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阜新市中考物理真题(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辽宁阜新市中考物理真题(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辽宁省阜新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 各位同学请注意:务必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不得分。千万记住哦!‎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1-7小题为单选题;8小题为多选题,漏选得2分,错选得0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正常人的脉搏1min跳动约为30次 B.初中物理书的长度约为40cm C.家用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 D.电视机正常工作时后背散热孔的温度约为90℃‎ ‎【专题】定量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人的脉搏1min跳动在70次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书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家用空调的工作电流在5A左右,其功率在P=UI=220V×5A=1100W,略大于1000W.故C符合实际; D、人的体温在37℃左右,电视机正常工作时后背散热孔的温度略高于人的体温,在40℃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下列现象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水中的倒影 B.地面上的影子 C.海市蜃楼 D.雨后的彩虹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23‎ ‎【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和日食、月食;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改变传播方向在同一介质里继续传播,这是光的反射现象,例如倒影、平面镜成像;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海市蜃楼、池水变浅,彩虹等。‎ ‎【解答】解: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 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 雨后的彩虹也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并能这些原理解释现象解决问题是答题的关键。‎ ‎3.下列有关压强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B.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会升高 C.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精确测出大气压的值 D.载重货车的车轮越多,对地面的压强越大 ‎【专题】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3)托里拆利实验最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4)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A、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故A正确。 B、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气压的减小而减小,故B错误; C、利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存在,不能精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 D、载重货车的车轮越多,在压力一定时,对地面的压强越小;故D错误。 故选:A。‎ 23‎ ‎【点评】本题考查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以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4.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压缩冲程 B.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 C.搓手取暖 D.感受温度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A、压缩冲程,活塞对汽缸内的气体做功,使得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做功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有灼热感,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搓手取暖,即手克服摩擦做功,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手感受温度,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难度不大。‎ ‎5.小王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用300N的拉力在10s内将540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1m,在这个过程中 A.有用功为540J B.拉力的功率为90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 ‎【专题】应用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23‎ ‎【分析】(1)知道物体的重力和上升的高度,根据W=Gh求出有用功;‎ ‎【解答】解: A、有用功:W有用=Gh=540N×1m=540J,故A正确; BD、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2×1m=2m, 拉力F做的总功: W总=Fs=300N×2m=600J, 拉力F的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做功、功率、机械效率和拉力端移动距离的计算,明确有用功、总功的含义是关键。‎ ‎6.下列装置中,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电磁起重机 B.动圈式话筒 C.水位报警器 D.电铃 ‎【专题】应用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1)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流的磁场来工作的; (2)扬声器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 (3)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造的,而电磁感应是指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解答】解:A、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场来工作的,故A错误; B、话筒是利用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交变电流的原理制成的,故B正确; C、水位报警器是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是利用电流的磁场来工作的,故C错误; ‎ 23‎ D、电铃是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是利用电流的磁场来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应能根据题中的实验装置得出实验的原理及揭示的现象,同时还要把握该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7.下列有关家庭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开关“跳闸”后,立即重新合上 B.选用插座时,所有家用电器都使用两孔插座 C.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应该是并联的 D.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要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专题】应用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1)空气开关跳闸,原因是电路发生短路或总功率过大,应先检查原因,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复位; (2)三孔插座中多出的一个孔是用来接地线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触电; (3)各家用电器之间是并联时,各家用电器都正常工作,并且互不影响; (4)开关控制用电器或插座时,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且开关应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解答】解: A、电路发生短路或总功率过大时,空气开关才会跳闸,所以应先检查原因,检查没有问题后再重新合上空气开关,故A错误;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应使用三孔插座,当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漏电时,电流会通过地线流入大地,能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所以,不是所有家用电器都使用两孔插座,故B错误; C、在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相互不影响,因此它们是并联连接的;故C正确; D、控制电路的开关应该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不带电,不会造成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针对家庭电路中用电器连接、开关、三孔插座、两孔插座、空气开关等认识和理解,一定要掌握。‎ 23‎ ‎8.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A不受摩擦力 B.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若增大拉力F,则物体B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不变 D.若物体B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则物体A向右倾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分析】(1)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A和B受到的都是平衡力; (2)A受到的力有:重力、B对A的支持力;A的重力等于B对A的支持力; B受到的力有:重力、A对B的压力、地面对B的支持力以及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其中B的重力加上A对B的压力等于地面对B的支持力,拉力和地面的摩擦力相等;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根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来分析木块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对A受力分析得A受到的力有:重力、B对A的支持力,AB间没有摩擦力,故A正确; B、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若将拉力F增大,但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故C正确; D、B停止前,A和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A和B具有共同的速度,当B突然停止时,A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由于摩擦力则物体A向右倾,故D正确。 故选:ACD。‎ 2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摩擦力、力的分析、惯性、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是一道综合题。‎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2分)‎ ‎9.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开,说明音叉在_______,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____越大。(选填“响度”或“音调”)‎ ‎ 第9题 ‎ ‎【专题】声现象.‎ ‎【分析】(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1)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0.如图所示,在皮划艇比赛时,发令枪响参赛选手奋力划桨,皮划艇由静止迅速前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皮划艇是_________的。‎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2)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23‎ ‎【解答】解:皮划艇由静止迅速前进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皮划艇由静止迅速前进,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皮划艇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运动状态;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 ‎11.如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你慢慢向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是光的_____现象,看到的硬币是________。(选填“实物”或“虚像”)‎ ‎【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的折射定律是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者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 ‎【解答】解:保持眼睛和碗的位置不变,慢慢向空碗里倒水,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沿直线看去,看到的是变高的硬币的虚像。 故答案为:折射;虚像。‎ ‎【点评】本题来源于生活中,考查了对折射现象和折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12.近五年来,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稳步推进,并逐步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系统是利用_________传递信息的,这种信号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专题】定性思想;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使用卫星导航系统的都是卫星通信。所谓的卫星通信就是利用卫星作为微波通信的中继站。‎ ‎【解答】解: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北斗系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电磁波;能。‎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卫星通信的了解,考查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是一道基础题。‎ 23‎ ‎13.一个体积为4×,密度为0.5×的物体,用手抓住它将其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松开手后,物体将__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专题】计算题;比较思想;浮沉的应用.‎ ‎【分析】①已知物体的体积(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②利用求出重力,根据物重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的浮沉。 ③根据压强公式可判断物体所受水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 ①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V=4×10-5m3, 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4×10-5m3=0.4N; ②根据可得,物体的质量: m=ρV=0.5×103kg/m3×4×10-5m3=0.02kg, 物体的重力: G=mg=0.02kg×10N/kg=0.2N; 因为F浮>G, 所以,松手后物体会上浮。 ③松手后物体会上浮,物体所处的深度h减小, 根据p=ρgh可知,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水的压强变小。 故答案为:0.4;上浮;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液体压强公式的了解与掌握,物体完全浸没后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将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将悬浮;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将下沉。‎ 23‎ ‎14.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是一种剧烈________的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 ‎_______、________,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沸腾的条件是达沸点,不断吸热,沸腾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解答】解:水沸腾是一种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同时要不断吸热;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汽化;沸点;不断吸热;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了沸腾和沸腾的条件,难度不大。‎ ‎15.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_____电;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金属箔张开,是因为_______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是(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电在生活中的利用无处不在,电能是_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专题】应用题;电流和电路;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4)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可以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解答】解:用丝稠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因为带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金属箔容易导电是导体; 电能是消耗水能、煤、风能等一次能源才得到的,属于二次能源; 故答案为:正;同;导体;二次。‎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 ‎16.甲、乙两灯的额定电压均为6V,测得两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甲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是_________Ω;当乙灯的实际功率是2.4W时,它两端的实际电压是______V;‎ 23‎ 当把甲、乙两灯串联接在7V的电源上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______W.‎ ‎【专题】信息给予题;电路和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1)由图知,甲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图象读出通过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此时甲灯的电阻; (2)由图乙知,当灯的电压为4V时,通过的电流为0.6A,结合乙灯的实际功率:P′=U′′I=4V×0.6A=2.4V,分析两端的实际电压; (3)当把两灯串联在7V电源上时,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确定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由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解答】解:(1)甲灯的额定电压为6V,甲灯正常工作时的电压U乙=6V, 由图可知,通过甲灯泡的电流I甲=0.3A,‎ ‎(2)由图乙知,当灯的电压为4V时,通过的电流为0.6A,乙灯的实际功率: P′=U′′I=4V×0.6A=2.4V,故当乙灯的实际功率是2.4W时,它两端的实际电压是4V; (3)当把两灯串联在7V电源上时,因串联电路的电流相等,由图知,只有当电路中的电流为0.3A,甲灯的实际电压为6V,乙灯的实际电压为1V时,由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两灯的总电压等于电源电压7V,故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 P=UI实=7V×0.3A=2.1W。 故答案为:20;4;2.1。‎ ‎【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明确灯的电阻是变化的和从图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为易错题 三、作图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3‎ ‎17.如图1所示,请画出水中正在下沉铁球的受力示意图。(水的阻力忽略不计)‎ ‎【专题】作图题;运动和力.‎ ‎【分析】(1)铁球在水中受重力与浮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2)因为铁球正在下沉,所以重力比浮力大,线段的长度不同。‎ ‎【解答】解: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铁球在水中下沉,浮力小于重力;过球心分别沿竖直向下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分别用符号G和F浮表示;注意表示重力线段比表示浮力的线段要长些;如图所示: ‎ ‎【点评】(1)画力的示意图时,首先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出物体受力的大小关系; (2)力的示意图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 ‎ ‎18.如图2甲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请在乙图中画出人眼(A)看视力表(B)的光路图。‎ 23‎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做出B的像,B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必然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经过眼睛和像点,两者的连线确定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 ‎【解答】解: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由B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找到B点的像B′点,连接眼睛A和像点B′,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BO即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如图: ‎ ‎【点评】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眼睛看到虚像,像点、入射点、眼睛必然在同一直线上,这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19.小华家新买了一台小轿车,小轿车的质量是12t,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2.周末小华一家人开车去郊游,在某段水平路面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了一段路程,若此过程小轿车的输出功率是40kW。求:‎ ‎(1)轿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g取10N/kg)‎ ‎(2)小轿车在这段路程中所受的阻力。‎ ‎3)如果该小轿车百公里消耗汽油5kg,求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3‎ 因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小轿车在这段路程中所受的阻力: f=F′=2×103N; (3)该小轿车百公里消耗汽油5kg,则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汽=5kg×4.6×107J/kg=2.3×108J。 答:(1)轿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1×106Pa; (2)小轿车在这段路程中所受的阻力为2×103N; (3)如果该小轿车百公里消耗汽油5kg,则这些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3×108J。‎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功率公式、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热量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2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灯泡L标有“6V 6W”字样,电源电压及灯泡电阻均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0=10Ω.‎ ‎(1)当S、S1都闭合,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时,灯泡L正常发光。‎ 求:①灯泡的额定电流和电源电压;‎ 23‎ ‎②电流表的示数;‎ ‎(2)当s闭合、S1断开,且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求:通电1min电路产生的总热量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1)当S、S1都闭合,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时,R0与灯泡L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①已知灯泡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应用电功率公式P=UI即可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由于灯泡L正常发光,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即可得出电源电压; ②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0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即可求出电流表的示数; (2)当S闭合、S1断开,且滑片P移动到最右端,R0与变阻器R串联,利用求出电路产生的总热量 ‎【解答】解: (1)当S、S1都闭合,滑片P移动到最左端时,R0与灯泡L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①根据P=UI可得,灯泡的额定电流:‎ 23‎ 答:(1)①灯泡的额定电流为1A,电源电压为6V; ②电流表的示数为1.6A; (2)通电1min电路产生的总热量为72J。‎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注意电功公式的应用。‎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共30分)‎ ‎21.(6分)小蒙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宄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2)小蒙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处,光屏向左移动到55cm刻度处,光屏上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_清晰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光屏移动到_____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在步骤(3)光屏上成清晰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光屏应适当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劲。‎ ‎【专题】实验题;定性思想;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实验中需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物距大于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 (3)根据光路可逆确定光屏位置; (4)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 ‎【解答】解: (1)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 23‎ ‎(2)由图知,小蒙将蜡烛移动到10cm刻度处,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即物距大于2f,所以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 (3)由(2)知像距为15cm时,物距为30cm,故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物距为15cm,像距为30cm,40cm+30cm=70cm,故光屏移动到70cm刻度处时,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要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光屏应适当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处;(2)倒立;缩小;照相机;(3)70;(4)右。‎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要考查了实验的探究过程及成像规律的应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此题看似复杂,其实只要用心,仔细审题,并不难。‎ ‎22.(6分)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__________。‎ ‎(2)实验中应选用规格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_____‎ ‎(选填“质量”或“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此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所以___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_。‎ ‎【专题】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压强、液体的压强;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23‎ ‎【解答】解:(1)根据比较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不物质的质量(质量测量工具为天平)相同,故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秒表和天平。 (2)根据密度公式有:m=ρV,不同物质密度不同,若体积相同,则质量不同,故应选用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 根据转换法,实验中应选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初温相同且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并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比较温度的变化,此实验是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强弱的,由表中数据,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二种方法,甲液体吸热本领强。 (4)该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故答案为:(1)天平;(2)相同;质量相同;(3)温度变化;甲;(4)控制变量法。‎ ‎【点评】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3.(6分)在“探究景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如图所示,让小球从同一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击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使木块滑动,虚线位置为木块滑动一段距离后静止的位置。(已知h1<h2<h3)‎ ‎(1)球从斜面上滚下的过程中,小球的______能转化为小球的____能。‎ ‎(2)本实验是通过__________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3)分析图中的三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物体的_______一定时,_____越大,它的动能越大;通过实验结论可知,开车时要注意不能________(“超载”或“超速”)。‎ ‎【专题】探究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23‎ ‎【分析】(1)小球从高处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实验中运用转换法来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即观察小球撞击木块移动的距离远近; (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对照图示,结合控制变量法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1)实验中,小球从高处滑下,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2)实验中通过比较木块滑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 (3)由图中的三次实验可知,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通过实验结论可知,开车时要注意不能超速。 故答案为:(1)重力势;动;(2)木块滑动的距离;(3)质量;速度;超速。‎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影响动能的大小因素和控制变量法、转化法进行分析解答。‎ ‎24.(5分)小元同学在完成“测量某小合金块密度”的实验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 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橫梁恢复平衡。‎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 ‎(3)正确操作后读取数值,如图甲、乙所示,小合金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小合金块的体积为___,由此可得出小合金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 23‎ ‎【专题】实验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本实验原理是; (2)为了避免测量中的误差应先测质量,再测体积,由此分析解答; (3)合金块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合金块的体积等于合金块浸没水中前后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的差;知道合金块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合金块的密度。‎ ‎【解答】解: (1)该实验原理是;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橫梁平衡。 C.将小合金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橫梁恢复平衡。 B.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合金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合金块和水的总体积。 (3)由图甲知,合金块的质量:m=20g+10g+2g=32g; 合金块的体积:V=40ml-30ml=10ml=10cm3,‎ ‎【点评】本题考查固体密度的测量,考查了实验操作的步骤、天平和量筒的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先测质量再体积可避免物体从量筒中取出后沾有水给质量测量带来的误差。‎ ‎25.(7分)小明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干电池,标有“15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 ‎(1)小明连接了下面的电路,其中有一条导线连接有误,请将连接错误的导线打“×”并画出正确连线。‎ 23‎ ‎ 甲 乙 ‎(2)排除故障后,小明将5Ω定值电阻连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_____(选填a”或“b”)端,再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定值,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示数为________A.‎ ‎(3)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5Ω的定值电阻,分别把它换成10Ω、2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________(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不变,分别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中:‎ ‎(4)由数据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__。‎ ‎(5)小明想用一块电流表和一个定值电阻测未知电阻的阻值,于是他和同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图,并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①闭合S、S1,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 ‎②2闭合S、断开S1,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1;‎ ‎③求未知电阻的表达式为:=_________.(用、I、I1表示)‎ ‎ 丙 实验题;定性思想;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且正进负出; (2)为保护电路,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最大;根据电流表小量程计读数; (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求出电压表示数; ‎ 23‎ 连接电路过程中,应该断开开关,并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 (4)由表中数据得出结论; (5)在没有电压表时,使定值电阻与待测电阻并联,根据电流表和定值电阻的示数计算出电压,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电阻。‎ ‎【解答】解:(1)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且正进负出,如图所示: (2)为保护电路,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电阻最大即b端,小明同学首先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将滑片P滑到b端,再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到达某一数值,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0.4A; (3)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要控制电压表示数不变,由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压表示数U=IR=0.4A×5Ω=2V ,小明同学应该断开开关,并且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然后将5Ω的电阻替换为10Ω.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将电流表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4)由表格中数据发现:电阻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故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5)②闭合S、断开S1,此时为只有Rx工作的电路,电流表测量Rx的电流,示数为I1,可测出电源电压U=I1Rx, ①闭合S、S1,此时两电阻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示数为I,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知,R1的电流:I1=I-I1,则电源电压为U=(I-I1)R1 根据电源电压相等知:U=U=I1Rx=(I-I1)R1‎ 23‎ ‎【点评】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考查电路的连接、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的及对器材的要求。‎ 23‎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