哲学和神学。并师从著名数学家丁先生学习天算,二十五岁时参加一个学术中心,二十六岁时乘船前往东方传教,并于1582年8月抵达澳门,从此,他便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踏遍中国南北,于1610年死于北京。
利玛窦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直接的了解,是第一个直接掌握中国语文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对中国的科学技术也表示称赞,对中医也很感兴趣。同时,他第一次正式向中国介绍了大量的宗教和科学技术知识。
利玛窦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也有详细的描写。他说:“大臣们作威作福达到这种地步,以致简直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财产是安全的,人人整天提心吊胆,唯恐受到诬告而被剥夺自己所有的一切。”“有时候,被告送给大臣一笔巨款,就可以违反法律和正义而得活命。”而利玛窦和其他传教士正是通过向皇帝、大臣和大吏们赠送礼品才逐渐取得立足之地的。
——摘编自《中译者序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并且长期在中国停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情况的描写。
4
解析第(1)问分析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的时间信息,即16世纪后半期,结合材料“乘船”和利玛窦传教的特点,考虑到利玛窦传教士的身份,联系当时中外历史特征回答即可。第(2)问评析利玛窦对中国官场的描写,首先要提取材料中利玛窦描写的主要内容:明末官僚体制的臃肿无能和吏治败坏,联系明朝末年历史的特征,从利玛窦作为传教士,接触东西方文化的背景进行评析。
参考答案(1)新航路开辟使经由海路到达中国成为可能;利玛窦对中国的语言文化知识和主流思想有比较深的了解,与中国人交流的障碍基本上消除;利玛窦与中国的士大夫的交往比较密切,其丰富的知识得到了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同。
(2)利玛窦对当时中国官场腐败状况的描写不仅符合王朝衰败时期的基本规律,而且与明朝腐败的事实高度吻合。欧洲的世俗封建势力并不强大,欧洲人觉得中国官场的腐败情况是不可思议的;利玛窦接受了比较高层次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利玛窦的价值判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