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市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衡水市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卷 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1.5分,共75分)‎ ‎1.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 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 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 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 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巴黎公社革命已经在1871年3月爆发,A项在时间上错误;“工农联盟”没有有效巩固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之一,排除B;材料明显说的是要摆脱农村的剥削关系,而“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排除C;D项符合题中材料强调的让“乡下劳动者”等得利,希望得到农村群众支持的意图,故选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2. 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俄国十月革命 C. 《共产党宣言》发表 D. 巴黎公社革命 ‎【答案】D ‎【解析】‎ 解题时紧扣题干关键词“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可知符合史实的是巴黎公社革命,这次革命是发生在1871年,同时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斗争矛头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同时也无法反映题干中的“阶级斗争”;B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时间不符;《共产党宣言》于1848‎ 年发表,这一时间的工人斗争仍以自发为主,构不成“新阶段”。‎ 点睛:回答本题关键是要分析出关键词,抓住关键词代表的含义。本题关键词是“19世纪70年代”、“阶级斗争”、“新阶段”。由此联系的知识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本题涉及的是巴黎公社。‎ ‎3.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这个“幽灵”是指 A. 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英灵 B. 共产主义思想 C. 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 D. 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工人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出自《共产党宣言》,结合《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年代及其内容可知是指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运动,故选C。BD表述片面,排除。《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从此才有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英灵,排除A。‎ ‎4.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家获得丰厚利润。但是,广大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仍然恶劣。为了探究矛盾的症结所在,找到社会发展的良策,人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与解决这一历史问题相关的史实有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②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④巴黎公社中无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转而实现与农民的联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等,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拉大 与阶级压迫。巴黎公社中无产阶级孤军作战,并未与农民结成联盟,故④说法错误,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特点 ‎【名师点睛】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②客观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③主观原因: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没有乘胜追歼残敌;没有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教训:①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②没有乘胜追击,消灭逃往凡尔赛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③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5.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揭示了资产阶级 A. 曾经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B. 永远是人类财富的化身 C. 始终是社会进步的代表 D. 将来是世界经济的霸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材料可知,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所以A项正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可知,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产阶级统治最终会被无产阶级推翻,所以B、C、D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6.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 美英法 B. 英法俄 C. 美法德 D. 英法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其思想来源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因此选D。‎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点评: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1)经济前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突出。(2)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3)阶级基础: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的觉醒。(4)实践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深刻揭露和分析资本主义制度;1847年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负责起草同盟纲领。‎ ‎7. 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A. 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 发表《共产党宣言》‎ C. 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 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的贡献,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知识,排除。‎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8.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是指 A. 资本主义发展时代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D. 民族解放运动时代 ‎【答案】C ‎【解析】‎ ‎ 《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故选C;《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排除A;‎ ‎《共产党宣言》主张无产阶级革命,故排除B;民族解放运动不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排除D。‎ ‎9. 俄国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其结果却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最重要的表现是 A. 推翻了极端专制的政权 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 无产阶级掌握政府的权力 D. 工人群众拥有革命武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学生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要解决本题必须知道二月革命后俄国的政治状况,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即一个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它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后是革命权力机关;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一般而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后,由资产阶级掌权,但很明显俄国二月革命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掌管国家事务,这是二月革命与其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不同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二月革命 ‎10. 作为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的一名工人,他明确了当前形势下无产阶级革命要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非暴力不可行,这应该是他经历了下列哪个事件后得出的结论 A. 二月革命 B. 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 C. 七月事件 D.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列宁“四月提纲”的理解。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 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 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选B项。当时已经发生了二月革命,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A;C项是在《四月提纲》演说以后发生的;D是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 ‎11.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布尔什维克党颁布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是 A. 《和平法令》‎ B. 《四月提纲》‎ C.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 《土地法令》‎ ‎【答案】A ‎【解析】‎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资产阶级建立的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人民的反对。十月革命后为满足人民的愿望,布尔什维克党颁布《和平法令》,《和平法令》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号召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掀开了国际关系史上的新篇章。故此题应选A项;B是二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关于民主革命过渡文献;C属于建立政权的文献;D属于土地问题的纲领,均不符合题意。‎ 点睛:十月革命后颁布文献:‎ ‎(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归苏维埃。‎ ‎(2)《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不割地不赔款,退出一战。‎ ‎(3)《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 ‎(4)苏维埃政权建立:选举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表明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12. 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A. 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实行新经济政策 C.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答案】A ‎【解析】‎ 在一个较为落后的国家建立无产阶级制度,并以此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符合题意。故A正确。题干没有强调以实现工业化来赶超西方国家,该项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 “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强调建立一个社会制度,不是实行某个政策,故BC错误。 ‎ ‎13. ‎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十月革命胜利的主要意义体现在 A.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 给现代化道路探索提供了新案例 C. 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走向高涨 D. 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限定词“从世界体系演变的角度看”,A不是该角度;B主要是从俄国的发展角度而言;C体现了十月革命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影响,但也不是最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十月革命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 【方法小结】1)背景法。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答案。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凡是与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淘汰。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选项确是经济方面的就直接排除。3)定量法。就是对概念的时间、空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间、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14.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改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建立新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代替旧的国家机器,故①④正确;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故②错误;“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公社委员是公社社员推举出来代表他们行使权力的代表,故③正确;所以答案选D。‎ ‎15. “与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列宁提出这一论断的依据不包括 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达 B. 无产阶级组织性战斗性强 C. 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斗争相结合 D.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选A。结合所学,俄国革命有一个成熟的、新型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无产阶级组织性战斗性强,无产阶级和农民的斗争相结合,排除BC。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一条” ,各种矛盾尖锐;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排除D。‎ ‎16.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 A. 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 B. 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 C. 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D. 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党推行的土地政策,使得前方参加一战的士兵“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由此可以看出该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故选C;材料“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说明不是土地公有制,排除A;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的阶级属性不同,前者要求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后者坚持帝国主义战争,排除BD。‎ ‎17. 巴黎公社社员墙上写着:“纪念1871年至1872年在这里死去的巴黎公社社员。这些人曾经为一个更公正的社会斗争过,并且拒绝向敌人投降。”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反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公社社员的残酷镇压 B. 表现了公社社员大无畏的品格和伟大的牺牲精神 C. 若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就不会出现这种悲剧 D. 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艰难历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巴黎公社最终被临时政府血腥镇压,但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排除AB;巴黎公社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选C;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曲折和艰巨,排除D。‎ ‎18. 据汪之成的《上海俄侨史》统计:从1904年到1917年,上海公共租界的俄侨人数大体稳定在360人左右。自1918年起,大批俄国人蜂拥抵沪,至1930年,上海俄侨总数已近2万人。促成俄国人大量流入上海的主要原因是 A. 支持中国国民革命 B. 躲避国内不稳定局势 C. 上海有俄国租界 D. 受到“一战”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提示的1918年和1930年的时间和俄侨人数的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由于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俄国一部分贵族和白军逃到中国;1930年苏联进行肃清运动,大批人员逃出国内。因此这两个时期俄侨的增多和国内局势不稳有关,故选B。材料没有揭示俄国人流入上海与国民革命的关系,排除A。C是客观原因,无法揭示人数变化的原因,排除 C。材料反映截止到1930年的俄国人流入上海持续增加,显然超出“一战”的影响,排除D。‎ ‎19. 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37周年,某高三历史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②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 ‎③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④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巴黎公社爆发于1871年,此时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在这一时期并未成为历史的主流,故②错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说法正确,故C项正确。‎ ‎20. 第二国际建立与第一国际建立相比,其显著的区别是 A. 中坚力量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和活动家 B. 活动形式以召开代表大会为主 C. 组织松散,是没有中央领导机构的联合 D. 国际内部存在着不同派别的斗争 ‎【答案】C ‎【解析】‎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都是国际工人组织,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组织形式,第二国际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统一的机构,在第二国际中,各国共产党都是独立自主的,故选C;AB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相同点,排除;D不属于第二国际建立与第一国际建立相比最显著区别,排除。‎ ‎21.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推翻沙皇专制 C. 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 获得“面包”与“和平”‎ ‎【答案】D ‎【解析】‎ 从当时的状况来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新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参加帝国主义战争,使得俄国经济崩溃,人们厌恶战争,要求和平,要求最基本的稳定生活即获得“面包”与“和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人们的愿望是“面包”与“和平”而非实现共产主义,也非建立苏维埃共和国,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2.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A. 实现社会主义 B. 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 解放被压迫民族 D. 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抓住关键句“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 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 “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可见 最确切的解释就是马恩奋斗的目标就是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故答案选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 ‎23. 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 ‎②《资本论》‎ ‎③《四月提纲》‎ ‎④《人民宪章》‎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资本论》发表于1867年, 1871《四月提纲》发表于1917年,《人民宪章》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故D项符合题意。‎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4.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旅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A. 俄国共产党沙皇政府 B. 俄国共产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 布尔什维克党沙皇政府 D. 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答案】D ‎【解析】‎ ‎“‎1917年11月8日”反映是十月革命的时间,十月革命是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D正确。‎1917年11月8日沙皇政府早已经被推翻,故AC错误。十月革命时俄国的政党是布尔什维克党,不是俄国共产党,故B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时间和结果,材料看似不易理解,但解题关键就在于时间信息。‎ ‎25.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答案】B ‎【解析】‎ 巴黎公社的建立是人类历史上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只能是巴黎公社的建立,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巴黎公社的措施也确实体现了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内容。‎ ‎26. 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出现了有组织的斗争增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等特点,最根本的原因是 A. 革命处于低潮时期 B. 机会主义思潮泛滥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 欧美各国社会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依靠科技,更新设备,提高工人素质等手段来赚取高额利润,导致工人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同时,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并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社会立法,这又使工人阶级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社会矛盾相对缓和,欧美各国社会稳定,革命处于低潮,而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机会主义思潮泛滥,排除ABD;ABD决定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C。‎ ‎27.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A. 巴黎公社 B. 《法兰西内战》‎ C. 《共产党宣言》‎ D. 十月革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是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所以答案选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 思主义的诞生 ‎28. 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下来,革命的红旗取代了沙俄的白蓝红三色旗飘扬在首都上空。这一情景出现在 A. 二月革命中 B. 七月流血事件中 C. 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和士兵占领冬宫 D. 《四月提纲》发表后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俄罗斯帝国的双头鹰国徽被摘下来”说明沙皇政府已被推翻,故选A;七月流血事件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B;《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革命转变的任务,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排除D。‎ ‎29. 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意思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①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但是却不适合中国国情,于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个转变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故②项正确。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没有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故③项错误。辛亥革命不是《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故④项 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0.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反映出的思想是君权神授;“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反映的是人民主权,所以体现出的是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故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首先应排除。虽然B,C的表述与材料的意思基本相近,但在材料中没有直接反映出议会与法律至上的内容。所以答案选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31.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俄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民主决议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地方有自治权,所以答案选A。德国和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俄国也是君主专制国家,这些与材料不符,所以排除B、C、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民主政治 ‎32. 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 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 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 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 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 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由于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这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故选D选项。A选项是光荣革命的手段,与此无关;B选项没有揭示出本质;C选项说法错误,这是英国的创举、‎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名师点睛】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原则。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侄女。这样国王没有儿子只有女儿,那么就会出现女王。另外,如果男嗣死亡或者放弃王位,而且他也没有其他继承人,那么也由君主的女儿出任国王。根据这一规定,安妮公主死后其王位由国王詹姆士一世的孙女、已故波希米王后的女儿、汉诺威选侯索菲亚公主及其信仰新教的后裔继承,最终是索菲亚公主的儿子德意志王公乔治一世得到了继承权。‎ ‎33.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于是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万民法知识点。关键信息:罗马帝国、麻烦就在于人口众多。‎ 万民法是在罗马帝国时期人口的增加、统治区域的扩大的背景下产生,故C项正确;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是以《十二铜表法》为标志,是共和国时期,属于公民法,故AB项排除;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D项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万民法 ‎34. 某学习小组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推断,该研究课题应该是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代希腊文化》‎ A. 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 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C. 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D. 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根据材料中“地理”、“城邦制度”、“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知,该课题包含对古希腊城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地理状况的研究,这些都是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故选B。AC只与部分文献有联系,排除;D与所列文献基本没有联系,排除。‎ ‎35. 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到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③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是帝国范围内的国际法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时间公元116年及“小亚细亚商人”受法律保护,可判断当时使用的是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故④正确;由哄抢货物的“无赖们”受到严惩,可以得知法律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维护社会稳定,提倡自由民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②③正确。故选D。‎ ‎36. 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①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①②③均是对雅典民主积极作用的正确评价,故选B;④从观点上是正确的,但是它强调的是“没能做到什么”,不符合题干主要看“做到了什么”的要求,排除ACD。‎ ‎37. 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 A. 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 B. 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 C. 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 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正与客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和“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可知材料主要表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排除B;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这与材料主旨“公开、开放”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排除D。故选A。‎ ‎38. 地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在萨拉米战役中,他指挥雅典海军取得了对波斯侵略者的决定性胜利,史书记载他曾被放逐。美国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刻有他名字的陶片有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由14人刻写。这反映了 A. 雅典民主制度健全,凡对民主构成威胁的人都将被放逐 B. 直接民主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以及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 C. 雅典公民虽然民主意识浓厚,但文化素质普遍低下 D. 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 ‎【答案】D ‎【解析】‎ ‎【详解】190 枚陶片却是由 14 个人刻写,说明陶片放逐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而且易造成少数人的专政,从而不能保障雅典民主,故选D。A中“都将”说法太绝对,排除;B中“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说法太绝对,排除;雅典公民文化素养整体较高,排除C。‎ ‎39. 某镇政府修筑公路时,需占用一村民的承包地。在没有与该村民达成有效补偿协议的情况下,便组织人员将其承包地上的庄稼毁掉。该村民要求镇政府对此事予以合理解决,但未得到答复。于是,该村民向县人民法院提出了行政诉讼,将镇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法院经过认真的庭审调查,作出判决,责令被告对原告作出合理赔偿。这一事实不能表明 A. 政府滥用职权会损害群众切身利益 B. 司法机关必须依法行政 C. 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受到保护 D. 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受人民法院监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镇政府要修筑公路,在没有与承包农民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毁掉土地上的庄稼,显然是滥用职权,侵犯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法院判决镇政府对毁掉农民承包土地上的庄稼进行赔偿,充分说明我国公民的权益依法得到保护,也很明显地体现了人民法院坚持依法办事,对行政机关有一定监督作用,故排除ACD。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而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依法办事,B项把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混为一谈是错误的,故选B。‎ ‎40. 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村长”、“村官”、“村委主任”、“ 职务是老百姓给的”等信息即可判断出这项制度是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所以D项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 ‎41. 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堪称“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社会主义改造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故排除C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千年的君主专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五四运动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五四运动促进民族觉醒,促使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排除A,选B。‎ ‎42. 1979年4月,在讨论首批对外开放的地区的名称问题时,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这里所说的“陕甘宁特区”产生的背景是 A. 国共合作发动国民大革命 B. 共产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 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出现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陕甘宁特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根据地和大后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陕甘宁边区成为抗日敌后战场的领导核心,指挥八路军和新四军与日军作战。故选C。国民革命时期,中共没有建立陕甘宁特区,排除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没有建立陕甘宁特区,排除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建立的是深圳等经济特区,排除D。‎ ‎43.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抗日战争 D. 鸦片战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队的军歌。由题干中的“鬼子末日”“游击队”可知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故排除ABD,选C。‎ ‎【点睛】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多角度的考查抗日战争是近年来高考关注时政热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抗日战争是国共双方都高度认可的内容,也是国共双方团结合作的重要表现,所以随着近年来国共两党的高层互访和台海关系的缓和及发展,高考对抗日战争的关注不会放松。‎ ‎44.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 A. 北伐失利 B. 天京事变 C. 安庆失守 D. 永安建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煮豆燃萁”指的是兄弟间的反目成仇的情况,而天京变乱的实质就是统治集团内部间争夺权力的内讧,故选B。AC只是太平天国对清军事斗争的失败,不属于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排除。永安建制表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排除D。‎ ‎45. 《朱子语类》云:“唐事,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若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体现三省分权制 B. 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 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坐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由此判断反映的是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它没有涉及完善中央监察机制;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6. 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B.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 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 D. 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清政府专制卖国的本来面目,拥护、支持清廷的态度变成反对、推翻清廷的态度,即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所以答案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义和团运动。‎ ‎47. “新中国实行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平的外交政策,在此前提之上对国民党政府和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订、或重订。”其中“予以承认”的是 A. 《告各友邦书》‎ B. 《联合国宪章》‎ C.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D.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新中国初的外交方针。“予以承认”的自然是体现平等、独立的条约,B项《联合国宪章》是和平、平等的,故B项正确。《告各友邦书》,宣布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缔结的一切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申明条约期满为止,‎1912年1月5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发表,故排除A项。C项《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为了在内战中取得美国更大的支持和援助,而签署该条约,为不平等条约,故排除。D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签订的。故选B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48. 1787年宪法为美国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依据是它 A. 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 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 C. 确立了两党制衡体制 D. 调和了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美国1787‎ 年宪法以联邦制替代邦联制,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三权分立原则、民主原则和联邦制,而非中央集权原则,排除B;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之时,美国两党制衡体制尚未建立,排除C;美国1787年宪法只是暂时调和了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排除D。‎ ‎49. 两汉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统计分类表 官僚贵族子弟 富豪 平民 贫民 ‎69.6%‎ ‎6%‎ ‎15.7%‎ ‎8.7%‎ 由上表可见,汉代察举制 A. 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 兼顾了各阶层利益 C. 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 沿袭了世卿世禄制 ‎【答案】A ‎【解析】‎ 察举制无论从考选的对象和内容,还是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都体现了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但从表格情况看,也有不少平民、贫民通过察举制跻身仕途,这是对世卿世禄制的突破,故A项正确;。察举制不可能照顾各个阶层的利益,故B项错误;官僚贵族子弟占据比例较大,并不公平公正,故C项错误;察举制并不是对世卿世禄制的沿袭,故D项错误。‎ ‎50.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选自易中天《我们的反思》)材料中的“精巧的设计”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C. 美国1787年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等信息,可理解到这个国家指美国,“设计”指1787年宪法。美国的1787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美国逐步崛起为超级大国,故选C选项。A、B、D选项都不符合“蛮荒大陆”这一条件。‎ 点睛: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中最关键的部分是“蛮荒大陆”,因为材料给出选项中只有美国属于“蛮荒大陆”,由此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正确选项。‎ 二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两道材料题,共25分)‎ ‎5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每个人有他自己的财产,幸福是不可能达到的。当每个人可以假借法律去拼命捞钱,那就不管一个国家有多大的财富,所有的财富总是落在少数人手里,被他们分掉,其余的人就变成穷困不堪。……因此,我深信,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末,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注:①托马斯·莫尔(1478—1535),16世纪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 ‎——[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材料二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医生希望自己的同胞患寒热病,律师则希望每个家庭都发生诉讼;建筑师要求发生大火使城市的1/4化为灰烬;安玻璃的工人希望下一场大冰雹打碎所有的玻璃;裁缝和鞋匠希望人们只用容易褪色的料子做衣服和用坏的皮子做鞋子,以便多穿破两套衣服和多穿坏两双鞋子……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 ‎——《傅立叶选集》第三卷 材料三这部著作(《共产党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 ‎——列宁《卡尔·马克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马斯·莫尔的基本观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傅立叶眼中的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存在什么问题? ‎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空想社会主义者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设想。‎ ‎(4)根据材料三,指出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案】‎ ‎(1)莫尔认为:财富的私人占有制度是社会的万恶之源,也是劳动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本原因。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安宁。‎ ‎(2)①在当时资本主义这个“文明制度”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②在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眼中,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经济活动表明,资本主义已病入膏肓。‎ ‎(3)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甚至希望统治阶级和大富翁大发慈悲来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等等。‎ ‎(4)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末,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可见莫尔否定财产私有制,认为它是罪恶的根源。‎ ‎(2)由材料“任何一个劳动者都由于个人利益而与群众处于斗争状态,对群众不怀好意。”和“在文明制度的经济体系中,每一个人都这样处在蓄意与群众斗争的状态中。”可见傅立叶眼中的资本主义文明体系存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崩溃。‎ ‎(3)结合所学,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用统一的社会生产来代替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为了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消灭城乡差别,使劳动成为人们的需要;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空想社会主义者寄希望于统治阶级和大富翁的善心。‎ ‎(4)由材料来看,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结合所学,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5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并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党向俄国无产阶级热烈祝贺,祝贺它在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消灭了资产阶级并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材料二,说出1917年俄国实践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事件。‎ ‎③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三项重大理论成果? ‎ ‎【答案】(1)马克思主义 ‎(2)十月革命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 ‎1、结合材料“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可知是马克思主义。‎ ‎2、材料体现“世界上首先打碎了专制制度的锁链”可知爆发了十月革命。‎ ‎3、结合所学可知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