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目录:
考点梳理
规律方法探究
自主测试
考点梳理
一、生活中常见的盐
1.常见的盐
2.粗盐提纯——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 过滤 → 蒸发 →计算产率。
(2)蒸发:蒸发时,要用 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利用 余热 使滤液蒸干。
(3)玻璃棒的作用:
12
4.盐的化学性质
5.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
(2)碱:只有NH3·H2O、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钾 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 钾盐、钠盐、 硝酸盐 、 铵盐都可溶;硫酸盐除 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氯化物除 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可溶;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
6.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复分解反应
1.定义
两种 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 化合物 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2.发生条件
12
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后,生成物里有 沉淀或 气体 或 水 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三、化学肥料
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2.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化肥。
一方面化肥中含有一些重金属 元素、有毒 有机物 和 放射性 物质,形成潜在的土壤污染;另一方面造成土壤退化和 水 、大气环境 的污染。
(2)农药。
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的物质,在杀灭病虫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 自然环境 的污染和对 人体健康的危害。
3.化肥的简易鉴别
规律方法探究
归类示例一 常见的盐的性质探究
12
【例1】 下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受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 CaCO3↓+H2O。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Na2CO3 。
[小结]发酵粉中的NaHCO3产生CO2的条件是 加水或加热 ;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
12
(1)NaHCO3加水无气体产生,这个现象否定了甲的猜想,则推知甲的猜想是:NaHCO3与水反应产生CO2。由题给信息知,酒石酸是有机酸,它与NaHCO3反应可产生CO2,推知NaHCO3的性质之一是与酸反应产生CO2。
(2)由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推知NaHCO3分解时产物之一是CO2;完全分解后的产物中滴加稀盐酸产生CO2,推知另一产物是Na2CO3;由此可写出Na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要使发酵粉中的NaHCO3产生CO2,可将其加热或将发酵粉溶于水,使NaHCO3与酒石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
归类示例二 粗盐提纯
【例2】 已知某粗盐样品中含有泥沙和Na2SO4、MgCl2、CaCl2等杂质。实验室提纯氯化钠的流程如下:
(1)第①步操作时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 10 mL (已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引起的不良后果是 蒸发溶剂时间会大大延长,消耗燃料多 。
实验时若加入的氯化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得精盐产率 不变 (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2)第②步操作时,两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压平滤纸 、 引流 。
(3)第⑤步操作加入试剂的顺序是 ABD 。
A.过量的氢氧化钠、过量的氯化钡、过量的碳酸钠
B.过量的氯化钡、过量的氢氧化钠、过量的碳酸钠
C.过量的碳酸钠、过量的氯化钡、过量的氢氧化钠
D.过量的氯化钡、过量的碳酸钠、过量的氢氧化钠
(4)第③⑧步操作a的名称是 蒸发 ,此步操作中,如果不使用玻璃棒,常常会使产率 偏小(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5)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
解析:
(1)因为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所以10 mL水能够溶解3.6 g
12
粗盐中的氯化钠等物质;增加蒸馏水的用量虽然能加快粗盐的溶解,但会使蒸发溶剂时间大大延长,消耗燃料多;实验时若加入的氯化钠溶液没有达到饱和,蒸发得到精盐的质量不变,因此所得精盐产率不变;
(2)第②步过滤操作时,两次用到玻璃棒,过滤前是压平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3)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能够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能够除去硫酸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能够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故ABD正确;
(4)第③⑧步操作a的名称是蒸发,此步操作中,如果不使用玻璃棒,常常会导致氯化钠随溅出的液体而流失,从而导致产率偏小;
(5)在第⑦步操作中,向滤液中滴加足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归类示例三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例3】 “‘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用到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后的废液进行了探究。取废液少许,测得其pH为12。
[提出问题]废液中除含OH-外,还含有哪些离子呢?
以上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假设中, 丙 同学的假设一定不成立,原因是 。
[实验验证]选择其中一种可能成立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我选择 甲(或乙) 同学的假设,实验方案如下:
12
(以下表格内容意思正确、合理,表达清楚即可)
或
归类示例四 化学肥料
【例4】 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1)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D (填字母)。
A.氯化钾 B.尿素
C.硫酸铵 D.磷矿粉
(2)某化肥样品中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钾、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确定样品的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实验1: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盐酸,看不到明显现象。证明原样品中没有 碳酸氢铵 。
12
实验2:另取少量样品加足量的水溶解,滴加溶液A,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溶液A,直至再无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取上层清液少许,滴加溶液B,无明显现象。由此可知原化肥样品中一定有 硫酸钾 ;请写出实验中所用溶液A、B中溶质的化学式:A Ba(NO3)2 ,B AgNO3。
小明认为实验2如果不另取样品,直接用实验1后所得溶液进行实验2,则无法得到正确结论,他的理由是 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干扰氯化钾的检验 。
解析:
(1)四种化肥中只有磷矿粉是灰色的,其他的都是白色固体;
(2)实验1:取少量样品滴加稀盐酸,看不到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氢铵;实验2的目的是鉴别化肥样品中是含有氯化钾还是含有硫酸钾,也就是对硫酸根和氯离子的鉴别,因此应该先加硝酸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含有硫酸钾,继续滴加硝酸钡溶液,直至再无白色沉淀生成,是防止硫酸根离子在加入硝酸银鉴别氯离子时产生干扰,加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氯离子,因此不含有氯化钾;稀盐酸中含有氯离子,干扰氯化钾的检验,则无法得到正确结论。
归类示例五 物质间的转化
【例5】 小梅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时能生成盐,于是她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重要的应用。借助网络图回答:
(1)写出用酸和碱生产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Cu(OH)2+H2SO4=CuSO4+2H2O。
(2)请你把上图中①②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① 酸+盐 ; ② 金属+盐 。
(3)根据网络图可制备物质。例如,某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有下列制铜的方案:
12
①写出下列步骤中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Ⅲ: 2NaOH+CuSO4=Cu (OH)2↓+Na2SO4 。
步骤Ⅴ: 。
②上述方案中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步骤是 步骤Ⅰ和步骤Ⅴ。
12
自主测试
1.小明家的芹菜茎秆细弱,施钾肥可免其倒伏,他应施加的化肥是( C )
A.KOH B.Ca3(PO4)2
C.K2CO3 D.CO(NH2)2
2.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D )
A.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浑浊,应更换滤纸再过滤一次
B.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到蒸发皿内水分全部蒸干
解析: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干,D项错误。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 和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下列操作顺序中最合适的是( D )
A.②④⑤①③ B.⑤④②③①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4.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D )
A.NaOH和NH4NO3 B.CuSO4和Na2SO4
C.Na2CO3和CaCO3 D.NaCl和KCl
解析:A.NaOH和NH4NO3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降低,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CuSO4和Na2SO4均易溶于水,分别形成蓝色溶液、无色溶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CaCO3难溶于水,Na2CO3易溶于水,分别加入水中,有固体存在的是碳酸钙,溶于水的是碳酸钠,用水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氯化钾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且溶于水均无明显的温度变化,用水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故选D。
5.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配制番茄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需要的复合肥是尿素[CO(NH2)2]
B.鉴别磷矿粉、氯化钾、硝酸铵时,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被鉴别出的是硝酸铵
C.某农场种植的棉花,枝叶生长不茂盛且叶片发黄需施[Ca3(PO4)2]
D.农作物生长需要化肥来增加产量,故过量施用化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尿素属于氮肥,不是复合肥料,A项错误;硝酸铵是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生成氨气,故可以鉴别出来,B项正确;枝叶生长不茂盛且叶片发黄需施氮肥,[Ca3(PO4)2]属于磷肥,C项错误;适量施用化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过量施用会造成土壤板结硬化,污染环境,D项错误。
6.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物质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处理后得到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12
A.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3和BaCl2
B.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O3
C.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D.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解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生成氨气,则试样中含有NH4NO3;加入过量Ba(OH)2溶液后产生沉淀B,且沉淀B加入足量稀硝酸后部分溶解,推断试样中含有MgCl2和Na2SO4,其中MgCl2和Ba(OH)2反应生成溶于稀硝酸的Mg(OH)2,Na2SO4和Ba(OH)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BaSO4,由于Na2SO4与BaCl2不能共存,故BaCl2一定不存在;向溶液A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溶液C、沉淀D,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离子;沉淀D即为二氧化碳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由以上分析可知,该试样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一定不含有BaCl2,可能含有NaNO3。
7.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先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
(2)写出pH=7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2NaCl+CaCO3↓ 。
(3)当pH>7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是CO32-、Cl- (填离子符号)。
解析:(1)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反应完成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先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生成;
(2)pH=7时说明溶液中盐酸反应完毕,发生的是碳酸钠和氯化钙的反应,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 ==2NaCl+CaCO3↓;
(3)当pH>7时,盐酸、氯化钙均已完全反应,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所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故阴离子是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8.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2
(1)步骤①中发生的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 4NO+6H2O 。
(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3 个。
(4)图2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 AC (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施用该类肥料时,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写出硝酸铵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
解析:
(1)从空气中分离出原有的氮气和氧气是利用二者的沸点不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2)步骤③是氨气与氧气在加热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
(3)步骤②是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属于化合反应;步骤③是氨气与氧气在加热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产生一氧化氮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步骤④是一氧化氮、水与氧气合成硝酸,属于化合反应;步骤⑤是硝酸与氨气合成硝酸铵,属于化合反应,因此化合反应是②④⑤,共3个;
(4)由标签中的“防潮防晒”可知,NH4NO3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不能说明硝酸铵具有挥发性;硝酸铵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硝酸钙、水和氨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NO3+Ca(OH)2 =Ca(NO3)2+2H2O+2NH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