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页 共 4页 ◎ 第 2页 共 4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
校
:
_
_
_
_
_
_
_
_
_
_
_
姓
名
: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
级
:
_
_
_
_
_
_
_
_
_
_
_
考
号
:
_
_
_
_
_
_
_
_
_
_
_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时训练
必修三(RJ 版)•政治
(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
1.要帮助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既要在经济上加强扶持,也要进行文化扶贫,以提高当地人民素
质,尽快摆脱贫困。下列不属于“文化扶贫”的是( )
A. 根据文化资源类型和社会发展状况,科学编制贫困地区文化发展专项规划
B. 建设农业产业园,吸引当地农民工返乡就业,将特色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C. 开展“报刊下乡”工程,向贫困地区赠阅报刊,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生活
D. 开展“千名绣娘”培育工程,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更多当地群众致富
2.改革开放以来,大熊猫在对外交往中扮演“友谊大使”角色,成为“最萌外交官”。随着大熊猫
一起走出国门的,还有中国人民的友善与温情,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大熊猫这张外交名片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3.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公众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纪录式综艺”的呈现手段,让“国宝”
文物“活起来”。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表明
(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央视热播的节目《国家宝藏》通过具有艺术观赏性的设计为观众展出“国宝”,观众在欣赏文物
之美的同时,触摸到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表明(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传承的关键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创造的功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于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出现的,指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人。“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
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优越感。由此可见( )
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特色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近年来,随着移动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正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产、
思维等方式,实现了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表明(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B.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D. 网络文化都是先进的文化
7.2017 年 12 月 13 日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南京大屠杀 80 周年。党和国家主
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举行国家公祭说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文化促进民族和国家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著名文化学者粱漱溟先生说:“如果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要创造一种新文化,那么这种新文化的嫩
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含生机的老根--乡村。”这表明( )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乡村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③乡村文化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 ④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2017 年 12 月,《国家宝藏》节目在央视综艺频道(CCTV3)正式播出。《国家宝藏》节目 就是要通
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 众感受到文化的
传承和自信。《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国国宝文物”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它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独特作用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大众传媒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0.西成高铁于 2017 年]2 月 1 日正式开通运行,西安出发四小时飚成都,一路风景一路吃!搭上西
成高铁,蜀文化和秦文化更“铁”了,西成高铁让西部经济文化再次腾飞。这表明( )
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11.“阅《史记》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读《诗经》可以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这意
味着(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③中国传统文艺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中国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甲骨钟鼎、石鼓青铜、砖瓦
权量,处处可见文字的踪迹,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循着这些承载文字的文物古迹。今人
得以穿越时空,知悉我们的前世与来路。材料反映出( )
①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吉林省吉林市,一位杨大爷通过互联网直播跳舞成为网红,也让“鬼步舞”这种舞蹈形式很快成为
吉林市广场舞中的主流,男女老幼乐在其中。现 在,像杨大爷这样在网上进行“鬼步舞”直播的人很
多,目的除了自娱自乐外,也源于经济上的收益。“鬼步舞”直播的风靡表明( )
①经济发展取决于文化,文化的价值在于拉动经济增长
②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③文化作为经济的派生物,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4.《国家宝藏》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用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力图对每一件
文物的前世今生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是一件陈列品,
而是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文化传奇。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精神产品的创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人艺术审美的结合
②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文物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具有重要作用第 3页 共 4页 ◎ 第 4页 共 4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请
※
※
不
※
※
要
※
※
在
※
※
装
※
※
订
※
※
线
※
※
内
※
※
答
※
※
题
※
※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5.2017 年 10 月 20 日,“爱马仕精神”文化展全球巡展首站在上海开启,原用于马鞍和马具的结
构、形状、固定方式、挂钩或扣钩造型不断演变,成为启发新设计的灵感源泉,展览作品给观众带来
了“物之本意”的感官体验。这表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 ②文化对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等热播,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通过文
化创意产品开发走入百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翅膀,开辟出产业发展新
天地。这说明( )
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近年来,从南京大屠杀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再到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公祭活动在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举行,南京之殇正在成为世界记忆,这是国际社会对历史的深
刻反思,也是对历史真实的有力捍卫。这说明( )
①历史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历史的影响深远持久不会抹灭
③积极开展历史文化活动就会让人们牢记历史 ④历史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发挥其价值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8.2017 年 9 月 26 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2016 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数据。2016 年全国文化及相
关产业增加值为 307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0%,比同期 GDP 名义增速高 4.4 个百分点;占 GDP
的比重为 4.14%,比上年提高 0.17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精细、执着专一。重视
培育工匠精神是因为( )
①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工匠精神是工匠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提升劳动技能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在我国,许多地区都保存着著名的历史遗址,如南京的中山陵、西安的兵马俑、长春的伪满皇宫
等,这些历史遗址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了( )
A.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 建筑越古老越有文化价值
C. 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D.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1.在安徽,由于长江、淮河两条大河横贯省境,把全省自然区分为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理板块,
它们 在各自的地形地貌、民风民俗、经济发展和居民观念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并因此而在漫
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化并形成江淮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三大亚文化板块。由此可见(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②中华文化能与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文化具有区域性 ④中华文明具有民族性,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2.在苦难辉煌的革命岁月,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舆论宣传工作。他一面指挥打仗,一面指导新华社
展开舆论攻势,并亲自撰写了大量新闻、时评和社论,有力地团结了人民、鼓舞了士气,巩固扩大了
武装斗争的成果。这充分说明( )
①优秀文化对人具有激励作用 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是革命胜利的政治保证 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2018 年元旦,某广场热闹非凡,现代舞、诗朗诵、集体舞、情景剧、小品、舞蹈、相声等多个节目
精彩亮相,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表明( )
①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享用者 ②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③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④非意识形态的文艺属于真正的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其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请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演 绎文物
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一定的文化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
③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④文物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5.曾经人声鼎沸的老厂房,逐渐成为工业遗存。把这些承载城市记忆的老厂房变成博物馆,让人铭
记昨天,也能展望未来,这便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温度。这表明( )
①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发展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人们创造文化也享用着文化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26.“十九大、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些热词语
代表民意,反映时代特色、记录社会形态,表达了人们对新时代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从文化的角度
这表明( )
A.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27.新技术创造了新职业,要求新的专业技能,进一步破坏了经验和人情练达的独有价值。曾经,我
们会向一个老前辈求教如何认知世界,而现在则直接上百度等搜索引擎查询。这一事实说明(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应当努力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④敬业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8.2018 年 3 月 7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
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下列关于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不具有意识形态性质 D. 文化是人类全部活动及其产品
29.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古丝绸之
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 )
A. 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产物 B. 为我国当前参与国际合作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C. 是在商业贸易往来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D. 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个性
1-5 BBABA 6-10 CBAAC 11-15 BBBBB 16-20 CACAD
21-25 ABABB 26-29 ABBA答案第 1页,总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