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六校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辽宁六校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一期末考试试题 历 史 命题单位:抚顺市十二中学 命题人:翟晨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 第I卷(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耜耕 D.耦犁 ‎2.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人口数量较大 B.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C.地域分布广泛 D.封建土地所有者 ‎3.“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4.史学界普遍认为:到南宋时期,南方正式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主要是因为 A.南宋的都城在南方 B.南方是农业区,北方是畜牧区 C.南方成为最主要的粮食产区 D.工商业城市、都会主要集中在南方 ‎ ‎5.据下面表格推断正确的是 中历 公历 江南地区人口总数 西汉元始二年 ‎2年 ‎2 507 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年 ‎6 294 801‎ 唐天宝元年 ‎742年 ‎10 579 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年 ‎14 580 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年 ‎35 987 111‎ A.东汉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安史之乱对南方人口影响甚微 C.玉米传入中国养活了众多人口 D.明初休养生息政策推动南方人口增长 ‎6.官营手工业在劳动力的使用上经历了从征役制到雇佣制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工匠们的反抗 D.官营手工业日益失去主导地位 ‎7.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时农作物平均每亩产量约1.5石,而宋代平 均 每亩产量约2石,比唐代高约30%。经济作物无论种茶、种棉、种植甘蔗、栽桑养蚕均产量高于唐,生产分工也很仔细。而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主要 ‎①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 ‎②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 ‎③宋朝税收制度和土地制度的调整 ‎④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9.“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10.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其对应的分别是 A.荷兰、意大利 B.葡萄牙、英国 C.西班牙、意大利 D.意大利、法国 ‎11. 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 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 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 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 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 ‎“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的竞争 ‎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13.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14.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 “胜利燦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B.外国资本的侵蚀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15.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16.从‎1883年8月1日起,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杨树浦水厂正式对外供水。然而,当时却有种种谣传,说自来水管上有两龙相斗,还说自来水管接近煤气管,水里有煤毒,以致一些中国市民乃至官员都不敢饮用自来水。但自来水在租界普遍使用后,城乡居民也希望用上自来 水。对这一历史现象解释最接近历史本质的是 A.社会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 B.社会陋习已经彻底的革除 C.对科学新知随实践而改变 D.城市居民容易接受新事物 ‎17.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18.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这种理念,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19.股份公司在二战后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一些大企业通常把股票划分数百万份上市销售,同时鼓励公司职工个人购买。如20世纪末,美国约有70%的人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为2 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日本东芝公司每个工人都拥有公司的股票。对这一现象的准确解释是 A.工人持有股票,意味着从被雇佣者变为了公司的主人 B.股票分散化,意味着企业不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C.意味着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人人都是资本家 D.虽然股票分散化,但企业仍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2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A.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C.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21.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A.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B.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基础 C.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 D.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22.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下面三幅图反映了 ‎1952年合作社股票 1956年江宁县公私合营股票 2008年祥符林业专业合作社股权证 A.股票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 B.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单一性 C.经济政策具有时代特色 D.我国经济制度的主体是股份制 ‎24.下图是1978-200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占GDP比重变化图,其反映出中国 ‎①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②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③始终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持续增长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下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26.下列有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结束后由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而建立 B、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C、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世界经济秩序 D、确立了美国战后一段时期内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7.《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到‎1999年1月1日,即可开始实施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最迟要在‎1998年7月1日建立独立于各国政府之外的欧洲中央银行,英国和丹麦不受这一时间表的限制。这最能表明欧元 A.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结果 B.是入约各国经济主权让渡的结果 C.尚未成为欧盟所有成员国的统一货币 D.加强了各国以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能力 ‎28.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APEC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 D.APEC即将取代WTO ‎29.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亚投行”、“自贸区”等一系列经济发展战略,构建产品、技术、资本全方位“走出去”的经济发展新态势,其旨在:‎ A. 抓住机遇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B. 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化价值链 C. 布局新时期经济发展转型战略 D. 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0. 2018年虽然中国足球再次无缘世界杯,但各大体育盛宴中总是不乏中国元素的参与。大到球场建设的器械,小到球迷手中的吉祥物、吹的口哨等。这一现象表明 A.发展中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 ‎ 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 C.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第Ⅱ卷(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 ‎31.(14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材料一:《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 ‎《史记》记载: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材料三:‎ ‎ ‎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选择其中一个措施简要概述其内容及其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4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意义?(4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 ‎ ——马克思 材料二:(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内外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 ‎ ——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 ‎   ‎ ‎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影响如何?(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西方“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主要手段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2分)‎ ‎(4)结合材料四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哪些?(举出至少两种)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较大的国家是哪两个?(4分)‎ ‎33.(12分)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 ‎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 ‎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 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 ‎ ——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 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箫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 ‎ ——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 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六校协作体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DCD 6—10 BACAA 11—15 ABDAD ‎16—20 CCCDA 21—25 DCCBB 26—30 ABBBD 二、综合题 ‎31.(1)‎ ‎①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②战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任答其中一点。4分)‎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任答其中一点。2分)‎ ‎(3) 变化:建立合作社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分)‎ ‎(4)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生产。(任答其中一点。2分)‎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任答其中一点。2分)‎ ‎32.(1)新航路的开辟。(1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加强了欧洲同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逐渐形成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任答其中一点。1分)‎ ‎(2)市场: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2分)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掠夺和贸易;(2分)劳动力:圈地运动(2分)‎ ‎(3)手段:以武力打开门户。(或以商品输出为主)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分)‎ ‎(4)电的发明和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新的交通工具的使用;石化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得到发展;钢铁工业有了新的进步。(2分)(答出二项即可).德国;美国。(2分)‎ ‎33. 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4分)‎ 积极评价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①1929年一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②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③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 斯势力;④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⑤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消极评价原因:21世纪初①新政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使人们对以往新政作用的评价产生了怀疑和否定情绪;③学者希望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教训,为政府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④新政的历史负面影响显露,相关评价更客观;⑤历史研究视角的变化;⑥多元史观的影响。(4分。任意答其中两点即可)‎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