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第一部分 (1~5题 22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抒发作者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论述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孤苦的她已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和依傍(yī bàng)。‎ ‎(2)从这本书中不难寻觅(xún mì)到服饰与战争之间的联系。‎ ‎(3)我们一路看去,有山有水,有树有田,还有那古朴(gǔ pǔ)的农民。‎ ‎(4)在这些名山、宝塔的映衬(yìng chèn)下,这座城市显得格外庄严、美丽。‎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这幅文人画的山水图景与书法印章相得益彰,因此巧妙绝伦。‎ B.校园广场的设计者自出心裁地以革命事件作为广场主题,这就使其比一般的广场更具历史文化意义。‎ C.喷泉旁边的那几棵柏树修剪得惟妙惟肖,连叶片的数量都基本相同。‎ D.“官道”,南北通衢,东西广连,商贾游民,络绎不绝,形成了独特的商旅文化。‎ ‎(解析: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不能用来形容树木修剪的情况。)‎ ‎4.下列两则广告语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4分)‎ ‎(1)优质的服务使宴宾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修改意见: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 ‎(2)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 修改意见:“静电”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近日,有网友爆料,国家文物局向日本横滨国际拍卖株式会社发函,要求停止拍卖中国流失文物。根据网友提供的图片,这封《关于停止拍卖中国流失文物的函》中提到,上述日本拍卖公司原计划于‎10月29日至31日在日本东京举办“横滨国际2016秋季五周年拍卖会”,拍卖一批从中国非法劫掠的文物。‎ 国家文物局要求该拍卖公司遵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尊重中国人民的感情,停止拍卖这些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并将对有关文物保留追索权利。此前,横滨国际拍卖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确实收到了相关文件,调查后最终决定撤拍,将拍品返还给了委托人。‎ 材料二:敬萍先生带着有600多年历史的陕西凤翔彩绘泥塑,来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他说:“在凤翔,搞泥塑的有300多人,但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在做,年轻人不爱干。我们公司有80多名工人搞泥塑,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给材料一的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25个字)(2分)‎ 国家文物局成功叫停海外中国流失文物拍卖 ‎(2)阅读材料二,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一个困难,并请针对这一困难提出解决办法。(3分)‎ 困难:缺少年轻的传承人。(1分)建议:①加大宣传力度,让年轻人了解、喜欢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②学校聘请民间艺术大师进入学校举行讲座或开设选修课。(2分)‎ 第二部分 (6~21题 4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6~7题。(6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 C.“山气日夕佳”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 ‎7.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不能。(1分)“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若改为“望”字则达不到这种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2题。(15分)‎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属文。年十三省其父至江西会府帅宴于滕王阁。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帅欲夸之宾友,乃宿构①滕王阁序,俟宾合②而出之,为若即席而就者。既会,帅果授笺诸客,诸客辞。次至勃,勃辄受。帅既拂其意,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初报曰:“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帅曰:“此亦老生常谈耳。”次曰:“星分翼轸③,地接衡庐。”帅沈吟移晷④。又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帅曰:“斯不朽矣。”‎ ‎(节选自《太平广记·幼敏门》)‎ ‎________________‎ ‎①宿构:预先构思。②合:到齐。③翼轸: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为楚之分野。④移晷(guǐ):日影移动,指经过了一段时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会府帅宴于滕王阁 于:介词,相当于“在”‎ ‎(2)俟宾合而出之 之:代词,代指“宿构”的文章 ‎(3)为若即席而就者 者:代词,相当于“……的”‎ ‎(4)乃使人伺其下笔 乃:副词,于是,就 ‎9.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年 十 三/省 其 父 至 江 西/会 府 帅 宴 于 滕 王 阁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时帅府有婿,善为文章。‎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当时府帅有一位女婿,擅长写文章。‎ ‎(2)怒其不让,乃使人伺其下笔。‎ 恼恨他不懂得谦让,于是派人等待他下笔。‎ ‎1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记叙了王勃年少时,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创作《滕王阁序》的经过。‎ ‎12.文章刻画了王勃怎样的形象?请举例加以分析。(3分)‎ ‎【示例】王勃没有推辞,即兴写作,(1分)表明他年少气盛,对于自己的才华很自信,同时表现出他确实才华横溢。(2分)‎ 附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六岁能写文章。(他)十三岁的时候,去江西看望父亲,恰逢当时府帅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当时府帅有一位女婿,擅长写文章。府帅想要在宾客面前夸耀。(他)于是叫女婿预先构思了“滕王阁序”,准备等到宾客到齐时再当众写出来,说成是即席而作的。到了宴会上,府帅果然分发纸张给各位宾客,大家都推辞不要。轮到王勃,王勃却接受了。府帅见王勃违背了他的意思,恼恨他不懂得谦让,于是派人等待他下笔。一开始(有人)报告说王勃写的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府帅说:“这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的东西罢了。”接着报告说:“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府帅沉默深思了很久。又来人告诉他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府帅说:“这已经是不朽的名作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9分)‎ 立 夏 ‎①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②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降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标志性节气。‎ ‎③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以上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⑤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⑥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此时,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⑦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是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13.请简要概括立夏的物候景象。(3分)‎ 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大地呈现出万物繁茂的景象。(2分)‎ ‎14.说说你对农谚“立夏看夏”的理解。(3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立夏时节,(1分)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已成定局。(2分)‎ ‎15.第⑦段列举周朝时帝王率文武百官“迎夏”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意在说明我国古来就很重视立夏节气。‎ 四、阅读名著《昆虫记》,回答16~17题。(4分)‎ ‎16.请你写出两种《昆虫记》中描绘的昆虫并且分别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2分)‎ ‎【示例】蝉:为快乐而放声高歌,是一位永远不知疲倦的歌唱家;黄蜂:本能让它们遭受美丽的嘲笑,却没有赋予他们动脑筋的能力;螳螂:外表美丽而天性凶残,是不折不扣的杀手。‎ ‎17.在《昆虫记》中,你最喜欢的昆虫是什么?说明理由。(2分)‎ 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螳螂。(1分)理由:凶残但机警,生活能力强,但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1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1题。(14分)‎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拙政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池水沦涟,正可作为莲花之家,何况中部的堂啊,亭啊,轩啊,都是配合着莲花而命名的,因此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 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走过了那盖着乡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假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围,是元代名士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花,真是色香双绝,不同凡卉;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并蒂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芯,七八芯,以至十三个芯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芯,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远香堂西邻的倚玉轩,与船舫形的香洲遥相对,而北面的斜坡上有一个荷风四面亭,三者位在三个角度上,恰恰形成鼎足之势,而三处都可观莲,因为都是面临莲塘的。香洲贴近水边,可以近观,倚玉轩隔一条花街,可以远观;而荷风四面亭翼然高处,可以俯观,好在莲花解意,婉娈可人,不论你走到哪一面,都可以让你尽情观赏的。穿过了曲桥,从假山上拾级而登,就见一座楼,叫作见山楼,凭北窗可以看山,凭南窗可以观莲,并且也可以远观远香堂后的千叶莲花了。‎ 走进别有洞天,就到了园的西部,沿着起伏的曲廊向西行进,就看到一座美轮美奂的花厅,分作两半,一半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庭中旧时种有山茶十八株,‎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而曼陀罗就是山茶的别号,因以为名。另一半是三十六鸳鸯馆,前临池沼,养着文羽鲜艳的鸳鸯,成双作对地在那里戏水,悠然自得。池中种着白莲,让鸳鸯拍浮其间,构成了一个美妙的画面;正如宋代欧阳修咏莲词所谓:“叶有清风花有露,叶笼花罩鸳鸯侣”,真是相得益彰,而大可供人观赏,供人吟味的。‎ 向西出了三十六鸳鸯馆,向北走过一条小桥,就到了留听阁,窗户挂落,都是精雕细刻,剔透玲珑。我们细细体味阁名,原来是从那句“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古诗句上得来的。这个阁坐落在西部尽头处,去莲塘不远,到了秋雨秋风的时节,坐在这里小憩一会,自可听到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的。‎ ‎18.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拙政园的?重点介绍了拙政园的哪几处景观?(3分)‎ 逻辑顺序。(1分)文章先举例说明了很多树木会发生空心的现象,接着说明人类对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进行的研究,最后说明树木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以及到目前还没有最好的解释。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2分)‎ ‎19.文中大量引用诗句,增添了莲景的风韵。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3分)‎ ‎【示例】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芯,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2分)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并蒂莲因负担重,总是花头低垂的情状。(1分)‎ ‎20.作者在文中说“拙政园实在是一个观莲的好去处”,为什么这样说?(3分)‎ 因为拙政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池水沦涟,正可作为莲花之家,何况中部的堂啊,亭啊,轩啊,都是配合着莲花而命名的。‎ ‎21.从观莲的角度看,作者介绍完留听阁便停笔不写是否有道理?为什么?(3分)‎ 停笔留听阁是有道理的。(1分)从观莲的角度看,游人到此即将结束拙政园的观莲活动,在留听阁回味赏荷余韵,是不错的选择;而“留得残荷听雨声”也是荷花开尽的前奏,是一年中观莲的尾声。(2分)‎ 第三部分 (22题 50分)‎ ‎22.请以“出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500字。‎ 作文略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