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辽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辽宁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 一、积累与运用 ‎1.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立德树人   明礼至善 ‎【答案】略 ‎【解析】试题分析:不写错字、别字、形似字。写时还要注意汉字笔画的条理清晰,正楷字书写,书写要规范、工整、美观,笔顺正确,间架结构合理。不写繁体字。‎ ‎2.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岿然(kuī) 束缚(sù) 戏虐(xuè) 心有余悸(jì)‎ B. 蛰伏(zhé) 摇曳(yè) 滂沱(páng) 相题并论(tí)‎ C. 暴燥(zào) 嗫嚅(rú) 应酬(yìng) 浮想联翩(piān)‎ D. 蹩脚(bié) 狡黠(xiá) 恫吓(dòng) 韬光养晦(tāo)‎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束”应读作“shù”。B“滂”应读“pāng”,“相题并论”应写作“相提并论”。C“暴燥”应写作“暴躁”。故选:D。‎ ‎3.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尽管萍水相逢,我们却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发现了共同的爱好。‎ B.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C. 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返顾地走进去拍照。‎ D. 路上,黑森森的林木都好像活着的魔鬼向你袭来,使你毛骨悚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萍水相逢,意思是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14‎ ‎ 。使用正确。B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完美,好了还求更好。D毛骨悚然: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使用正确。C句中“义无反顾”是褒义词,义: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义:道义。反顾:回头看。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不符合“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的语境。‎ ‎4. 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6月10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 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 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 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答案】A 点睛: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 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示例:就是多一些理解, (2). 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解析】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所仿写内容要与“孝”有关,陈述“孝”的表现,要与例句一样,由两个句子构成,并且使三组句子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6. 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画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该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B. 《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简·爱,她和罗切期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待已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 《童年》中的外祖母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光辉的艺术形象之一,她无私的爱温暖了阿廖沙的心灵。‎ 14‎ D. 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恩必报、有仇必复,曾醉打蒋门神、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简·爱》《童年》《水浒传》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B项,“双耳失聪”表述错误,应是“双目失明”。‎ ‎7. 古诗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⑸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学而不思则罔   (2).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 (4)江春入旧年 (5). (5)征蓬出汉塞, (6). 归雁入胡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和理解性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4)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罔 ”的写法。小题(2)注意“庇”“俱”的写法。小题(3)注意“瀚海”“阑干”的写法。小题(5)注意“蓬”“雁”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8. 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 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 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答案】D 14‎ ‎【解析】试题分析:D项“表达了诗人舍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错误,诗中并无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属于无中生有。《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9.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前,习近平主席和京总统应邀观看中俄少年冰球友谊赛。开球前,球员互向对方国家领导人赠送球衣。假如你是中国球员代表,你会向普京总统说些什么呢?‎ ‎【答案】示例:尊敬的总统先生,您好!我很荣幸地代表中国球员向您赠送球衣,请您收下,祝福中俄友谊长存,谢谢您! ‎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材料,根据要求,要注意称呼,礼貌用语得体。说明事由,语言流畅,没有错别字,言之有理,表达清楚即可。‎ ‎10. 综合性学习。‎ ‎  【材料一】一个名叫特奥的意大利机器人和一位中国少年辆琴手在幕后弹奏同一首肖邦的钢琴曲,让听众和钢琴演奏家郎朗辨別哪个是机器人,哪个是真人。弹奏结来后,观众有不同猜测,最后请郎朗辨认。郎朗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主持人问他:“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他说:“真人选手弹奏时有一个音符弹错了,而机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 ‎  【材料二】如今,人工智能已走进很多中小学的课堂。专家表示,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智慧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自学、复习,多样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  【材料三】1957年,关国科学家司马贺曾预言10年内计算机下棋将击败人类。到1997年,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M的计箕机“深蓝”,标志着国际象棋领域被杌器攻陷,尽管比预计时间晚了30年。2016年3月9日,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深奥的围棋棋盘上把世界棋冠军李世石逼到投子认输,以总比分4:1战胜李世石。一些人开始恐慌,害怕拥有人工智能后,一日三餐,甚至连起床、上床都是它们帮我们完成。这样下去,在它们眼里,人类将一无是处。‎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阅读上述材料,写出三条关于“人工智能”的探究结果。‎ ‎【答案】(1)人工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准确率更高(完美)。(2)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教学。(3)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恐慌开始(担忧)。‎ 14‎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来探究问题的能力,要对三则材料中的核心信息加以概括。由材料一“真人选手弹奏时有一个音符弹错了,而机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准确率更高(完美)。根据材料二“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自学、复习,多样化课程设置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教学。根据材料三“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M的计箕机‘深蓝’”“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深奥的围棋棋盘上把世界棋冠军李世石逼到投子认输”“一些人开始恐慌”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恐慌开始(担忧)。‎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时时面间进 (____________) ⑵期年之后 (____________)‎ ‎⑶厉王虐 (____________) ⑷国人谤王 (____________)‎ ‎12. 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能谤讥于市朝 受任于败军之际 B. 门庭若市 愿为市鞍马 C. 乃不敢言 若无兴德之言 D. 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问今是何世 ‎13. 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14‎ ‎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⑵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14. 【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5. 【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 ‎【答案】11. (1). 偶尔 (2). 满一年 (3). 暴虐(残暴) (4). 指责 12. A ‎ ‎13. (1)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2)国都的人没有感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 ‎14. (1). 防民之口, (2). 甚于防川 ‎ ‎15. 参考示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解析】‎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注意本题中“间”“期”“谤”都是古今异义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暴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2. 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于”“市”“言”“是”的几种意思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各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A句两个“于”皆为介词,在。B集市/买。C说/言论。D代词,这/判断动词,是。所以选A。‎ ‎1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闻”“朝”“以”“目”,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如“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注意“皆朝于齐”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点睛: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14.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抓住其中召公的话“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从中提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可。这个成语可理解为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15.‎ 14‎ ‎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所提问题“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一句,从“启示”这个点来分析,处理问题时应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给我们的启示不应该只是一个广开言论这么简单;有句俗话叫只要有人就有是非,言论如水,多则必满,满则必溢,而因为有人就有话,所以这满溢的过程又循循相息,更何况在10多亿人口的国度,不可能没有怨言;给民间永不干涸的言论找到出口,从而变水患为水利才是这句古语的核心价值。‎ ‎(一)译文: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二)译文: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⑴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⑵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⑶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⑷“要喝水吗?”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⑸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14‎ ‎。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⑹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⑺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⑻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在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⑼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⑽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册改)‎ ‎16. 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1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19. 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 ‎20. 请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21. 根据选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答案】16. (1). 明线:(父母的)牵手 (2). 暗线: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 ‎17. 外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且病得很重 ‎ ‎18.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 ‎19. 插叙,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写出了父母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 ‎ ‎20. A: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 B: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亲的离世 ‎ ‎21. 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父亲虽然去世了,但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章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如本文的线索有两条:明线是(父母的)牵手;暗线是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一般来说,暗线往往是情感线索。‎ ‎1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从描写的角度考虑,“灰黄的皮肤”“不安分的筋,暴露着”属于外貌描写,“灰黄”“斑点”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不安分的筋,暴露”“灰黄”写出了父亲的饱经风霜和和病得严重。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来分析。‎ ‎1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中的比喻修辞格,“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即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19.‎ 14‎ ‎ 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插叙的理解。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这是一句表明插叙的标志性语言。内容上的作用: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情感上的作用:父母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结构上的作用:上下勾连,承上启下,使文章浑然一体。‎ ‎2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品味成功的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效果。在这两个句子中,由 “拉”字可以分析出,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由“没有落泪,站起身来”可以看出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亲的离世。做此题,最好把握好上下文的内容或中心后再作答。‎ 点睛: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2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具体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应该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联系划线句子的上下文,具体分析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句中的“沿着手臂的桥”指的是父母心手相牵,“那个人的生命”指父亲的生命,“融汇在自己身上”指的是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句中说表达的情感为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树杈上。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从颜值到爆发力都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可以说,鬣狗是猎豹这一草原霸主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 猎,鬣狗总会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也只能任由它们掠夺;有时食物争夺得太过激 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会被鬣狗发现。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完美避开这些恼人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楼。‎ ‎⑥‎ 14‎ 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于肩负着抚养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 ‎22. 请概括选文第②~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3. 请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24. 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 ‎25. 选文第⑨段中提到“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你知道的哪种动物行为也能体现生存智慧?请简要地说一说。(文中提到的除外)‎ ‎【答案】22. 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 ‎ ‎23. “仅”是“只”的意思,表强调,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猎豹吃完一头羚羊所需时间之短,“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 ‎24. 参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 ‎ ‎25. 示例1:当壁虎被天敌咬伤身体后,它会主动断尾,并以此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从而迅速逃离。‎ 示例2:在一年四季中,雷鸟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周围颜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解析】‎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②~⑥段内容,根据文中“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不利”等内容,可分析概括为: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 14‎ ‎2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仅”:“只”之意,起修饰限定作用,说明猎豹吃完一头羚羊所需时间之短。这是实事求是的说法。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24.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星鸦”是举例子,“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是列数字,作用是: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25.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结合问题中的“体现生存智慧”,分析“动物行为”即可。如当松鼠与同伴争抢食物,从一根树枝跳到距离较远的另一根树枝时,不会直接跳过去。它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先探头探脑一番,仔细瞧瞧四周的情况,并反复探踩脚下的树枝,看是否稳当踏实。当松鼠觉得脚下的树枝很牢靠安全,而自己又完全可以到达另一根距离自己较近的树枝时,它就会专注地纵身一跃,轻盈而轻松地落到另一根树枝上。如此三跃两跳,最后就跃到了原来瞄准的树枝。‎ 三、作文 ‎26.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推动亚、非、欧经济发展的纽带,挑灯备考时家人递上的那杯浓浓的奶茶是亲情的组带,沮丧时老师的鼓励、跌倒时同学的搀扶、陌生人善意的微笑、风雨中的那把小伞……这些都是联系真情的纽带。‎ 请以“纽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如果选择题目(二),自拟题目,然后作文。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⑶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答案】说纽带 什么是纽带?词典告诉我们:纽带是能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由此观之,世界上纽带大约无处不在:远至西汉时张骞凿空走出丝绸之路联络西汉与罗马、新航路开辟使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近及通讯工具如手机的发明与发展加强人际沟通……纽带或实或虚,却无处不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14‎ ‎  当代最受人们欢迎的“纽带”无出于互联网了。在这条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商业贸易得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而开展跨文化的欣赏、交流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偌大的地球,以是成为了“地球村”,而“纽带”最重要的功能大约不仅限于促进联系的发生与强化,更在于这联系所能凝聚的力量。仍以互联网为譬:依托网络,人们可以广泛吸纳“众”的智慧,拓宽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人们也可以发动众筹,各尽涓滴之力而汇成大江大海,救助需要的人,推动慈善、创业等的发展。精神层面上,民族精神曾是民族危亡时强有力的纽带,使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外敌度过难关。‎ ‎  当然,纽带带来的影响也包括风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往来的国际贸易也为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提供了可能。‎ ‎  但风险的存在并不能成为拒绝纽带的理由。恰恰相反,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我们更应主动加强纽带的建设,同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此方面,中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主张加强联合国作用并开展多边外交,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推动实施。中国主动承担了大国责任,打造良性纽带,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纽带由是使个体的发展变为群体的发展,在互利中实现共赢。‎ ‎  而除建设纽带之外,我们自身也可以成为纽带。离开国家层面落脚于个体,我们可以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古今历史传承的纽带,维护社会安定校园和谐的纽带……这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提高自身素质,拥有“纽带”的自觉,承担“纽带”的使命。比如,走出国门时,你便成为了外国与中国的纽带——你是否做到了文明旅游?比如,在校学习,你便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你是否做到了认真、用心?如是种种,都要求我们自我反思、改进,成为更好的“纽带”。‎ ‎  纽带是什么?词典给出了客观的定义。但纽带怎样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还有待我们去定义、去诠释。‎ 14‎ 点睛: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 14‎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