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龙海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 ‎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周武王伐纣前,列举商纣大罪中有:只是听信妇人的话,不祭祀祖宗和上天,不任用同宗的长辈和兄弟。以此鼓动各路诸侯要按上天的意志来讨伐商纣。最终周军大获全胜。这表明 A.商朝末年分封制盛行 B.西周主要依据神权维护统治 C.商朝等级观念不强 D.商代有明确的宗法观念 ‎ ‎2.下表为中国古代史籍中有关郡县制的记载,据这些记载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秦武公十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 晋“遂灭祁、羊舌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为三县 秦孝公十二年,“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县制 B.县制产生的方式比较单一 C.秦国是最先推行县制的国家   D.春秋时期县制已取代分封制  ‎ ‎3.唐朝前期,皇帝是监察机构的授权主体,既可亲选御史,也可提名台院长官。唐后期,随着政事堂的设立,御史“虽职在抨弹,然进退从违,皆出宰相”。这一变化说明唐后期 A.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   B.人才选拔权限上移 C.藩镇割据严重地削弱中央集权   D.监察机制趋于合理 ‎4.南宋初年,诗人赵鼎把北宋中央体制形象地概括为:“枢密院调发军马,而三省不知; 三省财用已竭,而枢密院用兵不止。”这一概括意在 A.肯定宋代分权制衡原则的功效 B.否定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强调军政分权使政出多门   D.分析导致宋朝积贫积弱的缘由 ‎5.“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 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休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 A. 元代行省划分的依据是是否山川便利 B. 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 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6.自嘉靖至万历初,内阁权势如日中天,在同六部的权力之争中占了上风。于是内阁“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这一变化表明 A.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内阁是皇帝内侍机构   D.内阁首辅的权力失控 ‎7.据统计,到1860 年,天主教耶稣会在江南一带设立小学达90 所;基督教传教士设于“五个通商口岸”的基督教新教小学就达50 所,学生有1000 余人。这些学校的创办 A.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B.以工业革命完成为背景 C.得到不平等条约的庇护 D.结合了传统教育的内容 ‎8.巨大的心理落差迫使国人在仇视“东夷小国”的同时,不得不重新评价自己,清算自己的自大心态,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并把中国放在世界的参照系中重新认识。推动国民政治心态如此转变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C. 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9.‎1895年5月9日,《申报》发表社评指出:“乃台人共怀愤激,不甘于倭人,东省人民不闻有伏阙上书,显陈利害,岂朝廷待民心有厚薄耶?”这说明 A.清廷避战自保方针广受质疑   B.台湾民众反日斗争引发共鸣 C.国民普遍关注台湾战略地位  D.三国干涉还辽损害中国权益 ‎10.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7、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樊顾”,“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重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义和团运动有利于民主意识觉醒 B.义和团运动斗争方式趋于落后 C.维新派与义和团的目标日益相同 D.列强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1.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茶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 A.与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有关   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 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   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 ‎12.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在1943‎ 年的综合战报中详细公布: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军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中共正面战场是主战场 B.日军战报基本符合当时中国抗战局势 C.中共军事力量已经超过蒋军 D.国民党政府和军队已经放弃抵抗行动 ‎13.1912年以后“提倡成年以后财产独立权”“不得歧视私生子”等呼声此起彼伏,广大青年男女,为了谋求人格独立,生活自由冲出家庭,走上社会,妇女为培养经营本领而创办的各种公司、学校、习艺所不断建立。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影响了青年的生活观念   B.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 C.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14.下表反映了1928—1930 年工人党员占全体党员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工人所占比例(%)‎ ‎1928 年6 月 ‎10.9%‎ ‎1929 年12 月 ‎7%‎ ‎1930 年7 月 ‎5.5%‎ ‎1930年9月 ‎1.6%‎ A.党员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B.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 C.党的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D.党员呈稳步发展态势 ‎15.《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 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 ‎16.“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选举制度 ‎17.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7年,台商在祖国大陆的合计投资项目约20125个,投资额约110.34亿美元,年平均项目3354个,金额18.39亿美元。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A.两岸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停火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共识的达成 C.两岸长期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两岸实现了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 ‎18.20世纪50年代苏联外交部长向苏共中央汇报:“我们努力利用法国政府显而易见的急于从印支脱身的愿望,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取得了一个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的机遇。”中国政府抓住这一“机遇”‎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国际社会认可 B.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C.出席万隆会议并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成功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中国、美国、苏联            B.英国、美国、苏联 ‎ C.中国、苏联、美国            D.美国、中国、苏联 ‎2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是 时间(年)‎ ‎1957‎ ‎1965‎ ‎1972‎ ‎1972‎ ‎1973‎ ‎1974‎ ‎1978‎ ‎1980‎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美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21.1946年冬,欧洲又遇到百年罕见的“严寒”。英国一半工业陷于瘫痪,法国严重歉收,西德通货膨胀已达到天文数字。面对西欧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凋敝不堪的局面,美国官方人士认为,在西欧遏制苏联和共产党的最好办法“是面包和股票而不是子弹”。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出台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 ‎22.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23.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超国家机构”可以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它“没有政治上的权 力和效能”,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 A.遭到重要国家的反对 B.面临主权让渡难题 C.缺少政治方面的约束 D.阻碍国家权力实施 ‎24.‎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脱欧”阵营赢得超过半数的民众支持,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英国“脱欧”的行为说明了 A.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B.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 D.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25.“近年来围绕美伊战争,世界上还发生了几个分裂:联合国分裂为主战和反战两方,北约内部出现和平解决与军事打击之争的“裂痕”,欧盟也分化为以法.德为代表的反战派和以英.西为代表的主战派。中国:通过联合国途径和平解决,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日本:追随美国,提供经济支持。阿拉伯世界:反对侵略伊拉克,但没有统一的实质性行动。”以上现象深刻地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B.“冷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C.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迫在眉睫 D.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建立世界和平十分重要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康熙年间广州海关征税,货税按货物精粗而定,大都为百中取二,或百之三四,由行商承保代缴(政府指定的十三行商人称行商)。正项的钞税,似属有限,夷商最大的负担,实为官礼与‘陋规’(简称规礼),即纳入经手官吏私囊的各色繁杂费用。雍正初年,整顿财政,将规礼归公,每年总额常超出海关的正额。规礼归公之后,新之规礼又随之而生,据乾隆年间的调查,有六七十种之多。夷商根本不知道中国的关税税率。‎ ‎——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二 1859年两广总督和粤海关监督邀请洋人来广州“帮办税务”,咸丰十年,推行外籍税务司制度的新关正式成立。海关总税务司以增加上缴税款数额,博取清政府信赖。参照西方管理体制,陆续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法规和办事细则,同时,改善计征关税程序,长期执行“协定税则”,实征的进出口货物税额,都在值百抽五以下,减轻了外商税负。但因革除地方陋规什费,计征漏洞较少,其上缴中央的税收总额,反较前有所增加。受清政府委托,海关还负责建设灯塔、设置航标、管理港口;资助外交使臣出访,促进中国参与博览会和世界会议组织;收集气象资料,用于天气预报;督办同文馆,培养 外交人员;插手中国的内外债和外交事务。‎ ‎ ——《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英国剑桥大学方德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关税征收的特点,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海关制度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造成哪些影响(1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分)‎ 材料 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等人执政,欧阳修等为谏官。宋仁宗采纳他们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诏中书、枢密院同选诸路转运使和提点刑狱;规定官员必须按时考核政绩,以其政绩好坏分别升降。更荫补法,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又规定地方官职田之数。四年三月,更定科举法。另外,还颁布减徭役、减役人等诏令。五年初,范仲淹、欧阳合所学知识,概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庆历新政的内容((8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庆历新政失败原因(6分)‎ 历史试题答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 ‎ ‎ ‎ ‎ ‎ ‎ ‎ ‎ ‎ ‎ (12分)‎ ‎(2) ‎ ‎ ‎ ‎ ‎ ‎ ‎ ‎ ‎ ‎ ( 12分)‎ ‎27. ‎ ‎ ‎ ‎ ‎ ‎ ‎ ‎ ‎ ‎ ‎ ‎        ‎ ‎ (12分)‎ ‎28、(1)        ‎ ‎ ‎ ‎      ‎ ‎ (8分)‎ ‎(2)        ‎ ‎ ‎ ‎      ‎ ‎ (6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A C C B C A B D B B D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B B D C A C B C A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0分)‎ ‎26、(1)特点:税率较低;行商代为缴纳(没有专门的征收机构);制度不规范(缺乏明确完整的海关制度);政府承认规礼合法性。(答对三条得6分)‎ 原因:海禁政策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封建制度下对人治的认可;长期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海关制度的完善;低关税有利于传统手工业品出口。(答对3条得6分)‎ ‎(2)变化:外国人控制海关;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制度;关税税率不自主;海关兼领洋务活动;海关插手内政外交。(答对三条得6分)‎ 影响:中国海关出现半殖民化;推动海关制度近代化进程;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方便外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答对三条得6分)‎ ‎27、示例1:科考事件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 因为:(1)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 ‎(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 ‎(3)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 ‎(4)朱元璋亲自选定的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 示例2: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因为:(1)根据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较为发达;‎ ‎(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 ‎(4)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28、(1)内容:加强中央机构在地方官的选拔的作用;加强地方官的考核;严格官员子弟恩荫入仕的条件;限制地方官职田数量;改革科举;减轻百姓力役负担。(答对4条8分)‎ ‎(2)对君主专制的选官权力有一定触犯,难以取得皇帝彻底支持;触动了官僚的即得利益,引起他们排挤;改革没有富国强兵内容,难以收到直接效果(改革没有直接针对北宋社会难题);改革派在斗争中失败。(答对三条得6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