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2.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
A.三联书社 B.商务印书馆
C.西冷印社 D.中华书局
3.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风云儿女》 D.《渔光曲》
4.冼星海音乐作品中,震撼一代中国人的心扉、堪称我国音乐杰作的是 ( )
A.《在太行山上》 B.《保卫卢沟桥》
C.《黄河大合唱》 D.《游击军》
5. 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重要媒体,你知道近代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是( )
A.《民报》 B.《时务报》 C.《申报》 D.《国闻报》
6.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7.2017 年2 月11 日,上海市举办了“起步——中国现代出版”专题展,以纪念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创办120 周年。下列图片中,适合展示的是 ( )
3
A. 土地改革房产证 B.商务印书馆褒奖状
C.小岗村“生死文书” D.中共七大代表证
8.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9.在晚清像李鸿章、袁世凯那样的重臣均非科举出身,另一方面像张謇中了状元也不做官,而是经商办实业。这反映了当时 ( )
A.科举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不能培养实用人才
B.清政府大力发展实业
C.清朝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
D.帝国主义操纵科举制度
二、材料复习题
10.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方针,推行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人格的教育方针。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 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阅读材料三,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措施以及教育方针的进步意义。
1.B 2.B 3.A 4.C 5.C 6.C 7.B 8.C 9.A
10.(1)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3
(2)废除科举制;设立学部;广设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等。
(3)废除了封建主义教育。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人才的培养。
3