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第一部分 (1~5题 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郦道元的《三峡》中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环保团体已经提出要求,希望能将北极熊列入濒临(bīn lín)绝种动物的保护名单。‎ ‎(2)家人们的出入,抬轿子,撑船等一应粗重活计,都是他们的差使(chāi shǐ)。‎ ‎(3)谁能断言那些狼藉(láng jí)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4)火车开走了,隆隆的声音渐渐消逝(xiāo shì),小车站又被沉寂统治了。‎ ‎3.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A)(3分)‎ ‎①当我们爬上山顶,发现自己其实是孤独的。‎ ‎②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③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④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⑤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⑥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⑤⑥④①③②      B.⑤①③⑥④②‎ C.①③②⑤④⑥ D.③②⑤①④⑥‎ ‎4.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 (1)第②句有语病,修改意见:在“养成”前加“能否”,或删掉“能否”。‎ ‎(2)第③句有语病,修改意见:把“从小”移至“培养”之前。‎ ‎5.综合性学习。(4分)‎ 网络文学是作者依托互联网创作,并通过网络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因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传播广泛、消费便捷等特点,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近年来,网络文学快速发展,但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鱼龙混杂,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监管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1)材料围绕“网络文学”主要介绍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网络文学的优势(1分)和弊端(1分)。‎ ‎(2)有网友说:纸质图书的作者可以用笔名,为什么网络文学的作者要实名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示例】纸质图书的作者虽用笔名,‎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但读者可以通过书籍上的相关栏目(如序言部分)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1分)而网络文学存在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作品质量鱼龙混杂、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监管等问题十分严重,读者很难真正了解作者本人的真实信息,因此,为推动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网络文学实名制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1分)‎ 第二部分 (6~19题 49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6分)‎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这首词抒写了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 B.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词人既感到似曾相识,又觉得无可奈何。‎ C.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 D.词的下阕,描写春花的凋谢飘落及燕子的归来,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 ‎7.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示例一】“新”与“旧”的对比。(1分)“新”是指新词,“旧”是饮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2分) 【示例二】“去”与“来”的对比。(1分)“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15分)‎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二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________________‎ ‎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sì):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其人谢而去    去:离开 ‎(2)遂以还之 遂:于是,就 ‎(3)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尝:曾经 ‎(4)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闻:听说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3分)‎ 次 早 携 至 拾 银 处/见 一 人 寻 至/问 其 银 数 与 封 识 皆 合/遂 以 还 之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 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 ‎(2)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钱寄放在他那里多年,(他)却一点儿也没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品质远远超过常人。‎ ‎11.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4分)‎ ‎“穷”。(1分)因为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但何岳同时还是一位穷秀才,却在重金面前不动心,更足以表现其高尚的品质。(3分)‎ 附参考译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两百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银子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前来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于是把捡到的银子还给了那个人。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离开了。‎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数百两黄金,(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儿音信,(后来何岳)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其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来拿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钱寄放在他那里多年,(他)却一点儿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品质远远超过常人。‎ 三、(张家口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 题。(10分)‎ ‎①人生在世,往往跟叱咤疆场的味道很相似,其底线断不容有失,否则,将一溃千里,一败涂地。‎ ‎②著名的“祁门之战”,是曾国藩一生中最为艰难和险恶的时刻,他在帐内悬挂佩刀,只要最后那道防线被突破,他就以死尽忠。显然,这就是他的底线,也是他生命和命运的底线。‎ ‎③杭世骏也深知此理,这位清乾隆年间的进士,由于上书言事,遭帝诘问,革职回籍后摆起了“地摊”,一文一文地挣钱养家糊口。每天晚上收摊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将一天的收获逐一玩赏,将那些成色好、品相佳的铜钱,挑出三枚用绳子串起来藏于床下。久而久之,他床底下的小铜钱积有一尺多高,串钱的绳子都枯朽了。因此,不少人和他开玩笑,说他是个铜臭气满身的读书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嗜钱如癖的人,却能对金钱说“不”。当地有个犯了事的商人,在就要大祸临头时,得知杭世骏有办法可以让他逃脱法网,便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夜,携重金悄悄来到杭的寓所,恳求他看在财神爷的份儿上,给自己指一条生路。没想到,杭世骏二话不说,抓起这些黄澄澄、白花花、沉甸甸的东西,从门口扔了出去。‎ ‎④清代史学家万斯同以布衣身份主持修撰《明史》时,有位手握重权的要员,屈尊降贵,请他在笔下给通个关节,为其先者或亲者“讳”一下,万斯同却根本不闻不问,该咋写还咋写,毫不通融。还有一位押运粮饷的军官,途中遇到强盗,手中的钱粮等物,悉数遭劫。由于他跑得不够利索,连性命也没能保住。他的孙子为先人也是给后人争个颜面,甚而“流芳百世”,就动起了歪脑筋,拿来大笔金钱,求万斯同网开一面,将那支千钧铁笔转个弯,使他爷爷附在《忠义传》的后边,不管怎么说,也是为国事而死的呀。以钱敲门者,无疑是在向史家手中那支唯真求实的如椽巨笔挑战,万斯同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和厌恶,将那位“运饷官”的后人厉声斥责了一顿,轰出门去。‎ ‎⑤曾国藩倘若坐视底线被破而听之任之,那么,等待他的将是“阶下囚”的奇耻大辱,他的事业以及气节、操守等等,也将不复存在。杭世骏倘若收了商人的钱财,也就不是原来那个刚直秉正的江南名士了,其结局如何恐也不难推知,因为他那个地摊的字号还是乾隆皇帝亲笔所赐。手脏点,真的没有关系,如果灵魂脏了,那可就不好说了。万斯同则是个视信仰和节操如生命的人,对这样的人竟敢用钱财让他自毁底线,真是打错了算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⑥底线是一个人立世安身的基础和保证,它是压舱石,是命根子。倘底线不存,则无论多么气派堂皇的大厦,都是空中楼阁,终不免一朝崩塌,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无奈叹息。大千世界,缤纷多彩,尤其要守护好自己心头那道底线,一日三省,堂堂正正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1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每个人都要守住底线(或:人生在世,其底线断不容有失;守护好自己心头那道底线,堂堂正正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3分)‎ ‎13.选文第③段主要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列举杭世骏面对金钱的两种态度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生在世,其底线断不容有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2分)‎ ‎14.下列对选文段落结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第15题。(3分)‎ ‎15.名著阅读。(3分)‎ ‎《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世界》,里面记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请列举书中写到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示例一】蝉。每三到四年繁殖一次,爱唱歌;附在树干上,用突出的嘴吸取树的汁液;善挖地道和地穴。【示例二】螳螂。用利刃捕杀其他生物;专食活的动物,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15分)‎ 柔软的父亲 ‎①清晨,经过小区的池塘边时,见到一个穿着黑西装的中年壮汉,趴在雨后潮湿的木栏杆上,执着一根简易的木勺费力地在水面上舀些什么。‎ ‎②原以为是小区的清洁工,走近一看,不是。不会有清洁工穿一身休闲西装来工作的。这人约莫40岁,面孔和身材都带着北方人的轮廓,显得很硬朗。他的另一只手上提着东西——那是一次性塑料袋,灌了点水,里面游弋着一只黑蝌蚪。‎ ‎③这时,另一位好奇的老头儿也背着手凑了过来,开始给他提意见:“这哪有蝌蚪哟,还早哩……”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④其实我很想告诉他,在小区隔壁的政法大学,有一块大水塘,那里已经是蝌蚪成群了。上周我就带着孩子去过,孩子第一回见到那么多黑溜溜的蝌蚪,欢喜得不得了。但由于天生不善与陌生人搭讪,我并没说。‎ ‎⑤出了小区很久,我还在想,这个粗粝的男人适才捕捉蝌蚪时的那种神情,看起来竟是如此“柔软”。我当然也猜得出来,这位显然并不擅长捕捉蝌蚪的男人,之所以出现在池塘边,必然是为了某个孩子。准确地说,是为了孩子的愿望而来。没有喧哗,没有铺张,甚至于有些笨拙,但这就是父亲啊。父亲大多就是这样的。‎ ‎⑥他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人。‎ ‎⑦我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位十分要好的同学。我经常去他家玩,很恣肆,但只要他父亲一回家,我就不自觉地收敛了。他父亲是一位拳师,满脸横肉,彪悍异常,我心底十分怕他,从不敢正眼看他。然而,有一天,这种感觉被彻底改变了。那是在初夏,我在同学家耍到很晚,干脆留宿。至半夜酣然大睡时,一只手——一只非常粗糙强壮的手——把我跟同学从蚊帐里轻轻摇醒,我们在半睡半醒中睁开眼睛,一只手朝我们眼前伸了过来。就像变魔术那样,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被放进了漆黑的蚊帐里,亮晶晶的,闪闪烁烁的——里面全是飞舞的萤火虫。‎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⑧从此,我知道了,拳师跟我所见过的另一些父亲并无区别,在那令人畏惧的外貌下面,其实也藏有一颗慈爱而且浪漫的心,那是父亲的柔软之处。‎ ‎⑨年少时,当我们提起父亲,总觉得这是一个坚硬的词,抑或是一个沉默的形象,因为他们总是话不多,总是让你惧怕,让你觉得难以接近。‎ ‎⑩我跟父亲就是如此,从不交流。记得十岁那年的一个黄昏,父亲在后门口为我洗澡,他的手搓在我身上,就像砂纸摩擦在我皮肤上,我极力地压抑着,才没让自己叫出声,没让眼泪流出来。而疼痛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被邻居们笑嘻嘻地围观,才是最令我痛苦的。但我没有告诉他这些,一直到四年前他去世,他也不知道我对这件小事有如此深刻的记忆。‎ ‎⑪很多年来,我总认为自己没有享受过“父爱”。然而,当他离世,当我自己也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终于明白,原来我不是没有得到过爱,而是那时的我根本理解不了——父亲的表达总是很隐晦,隐晦得让你无从察觉。‎ ‎⑫就像那个让我羞耻的黄昏,他可能早已预知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给我洗澡,所以他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 ‎⑬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 ‎1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三位父亲“柔软”的具体表现。(3分)‎ 中年壮汉为孩子在池塘边费力捕捉蝌蚪;(1分)拳师父亲为孩子捉萤火虫;(1分)“我”的父亲给“我”洗澡。(1分)‎ ‎17.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男子唯唯听着,也不辩解,仍旧兢兢业业地沿着栏杆逡巡。‎ ‎“兢兢业业”一般形容小心谨慎、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1分)在这里大词小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年壮汉给孩子捕捉蝌蚪时小心认真的样子,(2分)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1分)‎ ‎18.文中结尾写道:“那一种疼痛,现在想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柔软。”作者为什么认为“疼痛”是一种“柔软”?(4分)‎ ‎“我”和父亲从不交流,那一次洗澡可能就是父子之间难得的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父亲把全部的不知来处的忧伤和酸楚都积聚在了手掌里为儿子搓澡,他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2分)那种刻骨铭心的疼痛成了父亲隐晦的爱的表现,正是父爱的“柔软”所在。(2分)‎ ‎19.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 ‎“父亲”一词本是阳刚、粗犷的,以“柔软”来修饰,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2分)这种反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形象生动地揭示出本文所写父爱的特点。(2分)‎ 第三部分 (20题 50分)‎ ‎20.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2)自选文体;‎ ‎(3)字数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作文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