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物态变化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2章;考试时间:4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 乙图: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C. 丙图: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
D. 丁图:热风干手机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蒸发
2.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 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kg
C. 一般洗澡水的温度约为90℃ D.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80cm
3.物态变化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液化现象
B. 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经常会出现小的露珠,这是熔化现象
D. 冬天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9
4.以下说法最符合事实的是 ( )
A.适宜洗澡的水温约为40℃
B.使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40℃
C.人体的正常温度为25.0°C
D.重庆水的沸点为100℃
5.如图所示的测量仪器读数正确的是( )
A. B. C. D.
6.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升华,后凝华 B. 先凝华,后升华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7.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探究而获得。下列事实所对应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橡胶不易导电——没有电荷
B. 海水晒盐——蒸发结晶
C. 高压锅——压强越大,液体沸点越高
D. 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吐鲁番的日照时间特别长且昼夜温差大
8.某同学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人20ml液体,如图,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少的是( )
9
A. B.
C. D.
9.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的是( )
10.(泰安中考)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常用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在图中,温度计甲的读数是_______,温度计乙的读数是______。
1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看见冰棍冒“白气”,这是 现象;冰棍放一会儿,变成液体,这是 现象.(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3.按要求完成填空.
9
(1)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cm.
(2)图(2)所示的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正确的视线方向应该是___.
(3)图(3)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________有关.
(4)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下列各事例或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横线上.
(1)雪的形成:_____.(2)雾的形成:_____.
(3)铜块受热变成铜水:_____.(4)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_____.
(5)冬天进屋后眼镜上出现“白雾”,一会儿不见了_____.
15.体温计已成为家用之必备,体温计是根据_____原理制成的,图中的示数为_____.
16.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的 (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如图所示,两支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分别应该是甲: ℃;乙: ℃。
9
18.天气热了,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 ℃。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那么她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
19.请按照物质的物理属性对下列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
冰、水银、铅笔芯、玻璃、酒精、牛奶
其中一类是 。依据为
其中另一类是 。依据为
20.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深秋,夜间下霜: ;潮湿的天气,自来水管“出汗”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 .
三、实验题
21.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一、二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他们的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组.
(2)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_____ (填“前”或“后”)时出现的情景.
(3)当温度接近90℃时,三组同学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里记录的数据,请你分析水的沸点是_____℃.由此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_____ (
9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以上各组同学通过实验观察到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图丁是三、四两小组根据实验记录数据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像,其原因可能是水的________不同.
22.某一组同学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个温度计,其结构为:一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同学们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己制作了如图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1)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相邻两次测量水柱的高度差,并填入表内空格.由此可知:
①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②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变化而_______(填“均匀”或“不均匀”);
(2)
9
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有①_______,②_______.
四、计算题
23.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五、综合题
24.有A、B两种固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l)晶体图是▲ 。它的熔点是 ▲ ;
(2)该晶体熔化过程用了 ▲ 分钟时间;
(3)该晶体熔化时需要 ▲ 热,温度 ▲ ;(上升/保持不变/下降)
(4)晶体图像上,3min时是▲ 态, 8min时 ▲ 态,12min是▲ 态。
(5)下列四幅图中表示非晶体凝固的图像是(▲)
25.阅读短文,然后回答文后问题:
手工制茶,指尖上的传承
9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沙以北有一条贯穿了9个乡镇的“百里茶廊”,2017年清明节,小天在几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带领下,到“百里茶廊”的某茶厂体验手工制茶,小天把手工制茶的部分工序记录如下:
萎凋:将采摘回来的茶叶摊凉于无直射阳光的通风干燥处,鲜叶水分降到65%左右
杀青:将萎凋以后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挡,用手快速翻炒,去除青草味,蒸发一部分水分。
摇青:把茶叶置于摇青器具中,通过摇动,茶叶与茶叶摩擦,造成叶细胞损失,促进茶叶氧化,诱发香气,形成茶所特有的清香。
揉捻:手工揉捻,让茶叶细胞壁破碎,并揉成卷曲的样子,使其成线成条,风雨使茶汁在冲泡时易溶于茶汤,提高浸出率。
烘焙:把揉捻成条的茶叶放入电炒锅内用手翻炒,蒸发叶内多余水分,定型,产香。
复焙:打开电砂锅的低温挡用手慢速翻炒,再次蒸发茶叶内多余的水分。
(1)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____________运动;
(3)从文中找出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发的方法;工序:_________;加快蒸发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26.梅雨季节很多家庭需要借助暖风干衣器来处理洗好的衣服。暖风干衣器是利用PTC发热体产生内能,微电脑智能芯片控制的直流风机把热风送进干衣罩里,从而达到干衣效果的小型家用电器如图所示。在开始干衣阶段,发现透明罩壁上有一层“白雾”。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
(1)“白雾”的形成原因;
(2)暖风干衣器干衣的原理。
9
六、作图题
27.
28.如图所示,是一只温度计的局部示意图,当温度为零下2℃,请用笔将细管内的水银部分涂黑。
9
参考答案
1.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概念的认识。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要认清物质变化前的状态及变化后的状态,然后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B.冰棒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花草上的小露珠同样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而不是草叶分泌出来的,C错误。D.热风干手机吹的热风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液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水的蒸发,故D正确,答案为D。
考点:物态变化
2.A
【解析】
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3.6m/s≈1.1m/s左右,A符合实际;一个篮球的质量在500g=0.5kg左右,B不符合实际;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不可能达到90℃,C不符合实际;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左右,D不符合实际,故选A。
3.A
【解析】试题分析:①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②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干夏天使用空调时,常看到出风口冒“白汽”,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的现象.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4.A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A、人的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苹果的质量差不多,在150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密度在1.0×103kg/m3左右,体积大约为.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A.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密度公式的应用.
5.B
【解析】由图示可知,天平的读数为158g,故A错;体温度计的读数为37.8OC,故B正确;测力计的读数为2.4N,故C正确;刻度尺的读数是2.00cm,故D错;应选B。
6.C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应该是先将铜块化为铜水,这是熔化过程;铜水凝结为铜像,这是凝固过程;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熔化和凝固.故选C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7.A
【解析】试题分析:导体和绝缘体是指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并不是能不能导电。绝缘体是由于物体内部自由移动的电荷少,导电能力弱,而不是没有电荷。海水晒盐是利用了蒸发结晶,把海水中的水蒸发掉,盐就结晶出来。高压锅是利用了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的原理。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是与当地的气候和日照有关的,吐鲁番地区属于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长,光合作用时间长,吐鲁番地区属于沙漠性气候,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
考点:科学与生活
8.C
【解析】解:(1)由图可知,A、B表面积相同,C、D表面积相同,
因为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蒸发的速率快,因此B中的酒精挥发的比A中的水蒸发的快;
因此D中的酒精挥发的比C中的水蒸发的快;由此排除BD选项,
(2)由图可知,A、C表面积不相同,因为A中的水的表面积比C中的水的表面积大,所以A中的水蒸发的比C中的水蒸发的快;
由于将烧杯和量筒置于同一环境中,分别装入20mL液体,则挥发最快的是B,最慢的是C,
因此一段时间后,剩余液体体积最多的是C装置中的液体水.
故选C.
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专题:比较思想;控制变量法;图析法;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水能够蒸发,酒精能够挥发,酒精挥发的速率比水的蒸发速率快;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大,蒸发、挥发的越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和酒精的物理性质,只有掌握了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既能够作出正确的解答.
9.B
【解析】
试题分析: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一直是下降的,故应选B。
考点:凝固图像
10.D
【解析】凝固时,温度整体是下降的,而熔化时温度整体呈升高趋势;
晶体凝固时,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即凝固点,所以图像中有水平的一段,据此判断。
A图,温度升高,且中间有水平的一段,是晶体熔化过程;
B图,温度不断降低,为非晶体凝固过程;
C图,温度不断升高,为非晶体熔化过程;
D图,温度降低,且中间有水平,即温度不变的过程,是晶体的凝固过程;
故D符合题意。
点睛:根据图像判断晶体和非晶体是常考的内容,判断是关键是图像中间有水平一段的是晶体,温度升高的为熔化过程,反之为凝固过程。
11. 摄氏度 ℃ -4℃ 37.3℃
【解析】字母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的意思,单位就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甲温度计液面在“0”的下面,并且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的是0℃以下的温度,分度值是1℃,所以示数为-4℃;
乙温度计分度值是0.1℃,液面在37℃以上三小格处,示数为37.3℃.
故答案为: (1). 摄氏度 (2). ℃ (3). -4℃ (4). 37.3℃
点睛:计数时要看清楚分度值。
12.液化;熔化
【解析】试题分析:判断物态变化首先搞清楚生成物是什么状态的,再看是由什么状态形成的,最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分析.
解:“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冰棍是固态的,化为水,变成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故答案为:液化;熔化.
【点评】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
13. 3.50 B 深度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析】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示数为3.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俯视或仰视的读法都是错误的,应该平视,所以B的读法是正确的.
(3)观察到瓶子下部粗,说明越深液体压强越大.该现象说明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
(4)该实验能探究出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故答案为:(1)3.50;(2)B;(3)深度;(4)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点睛】物理测量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以及液体压强,并联电路的特点。
14. 凝华 液化 熔化 升华 汽化
【解析】
(1)雪是高空中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变为固态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2)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3)铜块受热变成铜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4)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因为固态樟脑球变为气态蒸汽,属于升华现象;(5)眼镜上出现的“白雾”是液态小水滴,“白雾”不见了,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15. 液体热胀冷缩 38.2℃
【解析】解答:(1)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即它的分度值为0.1℃,所以是体温计。因此它的读数为38℃+0.2℃=38.2℃。
16.凝华;放热
【解析】解: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因为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冰晶,凝华是个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凝华;放热
【点评】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
17.36.7 -4
【解析】试题分析:图甲温度计上1℃间有10小格,所一个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度计的分度值为0.1℃;“37”在“8”的下方,最处略低于3,所以显示的高于0℃为36.7℃;乙图中,温度计上10之有10小格以一个格代表的度是1℃,即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柱最末在0℃左侧,所以显的度低于0℃为-4℃。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18.34 不变 身上的汗蒸发吸热
【解析】试题分析: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室温为34℃;电风扇打开只能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爽,但不能改变空气的温度,所以寒暑表的示数不变.
考点:蒸发吸热
19.(1)水银、铅笔芯;金属。(2)冰、玻璃、酒精、牛奶;非金属
【解析】试题分析:水银、铅笔芯;非金属:冰、玻璃、酒精、牛奶;
固体:冰、铅笔芯、玻璃;液体:水银、酒精、牛奶;
考点:物质的物理特性。
点评: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分类只合理即可,一般可从:状态,是否磁性材料,导电性,金属非金属等分类。
20.凝华;液化;凝固
【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解:秋天的霜是气态变为固态,是水蒸气的凝华过程;
潮湿的天气,自来水管“出汗”是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
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是钢水的凝固过程.
故答案为:凝华;液化;凝固.
【点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会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1. 二 前 98 低于 不变 质量(体积)
【解析】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设计图甲和图乙实验装置,其中图乙中的温度计接触容器的底部,故实验操作有错误的一组是乙;水沸腾前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故图中气泡上升体积变小为水沸腾前的情景;由表格中数据可得水的温度达到98℃以后就不在升高,故水的沸点为98℃,因水的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为100℃,又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可以判断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发生变化,某次实验中记录数据用作图法得到的a、b两种不同图像,比较可知,两者达到沸腾的时间不同,故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22. 减小 均匀 伽利略温度计中水柱的升降受大气压的影响 测温范围小,只能测量水的凝固点到沸点之间的温度
【解析】由题意知:伽利略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温度升高时玻璃泡内的气体膨胀,体积增大,所以细管中的液面下降,温度降低时,气体收缩,体积减小,所以细管中的液面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
(1)①根据上面分析可知: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小;
②根据表中数据,当温度升高2℃时,分别下降5.1cm,5.2cm,5.1cm,5.2cm,去除误差因素,所以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
(2)根据“伽利略温度计”的原理,液面的升高或降低除了受气温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气压的影响,所以气压变化时,海拔升高或降低时,液面会有变化,造成不准确;
另外温度计下方是水,所以温度低于0℃时会凝固,温度高于沸点会沸腾,所以不能测量低于水的凝固点和高于水的沸点的温度。
答案: (1). 减小 (2). 均匀 (3). 伽利略温度计中水柱的升降受大气压的影响 (4). 测温范围小,只能测量水的凝固点到沸点之间的温度。
点睛:本题的难点在最后一问,伽利略温度计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同时又与气压有关系,是缺点之一,再者因为用到了水,所以从水的凝固及沸腾考虑。
23.30℃。
【解析】由题意可知,温度计上的95-5=90个小格表示实际的100℃,也就是每一小格表示的温度为(100/90)℃,教室的温度的读数比5℃高了32-5=27个小格,所以教室的实际温应为27×(100/90)℃=30℃。
24.(1) A 80℃
(2) 5
(3) 吸热 保持不变
(4) 固 固液共存 液
(5)( C )
【解析】1、(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体现在熔化图象中就是有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
(2)熔化持续的时间就是温度不变的那一段时间.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图象中变化曲线呈水平方向的那一段,就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前是固态,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态,完全熔化完后是液态.
(5)晶体熔化和凝固时都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根据这个特点进行判断.
2、解:(1)此图象A中有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这是个晶体的熔化图象.这个温度不变过程就是晶体在熔化,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该晶体的熔点.
故答案为:A;80℃.
(2)晶体熔化时,熔化持续的时间就是温度不变的那一段时间,故此时的熔化时间是t=10min-5min=5min.
故答案为:5.
(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吸热;保持不变.
(4)由图知,3min时还没有熔化,所以是固态;8min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态共存态,12min已完全熔化完,是液态.
故答案为:固;固液共存;液.
(5)A、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是晶体凝固时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B、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如图是非晶体熔化时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C、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如图是非晶体凝固时的图象.符合题意.
D、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如图是晶体熔化时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晶体的熔化图像
点评:①晶体的熔化图象是物态变化这一章的重点内容,对此图象的考查题目很多,多做些这类题目,就能很快掌握这个知识点.
②读取物质熔化的图象时,应抓住图象的关键特征,先确定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再明确不同图象段的物质状态及对应的时间、温度等.
25.(1)形状(2)无规则(3)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挡,升高温度
【解析】试题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平整的茶叶被揉捻卷曲成线,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在制茶的过程中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加快蒸发的方法:升高温度,加快空气流动,增大表面积;文中找出加快茶叶水分蒸发的工序,并指出其加快蒸发的方法;工序:把电炒锅调至高温挡;加快蒸发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加快蒸发的方法。
26.(1)在开始干衣阶段,干衣罩内有大量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透明罩壁时,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雾”。
(2)暖风干衣机吹出的热风,提高了湿衣服的温度,加快了衣服表面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湿衣服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干衣效果。
【解析】在开始干衣阶段,干衣罩内有大量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透明罩壁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
暖风干衣机吹出的热风,提高了湿衣服的温度,加快了衣服表面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湿衣服中的水分蒸发,达到干衣效果。
27.用描点法画出图像
【解析】试题分析:运用图像法描述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图像,让学生认识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考点:图像法
28.
【解析】
【详解】
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为﹣2℃时液面在零刻度以下第二格处。
据此将此刻度以下部分涂黑,如图所示:
点睛:类似于温度计读数,先要弄清楚分度值,确定示数后将刻度以下部分涂黑,不可只表示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