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答案】C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成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和阶级分化,推动了各国竞相变法,这些变法是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社会变革。【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答案】D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推行县制,也就是把乡、邑、聚合并成县,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以后历朝历代都保留了县这一地方行政单位,一直到现在,说明影响深远。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3.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夏朝至汉朝的朝代更替表”,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最后被秦朝统一。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建立的知识点。
4.《东周列国志》一书写的是西周结束至秦统一六国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该书的以下目录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0
①犬戎主大闹镐京,周平王东迁洛邑②褒人赎罪献美女,幽王烽火戏诸侯③卫懿公好鹤亡国,齐桓公兴兵伐楚④楚庄王纳谏复陈,晋景公出师救郑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②发生在西周末代周幽王时期①周幽王被灭,平王迁都洛阳成为东周第一代君主③东周前期(春秋前期),齐桓公尊王攘夷④东周中期(春秋后期),晋景公、楚庄王是当时强势的诸侯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西周和东周的相关知识。
5.我们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 世袭制 B. 武力夺取 C. 禅让制 D. 民主选举制
【答案】C
【解析】【分析】舜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在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禅让制。本题主要考察对禅让制的掌握。
6.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六辅渠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和“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
10
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李冰父子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主体工程:①分水鱼嘴:分水工程;②飞沙堰:泄洪排沙工程;③宝瓶口:灌溉工程;用途:都江堰是用于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
7.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①处应该是夏朝,②处是商朝;③处是西周;④处是东周,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学生要掌握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识记朝代名称、建立时间等。本题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8.如果你想知道孔子的言论,最好去读下列书籍中的哪一部( )
A. 《诗经》 B. 《道德经》 C. 《论语》 D. 《春秋》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记录孔子的言论的著作是《论语》。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
9.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
A. 舜传位给禹 B. 禹传位给伯益 C. 禹传子,家天下 D. 汤战胜桀
10
【答案】C
【解析】【分析】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选C。
【点评】考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0.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倍受统治者喜爱的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倍受统治者喜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战国时期法家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需熟练掌握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和主张,可用列表法加以区分,这是常考题目,应熟练掌握,还要注意他们的主张和当今现实联系起来,能找出他们的主张对当今社会的和谐有哪些现实意义。
1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所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甲骨文的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0
12.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 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 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答案】D
【解析】【分析】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诸侯又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士。这就形成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天子是最高的统治阶级,士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平民、奴隶都是被统治阶级。D说法不正确。其余三个选项都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学生在记忆能力的基础上,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分封制的统治阶级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被统治阶级是平民和奴隶。这是一个金字塔等级制度。
13.同学们开展成语竞赛,依据故事判断成语:楚庄王时,楚国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量。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成语是( )
A. 一箭之仇 B. 退避三舍 C. 问鼎中原 D. 卧薪尝胆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结合所学即可解答。分析题干材料,找出有效信息“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伊水、洛水流域,并公然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重”。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楚庄王问鼎中原的典故,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
14.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
A. 耧车 B. 水排 C. 牛耕 D. 曲辕犁
【答案】C
【解析】【分析】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0
15.子彦在学校举办的演讲赛中引用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答案】B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 ,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观点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B项符合题意;孔子主张“仁”;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老子的思想主张。列表格复习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更利于学生掌握。本题难度适中。
16.李冰被誉为“川祖”,受到后人的尊敬,因为他( )
A. 担任蜀郡太守 B. 占据荆州地区 C. 修筑都江堰 D. 改造了造纸术
【答案】C
【解析】【分析】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因而李冰被誉为“川祖”,受到后人的尊敬。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李冰修筑都江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17.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答案】D
10
【解析】【分析】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逐渐推广。《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这是我国有关使用铁器进行生产的最早文字记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D符合题意,故选D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还需让学生理解铁农具的使用为何能提高土地利用率,铁农具具有坚硬、锋利、便于使用等自身优势,再加上牛耕的使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18.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朝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答案】B
【解析】【分析】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2017·重庆)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故本题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10
二、材料分析题
20.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文中的“卫鞅”指的是谁?
(2)文中的“孝公”指哪国国君?哪一年任用卫鞅变法?
(3)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4)这次变法具有什么意义?
【答案】(1)商鞅
(2)秦国;公元前356年。
(3)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
(4)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卫鞅”指的是商鞅。(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孝公”指的是秦国的国君秦孝公;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是在公元前356年。(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和军功。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因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统一度量衡,在秦国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意义是: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答案为:(1)商鞅(2)秦国;公元前356年。(3)政治: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4)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重点掌握的内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0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在当时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指出当时实行这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些诸侯要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4)材料反映的制度对周朝统治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分封制。
(2)巩固统治。
(3)向周王纳贡,服从周王调兵,可以再分封。
(4)稳定了政局,巩固了统治。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周王还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可知,这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2)根据材料中的内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诸侯承担的一五包括: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贡献财富和特产;服从周王调谴出征作战。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步构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点评】本题以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0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2)材料二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
【答案】(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齐国;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3)积极影响: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材料说的是周天子夺了郑庄公的权,他就不去朝拜他了。秋天,就派诸侯进攻郑国,结果周天子被打败了还被射伤。说明周王室地位下降,势力大减,这种局面出现在春秋时期。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可知,桓公是齐国国君齐桓公,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势力大增,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除齐桓公外,之后的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也先后称霸中原。
(3)根据材料可知,诸侯争霸的积极影响是很多诸侯国被兼并,出现了大的诸侯国,这就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与周边民族的斗争和杂居共处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是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点评】本题考查诸侯争霸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答题时紧扣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