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 ‎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 [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 [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 [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 [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 ‎ ‎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 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 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 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 (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 (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 ‎(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②H-O-H③O═C═O④‎ 答案 ‎(1)酸溶液中都含有 H+ 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 故答案为:H+;H2O; (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 ‎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 (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A:______; ②B:______; ③C:______. ‎ ‎(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 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 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 答案 ‎(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 (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  )‎ A.KNO3、Na2SO4‎ B.K2SO4、KNO3、NaNO3‎ C.KNO3、NaNO3、Na2SO4‎ D.K2SO4、Na2SO4、NaNO3‎ 答案 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 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 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 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 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 故选CD.‎ ‎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  )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答案 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 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①‎ 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 ‎②‎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 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 ‎③‎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 ‎④‎ 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  )‎ 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 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 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 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 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 故选:C.‎ ‎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 (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 (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 答案 ‎(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 (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 本相同.该实验说明(  )‎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很小 C.分子不断运动 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 ‎ 答案 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 故选C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