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2.CO是一种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的有毒气体,有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高灵敏度的CO探测器,它能通过自身颜色的变化来探测空气中是否含有CO,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 B. CO探测器用于空气质量监测,可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状况 C. 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 无色、无味、具有可燃性,都是CO的物理性质 ‎3.利用下图装置课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现有1.硫粉、2.红磷、3木炭粉,燃烧匙中的药品最好选用 A. 1、2、3均可 B. 1和‎3 C. 只有3 D. 只有2‎ ‎4.甲烷和水反应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都由分子构成 C.该反应中含两种有机物 D.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为14:7‎ ‎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相同温度和压强下)‎ 19‎ B.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直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 ‎6.齐白石最大尺幅黑白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与‎2011年5月22日以4、255亿人民币拍出,其画用墨汁的主要成分为炭黑,它能使画很长时间不褪色,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具有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常温下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吸附性 ‎7.7.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在河水中加入明矾可除去所有杂质 B. 提倡长期用纯水(蒸馏水)烧菜、煮饭等 C. 水体有自净能力,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D.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考虑用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9.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B.燃烧的木条可以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和氮气 C.氢气验纯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不纯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10.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能只有甲烷 B.可能三种气体都存在 C.可能只有氢气 D.可能是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1.(2015秋•连江县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19‎ ‎1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 B.该元素的的元素符号为Co C. 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g ‎13.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供给呼吸 B.气体肥料 C.灭火 D.光合作用 ‎14.下列二氧化碳的性质中,与其“可用于灭火”这一用途无关的是 A. 密度比空气大 B. 不可燃 C. 不支持燃烧 D. 常温下是气体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中乙可能为单质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3∶2 D.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1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 室温下,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C. 增大压强和降低温度均可增大气体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D. 硬水中含有的钙、镁化合物比软水多 ‎17.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19‎ A.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18.‎4.6g某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没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氧两种元素,一定没有氢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19.下列实验操作或设计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 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 B. 投药杀菌消毒 C. 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D. 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1.我们即将进行“济南市实验能力考察”,考察中下列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称量时,我们首先要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 ‎ B.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药品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C.向锥形瓶中加入固体二氧化锰,可以直接用手加入 D.过滤操作的时候,漏斗的末端要紧靠下面小烧杯的内壁 ‎22.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3.某校九年级(5)班教室里的一盆茉莉花叶片变黄,显出病态。同学们提出的下列猜想中不成立的是( )‎ 19‎ A.土壤中缺少氮肥 B.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 C.教室里二氧化碳含量过大 D.教室里缺少阳光照射 ‎24.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甲烷四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确认其组成,某同学取一定量该气体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都充分反应或吸收),结果装置①中无明显壹化,装置③增重‎1.8g,装置④增重‎2.2g。‎ 小资料:1.碱石灰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能吸收水分及;2.浓硫酸可吸收水分;3.NaOH溶液可吸收气体。‎ 下列关于气体X成分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B. 可能含有甲烷和氢气 C. 可能只有甲烷 D. 可能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二、科学探究题 ‎25.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已知这种蓝色溶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填两种即可)‎ ‎【实验】请你针对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蓝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下:‎ ‎①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②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如何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2CO3。请推测“铜锈”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试写出用稀盐酸除去“铜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某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I . 碎瓷片能防爆沸,碱石灰能作干燥剂。II. 氢气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III. 铁的氧化物中,只有Fe2O3是红棕色,其余均为黑色,只有Fe3O4能被磁铁吸引。‎ ‎【推断】(1)观察到D中黑色固体变红,则B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2)探究B装置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初步探究】B装置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剩余固体是Fe和Fe3O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样,加入______(填试剂)‎ ‎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实验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为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含量测定】取B装置中剩余黑色固体5g,与足量的CO反应后,所得固体质量为4.36 g,则原剩余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7.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自燃,稍加热即剧烈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纳米铁粉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9‎ ‎【步骤与现象】 ‎ ‎(I)如图所示搭装置、装药品;‎ ‎(2)称量整个装置质量为m;‎ ‎(3)用激光手电照射纳米铁粉,剧烈燃烧,得黑色固体;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分析】‎ ‎(1)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气球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的黑色固体中常含有少量铁。验证黑色固体中含有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8.在做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时,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他马上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是乙同学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 ‎(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小欣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探究。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小欣设计如下部分实验方案,请你补充完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9.“五一”假期,小兵对“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19‎ ‎【猜想与假设】a.可能与硫酸的质量分数有关;‎ b.可能与锌的形状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兵用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和不同形状的锌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编号 硫酸的质量 分数(均取 ‎20 mL)‎ 锌的形状 ‎(均取‎1 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分钟)‎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锌片 ‎79.9‎ ‎(1)写出稀硫酸与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兵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其中量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应从________(填“e”“f”或“g”)管通入。‎ ‎【收集证据】(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4)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表是小兵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时段(均 为1分钟)‎ 第1‎ 分钟 第2‎ 分钟 第3‎ 分钟 第4‎ 分钟 第5‎ 分钟 第6‎ 分钟 H2的体积 ‎3.1‎ mL ‎16.7‎ mL ‎11.9‎ mL ‎9.6‎ mL ‎7.6‎ mL ‎6.0‎ mL 19‎ 请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的变化并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锌与硫酸反应的快慢可能还受哪些因素影响?设计实验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30.下图四个试剂瓶中盛放有实验室常见的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四瓶试剂中,① A瓶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② C瓶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③D瓶中固体为______色,④ _____(填化学式)可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31.(2015秋•射阳县校级期末)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此方法制备并且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小明同学用F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产生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 反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 .‎ ‎②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2.(4分)我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西沙开钻,标志着我国能源开发迈上新台阶。‎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 等。‎ ‎(2)嫦娥三号探测器于去年12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承担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第三子级使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液氢在液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根据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氢气是理想能源的依据之一是 (填序号)‎ 19‎ A.氢气便于贮存和运输 B.氢气资源丰富 ‎ C.氢气燃烧产物不污染空气 D.获得氢气成本低 ‎33.某化学实验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按下列步骤进行了净化,请完成下列空白:‎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悬浮于水中的杂质         达到净水的目的。‎ ‎(2) 再进行过滤,‎ ‎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有(填序号)                 。2’‎ A烧杯、B酒精灯、C铁架台(带铁圈)、D试管、E玻璃棒、F漏斗、G托盘天平.‎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然后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可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4.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烷是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甲烷的制取和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回答问题.‎ ‎(1)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红磷消耗瓶内的① 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反应方程式为② 。‎ ‎(2)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来推断水的组成的。推断依据是 ‎ ‎(3)C实验与________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36.请结合下列常用的仪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9‎ ‎(1)写出图1标号仪器的名称:b ;c ;e ;f .‎ ‎(2)如图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 ,需垫上石棉网加热的有 ,不能加热的有 .(填序号)‎ ‎(3)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下列 (填序号)量筒.‎ ‎①20mL ②50mL ③10mL和5mL ‎(4)某同学量取食盐水,读数时量筒平放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8mL.‎ ‎(5)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图2放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37.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 ②铁离子:____________;‎ ‎③氧化镁中的镁为+2价:_________; ④一个氮气分子:______。‎ ‎38.(6分)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镁离子 ;(2) 5个铵根离子 ;(3)2个碳酸根离子 ;‎ ‎(4)正三价的铁元素 ;(5)尿素 ;(6)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 。‎ ‎39.图1为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中x= .‎ ‎(2)图2表示的微粒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下同),与B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19‎ ‎(3)写出溴化镁的化学式: .‎ ‎40.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净水方法中,通常用于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是 ,净水程度最高的是 ‎ A.过滤 B.煮沸 C.蒸馏 D.吸附 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请写出Ca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41.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2‎ ‎72‎ X 反应后丁的质量X为____________g,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42.过滤时所需的仪器包括: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43.端午节期间,邵阳地区大雨不断,资江河水猛涨,河水浑浊,水质受到一定程序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取资江水样,经静置、沉淀 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浑水变清水.然后加入 ,利用其 除去异味,再加入漂白粉 消毒杀菌得到生活用水.人们得到的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原因是 。‎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 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请你指出一种生活中的节水方法: 。‎ ‎44.实验室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 取用.液体 毫升,固体只需 ;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取用时,应先拿下瓶塞, 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应朝向 ;蜡烛燃烧火焰一般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为 、 、 .经实验证明 ‎ 19‎ 的温度最高.‎ ‎45.(3分)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生理盐水是 的水溶液。(填物质的名称)‎ ‎(2)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序号)。‎ A.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3)在水蒸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水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 C.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可以保持水的物理性质 ‎46.化学兴趣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作为小组成员一起 来解决下列问题:小红用如图总结了 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_______色。‎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 A.Na2CO3 B.HCl C.CuCl2 D.BaCl2‎ ‎(3)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为了验证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少量________(填一种试剂)来检验。‎ ‎47.写出这样做的目的或原因:‎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注意事先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燃烧的铁丝也不能靠在集气瓶的内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要在试管内导管前放一团棉花: ___________________ ;‎ ‎(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通常要加二氧化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8.用化学用语填空:‎ 19‎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2)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__________;‎ ‎(3)温度计中的水银_________; (4)硬水中的镁离子_________。‎ ‎49.有下列物质:①碳酸钠;②洁净的空气;③海水;④液氧;⑤可口可乐;⑥铁粉;⑦五氧化二磷;⑧呼出的气体;⑨二氧化碳气体;⑩冰水混合物。(填序号,多填少填都没有分)‎ ‎(1)属于单质的是 ;‎ ‎(2)属于化合物的是 ;‎ ‎(3)属于混合物的是 ;‎ ‎(4)属于纯净物的是 。‎ 四、综合题 ‎50.已知NaHCO3在‎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NaHCO3俗称_______,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 ‎(2)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19‎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51.二氧化碳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兴趣小组利用图9装置进行多角度探究。‎ ‎【资料查阅】(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HCl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AgCl)。‎ ‎(3)盐酸可与石灰水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探究一 气体的制取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则F装置_____(填“a”或“b”)端与B装置相连。‎ 探究二 气体的性质检验 打开K2、关闭K1和K3,用于检验制取的二氧化碳性质。‎ ‎(4)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_____(填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若装置C中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小强认为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挥发进入石灰水中。要验证是否是上述原因,设计实验方案为:_____。‎ 探究三 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 关闭K1、K2,打开K3,可测一段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速率。所测得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体积(mL)‎ 大理石质量(g)(反应前)‎ E装置收集的液体量(mL)‎ 反应时间(s)‎ 19‎ ‎(反应前)‎ ‎50‎ ‎5.0‎ ‎37.8‎ ‎100‎ ‎(6)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CO2的体积为_____ mL。‎ ‎(7)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v =△V/△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反应所用的时间),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为_____ mL/s。‎ ‎(8)有同学认为,图中的测量方法容易带来误差,请指出造成误差的原因_____(写一点)。‎ ‎5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向烧杯中加入变质的氢氧化钙固体和一定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固体全部溶解。他们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 Ⅰ.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 猜想二:CaCl2和HCl;‎ 猜想三: CaCl2、Ca(OH)2; 猜想四: CaCl2、Ca(OH)2和HCl;‎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_一定不成立。‎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1:_________。结论:猜想三不成立。‎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2:_________。结论: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拓展】‎ 酸性较强的液体直接进入下水道,会污染环境。要处理上述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 A.CaO B.CaCO‎3 C.Ca(OH)2‎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Ⅱ.取‎50g含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3%的碳酸钠溶液,同时充分搅拌。测得生成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19‎ ‎(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_________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反应完。‎ ‎(2)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五、实验题 ‎53.(8分)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 ‎ A B C ‎(1) A实验: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 和 的性质,因此二氧化碳在实际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2) B实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与空气隔绝和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 接触③温度达到 的结论。‎ ‎(3) C实验:试管③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钉在 的情况下是否生锈;试管①中的铁钉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容易生锈,其原因是___________。‎ ‎54.(10分)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9‎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55.已知草酸(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 (2)H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碱石灰 A B C D E ‎(1)观察到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为 。‎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的结论为 。又知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 原因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19‎ ‎(填数字序号)‎ ‎ ①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 ②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 ③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④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56.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 Y__________;Z__________。‎ ‎(2)实验室某同学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_(填装置编号 )作发生装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若欲收集一瓶氧气,供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使用,最好选用气体的收集装置中的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最后两步操作若调换,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最后他还发现水槽内的水显红色,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原因是____________。‎ ‎(3)小刚同学想用装置F来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应该从_____(填导管编号a或b,下同)通入,如何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57.加热‎32 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制得‎3.2 g氧气时停止加热。剩余固体含有什么物质?质量分别是多少?‎ ‎58.火力发电厂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污染环境,方程式为2CaCO3+2SO2+O2==2CaSO4+CO2。我市某火电厂每日消耗动力煤10000t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192t,则理论上至少需要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石多少吨?‎ 七、流程题 ‎59.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厂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9‎ ‎(1)操作Ⅱ所用的玻璃仪器有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判定操作Ⅲ加入盐酸达到适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在操作Ⅰ的悬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的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气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第③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__。‎ ‎(4)含硫化合物洗液经过提炼后,可用来制硫酸,过程是含硫化合物氧化得到SO2,SO2进一步氧化得到X,X与水反应得到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八、多选题 ‎61.图中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原子有11个中子 B. 钠离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失去电子 19‎ 参考答案 ‎1.D ‎【解析】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错误; B.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不断运动,通过分子的运动,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充分混合,错误;C.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较大,错误; D.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故选D。‎ ‎2.D ‎【解析】A、一氧化碳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不易分离,发现有人CO中毒时,应将病人迅速转移到清新的空气中,使人体呼吸新鲜的空气,正确;‎ B、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故要检测一氧化碳的质量状况,正确;‎ C、CO有毒,是因为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血液对氧气的输送 D、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是化学性质,错误。故选D。‎ ‎3.D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现象,硫粉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硫,木炭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都是气体,几乎占了氧气的空间,因此不能选;而红磷的燃烧产物是固体,几乎不占空间,反应后水面能上升,故选红磷。故选D。‎ ‎4.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烷和水,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 CO+3H2。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没有单质反应,因此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B、甲烷、水、一氧化碳和氢气都由分子构成,故正确;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只有甲烷是有机物,故错误;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之比为28:6=14:3,故错误。故选B。‎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5.C ‎ ‎【解析】 ‎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自然界中的水是有限,且分布不均;C选项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这样会造成土壤污染 ,影响农作物的质量;故选C ‎ 考点:水资源、电解水、水污染 ‎ ‎6.C ‎【解析】用墨汁画的国画不易褪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C ‎7.D ‎【解析】试题分析:A、明矾加入水中形成胶体吸附悬浮的不溶性杂质,不是所有杂质,错误;B、人体会缺乏矿物质,错误;C、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若超过则会形成污染,错误;D、蒸馏法可得到蒸馏水,属于淡水,正确。‎ 考点:水的净化 ‎8.A ‎【解析】A、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正确;B、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时,试剂瓶上的瓶塞拿下后要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C、给液体加热时,不能用酒精灯的内焰,试管会受热不均,引起炸裂,图中操作错误;D、过滤时,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操作错误。故选A。‎ ‎9.C ‎【解析】A、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人体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不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和氮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气验纯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说明不纯,听到微弱的噗噗的声音说明氢气纯净,故选项说法正确.‎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产生少量的黑烟,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呼吸作用的原理、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氢气的验纯、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C ‎【解析】‎ 试题分析: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A、若只有甲烷,燃烧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正确; B、三种气体可以共存,正确;C、由于石灰水变浑浊,故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错误;D、只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正确;‎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11.D ‎【解析】A、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①瓶塞倒放,②标签对准手心,③瓶口紧挨试管口,④倒完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对手心;故错误;‎ B、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图中是仰视;故错误;‎ C、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为防止失火,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图中用嘴吹;故错误;‎ D、在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或试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故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实验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 ‎12.D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一格,从题目给出的图中可看出,每格包含的内容有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A、从图中可看出该原子的原子序数是27,故A说法正确;‎ B、从图中可看出该元素的符号为Co,B说法正确;‎ C、从钴的元素名称可看出,钴是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 D、从图中可看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相对原子质量不带单位,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3.A ‎【解析】‎ 试题分析:A、错误,供给呼吸是氧气的用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B、正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可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D、正确。‎ 考点: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14.D ‎【解析】二氧化碳之所以能够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会附着在空气表面,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作用。‎ 故选D。‎ 点睛: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5.A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4g+10g+3g+4g-(6g+4g+8g)=3g,故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乙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是化合物,错误;B、丙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正确;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10g-4g):(8g-4g)=3:2,正确; D、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正确。故选A。‎ ‎16.B ‎【解析】A. 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正确;‎ B、1gCaO与‎99g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的质量大于‎1g ,而氢氧化钙是微溶物,溶解度小于1%,故故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错误;‎ C、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故正确;‎ D、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含有较少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正确。故选B。‎ ‎17.B ‎【解析】‎ 试题分析: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氨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B.‎ 考点:分子的性质 ‎18.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再根据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故8.8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8.8g×12/44×100%=2.4g,5.4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g×2/18×100%=0.6g,而4.6g化合物>碳元素质量+氢元素的质量,故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19.D ‎【解析】A、二氧化碳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A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内的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否则高锰酸钾易堵塞导管,故B错误;C、该实验中稀盐酸和大理石生成的二氧化碳无法收集,所以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时应该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溅出液体,故D正确。故选D。‎ ‎20.C ‎【解析】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B、不可采用投药杀菌消毒,故B错误;C、不能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点睛∶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1.C ‎【解析】‎ 试题分析:A、使用天平称量时,我们首先要游码归零,调节天平平衡,正确,B、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药品时,要先预热,再固定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正确,C、向锥形瓶中加入固体二氧化锰,应用药匙或纸槽送入锥形瓶中,不可以直接用手加入,错误,D、过滤操作的时候,漏斗的末端要紧靠下面小烧杯的内壁,正确,故选C 考点:基本实验操作 ‎22.B ‎【解析】A.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主要取决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故B正确;‎ C.氧气支持燃烧,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故C错误;‎ D.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越剧烈,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影响因素,比较基础,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23.C ‎【解析】四个选项中土壤酸碱度不适宜、营养元素的缺乏、植物光合作用不够充分的问题对植物的生长都会造成影响,只有二氧化碳的含量过大不但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不会使出现病态.‎ 故选C ‎24.B ‎【解析】A、气体通过装置①中无明显变化,说明一定不含有二氧化碳,正确;B、气体燃烧后,装置③增重1.8g,说明生成水为1.8g,H元素的质量为:1.8g× ×100% =0.2g;④中增重2.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C元素的质量为2.2g××100% =0.6g,气体X中C:H=0.6:0.2=3:1,甲烷中C:H=12:4=3:1,故X 的组成可能是只有甲烷,可能含有氢气和CO,可能同时含有甲烷、CO和氢气,但不可能只有甲烷和氢气,错误;C、气体燃烧后,装置③增重1.8g,说明生成水为1.8g,H元素的质量为:1.8g× ×100%=0.2g;④中增重2.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2g,C元素的质量为2.2g××100% =0.6g,气体X中C:H=0.6:0.2=3:1,甲烷中C:H=12:4=3:1,故X的组成可能是只有甲烷,可能含有氢气和CO,可能同时含有甲烷、CO和氢气,但不可能只有甲烷和氢气,正确;D、依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是CO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正确。故选B。‎ ‎25. 可能是氧气 可能是二氧化碳 猜想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若能复燃,则是氧气(或猜想③: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使溶液中的氯化铜完全反应  Fe+CuCl2===FeCl2+Cu(或Zn+CuCl2===ZnCl2+Cu等) 完全除去过量的A 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则说明目的已经达到 O2、H2O和CO2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 ‎【解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以及常见气体的检验该方法进行分析;‎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可以和稀酸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只有活泼的金属才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此为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应该加入一种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金属,从题意可以知道,因为加入的这种金属是过量,也就是我们得到的铜中混有这种过量的金属,而铜在氢后,不和稀酸溶液反应,因此加入的这种金属应该是排在氢前的金属。‎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解:(1)根据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或者是甲烷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氧气,二氧化碳。‎ 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或猜想③: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2) ①因为要从氯化铜溶液中得到铜,应在溶液中加入一种排在氢前的金属,如:铁或锌等,加入金属后,完全反应后就得到了金属和新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氯化铜完全反应,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使溶液中的氯化铜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或等)(合理即可)。‎ ‎②因为加入的金属是过量的,为了把过量的金属铁或者是锌除去应该加入稀酸溶液,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完全除去过量的A;加入稀硫酸或稀盐酸,溶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证明已达到目的。‎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推测“铜锈”是铜与空气中的O2、H2O和CO2共同作用的结果。化学反应饭方程式为: 。‎ ‎26. H2 Fe3O4 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3Fe+4H2OFe3O4+4H2 置换反应 46.4%‎ ‎【解析】【推断】观察到D中黑色固体变红,则B中生成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再根据反应物为“铁与水蒸气”,所以该气体是氢气;【猜想与假设】能被磁铁吸引的只有Fe与Fe3O4,则猜想一Fe3O4;又不可能只有Fe没有其他反应产物,猜想二是Fe与Fe3O4;验证猜想一与猜想二,关键是否含有Fe;【实验探究】根据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进行设计实验: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故填: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固体全部溶解,没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一正确.若固体全部溶解,有气泡冒出,则猜想二正确;【实验结论】根据“在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常见的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和猜想,所以铁和水蒸气反应会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Fe3O4+4H2;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含量测定】设黑色固体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x,则 Fe3O4-----3Fe 质量减少 ‎232 168 64‎ x ‎5g-4.36g=‎‎0.64g ‎ ‎ x=‎‎2.32g 原剩余黑色固体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 = 46.4%。‎ ‎27. 步骤4(冷却后)再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仍为m 3Fe+2O2Fe3O4 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Fe+2HCl==FeCl2+H2↑‎ ‎【解析】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自燃,稍加热即剧烈燃烧。【步骤与现象】 ‎ ‎(I)如图所示搭装置、装药品;(2)称量整个装置质量为m;(3)用激光手电照射纳米铁粉,剧烈燃烧,得黑色固体;(4)(冷却后)再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仍为m。【反思与分析】(1)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 Fe3O4。(2)燃烧放热,消耗氧气,实验过程中气球变化情况是气球先变大,后变小。(3)得到的黑色固体中常含有少量铁。验证黑色固体中含有铁的方法是. Fe+2HCl==FeCl2+H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实验验证纳米铁粉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8. NaOH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触摸试管 有灼热感 温度计示数变大 ‎【解析】本题考查了验证酸碱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1‎ ‎)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温度升高并不能证明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也能放出热量,热量究竟是反应放出的还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的,无法判定;‎ ‎(2)①先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触摸试管,有灼热感,说明NaOH固体溶于水时有热量放出; ‎ ‎②待步骤①所得溶液冷却后,用烧杯取出少量,在其中插入温度计,再用胶头滴管将稀盐酸滴入到烧杯中的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温度计示数变大,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 点睛:通过本题,可知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在验证酸与碱能反应且有热量放出时,不能选择固体物质在溶液中反应。‎ ‎29. Zn+H2SO4===ZnSO4+H2↑ 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 f  ①③或②④ 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刚开始反应由慢变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逐渐减慢 温度;取质量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合理即可)‎ ‎【解析】(1)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2)为测定所收集氢气的体积,则需要采用液体等量代换的方式,因此可以选用右图这样的装置,短进长出,让里面的水等量流到量筒内,通过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判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 (3)对比四个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选择合适的对比组; (4)通过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或不同形状的锌的产生氢气的快慢得出结论; (5)根据表格的数据总结产生的氢气与时间的关系; (6)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物接触面积、有无催化剂等因素常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一个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1)稀硫酸与锌反应产生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因为氢气不易溶于水,可以通过压强的变化利用排水法把水压入量筒内,根据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判断生成氢气的体积,故进气管是短管f; (3)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其中的锌的状态保持不变,选择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看产生氢气的快慢,因此可以选择①③(都是锌粒)或②④(都是锌片); (4)通过①③(都是锌粒,硫酸的质量分数不同),可以看出: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通过①②(锌粒和锌片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硫酸反应)可以看出:锌与硫酸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5)从表格可以看出反应由慢到快然后逐渐减慢;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刚开始反应由慢变快,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被消耗,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反应逐渐减慢; (6)如设计温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具体的操作为:取质量相等的锌粒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温度不同,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测量收集等体积的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点睛:本题以影响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为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反应物浓度、颗粒的大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注意控制变量的运用。‎ ‎30. NaOH 盐 黑 Zn ‎【解析】①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②氧化铁属于氧化物。③氧化铜是黑色固体。④氢前金属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31.(1)集气瓶;(2)2KMnO4K2MnO4+MnO2+O2↑;AE;‎ ‎(3)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水;H2O+CO2=H2CO3;变浑浊;②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过快(“倾倒时集气瓶的开口太大”、“蜡烛火焰高低距离太近”等符合要求的答案均可).‎ ‎【解析】(1)标号仪器是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2)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收集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 ‎(3)①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石蕊试液变红,因为二氧化碳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反应方程式是:H2O+CO2=H2CO3;试管②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 ‎②G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能支持燃烧;若两支蜡烛几乎同时熄灭,有可能是倾倒二氧化碳的速度过快,两支蜡烛几乎同时接触到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两支蜡烛火焰高低距离太近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性质,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气体通常用排水法,并能据实验现象灵活解答.‎ ‎32.(1)天然气(2)2H2+O2点燃 2H2O 化合 C ‎【解析】‎ 试题分析:(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液氢和液氧,条件为燃烧,所以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 2H2O 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经过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的特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液氢和液氧反应会生成水,所以应选C项。‎ 考点:化石燃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意义、基本反应类型 ‎33.聚集成团,ACEF,引流,肥皂水 ‎【解析】分析: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物,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理解明矾在净化水中的作用.‎ 解:(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悬浮物聚集成大颗粒从而沉淀出来.故填:聚集成大颗粒沉淀. (2)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有:烧杯、铁架台、玻璃棒、漏斗.故填:ACEF. ②‎ 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 (3)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故填:肥皂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过滤的知识及其如何判断硬水和软水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4. 酒精灯 2H2O22H2O+O2↑ A:D或E CH4+2O2CO2+2H2O ‎【解析】(1)仪器a是酒精灯。 (2). 装置B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故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3). 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装置A,甲烷的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AD或AE。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点睛:熟知气体的制备和收集的相关知识。‎ ‎35.(1)①O2②4P+5O22P2O5(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B ‎【解析】‎ 试题分析: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红磷消耗瓶内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反应方程式为4P+5O22P2O5 。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来推断水的组成的。推断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实验与B实验的方法相同,是通过化学变化来证明物质的组成。‎ 考点:研究物质组成 ‎36.(1)烧杯;坩埚钳;集气瓶;漏斗;(2)gh;b;a;(3)①;(4)大于;(5)C.‎ ‎【解析】(1)图中的实验仪器依次是:b烧杯、c坩埚钳、d集气瓶、e漏斗;‎ ‎(2)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有蒸发皿、燃烧匙,需垫上石棉网加热的有烧杯,不能加热的有量筒.‎ ‎(3)量取液体时选取比量取的液体大,且最接近的,所以正确量取15mL液体,应选用20mL量筒;故选①;‎ ‎(4)为了不造成误差,选择量筒量程时应选择比所量液体稍大的量程;量筒读数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先把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小,会使量得的液体体积大于读数;而俯视读数偏大,会使量得的液体体积小于读数,所以当视线仰视时读数为38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大于38mL.‎ ‎(5)A、不用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A错误;‎ B、托盘天平使用结束后,要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故B错误;‎ C、不用试剂时,要及时盖好瓶塞,标签向外放好,故C正确;‎ D、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横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故D错误.‎ 故选C.‎ ‎37. 2H Fe3+ N2‎ ‎【解析】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铁离子可表示为:Fe3+;③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表示为: ;④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N2。‎ ‎38.(1)2Mg2+ (2)5NH4+ (3)2CO32– (4) 5)CO(NH2)2 (6)C60‎ ‎【解析】‎ 试题分析:(1)表示离子个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2个镁离子:2Mg2+‎ ‎(2)表示离子个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5个铵根离子:5NH4+‎ ‎(3)表示离子个数,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4)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加数字,‎ ‎(5)尿素的化学式:CO(NH2)2‎ ‎(6)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C60‎ 考点:化学用语的书写 ‎39.(1)7;(2)BC;D;(3)MgBr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5=2+8+18+x,x=7;(2)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图可知B、C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r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D;(3)Br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镁最外层电子数是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溴化镁的化学式为:MgBr2.答案:(1)7;(2)BC;D;(3)MgBr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40.A; C; +4; Ca2H2O+CaCO3↓+CO2↑;‎ ‎【解析】(1)过滤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故填:A;C;(2)碳酸氢钙受热能分解生成碳酸钙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故填:Ca(HCO3)2CaCO3↓+H2O+CO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净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41. 2 2:5 分解反应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质量=64+32+4 +28-52-2-72=2g;(2)从质量增减情况可以判断,甲乙是反应物,C是生成物,表示式为A+BC,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64g-52g=12g, 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2g-2g=30g,所以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30=2:5。‎ ‎42.漏斗 引流 ‎【解析】‎ 试题分析:滤时所需的仪器包括:铁架台、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考点:过滤 ‎43.(1)过滤 活性炭 吸附 混合物 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2)肥皂水 加热煮沸 (3)淘米水浇花等合理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1)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要除去水中的颜色、异味应加入活性炭,故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除去异味,再加入漂白粉消毒杀菌得到生活用水,此时水中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故属于混合物,原因是:含有可溶性的杂质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肥皂水进行检验,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一种生活中的节水方法:淘米水浇花等合理答案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软水的区分,节约用水的方法 ‎44.最少量;1~2;盖满容器底部;细口瓶; 倒;手心;焰心;内焰;外焰;外焰.‎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酒精灯的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的温度最高进行分析.‎ 解:实验室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规定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节约药品)取用.液体1mL~2mL,固体只需盖满容器底部.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细口瓶里,取用时,应先拿下瓶塞,倒(为防止瓶塞沾的东西污染瓶内的试剂)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标签应朝向正对手心(为防止流下的药液腐蚀标签,导致看不清标签上的药品的名称);蜡烛燃烧火焰一般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经实验证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故答案为:最少量;1~2;盖满容器底部;细口瓶; 倒;手心;外焰;内焰;焰心;外焰.‎ ‎45.(1)氯化钠 (2) B (3) B ‎【解析】‎ 试题分析:(1)医疗上常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溶质为氯化钠,溶剂是水。‎ ‎(2)根据合理利用水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 D、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选B ‎(3)根据分子的概念和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A、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本身不变,错误;‎ B、水蒸发后体积变大,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正确;‎ C、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水分子不变,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错误。故选B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水污染和分子性质的考查,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并能在解题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46. 红 C 2NaOH+ CO2= Na2CO3+ H2O 氢氧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1)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2)可溶性盐、可溶性碱,产物之一为沉淀。A.NaOH溶液不与Na2CO3反应,无现象,错误;B.NaOH溶液虽能与HCl反应,NaOH+HCl==NaCl+H2O ,但是无现象,错误 ;C.NaOH溶液能与CuCl2, 2NaOH+CuCl2= 2NaCl+ Cu(OH)2↓ ,正确;D.NaOH溶液不与BaCl2溶液反应,无现象,错误。故选C。(3)NaOH溶液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47. 防止集气瓶被烫炸裂 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管 加快反应速率 ‎【解析】(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注意事先要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燃烧的铁丝也不能靠在集气瓶的内壁上: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熔融物温度很高,防止集气瓶被烫炸裂;(2)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要在试管内导管前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管或加入水槽;(3)用双氧水制取氧气,通常要加二氧化锰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二氧化锰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实验,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在做实验时,强调实验操作要求是非常必要地。‎ ‎48. O Al2O3 Hg Mg2+‎ ‎【解析】(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2)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3)水银是汞的俗称。(4)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49.(1)④⑥;(2)①⑦⑨⑩;(3)②③⑤⑧;(4)④⑥①⑦⑨⑩。‎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考点:物质的分类。‎ ‎50. 小苏打 浓硫酸 不能 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 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 2NaHCO3 △ Na2CO3+H2O+CO2↑ 84%‎ ‎【解析】(1)根据NaHCO3俗称为小苏打解答,根据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解答;(3)根据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进行分析;(5)根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解答;(6)根据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1)NaHCO3俗称为小苏打;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2)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否则,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5)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6)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Na2CO3+H2O+CO2↑  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100%=84%‎ 答: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51. 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22H2O + O2↑ a 紫色石蕊试剂变红 CO2 +Ca(OH)2=CaCO3↓+H2O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37.8 0.378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反应刚开始就测量等 ‎【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CO2的性质,测定气体生成的反应速率,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图中①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 ‎(2)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装置A适用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 O2↑;‎ ‎(3)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代替实验仪器。关闭K2和K3,打开K1,若用装置F所示的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CO2,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则F装置a端与B装置相连;‎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若装置C中是紫色石蕊试剂,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剂变红,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 +Ca(OH)2=CaCO3↓+H2O;‎ ‎(5) HCl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小强将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小强认为是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挥发进入石灰水中。要验证是否是上述原因,设计实验方案为:将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观察到白色沉淀; ‎ ‎(6)进入D装置二氧化碳的体积等于被排出水的体积,由实验数据可知,生成CO2的体积为37.8 mL;‎ ‎(7)若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用公式v =△V/△t表示(△V表示生成气体的体积、△t表示反应所用的时间),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速率== 0.378mL/s。‎ ‎(8)造成误差的原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反应刚开始就测量等。‎ ‎52. CaCl2 猜想四 不变红色 先产生气泡后生成沉淀 B CO2+2NaOH=Na2CO3+H2O 20 4.44%‎ ‎【解析】氢氧化钙固体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钙,还可能由过量的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时,只有溶质氯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取少量烧杯内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可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无氢氧化钙。由于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向CaCl2‎ 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时,先和盐酸反应,因生成二氧化碳而冒气泡,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钙反应生产碳酸钙白色沉淀;将CaCl2和HCl中的氯化氢除掉,溶质只有氯化钙的方法可以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不引入杂质;(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由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20g时,溶液中盐酸恰好反应完。(2)由图可知,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溶液为60g-20g=40g,设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则 CaCl2 + 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x ‎40g×5.3%‎ ‎111/x= 106/‎40g×5.3% x=‎‎2.22g 原烧杯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2.22g÷50g×100%= 4.44%‎ 答:略 ‎53.(1)(共2分)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答对两空给1分,答对三空给2分)‎ ‎(2)4P + 5O2点燃 ‎=‎ 2P2O5 升高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 空气(或氧气) 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或着火点)‎ ‎(3)没有水(或只与空气接触) 该部位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来推断二氧化碳的性质,既要考虑物理性质,又要考虑化学性质,故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点燃 ‎=‎ 2P2O5;‎ 根据燃烧的条件,结合图示可知,烧杯中的热水的作用是使白磷与空气隔绝和升高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分析,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试管③中的铁钉存放在干燥的空气中,故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钉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是否生锈;试管①中的铁钉与水面接触的一圈最容易生锈,其原因是该部位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以及生锈的条件,再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54.(1)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 (2)B 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3)C (4)高 ‎ ‎【解析】 ‎ 试题分析:(1)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烧杯内有一定量的空气。 (2)关于白烟的成分,因为白烟能燃烧,故选B,理由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燃烧,石蜡能燃烧。(3)根据实验探究的目的可知不可取的方法是C;(4)根据碳化的情况可知,蜡烛的火焰的温度外焰的温度最高。 ‎ 考点:蜡烛的燃烧的探究 ‎ ‎55.【实验过程】‎ ‎(1)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2)CaO +H2O = Ca(OH)2。‎ ‎(3)CO2 + Ca(OH)2 = Ca CO3↓+ H2O;草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 ‎【得出结论】 H2C2O4 △ H2O + CO2↑ + CO↑。‎ ‎【反思与评价】‎ ‎(1)合理。可能有未吸收完全的CO2使E浑浊,同时如产生H2也可以使氧化铁还原。(2分,不全不得分)‎ ‎(2)①②④‎ ‎【解析】(1)是氧化铁被还原的现象:红色的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2)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H2O = Ca(OH)2‎ ‎(3)澄清石灰水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故其变浑浊可以说明草酸分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变浑浊的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 CO3↓+ H2O ‎【得出结论】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说明生成了水,D中氧化铁被还原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综上所述草酸分解的方程式为H2C2O4 △ H2O + CO2↑ + CO↑。‎ ‎【反思与评价】(1)E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可能是有未吸收完全的CO2,氧化铁被还原了可能是同时产生了H2,所以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也是合理的。(2)针对以上问题改进措施①②④都是合理的,只有③没有必要,因为碱石灰就可以吸水,同时他比浓硫酸还可以多吸引一个二氧化碳。‎ ‎56. 铁架台 集气瓶 A 略 D 水槽中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 试管口未放 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b口,若木条复燃,‎ 说明收集满了 ‎【解析】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根据制取原理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根据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和与空气密度大小选择合适的收集方式。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难溶于水,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进行收集。操作步骤按照“查、装、定、点、收、立、熄”的顺序进行,若最后两步操作调换,容易造成水槽中的水倒流回试管,炸裂试管。装置F用来收集氧气,应从长管进短管出。‎ ‎(1)Y仪器用来固体试管等仪器,为铁架台;Z仪器用来收集气体,为集气瓶,故答案为:铁架台;集气瓶。‎ ‎(2)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产生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应选择固体加热装置作为反应装置,故选A装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故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收集的氧气用于与金属铁反应实验,应选择排水法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故选D装置收集;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收集满后,应立即将导管先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若调换顺序,容易造成水倒流到试管内炸裂试管;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口,实验后水槽中水显红色,说明有高锰酸钾粉末进入了水槽中,故答案为: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水槽中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未放 棉花,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 ‎(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应从a端通入氧气;集满后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端,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故答案为: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b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了。‎ ‎57.剩余固体有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其质量分别为高锰酸钾‎0.4 g、锰酸钾‎19.7 g、二氧化锰‎8.7 g。‎ ‎【解析】设当生成3.2g氧气时,消耗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生成的锰酸钾的质量为y,生成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z,‎ ‎2KMnO4K2MnO4+MnO2+O2↑‎ ‎316                 197          87     32‎ x                     y            z       ‎‎3.2g ‎=‎31.6g,y=‎19.7g,z=‎8.7g。剩余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2g-31.6g=‎0.4g,所以剩余固体有高锰酸钾其质量为‎0.4g,锰酸钾‎19.7g,二氧化锰‎8.7g。‎ ‎58.375t ‎【解析】根据产生的二氧化硫全部被碳酸钙吸收,设需含CaCO380%的石灰石的质量为x,则含纯物质CaCO3的质量为80%×x,‎ ‎2CaCO3+2SO2+O2═2CaSO4+2CO2‎ ‎200   128‎ ‎80%×x     192t ‎,解得:x=375t。‎ 答:理论上至少需要含碳酸钙为80%的石灰石375吨。‎ ‎59. 烧杯、漏斗、玻璃棒 滴加盐酸至溶液恰好没有气泡产生 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 ‎【解析】(1)根据操作Ⅱ后得到沉淀和滤液可知,操作Ⅱ是过滤,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产生和氯化钠分析解答。‎ 解:(1)经操作Ⅱ后得到沉淀和滤液,所以操作Ⅱ是过滤,在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判定操作Ⅲ加入盐酸达到适量的方法是:滴加盐酸至溶液恰好没有气泡产生;‎ ‎(3)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钙产生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 点睛:掌握混合物的分离和除杂(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解题关键。‎ ‎60. 物理 C+H2O高温CO+H2 化合反应 SO3‎ ‎【解析】(1)利用两种变化的概念分析解决;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 (3)利用各种反应类型的定义解决; (4)利用信息结合酸酐的性质解决; (5)绿色化学主要是考虑完全转化等方面的问题。 解:(1)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只是简单的分离,是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2)煤的主要成分是碳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与氢气,再依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律解决, 故答案为:C+H2O高温CO+H2; (3)该过程中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故答案为:化合; (4)二氧化硫再次氧化可生成三氧化硫,与水反应会生成硫酸,故答案为:SO3。‎ 点睛:煤的使用与环境保护。‎ ‎61.AB ‎【解析】试题分析:从图示看:钠原子有11个质子;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失去电子。故选AB.‎ 考点:元素周期表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